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现在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都在拼命招人?

柑橘SR


1 招人不用签劳务合同,签代理合同,卖出产品给提成,没有就木有钱,平安的保险标榜行业第一,每年砸的广告费越来越猛。平安福也是越卖越贵,我入职那会是7000多,提成3500,现在一份平安福一万多,而且还被吐槽各种坑,进了平安每天早上3小时的早会必须的,新人来了开完三小时早会,也不给走,各种方式让你自己先买了保险,,把你身边的朋友亲戚都先拉进来开单。人寿就自由,兼职,有新产品推出就到公司培训一下,因为本来就是代理合同不是雇佣合同

2 你现在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的招聘大部分都是刚入职保险公司没多久的新人在拼命发展下线,新入职的(严格说根本算不上公司员工)先自己买一份,然后再开发你身边亲戚朋友买保险,再不行就直接以招聘的形式拉新人,你入职了开的每一单都有提成给招聘你的人

3 招聘你的人,会先让你去培训,然后再安排一个所谓的创业大会,请一个保险大师给你说怎么年薪百万,把自己包装成客户和的救世主 。还有就是哪个家庭出事情因为买了保险,对这位保险大师感恩戴德啥的,我去年被忽悠进去过,还没进会场,就有保险的主任级别的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在:不想来参加,才拉到两个下线之类的,俨然把你的提款机

4 每天早上8点多到场,一堆人挤在一个空旷的办公室,摆了十几张桌子,分成十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主管,在开所谓的早会,填各种什么目标量化表啥的,接着就是安排一个人上去带大家唱歌,就是那种旋律不改,歌词全换成吹捧公司的一些话,然后让你学会唱,每天如此,还有就是喊口号,强制要求发垃圾推广营销信息,整整三个小时,仿佛进入传销组织

5 这个行业很暴利,开单的提成高达50%,就拿我曾入职的平安来说,单深圳就有4万多代理人,很多人都是冲着钱去,没有服务意识,哪个赚钱卖哪个,还有就是混吃的老油条,每天等着客户续保度日,有些进来的把自己开发了,亲戚朋友开发完了,公司就会倒逼你滚蛋,公司完全零成本,你呢,签着代理合同,干着劳务工的活

6其实老百姓都知道保险好,并不讨厌,反感的是这种传销忽悠的模式来卖产品,十年金融扩张,养肥许多保险公司,客户的观念在变,保险公司却还在用老一套的直销代理模式,打着传销擦边球的方式做着一行。


路人蚁


看到这个题目,我特意咨询了保险行业的几位朋友,基本了解了保险行业的套路,在此就为大家揭开谜底,偷偷告诉你们,假如他们停止招人,那么他们的保险业务将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01.告诉你一个保险行业的秘密

在中国,国人对保险的意识还是相对薄弱的。这种情况,在一线城市相对好一点,但是对于三四线城市就相当弱了。这种意识的薄弱,不是单靠广告就可以洗脑,试想一下,要让一个人没有收益任何的钱或者物的情况下,每年拿几千甚至上万出来买一份不一定发生的事情,这简直是相当难的事情。

为此,保险行业使用的模式类似直销模式,也就是招你一人进来,其实就是看中你周围的所有人脉圈子,亲朋好友。因此行业内有人说,保险是损友的工作,一点都不假。

02.一入保险深似海,各位路人要小心

刚开始,你肯定是被别人拉进保险的圈子。首先,会打电话让你参加一些类似的说明会,分享会。会议一般定在非常高端的会所或者著名的大酒店,参加会议的人都是西装革履的。

接着,你会听到一系列的演讲:某某家庭主妇,从0-1成为月入几万元的保险经理,她的蜕变感谢遇到保险……某某人如何从丑小鸭,通过保险改变了人生……某某总监曾经也是路边甲乙丙丁,但是通过保险,年入百万等等……一系列的巧妙的内心捕捉,让你内心汹涌澎拜。(2年前,我也参加了类似的说明会)

03.所谓套路的前因后果

接着,你恰好遇到职业的瓶颈等等,你选择去做一名保险从业人员,那么真正的套路才刚刚开始。

1)入职前三个月,你可能有底薪,也可能没底薪,就看你的学历资格等等,尤其是你过去的背景。比如我是培训师,我周围肯定有很多学生,所以我被认定是有人脉的人,那么一进去却是有底薪。

2)在入职三个月的时间内,你会获得一系列的培训,并且有考核。假如达成考核,可以通过认证,假如没有达成,那么就认定你是没有人脉的人,直接会把你pass掉。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为了顺利达成考核,都是给自己买,或者给身边亲人买。其实为保险贡献了不少业绩。

3)当你入职半年左右,你会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告诉你:一个人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得远!你需要发展团队了!其实就是在告诉你,你需要从身边的朋友下手了。坦白讲,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好几个做保险的人,每天不停的刷朋友圈,或者私聊,基本上都是令人比较反感的。为什么说保险会损友,就是这个道理!

4)入职一年,底薪没有,如果过去几个月有业绩,就有收入,如果没有业绩,就什么都没有,好多人受不了就走了,而留下来的可能就是适合干的,手里有资源的,能下得了面子的。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混日子的……

很多人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内心都很脆弱。因为当初为了支持自己做保险,很多亲戚朋友都给自己买了,如今自己干不下去,觉得对不起这些亲戚朋友。但是硬撑下去,又是相当的痛苦,左右为难!

综上所述,为什么这些保险行业都在找员工,其实就是不断的通过招人来增加业绩。因为保险公司就看透你做不长远,你来了,起码你自己买了你身边亲戚朋友买了。如果你走了,对公司来说一点损失都没有,因为没有底薪的事情,对于公司来说,没有任何的成本,就可以获得金钱收益,你觉得赚的还是亏的?

因此,保险不亏是超暴利的行业!

职场上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萍行职场


曾经是保险人,来回答这个问题。

平安、国寿和太保,都是国内大型的保险公司,在个人寿险的市场占有率上,平安、国寿和太保是排名前三的。

它们之所以“拼命”地招人,是因为他们在人寿保险的营销体制上,采取的是保险代理人直销制度。

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公司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保险公司的成本可控,不惧“拼命招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保险代理人并非保险公司的“员工”,他们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并非劳务关系,而是代理关系。保险直销员销售保险,收取佣金,并自付个人所得税,自己缴交医社保。在这一点上,保险公司的成本是可控的。所以,尽管不断在招人,但保险公司的人工成本,并不直接提高。

保险产品销售难度大,行业淘汰率高

人寿保险是无形的契约产品。客户在交纳不少的保费,买到的只是一种无形的契约服务。所以,销售难度上是很大的。因为难度大,所以代理人的淘汰率也相当高。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来维持、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保险公司其实也在招客户

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销售人员和准客户要有高度信任关系。一般来说,保险代理人开展业务会从熟人开始,熟人做完之后,再进一步开拓,难度就增大了。很大一部分业务人员,熟人圈业务做完之后,就辞职了。保险公司通过不断地招人,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招客户”。

保险公司制度设计,招人有利益

保险公司的直销体制中,有三大块利益,一是业务佣金,二是服务佣金,三是管理津贴,要得到这三大块的业务利益,需要不断地开拓新客户,服务老客户和不断地”增员“来换取职务的晋升。保险公司的内部的行话就是:保险三件事--展业、增员、转介绍。每天简单、坚持、重复地做,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在这样的机制和氛围下,保险公司各代理营业部,天天信奉一个”真理“--有树就有鸟栖,有人就有业绩”,招聘新代理人是常规任务。

“拼命招人”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中国的保险深度和密度还很低,各保险公司为了占有和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人海战术”,是比较高效的一种形式。虽然,这种市场开拓的形式比较“粗放”,但在当下的中国,却是行之有效的,短期内,还无法有其它方式来取代。所以,各大保险公司,“拼命招人”的现状还会存在好一段时间。


以上分析,希望对题主有点启发。


冷暖职场


为什么保险公司在不停地招人,如果你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就会恍然大悟了!

首先要说下,保险公司的岗位是有不同的类型和性质的。

比如职能管理(人力、财务)、产品研发(精算师)和业务类(卖保险的)。

前面那些岗位他们并不是在不停地招人,很多都是国企、央企,待遇其实很不错,才不差人呢!!

他们不停招的人几乎都是最后一类:卖保险的!

其实他们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了:表面上看是在招员工,实际上都是在找客户,因为他们根本不缺员工,而是缺客户啊!!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保险的教育其实是缺乏的,很少人会去主动买保险,这时候你想呀,你被招进去之后,是不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呢?!

然后,你就被“洗脑”了,当然,不是传销的那种洗脑。

很可能你就开始给自己买保险了,不但自己买,还会变着法儿让身边的亲戚朋友买吧。

然后呢,继续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身边的亲朋好友资源都用完了。

这时候他们会让你带团队,不仅仅是让他们买保险,更是让他们也卖保险!

当然,这么多人在卖,竞争也激烈,所以人员流失也严重!

人员流失严重,又逼着保险公司不停招人咯!

所以,就出现了题目的一幕:

为什么现在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都在拼命招人?


现在知道了吧。



冯起升


不停招人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卖保险,注意!是卖给进公司的新员工保险!每个月都有任务,开始卖给别人非常困难,只有把自己家人的保险一个接一个的全买了,买了这种买那种,钱没挣着自己先搭进去几万块。这样保险公司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你后面能不能做下去挣不挣钱他们已经不在乎了。

更搞笑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那就是天天早上要去公司打卡,不去就扣钱,但是!连底薪都没有,底薪都没有!从哪里扣呢?从你卖保险的提成里面扣,这制度奇葩不奇葩!荒诞不荒诞!

一两个月聚餐一次,员工拍照发朋友圈,来满足员工的虚荣心!表面看着光鲜亮丽,实际挣的连吃饭都不够!当然有做的好的,你老子要是什么局长买保险的排队,你要是草民一个累死累活能挣两三千都不错了!就像权健一样都是家庭式的chuan xiao!区别是产品合法不合法。

我老婆做保险一年多了,这样套路开始的时候都反复给她讲,宁愿她天天在家闲着也不愿她去做,无奈已经被忽悠的无力回天了。顺便说一天我老婆是在平安公司!搭进去几万挣不到钱不说,天天忙的孩子家庭什么都不管!自从她做了保险我们关系没好过。

最好不要让家人从事保险工作,当然如果你亲人在ZF方面关系硬这个工作是非常适合的!普通百姓不建议从事。不信你就试试!


中间隔坐山


看了好多专家的分析,我觉得并不是问题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人员成本基本为0,招一个人稳赚不赔。

以我个人经历来说这个事。刚毕业的时候接到各种保险电话,各种诱惑,涉世未深,就去了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当时的薪资待遇是这样的,试用期没有工资,成2单之后转正,每个月基本工资2000,而且是有责任底薪,达不到标准是没有钱赚的。平时电话费,约客户的钱都是掏自己腰包,也没有固定工位,大部分是没有工位的。

因为本人能力不行,坚持了一个多月一单没成,也就一分没赚,反而给客户的花费,电话费花了几百,刚毕业没积蓄,选择放弃。

其实和现在的微商差不多,招代理0成本,没准还的交代理费,当然代理越多越好。如果给代理发工资他们就不会招那么多代理啦。


英语铺子


个人认为买保险的少,聪明的人多了!都知道最不保险的就是保险了,同时老保险员要么不干了、要么业务范围饱和了。保险公司需要更大的资金链,那现在怎么办呢?

于是,进进行疯狂的招人。从没有底薪这一点来看,就可以看到保险公司的丑恶嘴脸了。你拉不来业务,我不开你钱,保险公司旱涝保收。这样的逻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几家公司。招来的人,如果没有业务,你自己得掏腰包买一份买一份买一份,重要的话只说三遍。这才保险公司招人的真实嘴脸,看见没有,这也是变相的卖保险啊!真是佩服保险公司的聪明聪明聪明。

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从这一点来看,这是保险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唾弃的罪恶之源,没有哄骗就没有业务,没有业务就没有收入,这也大多数的保险员的真实无奈的原因。换句话说,也是保险公司的威逼利用,才使得保险员脸都不要的尴尬境界。



保险这两个字是褒义的,但是到了保险员的嘴里就是贬义的了,也就是说:他们利用褒义的词,干着贬义的事。保险员也觉得亏的慌,不骗没有利益,不骗没钱花,我有本事骗得来为什么不去骗呢?怪谁,都怪钱,都是钱惹的祸。

所以,保险公司隔一段时间都会想着法子疯狂去招新人。


用户9127763985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三家公司主要还是保险业务,保险也是理财产品的一种,也在理财的范围之内。

拼命招人是为了建设更大的销售团队

保险公司需要把保险卖出去才能实现营收和利润,也就是销售了,保险公司的主要销售渠道有保险公司地推销售渠道,银行销售渠道,电话销售渠道,互联网平台销售渠道等等,每一种渠道的成本都是不一样,但是每个渠道都是需要人来销售保险,尤其是地推销售渠道和电话销售渠道需要更多的人进来才能销售保险。

保险销售的人员流动性大

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的工资特点就是低底薪高提成,只有拿到了更多的业务单子,把保险卖给更多的人才能得到一份收入尚可的收入,他们的收入取决于保险推广成功的业绩,销售行业的人员流动性本身就高,销售保险的工作也是这样,人员的流动性非常高,这也造成了这些保险公司都在拼命招人。

保险公司需要更多的人来推广保险

保险公司想要推广更多的保险,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招人,保险公司给销售保险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主要就是提成,那么招到更多的进入保险公司才可以销售出更多的保险单子,对于保险公司更加有利。


财道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相信大家身边的亲戚朋友十个里面至少会有一两个是做保险的,甚至你也买过他们的一两个保险产品,所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他们为什么不停的拼命招人,因为一个员工就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啊,这种商业模式已经在受用于很多类似的企业,公司招聘一个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本身也会买这个保险产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给其他人。归根结底,他们招的不是员工而是潜在客户。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有的入职时是没有底薪的,完全看你拉了多少客户,卖了多少单保险,直接算提成,有的刚入门的保险员,在宣传保险时会多多少少会遇到些挫折,比如打推销保险的电话直接被挂断,站在外面发广告被拒接,很多人受不了这种压力自然也就走了,所以保险公司还要继续招人。


首席投资官


为了了解保险公司拼命招人的原因,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卖保险是如何实现盈利的。

大部分业务员往往是没有底薪的,所获得的收入也基本依赖于“业绩提成”,也就是基于卖出保单的数量。保险不是普通的商品,购买是为了抵御潜在的意外风险,为我们提供一份资金保障。但是由于大众购买保险的意识仍然有待提高,大家也不愿意为了以后那些不确定的意外买单,那么如何去完成自己的业绩,让下个月有饭吃呢?——当然是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而招募新人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周而复始,最终演变成一种变相的“直销模式”

(西装笔挺的保险业务员)


(1)只有拼命招人才能得以存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买保险的、呆银行的,一般都不太受亲戚待见。保险业务员遇到亲戚往往会习惯性来一句:阿姨,来份保险吗?保安全,无后顾之忧。。银行窗口人员看到亲戚也是迫于指标压力会推销理财产品。。。

其实这种业绩也好、指标也罢,都是在以人脉纽带为基础进行产品的直接推荐销售

由于之前P2P平台的大面积暴雷,涉及到钱的事情普通大众往往非常谨慎,陌生人打电话也好、当面推销也罢,我们大都怀揣着一颗怀疑的心态,这样保险产品的推销会成为大问题。所以人脉为纽带的销售模式就成了现如今保险行业的救命稻草。

天津权健不就是人头拉人头,最后形成了巨大的商业帝国么?保险行业也是如此,没有人的纽带去拉动,基本没有人会愿意去购买,本质上和权健的发展模式是相似的。



(2)招聘是保险营销的一种模式

不少业务员是没有责任底薪的,签下一份保单往往是5年10年的,所以即便是一个新人只干了三个月卖了几份保单,保险公司也是稳赚不赔的。

稳赚不赔的生意谁不愿意做?

保险公司并不是真缺人,而是通过招聘这种方式,吸收更多的人脉资源进入这个圈子,以此为基础发展业务,获取更多的报酬,“榨干”一个没人脉的再招募一个,这就是保险的一种生态和运营模式。


在浮云君看来,给自己买一份合适的保险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天有不测之风云,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不过假使想去从事保险行业,还是得慎重考虑、权衡,自己的人脉和人际交往能力究竟是否能够胜任?那些被人吹捧依靠卖保险走上人生巅峰的赢家或许真有,但大概率不是你我之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