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叔本华|我与他人为什么不同?

叔本华(德文原名: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由大自然决定的由此不难推断,财富或是他人的眼光不过影响了人们对生活的规划和安排而已,“人是什么”对人类幸福与不幸的影响才是最关键。

一个人身上真正的优点,如伟大的头脑或者伟大的心灵,和那些特权等级或高贵的出身一对比,就像是现实中的国王和舞台上扮演的假国王一般,有着云泥之别。伊壁鸠鲁,最早的门徒迈特罗多鲁斯在他的一篇文章标题中也这样表达过,“得于我们自身的幸福,要比我们从外界获取的更伟大”。

叔本华|我与他人为什么不同?

幸福的首要因素,甚至,一个人此生存在的主要意义,是由他的内在机制决定的,这是既定事实,也是他内心是否感到满足的直接根源;一个人内心满足与否,取决于他的情感、欲望和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环境对人只起到了间接调节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相同的外在环境或外部事件,对两个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便是在无限相似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还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叔本华|我与他人为什么不同?

人通常容易只着眼于自身,最能直接理解的是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志,外部世界只有在与个人的生活产生关联时才会对他产生影响。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塑造并观察世界,世界由此为不同的人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可能对这个人来说,世界是空洞乏味流于琐碎的;对另一个人而言,它却极有可能是丰富有趣充满意义的

每当人们听到某个人谈论他经历的趣事时,许多人都会首先希望同样的趣事也能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但这其实只是别人有本领把一件事表达得活灵活现而已。在智者看来是场饶有趣味的冒险对于一个感受力贫弱的普通人而言,则可能由于司空见惯就忽略过去了。举个例子,歌德和拜伦取自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出美妙的诗歌愚蠢的读者可能会嫉妒有这么多让人欣喜的事情都发生在诗人身上,却忘了诗人才华横溢,能化腐朽为神奇,才是值得羡慕的

叔本华|我与他人为什么不同?

同样的,气质忧郁的人觉得是场悲剧的事情,到了乐观开朗的人那里说不定就只当作是一次颇具戏剧性的冲突,而对于冷漠的灵魂来说则可能什么意义都没有。要意识到并且可以欣赏每一个事件,必须要结合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就像水里的氧元素和氢元素那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样的经历,即便是在客观或外部因素完全一致的条件下,主观的个人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风景。

叔本华|我与他人为什么不同?

世上最美好的所在让迟钝的人来欣赏,他也只能看到一幅乏味的现实图景,十分枯燥—恰如一处美好的景致遇上了阴暗的天气,或是透过一个坏了的相机镜头去看,总之是白白辜负了美景。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被禁锢在他自己的意识局限之中,无法跳脱出来,超越不了自己,外援对他的帮助也不大。

关注头条号,可以找到往期经典名言,受益无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