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南京西安成都杭州武汉等城市,在年初突然开启“抢人”模式,究竟是什么原因?

时关18340


当一个国家刚刚开始进行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其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是要素投入,而一个城市初步积累财富的时候也是要经过要素投入驱动的过程。


要素驱动是指从主要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 比如说土地、资源、劳动力等 ) 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以及从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中获取发展动力的方式。

要素驱动是一种原始的和初级的驱动发展方式,适合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技创新匮乏的时期。要素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属于粗放型不可持续的发展,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遇到瓶颈缺乏后劲,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素驱动之后经济再上新台阶就必须要走创新驱动之路,然而创新就需要人才,尤其是需要具有科学技术能力的高级人才,也就是说南京西安成都杭州武汉这些新一线城市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要素驱动的阶段即将过去,现在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

各大城市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送钱送房,解决配偶工作,解决孩子上学,人还未到各种福利待遇就提前到位了。可以说人才争夺战是未来各大城市竞争的主要领域,谁留住了人才谁就留住了真正的资源。各大城市也是纷纷出大招抢人才,例如2017 “创业南京”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凭毕业证到成都即可“先落户后就业”等等。昨天的《人民日报》就刊登了半个版面的《2018年浙江省“千人计划”引才公告》,由此可见国内大城市、经济发达省份对高端人才的渴求。

现在,人才已经成为了第一资源,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关注我,欢迎讨论!


心怀17


这次强省会模式以武汉市、成都市为代表,郑州市、西安市、合肥市、南京市、杭州市加入,逐渐壮大成燎原之势。



  •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力较弱,国家主要矛盾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让部分地区和人口先富裕起来。
  •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是:出口、消费、投资。

  • 拥有对外贸易的沿海港口城市在政策倾斜下首先发展起来。
  • 沿海经济特区及对外开放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广州、福州、宁波、上海、青岛、天津、大连。在政策倾斜下拥有出口、进口贸易的优势。
  • 沿海港口内延城市在出口商品加工,进口资源加工再出口方面有优势。
  • 在国内落后时期主要依靠大量打工人口的廉价劳动力和低廉资源,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积累财富。
  • 这个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在政策倾斜下拥有投资、消费、出口多项叠加利好,逐渐拉开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
  • 中西部就算省会城市竞争力也不强,成都、武汉以特殊方式得到部分利好。

十九大指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就是说以前三十年的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那么东部沿海原来模式为什么不能再持续下去。

  • 人口问题
  • 看看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与代表城市深圳市。
  • 广东省养老抚养比高达9.25 : 1,全国平均水平为2.8 : 1。黑龙江为1.3 : 1。
  • 广东十口人,九个劳动力,一个老幼,黑龙江七口人,四个劳动力,三个老幼。
  • 这样的结构黑龙江负担承重,没有发展能力。全国也无法满足广东成几何增长的外来人口需求,后劲乏力。
  • 以深圳为例
  • 三十年前深圳只有几十万人口,现在已经超过一千万。

  • 一千万人口中非户籍人口高达746万,在这个背后是多少孤寡老人、多少留守儿童。
  • 这种模式能持续发展?这种模式是社会文明的追求?
  • 不经过培养、养育的使用青年劳动力,不养其父母,母子聚少离多!
  • 留守儿童,没有教育,只有金钱的长年分离,待子壮南飞,父老北回,终生长离。
  • 待老了、病了、困了,倦鸟归巢时,谁将养老济病!
  • 待当前青年劳力老了,大量人口跨入老龄,需要多少流入人口才能维持人口红利比例不下降,几何增长的海量人口无法满足,没有可持续性。
  • 今日的人口红利可预见的就是明日养老的巨大负担,谁去这些地区帮别人养老!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光鲜的背后隐藏着巨大隐忧。
  • 资源问题
  • 长期不重视环保和利益均衡的开采,使资源开采和初期加工地区环境越来越差,越开采越穷的模式必须重视。
  • 随着环保投入加大,开采地区资源深加工等持续推进,据有自给自足、丰富资源、拥有对外贸易陆港的地区增多,能源分配将迎来重新配置。
  • 长期能源倒挂现象,以我国最重要的煤炭为例。

  • 因此说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主要矛盾的政策倾斜有很大关系。

抢夺人口的巨大红利很多。

  • 提高当地养老抚养比,会表现出巨大经济利好,吸引投资。
  • 青年劳动力,尤其是未婚青年落户。置房会花去其双方父母大部分积蓄,还有其双方父母的最终遗产转入。
  • 没有民工的时代,一切劳动力都是争夺的对象。
  • 新二线在落户上具有很大优势,城市才开始容量很大,老牌城市落户会造成前面提到问题,根本不敢也不能放开。
  • 看看郑州市和广州市,郑州可以放开争夺落户,广州市放开落户会怎样?




  • 为了子女教育等,这次争夺谁将更主动!

欧州发达地区也不是以海岸线分布的,纬度高的纽约、巴黎、伦敦同样发达,不是说南方就宜居。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最大的原因是:财政收入!!!

下面分几点说明。

1.前一阶段去库存积累的资金所剩无几

房产流动性两只谷底已持续了近两年,前一波去库存随然积累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但这些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远未停止!轨道交通道路拓宽等等的快速推进及快速的消耗着财政!



2.宏观调控是方针政策,不能动!只能动需求测

限购限贷高利率是国家级的宏观调控不能动。那么只能增加需求。房地产的需求自然来源于人,大量的快速的吸引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购房需求!



3.这几个新一线城市存在竞争关系,吸引不了人才对城市发展不利

别的城市在搞你不搞,那人口流入此消彼长会降低的非常快!城市发展严重依赖人口增长!所以别的城市在搞,我们也不得不搞!



4.本地购房需求和购买力消耗殆尽,只能求外援

去库存,房价快速上涨。过度的消耗了本市原有的购买力和购买需求。所以只能从其他地区吸引新的需求!



或在底部留言和我互动!


管家一仙东生活圈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葛优老师早就给出了答案:人才!

人留下来了,他们在武汉读完书,在武汉创业、成家、扎根,这样坚持数年,武汉的整体人文素质就会大大提高,武汉的城市活力就会越来越强,武汉就会真正发展起来。

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依然是:人才!

去年九月,咱大武汉发布“揽才九条”政策,诚邀百万大学生留下来。毕业三年内在汉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凭毕业证就可零门槛落户,还可申请价格低廉、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同时还有1万个基层就业岗位等着你们。

据2018年4月2日发布的最新公报显示,武汉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12.67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9.8万人。除了人口指标外,武汉市在新增就业、人才引进、在校大学生方面指标,都显示出城市吸引力在不断增加。(编辑:小Z)


楚天都市报


世事难料,曾经门槛如此之高的所谓户口,一夕之间变得人人可拥有,可想变化之大,危机之猛。

“抢人”的原因是什么,人口急剧下降。中国人口政策带来的后续影响,应该会持续二三十年,现在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美国专家研究,西南地区会自唐以来再次成为中国得重要增长极,我在想西南大区大的优势无非就是人口而已,岂不看云南、贵州的新增人口多少。

二线城市抢人还稍微可以理解下,最起码有人了房子就可以继续卖,年轻劳动力也有了,消费群体也有了。但是居然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也不再高高在上,也想吸引人口就有点让人大跌眼镜,感叹于吃相之难看。

未来的出路在哪,终究是在人口,特别是高素质人口,任何没有新增人口的城市终将衰落,太多鲜活的例子摆在前面,也难怪各大二线城市都频繁抢人了。


产学研搬砖工


这是我的预言,诸位见证:

首先,各大城市开始抢高学历人才,硕士,博士。

然后,各大城市开始抢年轻人,管他是不是高学历。

最后,各大城市开始抢人,管他是不是年轻人。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状况?

答案:生育率下跌。


我们中国今天处于什么位置?

处于农村人口向小城市集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落后城市向发达城市集中,也就是说,未来的中国城市是强者恒强,竞争力越是强的城市,就会越来越大,就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薪水,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而反之,落后的城市,就会越来越弱,越来越弱,机会越来越少,工资越来越低,然后更多的人流出。


那些城市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北上广深之类的一线我不说了,永恒的主题。

江浙地区也是一马当先。

中西部地区,以武汉为龙头,这是毫无疑问的,中部各省里面武汉最强,武汉已经扩展了不少地区,而且日益有吞并鄂州之势,并且在咸宁地区修建了一堆的火车站,今天我刚好从咸宁回来,可以很明确的说,这些火车站没什么人,但是一看就知道为武汉下一步扩张做准备的。

武汉有好多东北人开的饺子馆,湖南人开的湘菜馆,过去吃一下,还真是东北人和湖南人。


中部地区除了武汉会尽增人口以外,郑州背靠河南,是人口大省,也不会太差,但是其他各省就很难说了。


中西部地区首先是成都,四川那地方没办法,就成都正儿八经的算个平原,其他地方都是山,很难发展,前段时间成都吞并了简阳市,成都的趋势很明显了。四川也是人口大省,成都依然有良好的前景。

重庆虽然是山城,但是有直辖市这个金字招牌,腹地广阔,但是扩城不易,建设成本太高。


北方除了沿海的例如青岛之类的城市以外,由于有北京和天津两个吸血鬼,北方很难搞的起来,东三省年年人口流出,已经成为很大的问题了,像河北省完全是全省供养着两个爹,石家庄全市只有一个211,就是河北工业大学,窘迫的很,唯一一个211,还在天津。


有了人口,社保才能延续,有了人口,才有更多的纳税,有了人口,才能进一步扩城,才能把土地卖出去,财政才不至于捉襟见肘。

没有了人口一切都是免谈。

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尤其是青壮年高素质人口,是未来各大城市急迫争抢的对象,官员们想搞点GDP,没有人口一切免谈。


李建秋的世界


应该有几个以下主要原因

一人力资源比物质之本有更高的回报率。

二人力之源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三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拟补劳动总人口的数量下降的影响。

但是应该还有一条也是比较主要的,就是这些大学生可以带动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和地方房产的消费,例如武汉提出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以后这些人落户买房结婚生子,可以为当地的房产经济拉动多大价值。因此我看增长人口和房产消费是其的主要原因吧。

如有不同看法留言讨论


大海水长流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划重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再套用更朴素的话语,人多力量大。

再回忆中学时代政治课本内容,要把中国人口大国逐渐变为人才强国。经过过去这么多年的发展,事实上,中国已经可以称为人才强国,中国全民素质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过去中国人口红利,主要是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现在的话,每年高校培养的学生,可以称为工程师红利。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咱们仔细分析一下,以上几种要素。首先,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财富的累积,事实上资本要素,已经从过去的“项目找钱”转变为“钱找项目”,所以资本在当今中国发展中的作用在降低,当然了资本嘛,也可以通过人的载体进行转移嘛;技术,技术也是主要通过人来完成创造,转移和实践;土地,主要在当地政府手里,也需要通过人来创造财富和价值;劳动力,事实上城市要发展,是需求各个层次的人才。

以上可以看出,人目前才是所有要素的核心,一个城市要想发展,必须要有人,通过人的协同来创造价值和财富。从长远角度看,每个城市需要有足够的人才来作为推动力来发展城市,需要人口的集聚来创造的财富,需要足够的人来应对当今人口生育率的下降来避免成为年老的城市,归根结底城市的竞争还是人的竞争,准确地说是,城市的发展需求各类人才,有点头脑的主政者确实是应该早点抢人。

上面表达有点乱。总之一句话,城市主政者已经意识到人才(人口)很重要,赶紧抢吧,不抢就落后了。

再补充一句:房地产是一次性买卖,人才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最宝贵资源。诸位难道真的以为杭州 深圳 北京 这样的城市引进人才落户就是为了卖几套房子的?


水管工马里奥17


目前看的话,就是找购房的潜在人群,刺激房价一波大涨,工作机会几乎没啥大的起色


走走看看的快乐


二线城市户口不值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