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那年高考,他沒有報自己喜歡的中文系

前幾天,他短信問媽媽,他看中了一個網上寫作班,是否同意他報名。

他是一個剛剛上了大學的學生,當年高考時,所有的人都以為他會報中文系。

那年高考,他沒有報自己喜歡的中文系

小學時,有一天他突然問媽媽,高中是不是文理分科,想念文科就唸文科,想念理科就唸理科?得到答覆後,他高興地說,我一定要讀文科!媽媽好奇地問,你知道什麼是文科?他頭也不回地說,語文有一個“文”字,肯定是文科!

初中時,他的作文是同學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同學們都說他作文寫得好;隔壁班的老師同學,不管認識不認識,因為作文這件事而把他傳的沸沸揚揚。那時,他也的確開始了寫作,成萬字的小說上了小說網站,有時還上了榜首。

那年高考,他沒有報自己喜歡的中文系

高中時,當其他同學還在為選擇文理而遲疑不決時,他自己選擇了文科,回家只跟父母輕描淡寫地說了一聲。擺脫理化生困擾的他,學習成績開始直線上升。心情好轉之後,緊張的學習間隙裡,他又開始關注文學,關注小說,陸陸續續參加了一些全國作文大賽,獲了獎,領回了獎盃。老師說,他隨身帶有一個本子,經常看到他在上面寫呀寫的。

高三時,周圍的人都問他,你準備上哪個學校呀?沒有人問他喜歡什麼系,連媽媽的同事都會說,你家孩子上中文系,肯定能行。

那年高考,他沒有報自己喜歡的中文系

分數下來後,父母一直在給他找有中文系的學校,他說,我不計劃上中文系呀!

中文系不就是培養作家的搖籃?

他笑了,誰說中文系是培養作家的搖籃?有幾個作家是中文系出生啊?

那年高考,他沒有報自己喜歡的中文系

我忽然想到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


1955年秋初,北大中文系迎接新生入學的大會上,楊晦先生髮表言辭:“北大中文系不培養作家,想當作家的不要到這裡來……”

2014年9月,在某校大一新生的開學典禮上,該校中文系系主任演講的第一句話異曲同工:“我們系不培養作家。”

那年高考,他沒有報自己喜歡的中文系

中文系不是培養作家的,那麼中文系是幹什麼的?

有一箇中文系學生說:中文系不開設相關作家課程,在涉及寫作時,系內對學生的要求是學術化”“規範化”,有深度,有邏輯,要論證。大一一百篇寫作訓練,其中有一項要求便是“應有20篇以上是議論文,一般不要求寫小說、詩歌,如寫小說、詩歌,各不能超過3篇”;大二是八篇讀書報告,最後會有一個讀書報告會,教授們對學生的評價和評分便多半從學術論文的角度出發的;大三有一篇學年論文,每個學生會有導師,這就嚴格按照論文形式流程在進行指導和評分了。

那年高考,他沒有報自己喜歡的中文系

每個大學的中文系大抵相同。好多出名的有實力的作家走的都不是學院派的道路,很少有中文專業出身,專職搞文學創作的,畢竟科班出身會有很多條條框框來限制你的創作。

很多年輕人在高中時熱愛文學,選擇了中文系後對文學的興趣越來越少,反而很多人都在啃西方理論著作,放棄了寫作,當初的一腔熱血付之東流。

中文系持續傷害了不少懷揣文學夢報讀中文系的大學生們!

那年高考,他沒有報自己喜歡的中文系

好在我國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十年前,復旦大學中文系聘請王安憶做創作專業教授,開始嘗試曾經行之有效的文學教育模式。如今,許多大學的文學院都相繼引進了一批知名作家進入教學科研領域。不少大學開始聘任駐校作家,北京師範大學成立了由莫言主持的國際寫作中心;蘇童調入北師大;劉震雲、閻連科、王家新也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那年高考,他沒有報自己喜歡的中文系

百花齊放的文學時代應該不會遠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