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年齡不到六十歲的老人,看起來卻像七十,背後經歷了太多的滄桑

今天在小區看到一位環衛工老人,做事很踏實,認真。心生敬意,忍不住挨著去攀談。幾分鐘的談話,感觸頗深。每個人都有一段悲傷的故事,但眼前的老人,經歷了太多常人難以經歷的。幸好到了晚年,雖然條件不算太好,但自己能勞動,兒子也算有孝心,生活也過的踏實……

老人是畢節織金的,很小就學會獨立。因為家裡貧窮,經歷了一場大的變故。六歲時,老人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被人騙去賣了(也或許是改嫁,老人也是聽別人說的)

和大兩三歲的姐姐,走投無路,投靠大伯家未果,只得和奶奶相依為命,過著悽慘的日子。那時奶奶已經七十多歲,身體也不好,生活勉強能自理。但外出勞動有些吃力。一個快垮塌的家,就落在了六歲的孩子身上……要不是老人親身訴說,我們這一代人,根本想象不到那種境遇,有多悽慘,有多艱難。六歲的孩子挑不了水,只能用揹簍裝個陶罐去背。有一次,去背水回來時,陶罐打破了,到了家只得嚎啕大哭,奶奶問哭什麼,如實相告,奶奶安慰說:打破了就算了,不要哭,家裡還有一個……幼小的身軀,承受的不是一罐水的重量,更多的是一種無所依靠,無可奈何又無法逃避的心酸……

一年春節,奶奶給孩子說,把家裡的米,菜收拾一下,帶去大伯家過年。去是去了,結局卻很悲涼。堂姐要大一些,說著尖酸的話打擊,大意是說,“養狗有嗯,養人無望”。現在的這位老人,也就是當年幾歲的孩子,聽懂了,(現在的孩子不會懂,苦難家庭的孩子懂事的早),飯沒有吃,流著淚到處去找姐姐,一起回家……沒有了父母的孩子,感覺一無所有,也沒了疼愛,甚至,也沒有一頓本該團員的年夜飯。

少年的生活,除了心酸就是淚水。老人一直用心照顧著年邁的奶奶,直到七十年代末奶奶過世。那時也剛成年,但比現在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肯定更成熟穩重。

二十來歲時,這位老人結婚了,很快也有了孩子。不過,上天並沒有眷顧老人,反而還捉弄老人,讓他再一次遭受磨難。妻子因病離世,讓老人再一次孤單,淒涼。親人都走了,所有的擔子只能一個人扛。從六歲就開始一個人扛,到成年時奶奶過世,直到二十一二歲時妻子的離世……世事無常,老人卻感受更多的無常,超出常人,無法言說。

老人本可以再續一個伴侶,結局卻終究是一個人。獨自把孩子養大,直到孩子成家,孩子有了孩子。老人說本來可以找一個,但想到,外人可能對自己的孩子不好,經常在外面奔波,怕孩子受氣受苦。就這樣一直帶著……

我問老人,現在不用為孩子的事操心了,自己能勞動,也有些收入,可以找個老伴,為什麼不想找。老人說不找了,一個人就一個人。從二十多歲到現在近六十,幾十年都過了,也習慣了。老人的兒子也勸過他找,兒媳婦也支持,只是老人從小就養成了那種堅決果乾的性格,一個人獨立慣了,反而自然些……

生活,給了人們很多,也讓人們失去很多。我們不能選擇出生,命運。卻也不能低頭,認輸。再艱難的現在,都將成為過去。就像我遇到的老人一樣,再艱難,都壓不垮一個人活下去的勇氣和對生活的希望。

分別了,老人一樣的坦然,和之前一樣,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卻難以平靜。我幫不了老人什麼,唯一希望,老人的孩子,能夠好好贍養老人。就像老人希望的那樣,待有一天能吃,卻不能做事的時候,孩子們不要嫌棄,給口飯吃,有個善終……(老人孩子也算有孝心的,現在老人做小區環衛工人,只是覺得自己能動,不給孩子多添負擔。畢竟,兒子也有家庭壓力)

末了, 願全天下的老人,都能老有所養,得其善終。也希望年輕人,不管是貧窮,富裕,永遠不要嫌棄老人,永遠記得,做父母的艱辛。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和延續,離不開“孝”的維繫支撐……
年齡不到六十歲的老人,看起來卻像七十,背後經歷了太多的滄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