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真漲知識!這六位大清皇帝到過阜新

都說阜新歷史上就是一處吉福之地,眾多清代皇帝紛至沓來就是一個例證:從“烏鴉救主”讓努爾哈赤脫險,到皇太極牤牛河養兵;從康熙東巡到佛寺,到乾隆在土默特左旗貝勒府進膳題詩;從嘉慶登高疏賞牤牛河,到道光尋邊聞聽土默特左旗受水災……


真漲知識!這六位大清皇帝到過阜新

“烏鴉救主”救了努爾哈赤  

《清史稿》記載,清太祖努爾哈赤於公元1616年在統一建州和海西女真的基礎上,於今新賓縣老城(赫圖阿拉)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政權,接著便和明王朝展開激烈戰爭。公元1625年3月遷都盛京(今瀋陽市)後,努爾哈赤親率大軍西渡遼河在廣寧(今北鎮市)一代與明軍作戰。  

話說在公元1625 年深秋,努爾哈赤在一次吃了敗仗之後率殘部一路退卻。當他退出長城一線鎮靜堡(今錦州市黑山縣白廠門鎮境內)後,天色漸晚,而身後的明軍依然緊追不捨……跑著跑著,越過一道山樑,努爾哈赤感覺胯下的戰馬也明顯慢了下來。忽然,他看見前方出現一片黑幽幽的大樹林,於是撥馬奔小路躲進了黑樹林。
真漲知識!這六位大清皇帝到過阜新​  

努爾哈赤的人馬剛在樹林中安靜下來,便聽見明軍的探馬尾隨而至。“進去查看,是否藏於林中?”就在此時,只聽得“撲稜稜”從樹林中飛起一大群烏鴉。“烏鴉棲於樹上,林中定是無人!”隨即,明軍馬隊的蹄聲漸漸遠去……這就是“烏鴉救主”傳說的由來。多年以後,為紀念清太祖這次林中脫險的經歷,清世祖福臨命人找到了位於今阜蒙縣富榮鎮南境的那片黑樹林,並於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撥國帑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寺廟,賜匾額“瑞昌寺”。

皇太極三次征戰途經阜新  

史載,清太宗皇太極於天聰五年(公元1631年)八月,親統大軍圍攻明錦州、廣寧(今錦州市北鎮市)、義州(今錦州市義縣),途中曾到過今阜蒙縣國華鄉二道嶺、十家子附近登山觀視白土廠門(今稱白廠門)戰地情況,後隨軍入白土廠門,前往廣寧督戰。天聰八年五月,皇太極曾率軍由都爾鼻(今彰武縣城附近)渡柳河西征。 
真漲知識!這六位大清皇帝到過阜新​ 

公元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改族名女真為“ 滿洲”,改國號大金為“清”,年號“崇德”。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皇太極出兵攻打中後所(今葫蘆島市綏中縣境)、井家堡子(今葫蘆島市興城市境)及五里堡臺(今葫蘆島市境)數日不下,便退兵圖爾根河(今牤牛河)即今阜蒙縣於寺鎮牤牛營子、套尺營子、官營子一帶,進行歇兵整頓,伺機再戰。第二年春天,清軍數萬人從這裡浩浩蕩蕩出征,並旗開得勝,連克州城。

康熙、乾隆分別兩次到阜新 

 史載,公元1682年2月,清聖祖康熙皇帝出京師(今北京)東巡,經喜峰口、熱河、凌源、朝陽、黑城子(今北票市黑城子鎮)到今阜蒙縣於寺鎮,午駐蹕於喇嘛寺廟。 

 公元1698年10月,康熙皇帝出京師過獨石口,來到今阜蒙縣佛寺鎮,曾進佛喇嘛寺廟祭拜、休息,之後北去驛安站(今阜蒙縣舊廟鎮)和今彰武縣四堡子鄉等地,到法庫山祭父母陵,之後經盛京去興京(今撫順市新賓縣),返回京師。此後曾下詔書撥國帑擴修佛喇嘛寺廟,並親筆御賜寺名“瑞應寺”。
真漲知識!這六位大清皇帝到過阜新​ 

 清高宗乾隆皇帝於公元1754年5 月,從熱河行宮東巡,到醫巫閭山,之後北行來到東土默特左旗札薩克達爾汗貝勒府,時有蒙古敖汗、奈曼、黑城子等王公前來護駕,共進午膳。宴席間,乾隆皇帝曾題詩一首:部名雖異族類同,犬牙相入分提封,執役鞠睡皆虔恭,百年休息鬯(暢)皇夙。  

公元1778年9月,乾隆皇帝出京師過山海關抵寧遠(今葫蘆島市興城市)、義州(今錦州市義縣)、清河城子(今錦州市義縣境)沿“柳條邊”東巡,途經今阜蒙縣國華鄉娘娘廟等地,見到當年“柳條邊”的景況,曾有詩云:我來策馬到遼東,高可攀來疏可通……

嘉慶、道光分別巡邊過阜新 

 公元1805年7月,清仁宗嘉慶皇帝出京師東巡,途經魏家嶺(今錦州市義縣境)抵達今阜蒙縣化石戈鎮附近時,登高疏賞牤牛河。 
真漲知識!這六位大清皇帝到過阜新

  公元1829年8月,清宣宗道光皇帝從避暑山莊東巡抵奉天(今瀋陽市)祭陵,之後去興京,返回巡視“柳條邊”,途中聞奏:“白旗堡(今瀋陽市新民市境)、小黑山(今錦州市黑山縣)、土默特左旗(今阜蒙縣)等地受水災”,遂賑民戶口糧和赦免額稅。

轉自阜新微報

(文) 記者 劉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