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绿色力量”挺起甘眉工业园区发展脊梁

“绿色力量”挺起甘眉工业园区发展脊梁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杨萍刘枢洵

50 万元、100 万元、200 万元……推动企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培育园区新标杆,甘眉工业园区已连续三年每年斥资1000 万元用于奖励园区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等。作为我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甘眉工业园区正使出浑身解数“点燃”企业自主创新驱动的引擎、绿色发展的激情,让园区和企业的“血液”中流淌着“绿色基因”并生根发芽,构建“工业生态循环链”,打出“2+N”产业组合拳,凝聚“绿色力量”。

“十三五”期间,园区将实现年均研发投入10 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 户,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0 亿元。一场“绿色”之战正在甘眉工业园区打响。绿色定位“工业生态循环链”打造绿色发展园区大寒时节,清晨的薄雾笼罩着甘眉工业园区。放眼望去,道路两旁满是树木和绿化草坪,传统印象中工业园区的滚滚浓烟、粉尘、异味、噪音统统看不到、闻不着、听不见……让人不由感慨,这是工业园区,还是一个美丽公园?

“建园之初,园区就将‘绿色发展’作为使命和目标,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园区和花园式园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园区发展的‘血液’和‘基因’中。”甘眉工业园区党工委负责人掷地有声。

“不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不要,不符合环保总体要求的不要,不能给园区产业链带来推动作用的不要。”园区党工委负责人说,实施“三不要”政策以来,去年已婉拒10 余个低端和不环保的项目入园,“严格准入制,拦截污染源”使园区坚定不移地走在绿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构建工业生态链,打造绿色发展园区,关键在于园区的企业是否能将“绿色血液”融进自身发展中。

一块刻有“打造中国绿色低碳水电铝精品”字样的门牌石立在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启明星”)门前,这句话更是镌刻在企业的生产中。“精益求精,做发展精品、做绿色环保精品、做管理精品。”四川启明星副总经理王有来说,“公司作为国内屈指可数使用水电的绿色低碳铝企业,按照‘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环保总投资达2.96 亿元,占建设投资17%,选用了77 台(套)技术成熟、运行可靠、指标先进的污染防治设施,加强循环,降低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塑造电解铝企业绿色环保新形象,年销售收入可实现近40亿元。”

作为园区的“领头羊”,四川启明星自成立之初,就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年产25 万吨电解铝和15 万吨阳极项目。自投产开始,一直坚持低碳环保绿色理念,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电解铝灰渣100%回收利用、电解烟气在线监控、阳极混捏成型系统沥青烟气干法处理,主要污染物排放仅为国家标准的1/3,被省环保局等联合授予“工业生态园区”称号,成为全国铝行业的“样板工程”。

企业绿色生产要盯紧,园区工业生态循环链更要加速建立,才能真正打造“绿色园区”。

“铝灰、硅泥、废酸……一系列废料,却成为其他行业的原料。”甘眉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说,“在园区要建立绿色的生态链,让每个东西都能找到出处,都能有用处。”

“铝灰是非常好的原料,目前公司5 个车间每天消耗园区30-40 吨铝灰,首先排除铝灰中的危险因子后,铝灰即可作为原材料通过一系列工艺生产出200 吨工业絮凝剂。”四川科龙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工业絮凝剂又将用于园区污水处理,这就是以废制废,变废为宝的过程,是建立园区生态循环链的枢纽环节。

“铝灰变絮凝剂,废酸变除凝剂。”科龙达环保公司如同园区的“清道夫”一般,消化着园区的废渣废料。科龙达公司表示,“让园区的危险废物不出园,以不产生任何废物为目标,公司践行低碳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一条零污染、绿色循环的生态链。”“绿色血液”正是从建区之初就融进园区、企业的发展中,锁定天蓝、地绿、水净,产生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绿色力量”。“下一步,园区将下大力气推动现有企业达标排放,管住水、管住气、管住渣,用最高的标准、最高的水平、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措施、最严厉的处罚整治现有企业污染,改善园区环境质量。力争到‘十三五’末,园区铝、硅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同比分别降低10%,打造重点智能企业10 户、绿色循环经济企业2户。”园区党工委负责人说。

绿色科技

创新驱动为企业“输氧造血”

走进四川启明星焙烧车间,不远处的几位工人正在对火道保温盖及炉室密封情况进行巡视检查。

“我公司焙烧炉自2003 年投产以来已连续运行了10 多年。随着焙烧炉使用寿命的延长,如何在保证阳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天然气消耗是公司创新升级的重要研究课题。”王有来说,“为进一步降低焙烧炉天然气消耗,公司组织研发攻关团队,对影响天然气消耗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开展焙烧炉炉室密封、优化火道保温盖、采用节能燃烧器、升级燃烧控制系统、优化现有焙烧曲线及推行节能焙烧工艺等手段,焙烧炉吨阳极天然气单耗由原来的77m3/t 降低到60m3/t 以下,2017 年该项目共节约天然气费用180 多万元。”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为企业‘输氧造血’正是四川启明星的立企之本。”王有来说,早在十年前,四川启明星就以创新驱动拉动企业发展,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联合历时三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开发出“电解槽物料与能量双平衡控制技术”。该技术在电解铝工业可较大程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电能消耗、延长槽寿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已推广到国内多家铝业公司、印度BALCO 铝厂。该项目在国内电解铝行业推广后,年增经济效益35 亿元以上。

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园区发展的主旋律,必须抓住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型、创新型、节能环保型产业,实现智能制造。

“立足现有优势主导产业,创造良好的创新驱动环境,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关键地位。”甘眉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园区积极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引导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社会优质资源要素向创新型企业流动,不断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园区已启动建设四川省动力电池检测和创新中心、四川省铝加工和检测中心、铜铟镓硒研发中心,以‘三中心’为依托加快孵化更多的锂电产业、铝产业、薄膜太阳能产业项目,每年至少孵化项目2 个以上。”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园区还将重点推进启明星电解槽节电技改、瑞能冷氢化技改和园区铝型材加工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到2020 年,实现吨电解铝电耗从现在的13600 千瓦时降低至13400 千瓦时,吨铝型材电耗从现在的1250 千瓦时降低至1150 千瓦时等,能耗、水耗同比下降10%,绿色经济产值将达1 亿元。

绿色力量

打出“2+N”产业组合拳

“目前,公司350 吨的铝水已经实现铝水资源就地转化,铝水不出园直接供应到园区的下游企业。”四川启明星副总经理杨利说,“十二五”期间,以启明星铝业公司年产25 万吨铝水项目为龙头,园区引进铝深加工及配套企业30 余家,形成铝深加工50 万吨/年的产业集群,年总产值达105 亿元,带动就业5000 余人,累计上缴税收10 亿元。

2011 年-2017 年,园区企业数量由74 家增至118 家,增长率达59.5%;规上企业数量由17 家增至35 家,增长率高达106%。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正是园区围绕“新能源、金属新材料”主导产业布局规划,辅助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配套产业,形成“2+N”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主导产业鲜明、配套产业完善的综合性园区。

“十三五”期间,在新能源产业

方面,园区以薄膜太阳能为战略发展

方向,以技术市场成熟的晶硅太阳能为板块增长重点,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消费类和储能锂电池板块产业为产业引领,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为产业延伸,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重点打造光伏、锂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

在金属新材料产业方面,加快培育金属深加工、精密机械、高性能合金材料、航天(船舶、高铁、汽车)用高档金属型材/配件等产业的集聚,建立全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重点围绕高端铝材料行业进行培育,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用铝产业项目,推进铝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转型,加速形成“留存电-电解铝-铝合金液-铝合金型材-铝合金零配件及铝精深加工制品”的产业链条,并延伸出废弃铝合金/铝合金制品、铝合金屑、渣、切削液等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等产业,构建“原料-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较为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条,走上绿色、低碳、环保的精深加工之路,为园区带来飞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打造“2+N”产业发展体系,不仅要狠下功夫发展“2”产业,还要瞄准“N”产业,打出“2+N”组合拳,抢占新能源、金属新材料及相关配套产业高地。

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讲道:“充分发挥两大主导产业的带动效应,围绕新能源、金属新材料产业供应、生产、消费、需求领域,培育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轻工制造业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为主的配套产业,缩短主导产业配套半径,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间、企业间的关联发展和社会化协作程度,增强园区产业聚集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提高抵御外部环境影响能力。”

聚力打出“2+N”组合拳,既要精准发力“出击”园区,更要突破园区,“出击”全国、全球。

园区党工委负责人说:“紧跟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所带来的机遇,注重开放引领合作,园区将结合自身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与优越的招商条件,广泛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乘势引进大型龙头新能源、金属新材料企业等,进一步强化主导产业优势,延伸主导产业链条,打造主导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集群。

同时,吸纳高端要素、强化核心功能、创新产业发展、全民参与分工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输出技术和管理、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赢得新一轮的发展。”

到2020 年,实现新能源产业、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240 亿元以上,打造科技含量高、产品起点高、环保排放低,产业关联度大,且具有发展前瞻性的西南领先、国内一流的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0 年,实现配套服务业产值20 亿元以上,打造新能源、金属新材料产业配套服务基地。如今,“绿色力量”正挺起甘眉工业园区发展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