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华清宫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骊山”脚下华清池

华清宫由“骊山”、 “华清池”,两大景区合并升级组成,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帝王,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并逐渐成为皇家御用温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种恩赐。此宫远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驰名中外,近代西安事变发生地就在这里。现华清池院内夕佳楼处有一温泉古源,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由此可见华清池温泉利用之早。温泉水来自地下的“常温层”,水温常年保持43C,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不以古今变质,不以凉暑易操。”每小时流量113吨,数千年来,“与日月同流,无霄无旦,不盈不虚,将天地而齐固。”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海棠汤(贵妃沐浴的池子)

这个池子就是“贵妃池”了,依稀能看到当年的奢侈!此池始建于公元747年,汤池的平面造型颇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因此而得名,专供杨贵妃沐浴,据说下面全部都是墨玉,经过温泉水的滋润会散发迷人的光泽,因为现在成了文物,已经没人进去洗了,所以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仅供参观。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太子汤(太子沐浴的池子)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莲花汤(皇帝沐浴的池子)

壶口瀑布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这边是陕西.河对岸是山西

黄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十数里外可望。壶口雾气的大小与季节有很大关系,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气温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水雾,即形成“水底冒烟”一景。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壶口瀑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兵马俑: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入口处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

一号坑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而二号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跪射俑

华清宫壶口瀑布与兵马俑

跪射俑

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高120厘米,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二号坑为一个多兵种的曲尺形军阵,分阵心和阵表两部分,阵心即跪射俑组成。

跪射俑造型的特征:上体笔直挺立,下部是右膝、右足尖及左足抵地,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感。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种种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着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这些跪射俑的面容和神态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跪射俑是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由于跪射俑高度最低,所以是兵马俑中唯一一个完好无损的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向西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陵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 一样。但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记载秦国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