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嬌慣孩子的後果,你真的承受得起嗎?


嬌慣孩子的後果,你真的承受得起嗎?


在古代,孩子打罵父母事件,辱罵祖父母父母者已是大罪,最高還會被判死刑,更何況是毆打、殺害。


但反觀現在,孩子毆打、傷害父母事件頻發已被稱為一種“新型家庭暴力”,讓人深思為什麼父母對孩子傾盡所有,孩子卻對父母報以拳腳?


-01-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有人可能認為把小孩子家鬧鬧情緒動輒就上升到“家庭暴力”,是給孩子亂貼標籤,是危言聳聽。


但當你看見這樣的新聞:


  • 20歲的少年因討錢上網不成,拿起菜刀將自己的親生母親砍死在血泊之中;
  • 16歲女孩囚禁母親8天,4天不給飯吃,將母親捆在椅子上毆打,母親被折磨致死;
  • 15歲少年弒母竟說“不後悔” ;
  • 14歲少女殺死奶奶被判12年……


你還會覺得是誇大其詞、言過其實麼?


孩子打父母頻頻發生,但比起事件本事更悲哀的是,父母對孩子毆打自己居然無動於衷,他們選擇不反抗,甚至出現“媽媽被打不敢回家”等令人瞠目結舌的場景。


毋庸置疑,很多父母或者老人大多抱著這樣的心態:


小孩子嘛,不懂事很正常;

小孩鬧著玩兒;

小孩兒能犯什麼大事;

小孩子長大就知道孝順了……


用魯迅先生的話——“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來形容他們的想法再合適不過。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從小偷針,長大偷金”的故事,小時候犯的錯誤如果不及時糾正,任其養成壞的品行,就有可能導致長大之後犯更大的錯誤。


孩子年幼無知,不管動手打誰,一定要在孩子第一次打人的時候就扼殺這樣的行為。否則,是非觀念的混亂,長大後他就很可能變本加厲打你。


當前,所有人都在倡導快樂教育,要求尊重孩子。雖說父母不能過於嚴厲地教育孩子、打罵孩子,但若孩子已經到了動手打父母的地步,父母還是不以為意,那等待的必將是孩子的越發劍拔弩張。


父母別以孩子小,打人沒關係。到頭來,自己種的惡果還得自己吃。


今天家長不“打”孩子,孩子明天就將打你。今年孩子打父母是新聞,父母不管不問,明年就會是常聞。


嬌慣孩子的後果,你真的承受得起嗎?


-02-

只重成績、扭曲人格


對於孩子打自己,除了不以為意的家長,更有默默忍受的家長。


這些家長甘願做孩子的“出氣筒”,只求孩子成績好,卻不知道成人比成才更為重要。


還記得“深圳公務員廖天野打罵父母”的事件麼?


廖天野就是不折不扣的成績好的孩子——北大畢業,又考上了公務員,可最後是怎麼對父母的?


六旬的父母去給廖天野帶孩子,卻因小事遭兒子打罵,衣服被兒子撕破,左肩膀被兒子咬得鮮血直流,最終被兒子逐出家門。


父母多年的養育栽培,換來的卻是一場禽獸不如的撕咬和毒打。


面對輿論的口誅筆伐,被打老父親還一味地包容廖天野,“希望記者們不要再給兒子太大壓力,我們這是家務事。”


廖某是家中的獨子,父母比較寵愛他,在他犯錯的時候未能及時糾正反而一再容忍。


所謂“一俊遮百醜”,父母只注重了他的學習成績,在其性格培養上顯然有所欠缺。


慣未成年人的後果最終要由成年人來承擔。只重成績,不重人格的慣子,不僅害他,更是害己。


-03-

最好的家風、尊重與感恩


縱觀對家長施暴的孩子,他們有一個共性,就是不懂得感恩父母。


這就是中國式家長的悲劇,對孩子付出一切,對孩子有求必應,撐大了孩子自私貪婪的慾望。一旦父母沒有滿足他們的任何要求,張牙舞爪的他們便醜態百出。


即使有時候,父母已傾盡所囊。看見過這樣的新聞,小夥當街毆打父母 ,只因為嫌棄父母買的婚房太小。


網友的評論很感人:“我給你的不多,但那是我僅有的”。


外人都能看出的道理,對父母的收入和艱辛都有所瞭解的孩子,為什麼只是無情地暴擊?


轟動一時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件就是最好的例證。


可悲可嘆的是,母親在沒有生命危險後,還以“孩子有精神病”為孩子辯護,但最終還是輸給了法律。


也許,兒子身陷囹圄那一刻,母親才意識到自己一味的忍讓、寵溺、包辦,只求成績,正是殺害孩子的真正元兇。


對於孩子的不感恩,不尊重,就是因為父母太把孩子當回事了,而不知不感恩、不尊重父母的孩子,成人後比狼更可怕。


最好的愛是讓孩子學會感恩,最好的家風是讓孩子學會尊重。


圖文來源於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及時予以致歉/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