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阳明心学:做人要做一等人

阳明心学:做人要做一等人

阳明先生说做人要做一等人。

如何做第一等人呢?

就是8个字: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这8个字阳明先生在教导弟子的过程中过曾多次提到。

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阳明心学:做人要做一等人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梦想,就是奋斗的方向。只有在竖立了人生的梦想之后,我们才能意志坚定、历经磨难而终不悔。只要坚持很多年只专注一件事,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佼佼者。

1483年,王阳明12岁,在北京私塾读书。有一天,他突然提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愣了愣,因为出来没有学生提过这个问题。老师想了想说:“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这是那个时代普遍的目标。

王阳明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他一字一句的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立下做圣贤的志向之后,阳明先生一生都为此目标奋斗,历经坎坷,终于在37岁于贵州龙场悟道成功,心学横空出世。

阳明心学:做人要做一等人

阳明先生说: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为了达成做圣贤的志向,阳明先生开始勤学苦研,他遍求名师探求真知,终于精通易经及儒释道三家学说。

他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竹子之理的典故,最后什么都没格出,反而得了一场大病,至此之后,他就觉得朱熹的格物致知有问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阳明格竹”。

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致知,阳明先生由程朱理学研究,转向佛学。他准备挥刀斩断一切俗念,了却尘缘归入佛门。某一日静坐枯禅,一个念头蓦地在脑海中闪现:我能舍弃一切,但我终究无法舍弃亲情。由此他舍弃了佛学。

1506年2月,他因上书言事,得罪了权奸刘瑾,被抓了起来,廷杖四十,一度昏死过去,关进大牢半年之久。1507年的夏天,朝廷做出了将他贬为龙场驿驿丞的决定。刘瑾对阳明先生怀恨在心,在阳明先生赴任的路上派锦衣卫追杀,先生侥幸活命。与刘瑾件事的磨砺让阳明先生刻骨铭心。

1508年春天,阳明先生到了偏远的贵州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龙场三年艰苦困难的环境里,他结合自己历年的遭遇,日夜反省,冥思苦想。一天半夜,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心学由此横空出世。

阳明心学:做人要做一等人

自此,王阳明正式开始了立德、立言、立功的圣人之路。自南赣剿匪以文官身份初战告捷,到最后广西剿匪,历经数次剿匪从无一败绩。到最后收编广西卢苏、王受7万人马,仅仅只靠一封书信。围剿断藤峡、八寨的土匪时,土匪仅闻阳明先生的大名就已大惊失色...。

纵观阳明先生立志做圣人之路,我们不难理解先生告诫弟子: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八字的含义。

先生立志的诚意及正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先生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如果人不立志,终日里无所事事。

即便立了志也一定要诚意正心,否则也只是空谈。

阳明心学:做人要做一等人

活在当下我们要祛除内心的急躁、贪婪、恐惧、虚妄等一切私心杂念。杂念是我们立志,求学,创业的绊脚石。

在探求真知的蔚蓝大海中,每一次私心杂念(人欲)的产生,都是一次磨难,将会迎来滔天巨浪(生活的惩罚),如果不忘初心,一念悔过,良知仍会引导我们前行。

活在当下,我们要尽好社会责任义务。

不光是做一个孝子,一个好丈夫,一个慈父,我们还要事业有成。

让我们以阳明先生立志做圣人之事为榜样,做一个明白人,做时代的佼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