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们常称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为「半老徐娘」,这个「徐娘」指的是?

用户4474643705


我们常称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为半老徐娘,可是这个徐娘到底是何许人也,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

这个徐娘名叫徐昭佩,是南梁元帝萧绎作湘东王时的正室正妃,不过,还没有等到萧绎称帝就被逼自杀了。

徐昭佩出生名门,祖父徐孝嗣官至南齐太尉,父亲徐绲也做到侍中的大官,与萧绎可谓称得上是门当户对。可按照《南史.后妃传》的记载,他们夫妻一场,似乎并不交好,相反关系还有些恶劣。

据传,徐昭佩“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意思是说,不漂亮,萧绎并不喜欢她,两三年才到她房中去一次。这个说法似乎有些牵强,两三年才去一次,又怎么会那么快生下世子萧方等和益昌公主萧含贞呢?再说年轻时不漂亮,又怎么会有老来的“风韵犹存”呢?

按理说,他们两人应该还是有一段两情相悦,琴瑟和鸣的美好时光的。只是因为徐昭佩后来的行为有昧三纲五常,让人不耻,让记载史书的那些文臣嫌恶看不起,才在史书中如此记载吧?由此判断,历史上的徐昭佩应该是个漂亮的女子。

用现今的眼光看,徐昭佩女权主义思想比较浓厚,又心狠善妒,见不得丈夫宠爱别的女人。《南史》上说她“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意思他对那些不受宠的小妾很好,请他们一起吃饭。但一旦发现有哪个妾有孕时,便拔刀把他们杀死。这样太过激烈与狠辣的手段,想来一般人都无法接受与释怀,这也是最终不受萧绎宠爱的原因。

另外,还一个重要的原因,萧绎因出生不久就患眼疾,救治无效,瞎了一只眼,只一只眼睛,肯定影响美观,有碍观瞻,自己所嫁的郎君,没有姣好的容颜,于身份并不低下又不甚安于现状的的徐昭佩而言,无疑是心有不悦而抱憾终身的遗憾。所以,这也许是徐昭佩从一开始就不太待见萧绎的原因。

虽是如此,试问世间女子哪个不想得到丈夫的宠爱?那时,萧绎独宠小妾王夫人,越来越冷落她,甚至三二年才去她寝宫一次,这是何等孤独寂寞冷的滋味。但她偏偏又是个刚烈决绝的女子,你既是如此冷落我,我又何苦来讨好你。于是,但凡每次和萧绎见面,她都只画半边脸的妆,另一半素面。理由是:王爷只有一只眼,只能看我半边脸,我画半面妆就行。每每把萧绎气得大发雷霆,拂袖而去。

好,你既已不在乎我,我又何必苦守空房。于是她开始红杏出墙,在外面的世界寻找欢娱。据历史记载,徐昭佩有三个情人,而她用情最深的,当属萧绎的下属暨季江,但这个人虽长相俊美,却不可靠,纯粹登徒子一个,经常对别人说徐昭佩是“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来历了。

可怜徐昭佩错付了满腔热情,却被情夫如此亵渎,真真是不值。

不久儿子萧方等战死沙场,徐昭佩的世界也轰然坍塌。命运多舛的女子,先是失宠于夫,接着被情人出卖,而今儿子又死了,不禁滋生出“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的念头,于是投井而死。

徐昭佩,一个刚烈决绝的女子,又是一个委屈可怜的女子。她的刚烈,决定了她的命运不济。她的可怜,则是因为她为追求尊严和幸福,所做出的种种,让世人贻笑了千百年。


陌上有情天


话说在南朝时期,就是那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个南朝。

当时有一位皇帝,就是梁元帝萧绎,这个萧绎据说是一只眼睛是瞎的,看不见东西,不好使。他有个媳妇,名叫徐昭佩,这个徐昭佩据史料记载,是当时梁朝有位大将军的女儿,也算是出身名门望族之家。



这个徐昭佩年轻的时候其实长得一般般,萧绎也没觉得她好看,但是没办法,是政治联姻两人才凑合到了一块。但是这徐昭佩虽然长的一般,但是为人生性风流,没事不在家老实待着,专门出去勾引那些风流英俊的男子,尤其是她到了中年以后,更是越发不可收拾,举国上下,都差不多知道这个徐昭佩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了,更有那擅长溜须拍马的男子,说她是“风韵犹存”,貌似还是个香饽饽。



徐昭佩胆子也非常大,也不管萧绎是什么看法,甚至萧绎做了皇帝之后,也从不收敛。由于萧绎一只眼瞎,徐昭佩见他的时候,就打扮半边脸,那半边都不洗,显得甚是衰老。所以后人戏称为“徐娘半老”。

萧绎看她这副德行,那肯定是不再理她,所以徐昭佩更是每天饮酒作乐,到处勾三搭四,好不快活。不过此人结局却不怎么样,最后被梁元帝萧绎逼到投井自杀,徐昭佩的风流一生,就这么悲惨的告终了。


北方木乔


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风霜要饱更,独立晚更好。这句诗透露出很多男性钟爱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这里的”徐娘“便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妻子徐昭佩。

据《南史》记载,她是南齐名将徐孝嗣的孙女,南梁将军徐琨的女儿,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就嫁给了萧绎,成为原配夫人,生下儿子萧方等和女儿益昌公主,人称徐妃。

《南史》记载徐妃“无容质”,也就是说容貌、气质都很一般,且性格刚强心眼儿小,为人善妒,只要是丈夫宠爱的女人,她都十分憎恨,百般排挤打击,但凡有怀孕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她都要想办法让对方堕胎或整死。

徐妃喜欢以貌取人,她嫌弃萧绎天生瞎了一只眼,每次化妆故意只画一半,名曰“半面妆”。这种羞辱性的做法,让两人感情越来越淡,萧绎惹不起只好躲着,很少到徐妃那里去。

这时的徐妃不到40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却遭遇丈夫冷落,性生活相当苦闷,不甘寂寞的她大胆出轨,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劈腿生活。

徐妃先是结识了瑶光寺的智远和尚,两人打得火热;后又移情别恋,勾搭上著名美男子、丈夫的侍从暨季江,两人恋奸情热;再后来,又邀请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尼姑庵约会偷欢。

徐妃虽然不是端庄美丽的佳人,但胜在天生媚骨,气质风骚,各个年龄段的帅哥都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尤其是大帅哥暨季徽对她相当迷恋,还专门赞美这个成熟情妇说:

“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柏直的狗虽老,还能追赶猎物;萧溧阳的马虽老,还能驰骋;我的徐娘虽老,尚且风韵犹存,熟女多情,是个男人都懂。这就是成语“徐娘半老”的出处了。

徐妃这些公开给自己戴绿帽的行为当然为萧绎所不容,却一直强忍着。直到549年,他俩的儿子萧方等战死,萧绎终于下定决心,以徐妃毒杀自己另一个女人为由,逼她自杀。

徐妃无力抵抗,只好投井自尽,萧绎坏人做到底,把她的尸体打捞起来送还娘家,声言是“出妻”,也就是虽说她已经死了,我仍然要把她给休了,还给你们家。

风流半生的徐妃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徐娘半老“的成语故事。

需要说明的是,徐妃生前、死后都未获得皇后封号,直到她死时,她的丈夫萧绎还没当上皇帝,萧绎当皇帝后也没有追封,所以《南史》只称她为徐妃。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成语“半老徐娘”指的是虽然已到中年,但依然风韵迷人的妇女,多含暧昧之意,其历史原型为南梁元帝萧绎的发妻徐昭佩。那么,徐昭佩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她有怎样传奇的经历?最终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徐昭佩生于官宦世家,祖父为南齐尚书令徐孝嗣,父亲为南梁侍中徐绲。徐昭佩出生时间及青少年时期的事迹不详,我们只知道,她在梁武帝天监十六年(517年),嫁给时任湘东王的萧绎为妃。



据《南史》记载,徐昭佩出嫁的当晚,当车子行至西州(扬州刺史治所)时遭遇大风,不久雪霰并下,将帘幕都变成了白色。等到徐昭佩回家省亲时,在途中又遭遇雷暴天气,将西州府衙前的两根石柱击碎,善于卜卦的萧绎认为很不吉祥,后来徐昭佩果然没有恪守妇道。


“初,妃嫁夕,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听事两柱俱碎。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见《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


据《南史》记载,徐昭佩因为颜值欠佳,加之酗酒成性,所以不被萧绎礼遇,每过二三年才能得到一次宠幸。徐昭佩被冷落的时间一长,难免会对萧绎心生怨恨,为报复夫君的无情,每每在听说萧绎将要到来时,必定只在半边脸上化妆来等待他,以此来嘲讽萧绎“独眼龙”的外貌,令后者大为愤怒。



“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引文同上。


徐昭佩不仅颜值欠佳、酗酒成性,爱开恶意玩笑,而且善妒残忍,见到不被萧绎宠幸的姬妾必引为知己,但凡受宠者则极力排挤,若发现有身怀六甲者,必然会横加杀戮,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引文同上)。


正因为以上种种,夫妻间关系越闹越僵,萧绎更加不愿看到徐昭佩,而后者难耐空闺寂寞之余,竟暗地里跟外人偷情,给王爷戴了N顶“绿帽子”,将萧绎的头上“绿成草原”。



徐昭佩偷情的对象,仅见诸于史端的便有瑶光寺的和尚智远、萧绎的随从暨季江及美男子贺徽三人。此时徐昭佩已过而立之年,但依然热衷于男女情事,以至于情夫暨季江时常感叹道:“柏直的狗虽老却仍能狩猎,萧潥阳的马虽老却仍能驰骋,徐娘虽老却仍然多情。”


“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引文同上,柏直、萧潥阳都是人名)。成语“徐娘半老”一词的典故即来源于此。


萧绎对徐昭佩的丑闻渐有耳闻,再加上宠妾王夫人暴崩,便怀疑是徐昭佩所为,对其愈加愤怒,但碍于世子萧方等(徐昭佩之子)的关系,一直没有对徐昭佩痛下杀手。但萧绎又不想便宜了徐昭佩,于是在王宫大阁中张榜公布她的肮脏行为,使后者颜面尽失(“绎怒,疏其秽行,榜于大阁”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饿死在台城,此时的萧绎不仅没有率军平叛,反而掀起家族内斗,意图吞并所有意在大位的竞争对手。同年,萧绎要求侄儿、湘州刺史萧誉归顺,却遭到对方的拒绝。萧绎愤怒至极,派遣世子萧方等统军南征,结果大败而归,萧方等溺水而死。萧方等一死,萧绎再无任何心理负担,遂决意对徐昭佩动手。


同年,萧绎对徐昭佩新仇旧恨一起算,逼令其自杀。徐昭佩自知不能幸免,于是在宫中投井而死。徐昭佩自杀后,萧绎犹自不解恨,将她的尸身从井里捞出来后归还徐家,并声明属于休妻。


等到下葬时,萧绎又命令以庶人之礼将徐昭佩葬于江陵瓦官寺,并不许子女、朝臣为其举哀穿孝。事后,萧绎还亲自作了一篇《荡妇秋思赋》,尽情揭露徐昭佩的淫秽之行,意图让死者永久都难以洗刷污名。



“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见《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金楼子》为萧绎所著书籍,《荡妇秋思赋》包含在其中。


文史砖家


“徐娘半老,风韵犹在,”比喻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历史上确有徐娘其人,本名徐昭佩,梁元帝的妃子。

梁元帝本名萧绎,梁武帝的第七子。身有残疾,少一目,和她父亲一样,萧绎对治理朝政不感兴趣,终日与一帮文人雅士谈论老庄之道。其妃子徐佩昭是前齐太尉之后,当朝将军徐琨之女,出生名门,但长相确实一般,梁元帝不喜欢她,徐妃的态度也由曲意逢迎转为冷若冰霜。

每次元帝来的时候,她只画半面妆,以此嘲讽萧绎是个独眼龙,他经常喝得大醉,经常吐在萧绎的龙袍上,元帝很是厌恶,更加疏远他,徐妃深宫寂寞,就忍不住和一些道士书生厮混在一起,这时候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元帝有一个侍臣,长的很是英俊,徐妃看上他后,二人经常在深宫内院尽情欢乐,闺房秘事本该讳莫如深,可这名侍卫对外人感慨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足见其对徐妃并非真情,二人之间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后来事情败露,元帝处死了和徐妃私通的一干人,并将徐妃幽禁在后宫。

这个典故便由此而来,原句为“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今天我们用徐娘半老来指尚有些风韵的中年妇女。


墨惭


徐娘是指梁元帝萧绎的原配妻子徐昭佩。

徐昭佩是南齐名将徐孝嗣的孙女,在萧绎为湘东王时嫁给萧绎为王妃(正妻),生嫡长子萧方等和女儿益昌公主。

徐妃性格刚强且妒忌,和萧绎不合又不愿忍气。原本萧绎很喜欢萧方等,曾当着徐妃面称赞,但徐妃看出萧绎是爱屋及乌,竟然气恨而去,结果导致萧绎和她感情更恶劣(萧绎写“大字报”将徐妃的“不可描述”丑行曝光),并殃及萧方等失宠,后来萧方等战死时萧绎竟然面无戚容,因为这样一来宠妃王氏的儿子萧方诸就可以上位了。

萧绎虽然文采很高,但长相平平,且生下来就瞎了一只眼,徐妃对此十分憎嫌,故意只化半边妆(意思是“你反正只有半边眼睛好使”),这种近乎羞辱性的做法效果可想而知,据说萧绎因此很少上徐妃那里去,偶尔去一次多半碰上徐妃喝醉,动辄吐他一身——或许徐妃要的正是这个效果,她对丈夫无感情,开始追求婚外情了,要的就是你不来。

她先后和多个男子私通,其中有名有姓的包括瑶光寺的头陀(“道人”)智远,萧绎的亲随暨季江,以及文士贺徽等,其中对贺徽似乎动了真感情,竟然不顾忌讳在枕头上题诗赠答。这些私通对象共同的特点是地位不高但相貌俊美。

虽然自己对丈夫无感情,但她却憎恨所有丈夫宠爱的女人,史载她会善待丈夫冷落的妃子,甚至请人家吃饭,但一旦察觉妃子有人怀孕就不惜当众拔刀砍人。

萧绎一直未废徐妃,是因为徐妃家世显赫,且萧方等虽然失宠但才能过人,地位稳固。公元523年萧方等战死,徐氏族人则在侯景之乱中发生分裂,有一部分归顺侯景或北上投奔北齐,再无顾忌的萧绎就在公元549年逼迫徐妃自杀,并送其遗体回徐家,称为“出妻”(出妻的典故就由此而来),萧绎是552年即位的,因此徐妃生前、死后都未能获得皇后封号——但她千真万确一直是萧绎的原配妻子,而不是什么“妃子”。

徐妃相貌平平,《南史》说她“无容质”,因此大多数和她私通的男子不过是被其财富势力所吸引,或被其淫威所逼迫。身为萧绎亲随的暨季江头脑最为清醒,知道自己夹在萧绎夫妇间必然无好下场,曾无奈表示“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柏直是楚汉战争时魏国将领,“萧溧阳”可能是梁简文帝幼女溧阳公主,也可能是齐梁间某个担任过溧阳县令的萧姓,典故细节不可考,但无疑是用这两人的老狗、老马衬托徐妃“老丑却尚淫”的丑态。

问题里的“半老徐娘”典故即由此而来,尽管今天用这个词,是指年纪稍大但仍然留有昔日风韵的“熟女”,但其本意其实指的是徐妃这样既不漂亮又老、却仍然“心思活动”的中年女性,是贬义的。

顺便说,灯谜中的“徐妃格”,谜底最后一个字要是谐音或形似的“错别字”,比如“祝英台钟情梁山伯”,徐妃格谜底是“心不在焉”,最后这个焉就是“馬“(被指定的未婚夫马文台)的形似字,这个谜格的典故也来自徐妃徐昭佩,影射的是徐昭佩化半面妆、萧绎眼神不好使。


陶短房


半老徐娘中的“徐娘”是指徐昭佩。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半老,犹尙多情”。宋陈义诗《书杯》中“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兼自重之意。“半老徐娘”作贬义词用。


劉金子


半老徐娘,这个成语出自于《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九章:“虽是半老徐娘,皮肤白皙,显得很年轻。”

徐娘,据《南史》记载,名为徐昭佩,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也就是后来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年轻时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昭佩老去,姿色已大不如前,但她风流成性喜好浓妆艳抹,虽年纪已大,还是犹存一点风韵的。故后世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墨语子言


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记得一篇报道上写过一个87年中年妇女,当时看到这个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们都炸了!!!!!87年我们还正青春,怎么成中年妇女了!🌝🌝🌝徐娘~原名徐昭佩系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原文写到半老徐娘,尤尚多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