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常德设了个中国最小的“官”,竟然化解了世界性难题!

今天上午11时许,常德市城区朗州路与校场街交会路口,交警雷辉元作为这里的“路段长”,正和同事运用斑马线干预法指挥交通。口哨声声中,人车有序通行,一派和谐。

常德设了个中国最小的“官”,竟然化解了世界性难题!

“跟这里一样,常德市而今很多斑马线上,都有交警从早到晚执勤,行人更有安全感,我们开车时也觉得道路更加通畅了。”小车驾驶人张宏祥感慨地说。他的这种感受,来自于常德市推行道路交通管理“路长制”,使交通拥堵明显减少,道路交通畅通有序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随着常德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5万辆,其中小汽车达22万辆,局部路段已经出现交通拥堵,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3月2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曹立军对交警支队研判的城区拥堵情况做出批示,要求启动“路长制”,力争缓解当前拥堵状况。

从4月1日起,常德交警支队领导和鼎城区公安局政委,对城区相对拥堵的朗州路、建设路、人民路、洞庭大道、鼎城路等10条道路实行责任包保,按照“支队牵头、大队为主、中队负责、科室参与”的方式,形成了由支队长、大队长、中队长共同负责、各科室通力配合的“路长、分路长、路段长”三级路长制。

为确保“路长制”实效,常德交警部门建立了交通科学管理研判机制、交通勤务快速反应机制、交通秩序常态整治机制、交通管理考核奖惩机制。近两个月来,交警部门通过实地研判道路拥堵原因,精准施策,已经优化整改交通管理难点78处;“路长制”10条道路共布置100多个执勤点,推动警力下沉,以便快速反应;各级指挥中心通过视频巡查,及时发现拥堵并调度就近警力处置。此外,警方严管重压,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增强市民守法出行意识。

常德设了个中国最小的“官”,竟然化解了世界性难题!

“路长制”的实施有效推进了公安交管改革,实现道路交通管理责任立体化,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提升了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该制度运行以来,常德市城区环比交通拥堵减轻。高德交通平台显示,4月份10条“路长制”道路拥堵明显减少,早晚高峰平均车速达30.3公里/时,平均交通拥堵指数环比下降5.99%,在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中排名200名以后,处于交通拥堵较轻水平。

常德交警部门负责人介绍,交通管理涉及人、车、路和环境多个方面,下一步,我们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市交通治理体制,综合协调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多个部门,推动实施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实现城市交通社会共治共建共享,给市民提供畅通、安全和有序的交通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