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越大方的人越容易被疏远?

希朴羊


这是一个伪命题,大方的人与被疏远并没有直接关系,导致他被疏远的,往往是大方之外的其他问题造成的

。一个热情大方,懂得为朋友付出的人,正常情况下是不会遭到疏远的,而关于越大方,越容易被疏远,应该是通过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


首先重温一下,大方的人在朋友之中的地位与受欢迎程度,每次同学聚会,或者是外出游玩,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总会第一时间慷慨解囊,完全不需要他人监视,在买单的时候,大方的人出钱的次数往往是最多的,而在朋友受到了困难之后,我们也会第一时间施出援手,于是这种人,是非常适合交朋友的。

反而言之,如果是一个非常小气的人,每次大家在外面一起游玩时,只要一到交钱的时候,他就会找借口离开现场,或者是推三阻四,慢慢的别人就会觉得这个人非常不好相处了。


而一个被疏远的大方的人,他们往往不是一个真正大方的人,之所以选择大方,他们并不是打心底想要为大家服务,而是想要吸引眼球,出风头,这种出风头的表现与气场会随时随地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让别人觉得她太过耀眼,难以直视。

其实还有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就是大方的人经常付出,为别人付出了许多许多,但是得到的回报却是微乎其微的,他的心里产生了一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感觉,那么大方的人就会主动疏远这些人,也就是最后走向友尽,这种情况下,决定不再做朋友的,其实是大方的人自己本身。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题主的命题是不正确的。

“大方”本身并不会招致“友尽”,实际上,大方而宾客盈门的人也大有人在。对那些大方而没有朋友的人,他们失去朋友的真正理由并不是大方,而是另有原因。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两个:

  1. 他们高估了自己的经济实力;

  2. 他们没有做好“期望值管理”。


先说第一点:他们高估了自己的经济实力。


  • 如果一个人是一个富二代,家里资产上亿,那么,即使他每天给身边的朋友买星巴克咖啡喝,也不会对自己的经济有什么显著的影响——这种大方,是“适度的大方”。

  • 如果一个人是一个普通的打工族,每一个月挣 5000 元,那么,如果他每天都给身边的朋友买星巴克喝,就会让自己的生活捉襟见肘——因为天天喝星巴克咖啡,每个月光在咖啡上的开销就超过千元,如果身边的朋友多一些,基本就会消耗他所有的收入——显而易见,这种大方是不可持续的,它是“过度的大方”。

如果一个人的大方是符合自身经济实力的大方,那他的大方并不会招致“友尽”——他的朋友们会欣然接受他的大方,并记得他的好;但倘若他的大方是“过度的大方”,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考虑到他的经济实力,他的朋友们会觉得他有求于自己,或是觉得应该找个机会请回去以不显得尴尬。无疑,“过度的大方” 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友谊的作用,还会产生一定的尴尬,有让友谊产生裂痕的风险。


再说第二点:他们没有做好“期望值管理”。

什么叫“期望值管理”呢?就是控制你身边人对你们之间关系的期望。

一个人,如果偶尔给朋友们送礼物,他的朋友会开心、会感激;但如果他隔三差五地给朋友送礼物,又找不到什么恰当的理由,时间长了,他的朋友反而会觉得这是一件稀疏平常、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会为之感激和开心,而这个时候如果你停止送礼物了,对方反而会觉得你不够意思——这是因为,你过去的慷慨提高了朋友对你的期望值,而这个期望值一旦提升,很难再降下来。渣男常常因为浪子回头得到大家的赞美,而做尽好事的好人却往往因为一个污点前功尽弃,这便是期望值管理的正例和反例。

因此,即使是让别人开心的好事,也不应该多多益善,而是应该在恰当的时机去做,让效益最大化,这才是聪明的选择。


曾加


我来说说吧!那是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斗米成恩,石米成仇。我以我为例吧!我相对朋友来说,算是不错的。每次出去吃喝玩,像那种二三百元的单都是我自己主动就买了。有谁有困难了,我如果愿意也是尽最大力帮忙。但有些人真不是东西。朋友a,去年他没上班,吃喝住全赖在我房子,我也没说过什么,他一直说等上班了要给我补交一个月房费,我说不用。再后来我们几个伙伴合租了一套房,我们没事就出去玩,十次里边有七八次都是我掏钱,结果他后来干脆就没打算掏钱,有次我问他,怎么现在出来玩都不见你出过钱,他来了一句,那是你让出来玩的。好吧,当时我就气极了。后来出去玩再没带他一起过。他自己交的那些朋友,整天酒场不断,但一有事就tm只会给我打电话,我无语了。不帮吧,怎么也是朋友,而且现在还在一起合租,帮吧!这货就是白眼狼,我帮过他多少次了,可是我偶尔让他帮我做个什么或买点东西时,在记忆中貌似也就一两次给办了,其它全都是理由。而且明明是个蠢货,还喜欢在我面前玩心眼,我都懒得戳破。我只要把谁看作朋友,那就绝对不会再对朋友玩心眼,但我身边就是有几个老鼠,给脸不要脸,喜欢在我这玩个心眼,占个便宜,一般不过分的我也就过了。谁能给我提点意见或建议。我真正交好的朋友不是太多,但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我们或许一年也就一两个电话,也有好几年没见过面的,但只要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就是我的后盾,基本都是把我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


小飞浪子


我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毛遂自荐做了寝室长。


我耳提面命:都是同龄人,又远离家乡亲人,你们在一起的时间至少四年。


大家要团结互助,你做寝室长更是不能小气,在一起吃个饭唱个歌看个电影什么的,咱家虽然不富裕,你也应该主动买单,不能让人笑话咱小气。


儿子频频点头,声声答应,几天后反馈的情况是:


有一天同寝的六个人出去吃饭,我主动结账的,可是回寝室后,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一份钱交给我,我客气了一下,也收下了。


我们辅导员说过:“东北人好面子。”我想,年轻人都好面子,谁都不愿意吃白食。


如果这次自己没花钱,下次就会主动买单,花的都是家长的钱,互相攀比,形成心理负担,也不好。


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以后我们出去消费就AA制吧。“这次轮到我频频点头和声声答应。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周围也尽是豪爽大方之人。仔细想想,越是大方的人越容易被疏远,此言不谬。原因如下:


1、大方的人一般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有的财大气粗甚至打肿脸充胖子。


一起消费时大方的人抢着埋单,这也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


自尊心强的朋友不喜欢别人这样做,觉得被人施恩,违背了平等交往的原则;也不愿意欠这人情,最后只能敬而远之。


2、大方的人也是爱憎分明之人。


如果感觉得罪了要面子的朋友人,使人家疏远了自己,周围剩下的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辈,他可能感觉无聊无趣,也会孤独求败,自己主动离开这样的人。


3、现实社会中,也不乏占奸取巧得陇望蜀的人。


如果大方之人对贪得无厌者今天资助一百元,明天手头紧张只给十块,常常会遭到抱怨。“升米成恩,斗米成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的大方也要因人,因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人事不同对待。


如果一味大方,恐怕会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有书知道


我也说道说道吧!童年时候不懂友谊,只懂得玩伴伙伴,但是我爸妈从小就教导我要与人分享,所以小时候但凡自己的东西,都会默认分一半给最好的玩伴,当然如果对方有好东西不分一半给我,我会很伤心,但是仅此而已。稍微长大一点,我有一个有钱的同桌,他没把我当朋友但是总是给钱我用,我俩各自为营,我虽然没什么给他,但是我也习以为常欣然接受他的馈赠,因为彼此不曾奢望,所以关系一如往常。初中的时候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但是那时候大家都没什么钱,大多数时候都是AA,因为我稍微富足一点,偶尔会送东西给朋友们,虽然没有没得到过什么回馈,但是自己心甘情愿。成年以后,认识一个朋友,一起吃饭,本来大家都是学生可以AA的,但是他总是是抢着买单,非常热情,因为自己不习惯接受给予,偶尔能抢回一两次买单,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以为可以跟他友谊天长地久,但是慢慢地发现他跟我越来越疏远,直到他换了一个朋友同样天天请人吃饭,最后跟那人疏远,我想他大概不懂得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一开始想增加好感,但是熟了以后发现没办法一直这么热情,所以不知道怎么跟朋友相处了。现在我认识了两个很好的朋友,感觉他们跟自己兴趣相投,价值观相等,因为自己有点条件,所以一开始就请他们去外边吃饭增加情分,他们也相继主动请吃饭,慢慢成为了好朋友,虽然我知道三个人间我付出的感情可能更多,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想多付出一点,同时又害怕付出过多会造成友谊的小船不平衡,所以连对他们好都是小心翼翼的,因为我知道一旦我付出的更多,就会显得他们付出的少,友谊真正需要的是平等平衡,而不是比谁出的更多。


景德勿语


人确实这样的,我只是一个打工的我讲讲我的经历吧。先从我没玩时时彩开始我本人不算很富有但也不穷,身上平时都会放三两千块在身,卡里有几万块 ,一有时间也经常和盆友去小聚一下。平时也有好多朋友还没到发工资就把钱花光了都是跑来我这里借,每次都是借500到1000的,他们基本上每个月都差不多向我借,我当时想反正他们又不是不还 很干脆就借给他们。就这两个月迷上了时时彩把我的钱输得精光,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这时我想起了我曾经帮助过的朋友,以为可以帮我度过难关,但是万万没想到他们说:别开玩笑了平时我都是向你借钱来用,我哪来的钱借给你啊|。听到这话我内心很是矛盾头脑乱七八糟的,但是我没有发火选择了跟他们断交。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太过天真还是他们太过现实。


当初一句好吧其实是痛


中国的古人有句话说的好:斗米养恩,升米养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关键时刻,他快饿死了,你给他一斗米,他会感激你,拿你当恩人。可是,当他有饭吃以后,可能会狮子大开口向你要十升米,借口有很多,比如要当种子粮,或者是做点买卖,你给不了那么多,只能你给他一升米,这时他不但不会感激你,还会骂你,甚至反目成仇!

这个俗语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很多人都是自私的,贪婪的,甚至是忘恩负义的。不要认为我这是信口雌黄,其实,这就是真实的人性。举个栗子,如果你借钱给别人,他好多年没还钱。有一天,你急着用钱,张口向他要,你感觉结果会是什么?我相信,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他把钱还了你,但是你们的友谊也就走到头了!在很多中国人心里,感恩的概念非常模糊,他把钱主动给你可以,但是如若你开口讨要,那就是不够哥们了!他根本不想,当时你帮他的时候是多么的大方!

做人大方是优点,过于大方就是糊涂了。如果不分对象,没有原则的大方,不但得不到感恩和尊重,反而会失去朋友,也就是题目所说的“被人疏远”。生活和工作中,大方一定要分人,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施舍你的爱心。有些人人品好,心地善良,知恩图报,你对他大方点,这是积德行善之举,关键时刻你帮他一把,他会一辈子感激你。可是,有些人的人品就不敢恭维了,吃什么没饱,占便宜没够,你给他一斗,他就想要一升,一旦满足不了他的要求,立刻就跟你翻脸,到处毁坏你的名声,像这样的人,如果你爱心泛滥,岂不是现实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嘛!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阅读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大方”是一种心理感受,那么他的主体必然是人,人觉得“大方”。所以这里可以从3种人角度来答这个问题:1,自己觉得自己“大方”;2,接受帮助的对象觉得你“大方”;3.其他人觉得你“大方”。

一、自己觉得自己“大方”

当我们觉得自己对别人大方时,我们从心底已然把别人放在了较低的一方,只有不如我们的,我们才会对他帮助,并且,觉得自己很大方,这样必然生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希望的得到一点的“回报”,这是人付出了以后的正常心理,当这个心理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所产生的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让你放弃这段关系。

二、接受帮助的对象觉得你“大方”

人是贪欲性很强的动物,当我们被长期无偿赠与的时候,会产生“别人就该这么对我”的“巨婴思维”,一切变得一种习惯,“他那么有钱,给我这个是应该的”“怎么现在给的这么少了”“怎么现在给的这么不情不愿了”。一旦对别人的大方形成依赖,那么必然生出埋怨和不满。自然不愿与之再相处下去。

三、其他人觉得你“大方”

其他人看到你对别人的大方帮助后,自然也想你能帮助他,然而,当他因此接近你,却发现你对自己并没有很大方,更像是应付了事。心理自然觉得不平等,当然也会慢慢的远离你。并且还会对外宣称你是假大方。


综上,无论是从自己,被助者,还是其他人心理,“大方”的人更难圆满的处理自己的在人际关系,因为人性的弱点,往往是好的心意也会蒙上各种其他的颜色。所以,在生活中,得助人有度,否则大方帮助也会被孤立。


我是双耳聆听君,欢迎您与我交流,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我等着您!

如对本文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在评论区与我讨论。


双耳聆听or侃侃而谈


题主这个题目有失偏颇,可能与这句“升米恩斗米仇”有关,因为大方给予,反而养出了白眼狼,最后得出了“好心没好报”的结论,越对别人宽厚大方,对方的胃口越高,越容易不满足,最后导致仇恨,疏远了你。我认为题主的逻辑是这样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国内一些慈善家,捐款越多的人,未必越得到尊重。特别是一些影视明星,很少出现在慈善榜上。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你开始的大方,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你无法承载的时候,对祈求者来说,“期望值越大,失望越大,失望越大,仇恨越大”。尤其是一线当红明星,你献多少爱心是一个合理的标准呢?没人给你发一张证书。

比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喷子喷某富豪、某明星,你们这么有钱,怎么才捐一百万元。你们的良心哪里去了?!其实,喷子一分钱都没有捐。无论你捐多少,都会受到质疑。因为人们有一个普遍心理,你捐助的一定是小数目,海洋平面下面的冰山不知道有多大呢?

对于普通人,也是这个道理,甚至比公众人物还严重,因为,还有多几项心态:

第一:你如果大方,经常帮助别人,一旦你无力承受的时候,或者你最后几次没有帮的时候,那个经常经受帮助的人,就有“损失厌恶”心态。本来就是“我的”,你凭什么不帮我。于是,仇恨你,疏远你。

第二:你如果经济实力强大,经常大方,人们认为你就应该仗义疏财。你如果经济实力不强,却还经常大方,人们自然会给你扣一定“装”的帽子。

第三:你经常大方了,就显得别人小气了,羡慕嫉妒恨,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事情还少吗?

总之,有一个成语是紧密联系的,大方与得体,组成一个“大方得体”这个词。大方的人,其实,更容易吸引朋友接近,受到大家的欢迎。如果“得体”,就是“适度”,自己能够管理“别人的欲望值”就是内在的修炼。所以,有一个词,救急不救穷,还有一个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方到什么程度,这个需要自己去把握,是一项人生修炼。大方过度,很容易导致“升米恩斗米仇”,这是人性的必然。


职场火锅


有个歪理不知道你信不信,越大方的人越友尽……
下面带你看看网友分享的例子:
大方的人最后容易友尽,这种情况还是有的。1,大方的人一般性格都大大咧咧,有的甚至財大气粗。有时大方的人抢着埋单,这有时也容易勿略了友人的感受。自尊心强的友人不喜欢这样,感觉违背了平等条约,不愿意欠这人情,只有敬而远之!2,大方的人也是爱憎分明之人,如果感觉要强的友人离开后,剩下的无非是些拍马屁奉承之辈,他可能也会自己选择离开这样的友人。3,如今这社会,白眼狼之辈比比皆是。比如大方之人今天资助一佰,明天只给十块,说不定会遭到白眼哈?!所以说如今这社会健议大方这人需大方得体,虽然有舍有得,但大方需适度,量力而为!嘬好把自己的大方用在行善上,也为自己积一份公德!
我弟弟就是太大方,自己没钱,就是借也要对得起朋友!对自家人确不花钱,也知道他认为自己人有担当。可是也没几个知心朋友,尤其是有钱的。因为自己老是没钱!弟媳和侄儿侄女他都没管到!哎!不靠谱!
我哥哥就是个大方人。有朋友来家里来,恨不得把家里好吃的好喝都拿出来招待人。一次他去朋友家感觉被冷落了喝了点酒,心里不平衡!那几个朋友被他骂一遍!后来闹翻了,见面也不说话了!
人都是健忘的,你对他/她好,时间长了他/她是会习惯的,习惯了就会忽视爱或者给予是需要回应的,一旦有几次没有让他/她满意,反而会觉得你变了,对他/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好了。而付出的人长时间得不到回应自然也会感到难过,时间一长自然友尽。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人天天挨揍,有一天忽然没有挨揍,反而请他吃饭,他反而觉得你不错,没有再打他。这就是人性,老话说的好,斗米恩,升米仇就是这个道理。凡是都有个度,过了就会出现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