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防控疫情的人】陳建成:“拼命三郎”的抗疫故事

 一串串腳印,一滴滴汗水、一句句叮嚀......道路上、樓院裡、卡口上......處處都留下了他奮戰的痕跡。“很少會趕到飯點吃飯,基本上天天泡麵,天天操心,天天奔波,血壓升高,頭暈目眩,還硬撐著......”同事說的這個人就是劉寨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建成。

【防控疫情的人】陳建成:“拼命三郎”的抗疫故事

  陳建成分包裕華社區,負責街道31個無主管樓院和35個卡點消殺工作,道路保潔工作。疫情開始後,他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5個小時左右,夜以繼日地奔波於樓院裡。因為工作起來玩命,所以大家偷偷封他“拼命三郎”。“社區剛通知我們一家隔離的時候,瞬間感覺全世界都拋棄了我們,但陳老師帶領社區的同志每天都會給我們打一次電話,詢問我們的身體情況,需要什麼,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後來社區同志建立一個隔離戶微信群,陳老師每天都會準時地在群裡挨家挨戶的詢問......如果哪一天看不到陳老師的留言,我們就好像沒了主心骨,他的細心真的超越了我們的想像......”一位從省外返鄭的居民,被解除隔離那天哽咽地說著。

【防控疫情的人】陳建成:“拼命三郎”的抗疫故事

  聽到群眾的讚許,“陳老師”40多天的努力沒有白費。其實,在群眾心裡,口中的“陳老師”早已成了居民心中的“定心丸”。疫情期間,作為基層幹部,時間不再屬於自己,每一個人都是24小時待命的義務“志願者”。同事問他累不累,“連續一個多月了,說不累是假的,但想想我們守護這麼多天,群眾都平平安安的,累也是值得的......”陳建成疲倦的臉上掛著憨憨地微笑。“10號樓那戶,門口垃圾及時清理一下,今天解除隔離,不要忘記提醒他們辦理出入證,宣傳防疫知識......樓棟裡消殺不能留下任何死角......”一邊輸液一邊電話指揮著戰“疫”,其實,陳建成的心已“飛”到了戰場。

  社區15個卡口,陳主任每天都堅持檢查一遍23日,有一個從湖北荊州的返鄭人員,別人都躲得遠遠的,陳主任二話不說,把他們安置到惠濟區集中隔離點,從下午兩點忙到深夜,一切安排妥當才離開......”說起陳建成這一個月的感人瞬間,社區的同志滔滔不絕,好像永遠說不完。關鍵時刻,迎著病毒而去,忘卻自己安危,他的努力配得上“最美逆行者”這個榮稱。疫情之下,陳建成帶領著消殺團隊和保潔團隊150多人,揹著沉重的藥桶,每天穿梭在劉寨街道的各個角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我們消殺組的弟兄們默默的心疼.......他忙的顧不上好好吃飯,卻仍在群裡留言提醒大家,及時吃飯,增強抵抗力!陳主任沒有豪言壯語,用實際行動,讓我們感覺很暖心......”

【防控疫情的人】陳建成:“拼命三郎”的抗疫故事

  陳建成用自己的“無聲”,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說起家人,陳建成沉默了。“每天晚上都不知道他啥時候回來的,每次都是被他的電話吵醒,晚上很晚或者早上很早,電話一個接一個,不是同事找他就是群眾打電話,他常說,群眾的事沒有小事......”妻子嘴上一邊牢騷著,一邊悄悄地抹著眼淚,還故作堅強地說,“沒事,我和孩子已經習慣了......”話音裡五味雜陳,也包含著心疼和無奈。

  “群眾的事沒有小事”,這樸實無華的言語不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嗎?40多天來,陳建成一頭扎入工作中,始終把初心和使命鐫刻在心上,用行動默默守護著居民生活的每一幀片段。

鄭州電臺新聞中心 記者 郭濤 通訊員 李瑞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