03.04 宣武门为何又被称为“死门”?

我是景大王


祝大家阅读愉快!

在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有一个城门非常特殊,经常被人称为死门,当时的囚犯们只要被拉出这个城门,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黄泉路,这个城门就是位于北京南城墙西侧的宣武门,是北京内城的九门之一。宣武这个名字取义宣扬武节,与北京南城墙东侧的崇文门遵循了古代的礼制,左文右武,有着文治武安江山永固的寓意,可是有着这么美好寓意的宣武门,却被人们称为死门呢?

(宣武门)

中国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收到了一份奇怪的奏折,有大臣说北京城南的一个城门,老百姓说起来总是叫“顺治门”,这个名字明显犯了世祖爷顺治皇帝的名讳,老百姓天天这么叫着影响不好,于是请求乾隆给这个城门赐一块匾额,乾隆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他知道这个城门上面明明写着“宣武门”三个大字,怎么会犯了顺治皇帝的名讳呢?


宣武门的来历?老百姓为何叫顺治门?

这件事情还得从元朝说起,大家都知道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的,宣武门在元朝时期是叫顺城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重建北京城,但是还是继续沿用了顺城门的名字,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他在北京城修建了内城九门的城楼,当时顺城门的城楼增建了瓮城和箭楼等,看上去气势恢宏,建成后朱祁镇把原来的顺城门改成了宣武门,“宣武”两个字的来源是东汉张衡《东京赋》,主要描写的是洛阳城的景象,里面有“文德既昭、武节是宣”的话,“宣武”两字也有着宣扬国家武力、八面威风的意思。





虽然朱祁镇把顺城门改成了宣武门,但是老百姓却并没有管这些,他们依旧是叫顺城门,可是没想到的是后来在民间叫着叫着竟然叫成了顺治门,一传十十传百,顺治门就这样成为老百姓约定俗成的名字了。所以后来才有大臣让乾隆皇帝改匾额的事情。


改名后的宣武门为何又成为了“死门”?

原以为改名宣武门就可以宣扬武德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成为了北京城有名的死门,主要是因为凡是北京城有丧事,棺材被抬出去的时候,都要经过宣武门,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清代的时候很多死囚犯都要被押送到宣武门外处斩首。

明朝时期京城执行的法场是在西四;

清朝就改成了宣武门外处斩,因为他们认为在城内斩首不吉利;很多人都以为电视剧里的“拉到午门斩首示众”,以为是在午门,其实这个午门指的是宣武门,宣武门门外的菜市口是有名的刑场,死囚从宣武门出去,经过护城河上的吊桥(断魂桥),到了菜市口就可以结束自己的人生了,所以称宣武门为“死门”,据说宣武门门洞的旁边本来有块石碑,上面刻着“后悔迟”三个字,意思是出了宣武门死囚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也已经没有用了,也用来警醒当时的百姓。



著名的文天祥和谭嗣同就是在玄武门被杀的。


猫眼观史


宣武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九门之一。宣武门与崇文门左右呼应,对应“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包含了“文治武安,江山永固”的美好含义。然而在明清时期,宣武门却显得并不那么美好,因为宣武门往往被称为“死门”。

为什么宣武门会被称为死门,这与古代风水学不无关系。玄武门所在的方向,如果以紫荆城为坐标,正好处在西南方位。西南方位在奇门遁甲的方位当中是主凶的,除了吊丧捕猎之外,诸事不宜。

古人深信风水之学,官府便在宣武门外搭建了菜市口刑场,死囚犯赴菜市口行刑必须经过宣武门。大家所熟悉的“午门处斩”其实并不是在午门,而是在出宣武门在菜市口处斩。午时是明清时期处斩犯人的时间,每当这个时候,当处斩的口令从宣武门发出的时候,城门上便会响起鸣炮声,这就是有名的“宣武午炮”。每当响起午炮的时候,人们便知道菜市口要处斩犯人了,就会纷纷赶往菜市口看热闹。明末名将袁崇焕在菜市口被凌迟处死就是走的“宣武门”。

由于在明清几百年前出宣武门赴菜市场执行死刑的犯人实在太多,让人觉得阴气沉沉,于是便有了“死门”之称。在民间,如果有人死了需要出殡,棺材也会从宣武门抬出,这更增加宣武门的死亡气息。

现如今,宣武门已经结束了其作为“死门”的历史使命,成为了北京的一个地名。宣武门外的纪晓岚故居和天主教堂还是热门的景点。而当时大名鼎鼎的菜市口早已没有了踪影,完全沉默在了历史了长河里。


围炉煮酒话春秋


北京的城门素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称,宣武门就是这内城九门之一。

宣武门位于内城西南方位,与东南方的崇文门形成“左文右武”的格局。

在古时风水堪舆盛行的年代,即便是普通百姓也知道西南方位代表什么。

看图,西南方位正是死门的所在,而死门主凶,不利吉事,只宜吊死送丧,刑戮争战,捕猎杀牲。

故宣武门外有练兵的校场,还有著名的刑场菜市口,宣武门成为秋后问斩的死囚所必经。据说宣武门有一“后悔迟”的刻砖(一说刑部立在门旁的石碑)城门拆除后已不知所踪。这些应该是宣武门与“死门”挂钩的主要原因。


此外,宣武门外的陶然亭,过去也是一大坟场,老百姓办丧事从此门经过的也不少,更给宣武门增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浅草堂


宣武门是京师九门之一,在元朝时叫顺承门,在明朝时改名为宣武门。宣武大炮是当时宣武门最有名的标志,因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是当时的刑场,所以从宣武门带出的囚犯都会被行刑,所以宣武门就有了“死门”这个称谓。

明清时期,尤其是在清朝,犯人经过刑部的审核之后,都会用囚车经宣武门押送到菜市口问斩。因此在宣武门的城门洞上刻有“后悔迟”三个字。其实,菜市口并没有一块规定的刑场,一般都是在菜市口路北的商户门口哦,设下监斩官的坐案,到了午时监斩官下令将犯人问斩。当然,在菜市口被问斩的人,也不全是罪大恶极的人,其中宋末元初的宋朝丞相文天祥,因誓死不肯归顺元朝,被问斩于菜市口。,在临终时,他愤然地对监斩官说:“我能为宋朝办的事,都已经做完了!”说完就慷慨就义了。还有清朝时期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同样也在菜市口喊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迈遗言,更是为这刑场增添了一股肃杀之气。


京蜜


皇家、官家必须给天下人立威,就如明清官街正常的布局,大堂前方,仪门之西门人们是不走的,平日只走东门,正门只有"大日子“才开一下、走一下;西门通往大院西南角一一污秽之所监牢,往返提押囚犯乃至死囚的路径就是牢房一西门一大堂,三点一线,想想都感觉难过。那杀威棒,那大堂上回荡的"威武……“聪明人还是好自为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