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安集海屯墾博物館:在這裡回望激情歲月

安集海屯墾博物館:在這裡回望激情歲月

安集海屯墾博物館:在這裡回望激情歲月

走進位於八師一四二團的安集海屯墾博物館,一幅幅發黃的老照片、一件件沾滿歲月痕跡的老物件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悲壯的安集海屯墾史。上世紀50年代初,一批批懷揣崇高理想的有志青年,從三湘大地、黃浦江畔、巴山蜀水、威海岸邊,從軍營、課堂、鄉村齊聚到了天山腳下,在安集海這片荒原上,用自己的青春熱血譜寫一曲可歌可泣的軍墾戰歌。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展廳一角(資料片)

1.一張舊報紙

靜穆的展廳裡,從牆上的老照片裡,我們看到被激情喚醒的安集海沸騰了,一臺臺拖拉機的轟鳴聲彷彿迴響在耳畔。黑山頭的開渠工地上紅旗飄飄、人山人海、熱火朝天,人們揮鍬大幹,一張張青春的臉上寫滿了堅定和自豪。這些宏大的勞動場面,令人激動不已,彷彿把我們也帶進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封發表在1956年6月15日《人民日報》上的新華社的電文,格外引人注目。1956年初春,春寒料峭,積雪還沒融化。兵團農八師(現八師)組織一萬多人的墾荒大軍,向安集海腹地進軍,揭開了開發安集海墾區的序幕。對此《人民日報》發表了新華社的電文,報道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電文如下:

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在準噶爾盆地南部邊緣的安集海地區興建一個大型國營農場。這個農場共有42萬畝土地,其中耕地面積有327000畝,它的水源近,土地平坦,很適合“投資少,收效快,收穫大”的建場原則。全場分8個作業站,64個輪作區,防護林帶面積有33000多畝,農場灌溉系統中一個可以蓄水5200萬立方米水的水庫。這個農場將在1957年內完成建場工程,其中50%至60%的土地將種植棉花,今年計劃開荒29萬畝,在秋季播種冬麥和綠肥作物。

現在,安集海地區一望無際的古老荒原上綠色的帳篷林立,卵石沙子等建材堆積如山。經過整理的條田裡,大型拖拉機牽引著鋒利的開荒犁,日夜奔馳。在農場水利建設工地上戰士們緊張地扎鋼筋,鋪卵石,澆灌水泥,建設永久性的渠道和水閘等建築物,農場灌溉系統中的大動脈——全長20公里的總乾渠的土方工程已經完成。

2.幾張燦爛笑臉

站在薛佔春拾棉花的老照片前,薛佔春那張燦爛的笑臉,寫滿了他創植棉高產的喜悅。

1956年,薛萬春領導豐產小組接受植棉100畝的豐產任務。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憑肥當家。”那年秋天,他帶領全組人員推著架子車一趟趟地往地裡拉農家肥。早晨,白霜遍地,當太陽爬上地平線時,他們已經往地裡拉了幾趟肥了。望著身邊汗流滿面的同事,他擦擦額頭上的汗水,長出一口氣說:“大家休息一會兒。”此刻,金色的陽光照在地裡一堆堆的農家肥上,像鍍上了一層金光,格外好看。

秋耕時他跟著機車,嚴格要求深耕20釐米。冬灌時又提著馬燈值守夜班去地裡澆水。初冬的夜裡很冷,結著冰碴的水常常灌進膠靴,凍得他們直打哆嗦。他對身邊的同事說:“咱們去地頭生一堆火,暖暖身子。”等到火著起來了,他讓同事烤火,自己拿起鐵鍁又到地裡澆水。

春天,為了提高棉花單產,他還在地頭支起了一個窩棚,一天到晚都守在地裡。棉苗出來了,他像呵護嬰兒一樣精心愛護……不懈的努力,終於換來了可喜的回報,他種的100畝棉花,平均畝產籽棉334.5公斤,創造了棉花單產的全國最高紀錄。薛佔春被評為兵團特級勞動模範,赴北京出席全國勞模大會,被評為全國一級勞動模範。

老軍墾胡云顯,揚著馬鞭趕著馬車,行駛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被定格在那張發黃的照片上。

1953年隆冬,天氣異常寒冷,滴水成冰。時任大車隊隊長的胡云顯接到上級命令,帶領40 輛大車,從南山往石河子運木頭。100多公里的山路被冰雪覆蓋,崎嶇難行,趕著馬車3天才能走一個來回。胡云顯他們冒著風雪,在路上艱難前行,渴了吃一把雪,餓了啃一口乾糧,吃剩的乾糧要趕緊揣在懷裡,不然很快就凍得啃不動了。

有一天,胡云顯他們沒走出多遠,就遇上了罕見的暴風雪。氣溫驟降,他們把馬車停在路邊躲避風雪時,親眼看見兩匹馬被凍死。為了禦寒,他們裹緊大衣,抱成團,蜷縮在大車下面一動不動,寒風像利刃般割在臉上,他們一直等到風雪小了才繼續趕路。

讓胡云顯難忘的是,剛踏進安集海荒原時,一次大雪封路,糧食運不進來。他和同事靠沙棗充飢,整整堅持了一個星期。

一天夜裡,他拉著草料趕路。突然,馬受驚把他甩下車。車軸斷裂了,車身壓在他肚子上。不知過了多久,他恢復了知覺,掙扎著從腰裡摸出砍柴的刀,把繩套割斷。也不知哪來的力氣,他硬是把車翻了過去,自己爬了起來。可是搖搖晃晃地沒走幾步,又一頭栽倒,昏了過去,後被趕來的人救起,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事後,他平靜地說:“當年為了安集海墾荒建場,很多人都將生死置之度外,我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杜成功望著滿地的大西瓜大笑的照片,尤為動人,那開心的笑聲彷彿迴盪在展廳裡。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生活場景再現(資料片)

1958年,連隊領導安排杜成功種西瓜,望著眼前鬆軟的沙土地,他欣然接受了任務。晚上在煤油燈下翻閱相關書籍,心裡漸漸有了底。

第二天,天還沒亮,他拿上自己用廢鐵打製的鐵鍁下地了。聽說往地裡壓上苦豆子,種出的瓜甜,他就揹著苦豆子,沿著瓜壟往地裡埋。農家肥也不能少,他又拉著架子車往地裡拉,妻子在後面幫他推車。

架子車在厚厚的塵土路上艱難前行,很快汗水打溼了他的帽子。他取下帽子擦著頭上的汗,對妻子說:“連隊的公廁裡還有一些好肥,咱們得加把勁趕快拉,晚了別人就拉走了。”妻子揚起汗溼的臉爽快地答道:“行!”

瓜秧在他的精心呵護下,爬滿了瓜壟,滿地綠油油的,他臉上也笑開了花。妻子來送飯,在瓜棚下喊他,他抱著一個早熟的西瓜出了地,笑著說:“這第一個熟了的瓜,應該給我們的女功臣先嚐嘗。”妻子樂了,也不相讓,接過西瓜就吃,吃完不住地點頭說甜。“好像最後這塊特別甜。”妻子若有所思地說。他翻過西瓜皮看了一下,沉思了一會兒,以後吃瓜時也細細嘗,發現西瓜的朝陽面比背陰面甜。於是就在地裡定期翻瓜,使每個西瓜長得又大又甜,為了多產瓜,他還總結了“秋伏割老藤、促新藤結秋瓜”的增產經驗。從1958年到1963年的五年間,創產值3.6萬元。1963年他被評為兵團二級勞模。

3.一處場景模型

展廳裡的一處場景模型吸引了我,燒酒的燒鍋旁邊站著一個手拿鐵鍬的工人,一股清清的白酒從鍋裡流到罐子裡,再現了當年新安白酒的燒製過程。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勞動場景再現(資料片)

新安酒廠於1958年春天正式投產,當時的白酒生產還是一個手工小作坊,採用傳統工藝燒酒。幾個大瓷缸,一口燒鍋,是他們的全部家當。後來白酒實現瓶裝後,產量才開始提高。

1963年,俞有光被任命為釀酒班班長。他勇於探索、仔細琢磨釀酒工藝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擴大生產,把用瓷缸發酵改為用發酵池,窖泥封池。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他親自守在窖池邊,觀察醅料在池裡的溫度變化,認真記錄在本子上。在醅料的冷卻工藝中,嚴格要求,帶領大家認真翻拌。

蒸餾是釀酒生產工藝中的重要環節。有一個燒酒小組,由於燒鍋的溫度沒控制好,那一鍋的出酒量明顯減少了。俞有光知道後,召集大家開會。他動情地說:“為了咱們燒酒,團裡拿出這麼多糧食,我們應該珍惜啊!盡力能多出酒。像這樣浪費了太可惜了,以後千萬不能這樣了。”說得大家慚愧地低下了頭。

他嚴格要求,每道生產工藝都認真把關,當年的新安白酒的質量和產量大大提高。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他們釀製的新安白酒第一次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一級名酒,他本人也被評為自治區年度工業釀酒標兵。

4.一張老照片

在一面牆上,朱德副主席視察安集海農莊的照片格外顯眼。朱德副主席那殷切期望的目光,依然鼓舞著一四二團人奮勇前行。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照片牆(資料片)

1958年9月11日,秋風送爽,新建的安集海農莊裡,鼓樂齊鳴、鞭炮聲聲。聽說朱德副主席要來,人們夾道相迎。不一會兒車來了,下來一行人,人群中有人認出了朱德副主席,就喊了一聲:“朱副主席來了!”大家歡呼著湧了過去。朱德副主席微笑著向人群揮手致意。

朱德副主席一行人在雷鳴般的掌聲中走進了會議室,大家落座後,朱德副主席仔細詢問了農場的情況。然後興致勃勃地對農莊主任說:“你們是兵團幫助規劃建設成的第一個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場,一定要帶領大家走集體化道路,好好做好榜樣。”

隨後,朱德副主席來到哈山拜克家,在寬敞明亮的新房裡,與哈山拜克一家圍坐在鋪著地毯的炕上。朱德副主席親切地詢問:“家裡幾口人?孩子幾歲了?”小巴郎高興地直跳。他臉上的表情惹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

望著整齊的條田、林帶,朱德副主席滿意地對身邊陪同的同志說:“你們做得好!一定要牢記搞好各民族的團結,兵地團結,才能把新疆建設得更美好。”

安集海屯墾博物館2014年建成,為安集海屯墾開發60週年獻上了一份厚禮,是團場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傳承和弘揚兵團精神的紅色教育基地。館內設四個展廳:序廳,滄海桑田的訴說;第一展廳,激情喚醒安集海、艱苦卓絕寫春秋;第二展廳,沐浴春風啟新程、再創輝煌展宏圖;第三展廳,安民集業大瀚海、富民旺業新城鎮。徵集各個時期的生產生活物品、藝術品400餘件,照片5000餘幅,製作反映安集海60餘年屯墾歷史的紀錄片一部,設計歷史場景造型4處,擺放團場鎮區規劃沙盤1個、投影儀1個、電視機1臺,展出圖片363張,陳列文物及其他物品120餘件。濃縮了從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二兵團九軍二十六師七十六團到今天60多年的歷史軌跡。

每個參觀過安集海屯墾博物館的人,都被當年在安集海這片熱土上,軍墾前輩艱苦奮鬥、默默奉獻的精神所感動。許多在團場或離開團場的老人,都會來博物館重溫那些美好的記憶,回望那段青春激揚的歲月。一批批的青年學生,也在這裡接受教育,洗滌心靈,在兵團精神的感召下,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為了創建團場燦爛的明天而努力工作。

繼續閱讀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沙山軍墾陳列館:在這裡回望創業的足跡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紅星軍墾博物館:在這裡傳承紅色基因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周恩來紀念館:在這裡流連海棠花香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在這裡凝望璀璨星空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一師一團展示館:在這裡品讀金銀川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兵團知青紀念館:在這裡高唱青春之歌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