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月薪20000竟然不敵月薪4000,怎樣才算財務自由?

月薪20000竟然不敵月薪4000,怎樣才算財務自由?

指旺君有很多朋友的,有的月薪好幾萬有的月薪好幾塊【笑抽】,但是兩種人生活的狀態卻相反,月薪幾萬的人每天都在為賺錢忙活,而月薪幾塊的人每天都很幸福,有人說這叫為財務自由奔波!到底怎樣才算真正的財務自由呢?

為什麼我們要追求財富

追求財富不是因為財富本身,而是當你擁有足夠的財富後,即使不工作,你也不必為衣食住行發愁,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兒。就像投資大師查理芒格說的:到人生的某一個階段時,我決心要成為富有之人。這並不是因為愛錢的緣故,而是為了追求那種獨立自我的感覺。這種狀態,就是我們常說的財務自由。

那我們普通人真的能實現財務自由麼?

在這兒指旺君先給大家介紹下,實現財務自由的基本公式是:被動收入≥日常支出,日常支出就不多說了,而被動收入指的是一種只要付出一點努力進行維護,就能定期獲得的收入,比如房產租金,出書的版稅,股票分紅,債券利息等等。

單純從這個公式來看,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似乎並不困難。比如一個單身漢,他一個月的消費支出為3000元,而他有一套房對外出租,每月租金是3000元,那麼這個時候,他就已經達到財務自由了。

但如果想長期保持被動收入≥日常支出的狀態,就非常困難了。

月薪20000竟然不敵月薪4000,怎樣才算財務自由?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呢,我們未來的支出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按照家庭生命週期理論,普通人的財務生命週期會經過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家庭成熟期、家庭衰老期五個階段。當你處在單身期,也許一個月2000就能生活,可進入了家庭形成期,支出就會增加,比如買車買房;進入家庭成長期,又會有子女教育費用等等。

而且呢,人的慾望會不斷膨脹,當你手頭沒有多少錢的時候,也許每月2000塊的生活開支就已經足夠;但當你擁有幾百萬的資金時,你認為自己還會維持過去的生活水平嗎?也許到那時,你的生活圈子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你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花費也越來越大。

另外呢,宏觀經濟環境也是不斷變動的,過去能獲得的被動收入,不代表著未來依然能獲得。

所以你看,普通人要想實現財務自由並不難,難的是長期保持財務自由的狀態。

說到這兒,就有不少小夥伴迫不及待地想問:既然普通人也可以實現財務自由,那指旺君趕緊告訴我們實現的方法吧!

大家先彆著急,在講解具體方法前,我們需要先澄清一些對財務自由的誤解,因為只有對財務自由的理解越深刻,越準確,你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它。我們需要讓它不只存在於自己模糊的想象中,不再只是朦朦朧朧的概念。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揭開財務自由的面紗,具象地來理解。

第一個誤區是:財務自由就是要擁有很多錢嗎?

胡潤研究院在《2017年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中提出了實現財務自由的具體數值:一線城市需要達到2.9億元,二線城市需要達到1.7億元。

但實現財務自由,真的需要擁有這麼多錢嗎?

上面我們說到財務自由的衡量指標是被動收入≥日常支出,被動收入取決於:過去積累的存量財富,以及錢生錢的速度;而日常支出取決於你對未來生活的期望,以及這種期望的生活所需要的花費。

但如果你懂得理財,知道如何控制消費慾望,實際上實現財務自由真的並不需要很多錢。比如美國有個叫做FIRE的協會,這個協會追求的就是:財務自由,早早退休,他們認為你投資賬戶數字等於你年花費的25倍,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而他們的財務自由和他們堅持的生活方式是密切相關的:

首先不買車,住得離工作的地方足夠近,要麼步行、騎單車或乘公共交通工具。那些已經結婚的家庭通常只有一輛經濟型汽車。

然後呢,不住美式大房子。住適合家庭的而不是滿足面子的小到中型的房子。FIRE協會的人動手能力都很強,很多人熱衷於修房子,所以他們購買的是低價的翻修後住起來小而美的房子。

最後呢,用更具性價比的方式來享受生活。他們覺得每天上班路上買星巴克,或中午到餐廳吃飯太浪費,所以他們通常是自己在家裡做好咖啡和午飯,帶著去公司吃。

所以,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上,重要的不是你要賺多少錢,而是你管理財富的能力,以及你對未來生活的規劃。

月薪20000竟然不敵月薪4000,怎樣才算財務自由?

第二個誤區是:財務自由後就是人生奮鬥的終點嗎?

很多小夥伴認為財務自由就是人生奮鬥的終點,只要實現了,就可以完全不工作,天天睡大覺,打遊戲。

這種想法有什麼問題呢?

當你這麼想的時候,其實已經將玩遊戲、睡大覺理解為價值很高的事,高到那是需要財務自由後才能做的事,然後你就會將玩遊戲,睡大覺,和你在做的事情進行對比,感覺正在做的事價值很低,而且枯燥無聊。這樣,你就無法靜下心來去認真思考哪些才是對你真正有價值的事。

如果你沒找到有價值的事,即使有一天實現了財務自由,你也會發現你的生活很空虛,就像許多老人剛退休回家有不適感一樣,不知道應該怎樣安排時間。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行程表刷爆朋友圈的王健林。即使已經身價百億,但他還在勤勤懇懇地工作。指旺君相信,像王健林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工作的最終目的,不是追求財務自由後的無所事事,而是有更多時間思考,能從事自己真心熱愛的事業,從而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所以說,財務自由給了我們選擇權,但不是讓我們無所事事,而是選擇去做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