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郭敬明:暴富之後,何以解憂?

郭敬明:暴富之後,何以解憂?

這兩天,郭敬明引發的熱搜持久不退,不斷髮酵。

一個性向成謎又爭議不斷的公眾人物,被曾經提攜過的後輩作家控訴性侵,那些曾經圍繞在他身上的謎團,瞬間成為炸彈,引爆更多的爭議。

我問好友貓對此事的看法,她說,即使不真,但也不假。她還說,郭敬明在她心裡就是個變態,這種變態不是針對性上的,是她覺得郭很扭曲。她甚至說,“談到他,我甚至都不舒服”。

這種回覆讓我詫異,我以為她會很直接地說,郭很討厭。“扭曲”這個詞,似乎捕捉到了這個人身上的某種陰影。

那麼,陰影來自哪裡?


1

圍繞在郭敬明身上的核心爭議是兩點:

一是他的作品長久被指含有大量抄襲成分,二是他的作品以及他本人的言論及生活方式體現的拜金、“唯成功論”價值觀。

抄襲事件,動搖了郭敬明身上作家標籤的純度,成為他人生中無法抹去的黑點。對此,他一方面認罰,另一方面抵死不認錯。

拿《人物》週刊的採訪舉例,記者問他,抄襲事件時為什麼不出來回應,他的回答是:“我覺得不需要回應。你覺得我不會寫,我只會抄別人的,那我繼續寫,我寫30年、寫50年,你自己有眼睛,你看得到的呀。”

這個回答相當迂迴,打太極,避免對抄襲是否屬實回應,屬於詭辯,強詞奪理,轉移火力點。但抄襲就是抄襲,一次抄襲被判屬實,即使你後續再創作50年,作品流傳到億萬人的案頭,也改變不了當初抄襲的事實。

他對自己在市場上的成功洋洋自得。在某個採訪裡,他驕傲地說:“全國‘開卷’榜單,青春文學類前30名,有24本是我們公司的書,這幾乎已經是接近壟斷的位置了。”創立的公司產值超過十億,自己寫的新書一上市就位居銷量榜首,作為一個電影新手去導演《小時代》就能票房大豐收。

他似乎有一種天才般的自信,對作家身份僅有的狹窄天地不屑一顧,享受著自己的成功,並毫無愧色地以此為武器,抵擋公眾的口水。

在全民拜金並崇尚成功的時代,他的這種策略真的起到了作用,全世界都向他拋出橄欖枝,對他架起聚光燈:

當年因他缺課太多而沒有頒發畢業證給他的上海大學,授予他“客座導師”的榮譽;他在王蒙的介紹下加入中國作協,被體制接受;媒體仍頻繁地對他進行採訪邀約,瞭解他的各種計劃和動向,不再揪住抄襲的話題刁難他;就連中國最挑剔最有節操的媒體《南方週末》,都在2014年、也就是《小時代》票房驚爆全民眼球的那一年,頒給他“中國夢踐行者”獎項。

因此,遭受幾句非議,被人吐上幾口唾沫,對郭敬明而言又算得了什麼呢?又不影響他在名利場中游刃有餘。

他從來笑罵由人,唾面自乾,除了那一次在公眾面前失態。

《爵跡》票房失利,他在路演時哭著說:“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這一次,他的心聲無人回應。


2

年少成名,在媒體面前,郭敬明早猶如銅牆鐵壁般刀槍不入,不管別人問多麼刁難的問題,他都能得體地防守,反應快,口才好,問一答十,但客氣疏離。

因此,人們很難從他的回覆中,看到他暴露真實的情緒和自我。

他從不諱言自己對物質和名牌的追逐。他不斷在微博中曬出自己裝潢華麗的豪宅,各種復古奢華的傢俱,掛滿整個衣帽間的奢侈品,對媒體說自己是“帶著一種恨意”在買奢侈品;他固執地保持花美男的造型,精心護理皮膚,什麼一天用八次精華,洗臉的一塊香皂就要5萬塊,在出席活動和接受採訪前讓化妝師精心地打扮,不惜讓記者苦等。

高調的炫富行為背後,是他念念不忘曾經在上海因物質受過的屈辱。這些微時的經歷被他零零碎碎地寫進了最新散文集《願風裁塵》裡。

比如,他進奢侈品店買鞋,問店員怎麼清洗,卻被白眼告知奢侈品都是不必洗的,沒那生活環境這鞋就不適合你;比如,帶著自己最好的幾套衣服去拍時尚雜誌,卻被造型師當垃圾一樣不耐煩地在箱子裡挑來揀去;打著車去參加活動,被後臺的人議論為窮酸,混成作家都沒有車開;咬著牙給爸爸買一部車作為禮物,被別有用心的記者利用,配上他爸爸喜悅的臉孔,把標題寫為“暴發戶的嘴臉”……

在《魯豫有約》的專訪中,郭敬明把自己描述為一個好勝心強的人,個性倔強,強勢,這幾乎是他唯一一次自我流露。“帶著一種恨意在買”,雖然描述了出人頭地以後的揚眉吐氣,也反映了他睚眥必報的性格。

最初,在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得一等獎之後的文學青年郭敬明,心心念唸的是要當一個作家。可在上海這個物慾橫流的十里洋場浸泡過,在勢利的名利場裡多次碰壁折辱後,他終於認定,作家的天地太過狹隘,無法實現他對物質的渴望,更無處安放他高傲的自尊。

於是,他開始虔誠地信奉叢林法則,用冷冰冰的商業手腕,一手締造起自己的帝國,在金字塔尖一寸寸地爭奪著自己的領地。

在這個過程中,他與最初的朋友漸行漸遠。他的朋友對媒體描述著他的慳吝與複雜,一會兒是老闆,一會兒又是朋友,說不定哪句話就得罪了他。

他肯定面臨過友情與利益的衝突,作為典型的雙子座,一方面天生擁有著作家的細膩和敏感,他渴望著朋友的溫情包圍和時刻關注,另一方面,他處於食物鏈的上端,決定著作家朋友們的市場回報,在工作中展現出皇帝般的鐵腕和資本方的強勢。《小時代》裡,四姐妹的感情無數次在利益的糾葛中被考驗,可能是夫子自道。

在那篇講述金絲雀的爆料文中,他被員工描述為很宅、但很喜歡舉辦熱鬧盛大的Party,是一個喜歡被人簇擁的人。

對於孤獨,他對媒體說,就像一支登山隊一起爬珠峰,期間不斷有人停下來,最後發現只有自己一個人不斷地往前走。

他買了三層豪宅,把辦公室和家放在一起,他寫道:“因為我獨居很久了,想要一個大家庭的生活。”


3

忽然發現,郭敬明很像一個虛擬人物。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貧窮的農家子弟蓋茨比愛上富家女黛西,可他參戰歸來時,黛西已經嫁給了另一個富家子。經過不懈的奮鬥,蓋茨比成為百萬富翁,在黛西夫婦居住的海灣對面買下豪華別墅。

每晚,蓋茨比的豪宅裡燈火通明,身著華服的賓客們飲宴盡歡,夜夜縱酒,他就在這觥籌交錯衣香鬢影間,保持神秘的微笑。他終於被眾人交口稱讚,成為“了不起的蓋茨比”。

可在為黛西背鍋並被殺害之後,蓋茨比的葬禮,最後竟無一人到場,極盡蕭瑟。此時,他生前以金錢和奢華營造起的受人追捧的假象轟然倒塌,成為一場盛大的嘲諷。

古人曰,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那麼,以金錢和成功來維持尊嚴的人呢,當成功的火焰不再赫赫煊煊,還能從哪裡尋覓尊嚴?

如今,人們紛紛在網絡上稱“何以解憂,唯有暴富”。但暴富之後的郭敬明屢次對媒體說,錢對他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錢已經足夠他花,他要做的是更有意義的事,不斷挑戰自己。

問題是,如果有一天,郭敬明的書和雜誌不再暢銷,當他的受眾開始變得成熟而理智,不再追逐虛浮的繁華,當他的電影無人觀看,當他引以為豪的市場拋棄了他,他應該如何重建起自己的尊嚴和應對流言蜚語的鎧甲?

上一次,電影《爵跡》遭遇的冷淡已經為這種可能敲響了警鐘。如今,郭敬明準備拍《悲傷逆流成河》的電視劇了,女主角選了鄭爽。

祝福他,不再讓自己置身於無處不在的嘲諷和冷箭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