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为何曲阜孔林“孔庙乌鸦成群,孔林乌鸦不栖”?

在山东省省曲阜市城北约1.5公里就是所谓“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孔子家族墓地——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

为何曲阜孔林“孔庙乌鸦成群,孔林乌鸦不栖”?

孔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蚁成群,包含孔子、孔鲤、孔及这祖孙三代和以后历朝历代知名孔氏后裔的墓葬和建筑,所谓“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从孔子弟子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相传孔子的众多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等各以其故乡的树木种植于孔林之内。

为何曲阜孔林“孔庙乌鸦成群,孔林乌鸦不栖”?

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日益扩大,加上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重修和扩建,孔林内树木总量越来越多,古木参天,茂林幽深,孔林占地也愈来愈大。“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有树木10万多株,占地近2平方公里,孔林周围还有林墙环绕拱卫。

据孔林周边当地人讲,有一种神秘的自然现象,即“乌鸦不进孔林”。一般来说,大片茂林特别是比较清幽的树林是鸟类喜欢聚集、栖息的地方。传统上,象征凄凉、晦气和不祥的乌鸦更是墓园周边出入的常客,影视作品中常用乌鸦聚集出没营造气氛。鲁迅的小说《药》中主人公夏瑜的母亲去给他上坟时就看见一只乌鸦从坟旁的树顶上飞到夏瑜坟头。

为何曲阜孔林“孔庙乌鸦成群,孔林乌鸦不栖”?

在孔庙里,整天大片的乌鸦飞来飞去,而相隔不远的孔林却一只也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据当地人讲:传说孔子一次外出游玩,林中有群乌鸦不停聒噪,一个猎人被惹恼了,他张弓搭箭射杀了其中一只。 古人云: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同物相联、同息相应的其他的乌鸦愤怒地扑哧着翅膀,一齐进攻猎人。猎人落荒而逃。

为何曲阜孔林“孔庙乌鸦成群,孔林乌鸦不栖”?

乌鸦追击了一会,又飞回来围着死去的乌鸦,不停地哀鸣。孔子顿生恻隐之心,挖了个坑把乌鸦埋了,并感叹道:乌鸦乃禽类中最仁慈者,犹如人类之君子。成千上万的乌鸦,如同了却一番心事,纷纷向孔子点头扇翅致意,然后三五成群地飞走,转瞬便消逝得无形无踪。

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以孔子的为人来看,礼葬乌鸦很可能是真的。他一辈子主张对人和动物“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孔子曾让他的学生子贡去帮他埋葬一条狗,并叮嘱:“路马死则葬之以帷,狗则葬之以盖。”,意思是马去世,要用布裹其身,狗下葬,要以车盖罩护。

为何曲阜孔林“孔庙乌鸦成群,孔林乌鸦不栖”?

甚至又一次在郑国时,当天土人用“累累若丧家之狗”来表述他,孔子听到子贡的转述,欣然笑道:“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讲我的外形像谁是小事,然而说我像丧家之犬,确实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

看来乌鸦就此与孔圣人结缘了,知恩图报。后来就有脍炙人口的“三千乌鸦兵救孔子”的故事。据说孔子周游列国后,取道曲阜回故乡安度晚年。当他的车马来到尼山时,忽遭兵匪袭击,众弟子殊死搏斗,但寡不敌众,情况万分危急!孔子对天长叹:“真乃天灭我也!”

为何曲阜孔林“孔庙乌鸦成群,孔林乌鸦不栖”?

这时,突然天昏地暗,数不清的乌鸦(据说有3000多只)从天而降,它们迅疾地冲向兵匪,嘴啄爪抓,组织有序地奋勇进攻,兵匪们最后狼狈败逃窜。后来,这三千“乌鸦圣兵”一直将孔子护送到家,并栖息在孔子故宅附近保护着他。孔子死后,这些乌鸦神兵又搬进孔庙,为孔子看家护院至今,但是它们从不去骚扰主人的陵墓,于是形成了“孔庙乌鸦成群,孔林乌鸦不栖”的景象。

这个可信度不高,更多的寄托着当地老百姓由于对孔圣人敬仰崇拜的一种美丽传说和良好愿望罢了。

为何曲阜孔林“孔庙乌鸦成群,孔林乌鸦不栖”?

当然,从科学的角度,另外一种说法更靠谱。相传还孔子去世以后,他的众多来自不同国家(诸侯国)和地区的弟子们把各自当地的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树木,还有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奇珍异草都种植在孔林里,里面散发出来的一种不寻常的复杂气味,乌鸦不适应,所以乌鸦绕着孔林飞而从不进去。民间传说的孔林“百草丛生,绝无蛇迹”或“上不招鸦、下不落蛇”也很可能与此有关。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