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走进位于八师一四二团的安集海屯垦博物馆,一幅幅发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沾满岁月痕迹的老物件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安集海屯垦史。上世纪50年代初,一批批怀揣崇高理想的有志青年,从三湘大地、黄浦江畔、巴山蜀水、威海岸边,从军营、课堂、乡村齐聚到了天山脚下,在安集海这片荒原上,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谱写一曲可歌可泣的军垦战歌。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展厅一角(资料片)

1.一张旧报纸

静穆的展厅里,从墙上的老照片里,我们看到被激情唤醒的安集海沸腾了,一台台拖拉机的轰鸣声仿佛回响在耳畔。黑山头的开渠工地上红旗飘飘、人山人海、热火朝天,人们挥锹大干,一张张青春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自豪。这些宏大的劳动场面,令人激动不已,仿佛把我们也带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封发表在1956年6月15日《人民日报》上的新华社的电文,格外引人注目。1956年初春,春寒料峭,积雪还没融化。兵团农八师(现八师)组织一万多人的垦荒大军,向安集海腹地进军,揭开了开发安集海垦区的序幕。对此《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的电文,报道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电文如下: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在准噶尔盆地南部边缘的安集海地区兴建一个大型国营农场。这个农场共有42万亩土地,其中耕地面积有327000亩,它的水源近,土地平坦,很适合“投资少,收效快,收获大”的建场原则。全场分8个作业站,64个轮作区,防护林带面积有33000多亩,农场灌溉系统中一个可以蓄水5200万立方米水的水库。这个农场将在1957年内完成建场工程,其中50%至60%的土地将种植棉花,今年计划开荒29万亩,在秋季播种冬麦和绿肥作物。

现在,安集海地区一望无际的古老荒原上绿色的帐篷林立,卵石沙子等建材堆积如山。经过整理的条田里,大型拖拉机牵引着锋利的开荒犁,日夜奔驰。在农场水利建设工地上战士们紧张地扎钢筋,铺卵石,浇灌水泥,建设永久性的渠道和水闸等建筑物,农场灌溉系统中的大动脉——全长20公里的总干渠的土方工程已经完成。

2.几张灿烂笑脸

站在薛占春拾棉花的老照片前,薛占春那张灿烂的笑脸,写满了他创植棉高产的喜悦。

1956年,薛万春领导丰产小组接受植棉100亩的丰产任务。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凭肥当家。”那年秋天,他带领全组人员推着架子车一趟趟地往地里拉农家肥。早晨,白霜遍地,当太阳爬上地平线时,他们已经往地里拉了几趟肥了。望着身边汗流满面的同事,他擦擦额头上的汗水,长出一口气说:“大家休息一会儿。”此刻,金色的阳光照在地里一堆堆的农家肥上,像镀上了一层金光,格外好看。

秋耕时他跟着机车,严格要求深耕20厘米。冬灌时又提着马灯值守夜班去地里浇水。初冬的夜里很冷,结着冰碴的水常常灌进胶靴,冻得他们直打哆嗦。他对身边的同事说:“咱们去地头生一堆火,暖暖身子。”等到火着起来了,他让同事烤火,自己拿起铁锨又到地里浇水。

春天,为了提高棉花单产,他还在地头支起了一个窝棚,一天到晚都守在地里。棉苗出来了,他像呵护婴儿一样精心爱护……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可喜的回报,他种的100亩棉花,平均亩产籽棉334.5公斤,创造了棉花单产的全国最高纪录。薛占春被评为兵团特级劳动模范,赴北京出席全国劳模大会,被评为全国一级劳动模范。

老军垦胡云显,扬着马鞭赶着马车,行驶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被定格在那张发黄的照片上。

1953年隆冬,天气异常寒冷,滴水成冰。时任大车队队长的胡云显接到上级命令,带领40 辆大车,从南山往石河子运木头。100多公里的山路被冰雪覆盖,崎岖难行,赶着马车3天才能走一个来回。胡云显他们冒着风雪,在路上艰难前行,渴了吃一把雪,饿了啃一口干粮,吃剩的干粮要赶紧揣在怀里,不然很快就冻得啃不动了。

有一天,胡云显他们没走出多远,就遇上了罕见的暴风雪。气温骤降,他们把马车停在路边躲避风雪时,亲眼看见两匹马被冻死。为了御寒,他们裹紧大衣,抱成团,蜷缩在大车下面一动不动,寒风像利刃般割在脸上,他们一直等到风雪小了才继续赶路。

让胡云显难忘的是,刚踏进安集海荒原时,一次大雪封路,粮食运不进来。他和同事靠沙枣充饥,整整坚持了一个星期。

一天夜里,他拉着草料赶路。突然,马受惊把他甩下车。车轴断裂了,车身压在他肚子上。不知过了多久,他恢复了知觉,挣扎着从腰里摸出砍柴的刀,把绳套割断。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他硬是把车翻了过去,自己爬了起来。可是摇摇晃晃地没走几步,又一头栽倒,昏了过去,后被赶来的人救起,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他平静地说:“当年为了安集海垦荒建场,很多人都将生死置之度外,我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杜成功望着满地的大西瓜大笑的照片,尤为动人,那开心的笑声仿佛回荡在展厅里。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生活场景再现(资料片)

1958年,连队领导安排杜成功种西瓜,望着眼前松软的沙土地,他欣然接受了任务。晚上在煤油灯下翻阅相关书籍,心里渐渐有了底。

第二天,天还没亮,他拿上自己用废铁打制的铁锨下地了。听说往地里压上苦豆子,种出的瓜甜,他就背着苦豆子,沿着瓜垄往地里埋。农家肥也不能少,他又拉着架子车往地里拉,妻子在后面帮他推车。

架子车在厚厚的尘土路上艰难前行,很快汗水打湿了他的帽子。他取下帽子擦着头上的汗,对妻子说:“连队的公厕里还有一些好肥,咱们得加把劲赶快拉,晚了别人就拉走了。”妻子扬起汗湿的脸爽快地答道:“行!”

瓜秧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爬满了瓜垄,满地绿油油的,他脸上也笑开了花。妻子来送饭,在瓜棚下喊他,他抱着一个早熟的西瓜出了地,笑着说:“这第一个熟了的瓜,应该给我们的女功臣先尝尝。”妻子乐了,也不相让,接过西瓜就吃,吃完不住地点头说甜。“好像最后这块特别甜。”妻子若有所思地说。他翻过西瓜皮看了一下,沉思了一会儿,以后吃瓜时也细细尝,发现西瓜的朝阳面比背阴面甜。于是就在地里定期翻瓜,使每个西瓜长得又大又甜,为了多产瓜,他还总结了“秋伏割老藤、促新藤结秋瓜”的增产经验。从1958年到1963年的五年间,创产值3.6万元。1963年他被评为兵团二级劳模。

3.一处场景模型

展厅里的一处场景模型吸引了我,烧酒的烧锅旁边站着一个手拿铁锹的工人,一股清清的白酒从锅里流到罐子里,再现了当年新安白酒的烧制过程。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劳动场景再现(资料片)

新安酒厂于1958年春天正式投产,当时的白酒生产还是一个手工小作坊,采用传统工艺烧酒。几个大瓷缸,一口烧锅,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后来白酒实现瓶装后,产量才开始提高。

1963年,俞有光被任命为酿酒班班长。他勇于探索、仔细琢磨酿酒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扩大生产,把用瓷缸发酵改为用发酵池,窖泥封池。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亲自守在窖池边,观察醅料在池里的温度变化,认真记录在本子上。在醅料的冷却工艺中,严格要求,带领大家认真翻拌。

蒸馏是酿酒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有一个烧酒小组,由于烧锅的温度没控制好,那一锅的出酒量明显减少了。俞有光知道后,召集大家开会。他动情地说:“为了咱们烧酒,团里拿出这么多粮食,我们应该珍惜啊!尽力能多出酒。像这样浪费了太可惜了,以后千万不能这样了。”说得大家惭愧地低下了头。

他严格要求,每道生产工艺都认真把关,当年的新安白酒的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他们酿制的新安白酒第一次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一级名酒,他本人也被评为自治区年度工业酿酒标兵。

4.一张老照片

在一面墙上,朱德副主席视察安集海农庄的照片格外显眼。朱德副主席那殷切期望的目光,依然鼓舞着一四二团人奋勇前行。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照片墙(资料片)

1958年9月11日,秋风送爽,新建的安集海农庄里,鼓乐齐鸣、鞭炮声声。听说朱德副主席要来,人们夹道相迎。不一会儿车来了,下来一行人,人群中有人认出了朱德副主席,就喊了一声:“朱副主席来了!”大家欢呼着涌了过去。朱德副主席微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

朱德副主席一行人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进了会议室,大家落座后,朱德副主席仔细询问了农场的情况。然后兴致勃勃地对农庄主任说:“你们是兵团帮助规划建设成的第一个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场,一定要带领大家走集体化道路,好好做好榜样。”

随后,朱德副主席来到哈山拜克家,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与哈山拜克一家围坐在铺着地毯的炕上。朱德副主席亲切地询问:“家里几口人?孩子几岁了?”小巴郎高兴地直跳。他脸上的表情惹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望着整齐的条田、林带,朱德副主席满意地对身边陪同的同志说:“你们做得好!一定要牢记搞好各民族的团结,兵地团结,才能把新疆建设得更美好。”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2014年建成,为安集海屯垦开发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是团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馆内设四个展厅:序厅,沧海桑田的诉说;第一展厅,激情唤醒安集海、艰苦卓绝写春秋;第二展厅,沐浴春风启新程、再创辉煌展宏图;第三展厅,安民集业大瀚海、富民旺业新城镇。征集各个时期的生产生活物品、艺术品400余件,照片5000余幅,制作反映安集海60余年屯垦历史的纪录片一部,设计历史场景造型4处,摆放团场镇区规划沙盘1个、投影仪1个、电视机1台,展出图片363张,陈列文物及其他物品120余件。浓缩了从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六师七十六团到今天60多年的历史轨迹。

每个参观过安集海屯垦博物馆的人,都被当年在安集海这片热土上,军垦前辈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许多在团场或离开团场的老人,都会来博物馆重温那些美好的记忆,回望那段青春激扬的岁月。一批批的青年学生,也在这里接受教育,洗涤心灵,在兵团精神的感召下,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了创建团场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工作。

继续阅读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沙山军垦陈列馆:在这里回望创业的足迹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红星军垦博物馆:在这里传承红色基因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周恩来纪念馆:在这里流连海棠花香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在这里凝望璀璨星空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一师一团展示馆:在这里品读金银川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兵团知青纪念馆:在这里高唱青春之歌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安集海屯垦博物馆:在这里回望激情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