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非吸600多亿,“善林金融”惊天骗局套路大曝光!

非吸600多亿,“善林金融”惊天骗局套路大曝光!

4月24日18点,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今被批捕》,这起由4月9日,善林实际控制人周伯云自首引起的风波划上句号!

典型庞氏骗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蓄谋已久!资金链断裂骗局泡沫戳破……这对期待善林“振作起来”的投资人来说,无疑句句惊雷,雷醒梦中人。

由善林一事也引发了投资人对线下理财的担忧,业内专业人士也发出“线下理财终将覆灭”的论断。与此同时,一些线下理财公司为了避风头,也开始含蓄转战线上。

这次,线下理财真的凉了?你真的懂线下理财的套路吗?

◆ 善林事件落幕

据警方通报称,4月9日周伯云自首时坦白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产生巨大资金缺口致使无法兑付投资人本息。

经调查,警方证实善林金融采用传统的门店推销与互联网营销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计600余亿元。这个纪录和此前e租宝实际吸储700亿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警方通报中称,“善林金融”通过推出各种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收社会大众资金形成资金池,供周伯云等人任意使用。

这么大笔钱用到什么地方了呢?

1、借旧换新,偿还高息

经警方调查发现,“善林金融”对外宣称的投资项目并无盈利能力,其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偿还前期投资人到期本息。

据悉,善林线下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销售所谓的“鑫月盈”、“鑫季丰”、“鑫年丰”、“政信通”等债权转让理财产品,允诺年化收益5.4%至15%不等,利诱投资人。

互联网上开设“善林财富”、“善林宝”、“幸福钱庄”、“广群金融”等线上理财平台,数款标的收益率10%以上,推出5000元奖励金等激励老用户带新、高返利。

无法盈利和高息产品,最终只能把善林一步步逼上绝路。

这也是庞氏骗局的套路之一,这一点周伯云自首之后也坦白,随着时间推移,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崩盘。

2、盲目扩张,高额运营成本

自2013年10月起,周伯云就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在全国开设1000余家线下门店,招聘员工并进行培训后,并未其提供高额佣金和提成。

直到2017年,善林相继大量砍掉线下门店,将业务转向线上,成立了善林财富、善林宝、幸福钱庄、广群金融销售,他们都被警方定性为非法的理财产品。

警方透露,这些理财产品吸收的资金成为了一个资金池,已被周伯云等人占用。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善林金融门店的POS机,将投资人的投资款直接划扣到善林金融的帐户上,私设资金池。

但说着有心听者无意,受害者并没有就此打消参与的念头。

3、巨额营销成本,打造“大而不倒”形象

警方通报称,为了使“善林金融”这家公司看起来“家大业大”,善林不惜花费公众巨额资金做足包装宣传,在民众中营造“大而不倒”的公司形象,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一位上海资深互金从业人士向媒体透露,善林金融在花钱包装自己上从不吝啬,“善林金融光是装修一个前台就花了200多万,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

部分看官应该有印象,善林此前曾参与赞助多项国家级各类体育竞赛,并在各大卫视甚至纽约时代广场、伦敦希思罗机场投放广告。

有意思的是,前述所说的华丽的团队、华丽的广告包装以及华丽的利息,在此前已经暴雷的大大、中晋、e租宝身上都已经验证过,骗局并不完美,但还是很多人被华丽的外表所迷惑。

非吸600多亿,“善林金融”惊天骗局套路大曝光!

◆ 百万投资人不少!

实际上,善林帝国的复杂程度已经到了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周伯云于2006年起涉足地产和建筑行业,先后创办了佳伦地产和隆盛地产等公司,2008年进入金融业,在北京创立了高通盛融基金公司,后开始布局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领域,2013年创立善林金融。

据天眼查统计,将注销的公司统计在内,善林金融的分支机构多达658家,遍布一二线主要城市,另外还对外投资了14家机构。

当然,大多数人接触到的善林,是周伯云通过层层股权渗透到大家跟钱的几家平台,据悉,除了上述三家线上理财平台,周伯云及善林金融投资关联的线上理财平台还至少有微美贷(已关闭)、找理财网(已关闭)、广群金融、意真金融(“指尖贷”)、雪橙金服、鑫隆创投、点赞网(为众筹平台)等等多家平台。

周伯云被捕了,善林暴雷,多少投资人深受其害?

从第三方统计的数据可见一斑:仅仅善林金融旗下的3家线上问题平台累计成交额125亿余元,这之中,待还余额约30亿元(不含利息),在平台投了钱未收回的投资人约6万名。

值得一提的是,主打0-20万小额标的的善林财富平台上不乏投资了220万-440万元左右还都没收回的的用户。

而在平台投资数额排名前10的用户,投资累计总额约3000万元。

现实很残酷,总有一些不愿面对的人。周伯云自首后,在善林官方公众号小编定期更新鸡汤文章,而部分投资人也很买账:

“希望咱们的大善林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

“我们一直会撑下去的,谢谢小编与我们同在。”

“再坚持坚持,柳暗花明。”

此前网贷天眼盘点了近年规模较大的10家线下理财机构,在这些庞氏骗局崩塌的背后,更是给131.3万个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非吸600多亿,“善林金融”惊天骗局套路大曝光!

数据来源网贷天眼,观察君略有修改

◆ 线下理财凉了?

线下理财暴雷不断,投资人草木皆兵,专家各个喊打,难道真的要凉了?

实际上,这类线下理财公司严格意义上应该算是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标准意义的财富管理公司其实是指那些帮助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提供建议的公司,他们依赖自身更广的信息,更专业的知识,帮助你更好的管理你的资产。

简单来说,推荐你把钱拿去投资一些他们觉得还OK的理财产品。这种意义上的线下理财公司赚取的是中介费。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内金融发展的历史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刚兑,换句话说,在一个市场到处都不违约的情况下,其实你会发现财富是不需要配置的,反正你买什么都一样。

大家在一个相对“没有风险”的投资环境待久了,就会对一些高息产品更感兴趣,哪怕是一盒鸡蛋。

与此同时,理财公司也开始跟随市场变动,买产品指着佣金高的卖。为了吸引更多投资人,他们大多采取会走入到保本保息的方式来吸收资金,进行运作。

如果能赚钱还好,赚取资金去填补高额利息、运营成本和营销成本,但是现实往往会很残酷,很多人发现拿到钱之后,没办法赚钱,那怎么办呢?

就两个办法,等着爆,或者继续骗钱,然后不断的周传下去,所以就有了借旧还新等一系列庞氏骗局的骚操作……

综上所述,部分业内人士断言,“线下四小龙”风光早已不在,线下理财终将被颠覆。

此前,观察会客厅(互金圈大事不断,这里有一份最适合敏感投资者的方法论!| 观察会客厅)也对次展开过讨论,其中某私募基金的监事会主席曾飞桥表示,线上和线下,并不是一个关键点,它们只是推广渠道,而且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销售和推广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他表示:“重点在于说你卖的是什么产品,你这个产品到底是什么样的资产,是什么样的风险。核心还是在于这个产品、这个资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