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故事:九大碗

故事:九大碗

九大碗

图文 王宝宝

在老关中,每逢过事,不管婚丧还是嫁娶,吃饭席上,九大碗总是主角。

称它九大碗,不是因为碗有多大,就像“四大名著”、“八大金刚”,只是这样称呼而已。碗不大,不是老关中吃羊肉泡馍或者然面的那种大老碗,拿出来比盆还大。九大碗所用的,一般都是黑小碗,用方盘端着。方盘是那种两尺见方的木盘,漆成红色,放在饭桌上,将大半个桌子都遮住,只留四边不到一拃的地方,刚好能放米饭碗。盘不能再大,再大桌子就放不下。九大碗摆在方盘里,挨挨挤挤的,碗不能再大,再大盘子就放不下。关中人实诚,将饭菜最大限度地端上来呈给客人。

到了饭口,看客的大声吆喝:“xx的客往席上坐,马上开席。”喊的往往是娘家的舅家的客。在老关中,坐席是有讲究的。比如结婚,第一轮是送女的客先坐,然后是男方的亲戚,下来是村里人,村里人坐过了,就到村上执事看客的,上锅的妇女,最后才是自家人。

故事:九大碗

每轮席口也有讲究,东为上,贵宾坐上席,上席坐好了,其他人才能坐。有不懂事的孩子乱坐,看客的必要撵走,给小孩子们专门准备几桌,由着他们乱吃去。看客的在棚里转着看,有没坐满的席口,就冲外边喊,让客人进来。

席口满了,人都坐定了,看客的冲着外边喊:“上菜!妇女赶紧抄饭。”妇女们早在饭锅边围着,执事们都围在棚口,一听喊话,马上转身去端盘。有去端大盘的,有端小盘的,大盘是菜,就是九大碗,小盘是米饭。谁端什么,看客的早就安排好了,没来客之前,把棚刚搭起来,账房先生就写在纸上贴上墙了。

在有些地方,端大盘不叫端,叫“掌”,掌大盘的往往是村里年富力强的壮年。他们跑到厨房,厨师已经等着了,大盘上的碗已经按数排好,凉菜也盛好了,就等盛热菜。盘摞着,一层一层摞得老高。厨师见掌大盘的过来,马上一手端碗,一手捞勺,舀了菜,用勺隔在碗上,在锅上一倾,将菜汤倒了,往盘上一放,顷刻之间,几碗热菜舀好了,厨师喊一声:“走!”掌大盘的端着就走。厨师立刻舀下一盘,后面掌大盘的排着队跟上来。

故事:九大碗

饭菜还没上来,棚里很热闹,客人们坐在席上,边聊边等,不时望着棚口。见掌大盘的过来,眼睛马上就放光了,赶紧拿起筷子,给大盘腾地方,有的年轻人甚至站起来迎接。大盘放下来了,有时会故意斜放,就像过年的时候门窗上的福,总喜欢倒着贴。盘子有时也会摆成菱形,桌子的四个角成了三角形。菜油汪汪热腾腾,冒着热气,众人看得直咽口水。小盘往往就跟在大盘后面,端盘的将盘伸到桌子上空,众人下了饭,热情一下子上来了。老人先拿起筷子, 其他人也赶紧操起筷子,席上立刻忙碌起来。九大碗,此时就是他们的最爱.

不同的地方,九大碗的内容也不相同。在横岭地区靠东边,头天晚上,主要是两碗白菜,两碗豆腐,两碗豆芽、两碗凉拌萝卜丝,中间一碗粉条。菜的摆放有讲究:白菜豆腐四边对称放,豆芽和萝卜丝四角对称放。白菜是莲花白,跟豆腐都是熬炖而成的,大火小火熬了半天,不用太多调料,只一把盐,就已经味道绝美。大家夹一口,呼呼吹几下,咬一口,烫得直咂嘴。这样的熬菜就着米饭,简直美味无比。豆芽和萝卜丝里面放着芥末,吃着直呛鼻,但这却是很多人的至爱,给米饭倒些菜汤,吃着通透。粉条则是孩子们的最爱。菜刚端上来,不管饭来了没有,孩子们马上一拥而上,争抢着夹粉条,有的甚至爬到桌子上去。夹一口,哧溜一声就吸到嘴里去,赶紧又夹。这个时候,身边的大人只是胳膊肘扛扛他,说:“赶紧下来!别人怎么吃!”一边说,自己一边也操起筷子夹菜。棚里灯火昏暗,热气腾腾,放眼望去,一片忙碌的景象。大家端着碗扒拉着饭,夹着菜,谁也顾不上说话。老人嘴唇和下巴的胡子一动一动,年轻人大口大口嚼着,孩子们的嘴角、衣服上洒着米粒,沾了菜汤,他们全然不顾,飞快地挥舞着筷子。这么吃一阵,身上马上就热起来了。吃完一碗,再端起一碗米饭倒在自己碗里,一边吸溜一下鼻子,一边盯着九大碗,看还有多少菜,再看看周围有没有换菜的人。

故事:九大碗

换菜也有讲究,粉条只有开席时的一碗,决不能再换,凉菜一般也很少换,只有白菜和豆腐可以敞开吃,吃完了尽管换。掌大盘的执事在棚里转着,看到哪个席上的白菜或者豆腐完了,马上端去厨房换,必是舀满满一碗回来。有些老人吃不动,碗筷已经放下了,看见菜上来,腾着热气,忍不住又拿起筷子夹一口,笑吟吟地细细咬着,慢慢尝着。

第二天中午,萝卜丝和豆芽不见了,换上了红薯和肥肉蒸的碗子,肥肉要么是大肉片子,要么是大块肉疙瘩,每碗八块,一人一块。这又是一顿饕餮盛宴.

时代在变,九大碗的内容也不断变化着,白菜逐渐变成了酸辣白菜,莲花白换成了筒子白,豆腐变成了油炸豆腐,粉条碗里也会漂着八个丸子。不管怎么变,九大碗的美味都不会变,关中人对九大碗的热爱也不会变。

可惜进入新世纪后,九大碗渐渐退出了宴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桌上再也不见了它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碟碟的炒菜。九大碗连同老关中那些古老的讲究一起,都走进了历史。想吃九大碗,也只能去民俗村或者农家乐,只是再也吃不出当年的滋味了。

故事:九大碗

王宝宝,西安市蓝田县三官庙镇杨顶村人,现任教于三官庙镇高坪小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