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是被印度•雅利安人的入侵給打斷的嗎?

乐蔚小姐


就目前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成果来说,哈拉帕文明的灭亡与雅利安人入侵有直接关系,但它的衰落另有原因,无法归于雅利安人。

摩亨佐达罗位于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哈拉帕位于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他们是印度远古的哈拉帕文明(或称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两个大规模城市遗址。这个农耕文明的主人是以达罗毗荼人为主(也包括部分原澳人种和蒙古人种居民)的印度土著居民。年代范围是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700年,其中2200BC-1800BC是其鼎盛时期。他们建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中公共浴室的规模不亚于今日遍布中国的洗浴中心。哈拉帕发现的粮仓遗址其规模也相当惊人。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此外,还有若干小型遗址被发现,如

科特迪吉(Kot Diji )位于摩亨佐达罗西北25公里

卡利班甘(Kalibangan) 位于哈拉帕东南120公里

罗塔尔 (Lothal)位于今印度古吉拉特邦,是哈拉帕文明对外贸易港口

昌胡达罗(Chanhu-daro)位于摩亨佐达罗以南

........

哈拉帕文明时期,与南印度、阿富汗、波斯及苏美尔地区都存在繁荣的贸易,这从遗址中发掘出来自以上地区的货物和在苏美尔城市乌尔发掘出的哈拉帕文明像章都能得到充分的证明。另外,这时哈拉帕文明的居民已经在世界上最先掌握了棉花织布的技术,所以布料是出口的重要产品。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元老院复原示意图

哈拉帕文化的文字至今尚未能破译

公元前1500年左右,游牧的雅利安人从中亚通过兴都库什山隘口进入印度,最早的落脚点是旁遮普。旁遮普就是五条河流的意思,指印度河上游的五条大河Jhelum、Chenab、Ravi、Sutlej与Beas,每个大河又有很多支流,这一时期雅利安人与本土的哈拉帕文化在空间上重叠。

这时哈拉帕文化已经衰败。其直接原因目前尚无定论,有一种解释为洪水泛滥所致。印度河以雨季频发蹂躏性暴洪著称,考古显示河边一些哈拉帕城市为周期性的洪水所害,重建超过20次。

在昌胡达罗附近的两个村庄遗址朱卡(Jhukar)和占伽(Jhangar)的发掘,显示了印度河文明的衰落阶段,他们使用的浅黄色陶器非常粗糙,与兴盛时期的摩亨佐达罗风格完全不同,但这一时间段推定为前1850年前后,仍然早于一般认为雅利安人入侵的时间段。

无疑问的是雅利安人入侵后征服了该地区的土著印度人,并逐步窒息了相对和平的城市社会。主要创作于五河时期的雅利安人早期诗歌集《梨俱吠陀》中记载了这一时期他们与土著居民之间、雅利安人不同部落之间的战斗。不管是起于洪水还是外来入侵,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遭到完全毁坏只能是一个原因:原有的农业制度遭到破坏,这标志着谷物生产的终结。


都城岁月


19世纪德裔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梵文学者马克斯·缪勒(Friedrich Max Müller,1823~1900)曾经提出了著名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假说: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自称雅利安(aryan,梵语arya)的族群越过兴都库什山山口,入侵了南亚次大陆(今天 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区),由于他们懂得使用l两匹或更多马拉的带辐轮的轻便快速战车,拥有先进的带金属尖头的青铜武器,因此他们摧毁了古代印度达罗毗荼人建立的文明,给原始蛮荒的印度带来了文明的曙光,开创了灿烂的古代印度吠陀文明,并建立了延续几千年一直到如今的印度种姓制度,并把被征服者称为达萨人,变成了低种姓的首陀罗或者旃陀罗(贱民)。

(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示意图)

(印度种姓制度)

现代认同此说的学者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与上述公元前1500年左右有差异),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很大地破坏,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哈拉帕文明代表城市摩亨佐·达罗的毁灭,考古发现显示,在这座城市的街巷和房屋里存留着相当数量疑似在突发情况下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

(哈拉帕文明的印章)

(摩亨佐达罗遗址)

缪勒认为,印度的语言从梵语(Sanskrit)演变而来,因此他们与欧洲人在古代实际来自同一个种族,因此应该是“雅利安兄弟”。当时的印度知识分子多半属于高级种姓,于是相对容易很接受缪勒的理论,因为这个理论将他们置于与他们的殖民统治者英国人至少在智力上平等的地位。

(语言学研究表明,梵语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这个假说至今在印度仍然不乏支持者,但是也遭到一些印度民族主义者的激烈反对。

现在的印度,反对“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学说的人,会被贴上原教旨主义或教派主义乃至纳粹的标签;而支持“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学说的则被反对者贴上了“殖民傀儡”(Colonial Stooges)等标签,总之,互怼不亦乐乎,造成很大的社会撕裂。这一点此处且不赘述。

仅就学术角度而言,另一个关于哈拉帕文明毁灭的理论是地质和生态变化说。持此说的学者认为印度河流的旱涝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都会给哈拉帕文明的诸多城邦带来巨大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萨拉斯瓦蒂河(Sarasvati river)是印度古代一条著名的河流,这条河流的人格化女神就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的辩才天女(其名字就是Sarasvati,印度神话中三大神之一梵天的妻子)。

(辩才天女一面四臂,四手分别拿着念珠、《吠陀》和印度传统的维那琴。她身著白色的衣服,端坐白莲花上,以天鹅或者孔雀作为自己的座骑)

(萨拉斯瓦蒂河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因多种原因断流干涸)

有学者据此推断认为,哈拉帕文明的衰落原因在于萨拉瓦斯蒂河的干涸,而干涸的年代据推算也就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个时间段也与摩亨佐达罗城市被废弃时间相近,一般认为比“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时间更早。

至于上述观点之外的诸如认为是外星航天器等引发的核爆炸等说法,姑且可以聊备一格,但能否成立就两说了。

总之,哈拉帕文明的毁灭原因迄今还是一个谜或曰并没有定论,作为一个课题,还有待未来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共同努力探索。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谈古论金


这个问题是个疑难问题,答案并不确切。关于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就是哈拉帕文明存在的年代,现在尚无统一意见。一般认为它的繁盛期在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到前二千纪初叶之间。这一文明的创造者,不少学者认为是达罗毗荼人,但也有人说是苏米尔人,或者是混居的原始澳洲人、地中海人及阿尔卑斯人。

至于这一文明是怎样突然消失的,学者们做过各种各样的推测。

过去,通常的看法是雅利安人的入侵给它带来了致命的打击——雅利安人受到这里繁华城市和巨大财富的吸引,从西北方侵入并毁灭了这一地区。促使人们做出这一假定的主要根据,是在莫亨佐达罗发现过狼藉陈列的38具人体骨骼,上面有明显屠杀致死的痕迹。同时,在雅利安人的圣典《梨俱吠陀》中又一再提到他们曾攻打过土著人带有高墙厚垒的城市;他们的战神亦即古代酋长因陀罗也因此而被称为“堡垒的破坏者”,他“撕裂城堡就像岁月毁掉衣服一般”。但是这一假定目前还缺乏更有力的考古学证明。


另外有人认为,印度河流域文明并不是突然毁灭的。不是由于河流改道,就是由于长期缺雨,也许由于灌溉系统遭到破坏,或者由于过分砍伐森林造成了水土流失——总之,是某种生态环境上的原因使土地贫瘠下去,乃至变成沙漠,结果这里的人们放弃旧居,迁移到别处去了,比方说到古吉拉特。不过,这也仅是假说而已。真正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同以后的印度教文明是有内在联系的,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湿婆、阳物崇拜以及某些动植物的崇拜,都可能是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居民那里继承来的。


胡笳胡谈


不完全是。

在雅利安人大举入侵之前,哈拉帕文明已经处于衰落之中了。原因可能是印度河的不定期改道导致的不定期的洪水与干旱,从而逐步摧毁了当地的农业,进而影响到了城市。

而雅利娄人无疑是哈拉帕文明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挟先进的战争技术而来,轻而易举的制服了当地土著居民,占据了统治者的地位。并在哈拉帕文明的讯上重新开创了新的文明——吠陀文明。


史话海说


不能很确定,传统说法以雅利安人入侵一言以蔽之!

哈拉帕文明的中心现在都在巴基斯坦境内,从考古发掘现场来看,似乎这个文明是在一瞬间被毁灭的!因为尸体都是在室内,而且成群的倒着,用手盖住头!

所以,大家倾向于灾难毁灭了哈拉帕文明!

考古再次发现,尸体受到高温的影响。

所以,可能是火山爆发导致的。

当然,也有人大胆推测,是不是当时发生了核战争。

谁知道呢!


人文悟宇


印度河文明,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距今大概是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大致是中国三皇五帝时期开始,贯穿整个夏朝,一直到商朝初年。

印度河文明有文字,但是至今无人能破解其文字的含义,有关该文明的疑团就特别多。考古发掘中有两座最大的城市,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另有100多个较小的港口、城镇和村庄。

两座大城相距600公里,面积约为260万平方米,是夏朝都城斟鄩、阳城、安邑的十倍左右。人口则超过4万,也比夏朝都城容量大得多。假设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都是印度河文明的都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夏朝也有多次迁都的记录。

再看两座城的布局,城堡外有大片居民区,城堡内的房子稍微宽敞些。这与西周时代的城郭有几分类似,城是贵族居住,城郭是百姓居住。不过印度河文明的城堡,并没有宫殿和明显的统治者居所,这个文明可能有一种相对民主的社会。

仔细看这两座大城,建筑物使用窑内烧制土砖,这比其他三大文明要先进,而且在不同地方的砖瓦尺寸完全一样,说明是统一了度量衡的。

城里排水系统可与现代城市相媲美,从二楼的洗手间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另外还有高楼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令人叹为观止。

印度河文明,忽然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灭亡,是什么原因呢?

目前最有说服力的,是来自伊朗的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人来自西北方向,越过印度河流域,一直到恒河流域。

雅利安人,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善骑射。雅利安人的一个分支旁遮普人进入伊朗高原地区,称雅利安-旁遮普人-伊朗人。后来这个民族向东南方向扩张,印度河流域基本就是旁遮普人,与伊朗人很接近,恒河流域则是旁遮普人与原始居民同化,形成了今天的印度族。

现在说印度是印欧语系,印度族是欧洲人,就是因为印度族的祖先来自欧洲。至于印度德干高原上的各民族,也部分被雅利安人同化,但同化程度远不如印度族,因此印度中部与南部的民族相貌、习俗,与印度族差异很大。

那么雅利安人,有没有能力毁灭印度河文明呢?

在中国西周时期,有一个案例。当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来自北边陇东高原的犬戎下山,灭亡西周。犬戎在镐京焚烧宫阙,大肆抢掠,镐京府库空虚,颓墙败栋,残破不堪,导致周平王放弃关中东迁。

镐京这座帝都,在历史上就再没复活过,后来汉朝的长安城,与镐京并不在同一个位置。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犬戎也是游牧民族,二者很相似。

第二种有说服力的说法,是河水泛滥,淤泥掩埋了文明,同时带来了瘟疫。

这个说法最好的案例来自中国,由于黄河经常改道,历史上开封被淤泥埋过五次。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在今开封地面下12至14米处。唐朝重镇汴州城,在今开封地面下10至12米处。北宋的东京城,至今没找到遗址位置。金国汴京城,在今开封地面下6米处。明朝开封城,在今开封地面下5至6米处。清朝开封城,曾被淤泥埋过一半,后来重修加高,就是今日的开封城墙。

从摩亨佐达罗多层淤泥判断,这座城市至少也被埋过五次。令人称奇的是,每次城池重建,都与前一次被掩埋的城池几乎一模一样,这说明重建者保存了精确的图纸和建造工具。

还有第三种说法,印度河文明是在核打击下灭亡的。因为在摩亨佐达罗出现了一种沙子形成的玻璃状物质,这种东西在原子弹试爆地以及日本广岛、长崎也发现了。

印度有篇古诗集《罗摩衍那》,大概成书于中国战国后期,里面有一个故事,讲述在摩亨佐达罗附近有一场大战,几十万大军瞬间灰飞烟灭。如果此时当真有,那么恐怕除了核武器,其他常规武器并没有这种杀伤力。

究竟印度河文明是如何灭亡的,真相或许要等科技进一步发展才有定论。


地图帝


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亦称印度河文明(Indus civilization)或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帕发现,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内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发现(现在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巴基斯坦)。

后来,在喀拉蚩(Karachi)以西480公里(300哩),靠近阿拉伯海岸的苏特克根多尔(Sutkagen Dor),在喀拉蚩东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鲁伯尔(Rupar),在距喀拉蚩东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贝湾(Gulf of Cambay),以及在离德里北边50公里(30哩)的亚穆纳河盆地(Yamuna Basin),都发现这一文明的遗迹。它比稍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广。

印度河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约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1700年)在喀拉蚩东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鲁伯尔(Rupar),在距喀拉蚩东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贝湾(Gulf of Cambay),以及在离德里北边50公里(30哩)的亚穆纳河盆地(Yamuna B[图片]印度河源头asin),都发现这一文明的遗迹。它比稍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广。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城市。


折叠影响范围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两个大城市方圆都超过5公里(3哩),由其规模可推测是两个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个大帝国轮流以两地为京城(印度历史上原是有一国两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继摩亨佐-达罗之后成为京城所在地,因为摩亨佐-达罗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坏。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区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区略迟开发,这种文化有文字,字符约有250~500个,部分已被试作解读,此种语言已暂被归入达罗毗荼(Dravidian)语族。该文明的中心时期约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纪出现的南部地区文化可能延续到更晚的时候。

折叠起源发展

印度河文明显然是由邻近地方或古时的村庄演变而来。采行美索不达米亚的灌溉农耕方式,一则有足够的技术在广阔肥沃的印度河流域收获作物,再则可控制每年一度既会肥沃土地又会制造祸患的水灾。新文明一旦在平原区取得立足点并能应付切身问题,无疑将使人民温饱,人口数量增加,下一步当然是沿著大河道两侧向前扩展。虽然零星的商业在此出现过,人民仍赖农业为生,除了栽种小麦和六行型大麦外,也找到饲料豆、芥末、芝麻以及一些枣核和些许最早栽植棉花的痕迹。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瘤牛、短角牛、家禽等,还可能饲养过猪、骆驼、水牛。象可能也被驯养,象牙的使用颇为普遍。由于冲积平原没有矿产,矿物有时自外地运来。黄金由南印度或阿富汗输入,银和铜自阿富汗或印度西北(今拉贾斯坦〔Rajasthan〕)输入,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绿松石来自伊朗(波斯),另有似玉的白云母来自印度南部。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生晚于尼罗河流域文明(公元前45000年)、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4000年).距今大概是2500–1500 BC.考古工作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和哈拉帕(Harappa),人口都在4万以上。两个城市的中心都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卫城。在这个土墩上建有大谷仓,对其居民来说,这就好比中央银行,发现了古代城市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和农作物遗迹,同时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上文字至今无人能够解读,甚至不能确定其究竟是文字还是图象符号。

折叠发现过程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有过堪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璨昨天。而且与其它古代文明相比,完全是史无前例的。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18世纪哈拉帕遗址的发掘。在这里发现了大都市残址。19世纪中叶,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第二次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但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外来物品,只写了个简单的报告,此后50年,再也无人注意这个遗址了。不出所料,以含哈拉帕在内的旁遮普一带为中心,东西达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的地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人们发现了位于哈拉帕以南600公里处的摩亨佐-达罗遗迹,这里出土的物品与哈拉帕出土的相似,人们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帕出土的印章,考古学家开始注意这两个遗址间的广大地区。这些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据考证,遗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年代。然而令人激动的还不仅是它的面积和年代,不久,人们就发现虽然这些遗址属于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并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折叠科学研究

对哈拉帕出土的印度印章进行研究的结果令人失望,没有人能释读印章上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水准,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经济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而且印章只在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有出土,于是专家们推断,摩亨佐-达罗与哈拉帕都是都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处于同一文明的人生活水准不一样,当然这只是推测。为了进一步证实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的都市性质,考古学家对摩亨佐-达罗进行了最广泛的发掘。摩亨佐-达罗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分西侧的城堡和东侧的广大市街区。西侧的城堡建筑在高达10公尺的地基上,城堡内有砖砌的大谷仓和被称为"大浴池"的净身用建筑等,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谷仓的庞大,这似乎显示了这个城市当时的富足。不过装满大谷仓的谷物是怎样征集来的呢?

市区有四通八达的街道,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宽10余公尺,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烧制过的砖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是难以置信的,因为在其它古代文明中,砖块只用于王宫及神殿的建筑。最令考古学家惊异的是完整的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就连现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现代都市也未必能动达到。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可经由墙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还有经高楼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从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内沉淀污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面对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们不禁瞠目结舌。住宅区各处均设有岗哨。从挖掘结果看,这是一个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设施的城市,这是一个什么社会形态的社会呢?为什么它没有宫殿,所有的住房水准又都一样?完全不同于宫殿、神殿林立的古印加、美索不达米亚及国王、法老陵密布、贫富悬殊的埃及呢?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这是国内外广泛而积极的经济活动的表现。这所有的一切出于何人的规划? 这个设计师可以说具有现代化的头脑。另外,整个摩亨佐-达罗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唯一先例。

流域城市

折叠简介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当时是独特的,因为这些城市不是象养兔场那样任意建造的,而是按照一个中央计划精心建成的。各城市全盛期时占地六至七平方英里。城市布局呈格子型,宽阔的主要街道环绕长方形的大街区,各街区约长400码、宽200码,比今日城市通常的街区要大得多。埃及的建筑物用的是石头,美索不达米亚的建筑物用的是太阳晒干的砖,而这些城市的建筑物是用窑内烧的砖建造的。整个印度河流域做砖的模子只有两种标准尺寸:11x5.5X2.5英寸和9.2x4.5X2.2英寸。可见,各地的度量衡也是一致的。如此整齐划一的布局和有条不紊的组织似乎遍布整个印度河文明区。这一文明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达到成熟期,在以后的1000年中,实际上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且,甚至达到这样的程度,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毁灭性的破坏后,重建的新城市总是造得跟原来的城市一模一样。

折叠评价

如此一贯、连续的传统世上从来没有过,即使在埃及也没有,因而,产生这样一种假说:控制这一纪律严明的社会的也许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没有军事装备,没有城防工事,也为这一假说提供了证据。但是,这一切毕竟只是推测,而且,在发掘更多的古城遗址,并能释读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之前,始终只能是推测。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读,下一行由右往左读。这种写法也为早期希腊人所仿效,被称为"由左而右,复由右而左交互成行之书法"--"就象牛犁地一样"。

折叠城市建筑

以卫城为中心呈网格状分布,有市政建筑、市场、作坊、储存区、居民和神庙。每座居民都围著一个院子建成,有几个房间、一间厕所和一口水井。建筑用基本材料是从烧木头的窑里制出的土砖。在摩亨佐-达罗的卫城上建造了一个大浴池,有私人浴池、会所等。

消失之谜

[图片]古遗址印度河文明何时结束及为何结束仍未能确知,如此广布的文化实在不必假定它有一致的结束时间。不过,摩亨佐-达罗的灭亡是知道的,且带有戏剧性和突发性。它在前2千纪中期遭到入侵者袭击及洗劫而去,在原地留下这座死城。侵入者为谁,仍有待考证。这一段历史似乎在时空上可与古书《梨俱吠陀》(Rigveda)提及的古代雅利安人攻打印度河地区相符。其中描述新来的人攻击原住民的「有围墙的城市」或「堡垒」,雅利安战神因陀罗(Indra)破城「就像时间消蚀一件袍子般」。可以确知的一点是,摩亨佐-达罗在遭受致命一击之前,经济与社会状况已经严重衰敝,大洪水不止一次淹没大部地区,房屋建筑越来越粗劣,而且有过分拥挤的现象。致命一击似乎来得突然,但这个城市确实已在凋零中,有实据可以证明,继该文明之后的印度河流域文化极度贫瘠,小部分汲取次印度河文化的遗产,也汲取来自伊朗与高加索山方面的成分;实际上,总的来说是受到雅利安人入侵的影响。有数百年之久,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城市文化是死寂的。然而,南部的卡提阿瓦以及再往南的情况似乎大不相同,这里仍然可见晚期印度河文明与铜器时代文化间的实际文化衔接,此种文化衔接也是西元前1700年~前1000年印度中、西部文化的特征。这些文化在原来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与前1000年左右在印度发展的铁器时代文化之间,构成重要的桥梁。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详情尚不清楚。迄今为止,普遍认为主要由于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过,曾经有人提出,这一文明也许实际上是为泥浆所淹没的。按照这种说法,地下的火山活动使大量的泥浆、淤泥和沙子涌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个很大的湖泊,把摩亨佐-达罗全给淹了。几十年后,堵塞河道的堤坝渐渐磨损,河水流过堤坝,大河又恢复原来的水道,不过,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已遭毁灭。从摩亨佐-达罗一层又一层的淤泥判断,这一灾难至少发生过五次以上。最后,给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带来了无可挽救的损害,使北部的边沿地区十分虚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边沿地区过于衰弱,不能抵挡本土文化的同化。折叠编辑本段相关说法

折叠说法一

没有人知道印度河流域的居民是什么人,也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而来。我们看不懂他们的文字。这一地区与苏美尔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他们与苏美尔城市的居民做生意,也和印度和中亚部落的人做生意。印度河文明持续了800年,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会结束,但是有几种说法:河水泛滥;瘟疫;贸易或经济或国内秩序崩溃;被雅利安人所取代等等。 一首叙事诗《罗摩衍那》描述了几十万大军瞬间完全被毁灭的景象。诗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大决战的场地是被称为"兰卡"的城市,而"兰卡"正是当地人对摩亨佐-达罗称呼。据当地人说:1947年印巴分治后属巴基斯坦而被禁止发掘的摩亨佐-达罗,有不少似广岛核爆炸后遗留下来的"玻璃建筑"──托立尼提物质。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托立尼提沙漠中试爆量,沙因高温凝固成的玻璃状物质。答案似乎出来了。但推断必竟是推断,虽然科学家越来越相信地球上出现过数次文明并被毁灭,但在完全结论以前,要人们信服摩亨佐-达罗的遗弃与核战争有关还为时过早。有人认为,印度河文明与其它文明是同时堀起并存的。是不是可以说,印度河文明发展之初,受到过外来文明的影响。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高度文明。折叠说法二

还有人提出,印度河文明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众说纷纭。有一点可以肯定,印度河文明的特殊性和神奇性,使其成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奉献着无法取代的财富,它不仅是印度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一环,揭开它的谜底是今人的重任,最终定能揭开。


云雾山中绕清泉石上流


“哈拉巴文化”不是毁于雅利安人的入侵,过去很多学者把他们与吠陀时期的印度“雅利安人”联系起来。可是据史书记载,雅利安人的入侵年代和哈拉巴文化的毁灭整整相隔有几个世纪。有关哈拉巴文化的衰落,原因至今不明,学者们众说纷纭。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最早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

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已经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水平。两座古城的城址设计复杂、文物多彩,既有刻有文字、图画的精美印章,还有计量重量的石头砝码,也有金银珠宝、象牙装饰以及各种青铜工具等。当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也很发达。

公元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突然消失。对此的说法有许多,如外族入侵说;地质和生态变化说等。但是,这些说法都不能完整地解释清楚整个事件。


sdqst圣殿骑士团


公元前3世纪中叶,古代南亚地区在印度河流域产生了自己灿烂的城市文明,即史家所说的哈拉帕文明.这一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足以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相媲美.然而,到了公元前17到18世纪,印度河文明突然衰落,繁华的城市被遗弃,古代印度又退回到蛮荒时代.这是为什么呢?

一种解释说,这是由于外族人侵造成的.改说倡导者认为,从城市遗址最大层格斗和暴力厮杀所说的大神"因陀罗什城堡的摧毁者\

风声绕梁


印度的文明是以吠陀经为基础的。印度人等级森严,以雅利安人为代表的种族,占居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高种性群体。按照印度教的说法,宇宙法则遵循的是成,住,坏,空,循环往复,这和佛教理论想通。一切都按照规则运行,没有谁打断谁。现在的科学家,考古学家,一直以来都在寻找史前文明,哈拉帕和摩亨达佐罗两座城市发生的一切不可思议,无法解释 。但是,印度的神话故事罗摩衍那解释了这一切。理解印度文明,和他们历史传说分不开,和他们的信仰分不开,不能以我们的认知去揣度印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