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證券行業職工為什麼流動性大?

用戶5368419669953


個人認為,一個行業的員工流動性大,主要和兩方面的原因有關,一個是所處的行業的特點,另一個就是所處的崗位職能的特點。而證券行業是比較明顯的週期行業,行業收入會隨著股市的波動產生比較劇烈的變化,而如此同時,崗位的收入也會受到牽連,特別是一線的營銷崗位,其影響會更加的明顯,因此證券行業的流動性主要是在營銷人員上,後臺的工作人員相對其他還是比較穩定的。

下面我們就從崗位和行業這兩個方面入手,來深入的分析一下為什麼證券行業的員工的流動性會這麼大?

崗位職能所致

個人認為離職的首要因素是職能所導致的,因為很多人根本就沒賺到錢,更加受不了這個崗位所帶來的職業壓力就已經離開了,特別是銷售行業。在以前證券行業員工數量最大的就是客戶經理,因為2013年9月以前券商是不能網上開戶的,所有人員要開戶都必須臨櫃,也就是要到當地的營業部去開戶才可以。

所以當時券商最基本的一個發展策略就是在各個經濟發展的城市或者有發展潛力的城市都開設網點,然後派客戶經理進駐當時客流最大、客戶質量最高的銀行網點去拓展客戶,所以必須要聘請數量足夠多的客戶經理。

一方面,客戶經理的營銷職責決定他們必須每個月都要面對較重的考核壓力。

因為客戶經理最大的職責就是不斷的開發客戶,每個月都有新開客戶的考核,如果有些券商考核的制度比較不人道一點,比如考核比重偏向於新開客戶,存量客戶的佔比很低,那客戶經理的壓力其實是很大的。

但是很多銀行網點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同時會有很多券商進駐,如果上級領導沒有搞好這個網點的關係,或者網點內的券商管理混亂,客戶經理是很難去拓展到客戶的。特別是碰上行情不好的時候,比如2008年、2011年這樣的市場情況,客戶聽到你說股票都給你搖頭擺手,你想開個戶那是難上登天。

這也是客戶經理所面臨的嚴峻的外部生存環境,即便這樣,考核的壓力也不會減少,這是客戶經理流動性大的根本原因,但與此同時這也是有些券商的伎倆。反正開發的客戶都是公司的,客戶經理要走就走,畢竟當時的銷戶成本是比較高的,客戶通常也不會跟著客戶經理走,客戶經理走了,還可減一點成本。

另一方面,就是客戶經理的培訓制度非常不完善,這使得很多新手根本無所適從。

很多券商在客戶經理方面幾乎沒什麼培訓制度,一來覺得客戶經理本來流動性就大,培訓了又要走,培訓成本高;二來就是基於客戶帶不走的大概率事件,壓根不重視客戶經理的培養,這使得當時絕大部分的客戶經理得不到培訓。能做好客戶經理的通常就只有兩類人,一類是有客戶資源的,二類就是一根筋,傻傻的堅持下來的人,其他的都很難成功。

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年輕人進入一個金融銷售行業,雖然可以接觸到金融行業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些投資報告會,行業分析師甚至是私募大佬,但是他們是沒有做過銷售行業的,或者對於銷售技巧和情緒管理是沒有太多認知的,可進來就要幹嘛,不出業績就要走人。可銷售又偏偏是要拉下臉,放下面子去求人的工作,同時還要忍受各種不同層次的人的冷麵孔,所以很多年輕人根本就承受不了這些衝擊。所以沒有一套培訓體系,協助他們快速的融入職業、融入公司、融入團隊,想靠他們自己去衝出這個牢籠,我個人認為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很難的。

這兩方面的原因,是我認為以前證券行業人員流動比較大的根本原因。自從2013年9月華泰開啟網上開戶以後,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證券行業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物理網點不在是券商展業的依託了,隨著互聯網開戶的普及,現在絕大部分能開戶的客戶都已經是各個券商的客戶了,再派客戶經理進駐已經沒有太多的意義,性價比很低。其次,客戶的需求已經升級,從單純希望提供股票諮詢服務升級到了金融產品投資或者資產配置方面,這不是普通的客戶經理能夠滿足的,這兩個方面的變化,使得客戶經理開始逐漸在券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本更低的經紀人和更能滿足客戶需求的投資顧問。

所以,從目前來看,券商的流動性更多的還是集中在一線的營銷崗位,比如客戶經理。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蔓延,已經改變了過去這一趨勢,未來客戶經理這一職位將會逐漸消亡。

行業波動引發

中國的股票市場只有不到30年的歷史,屬於典型的新興市場,以前的散戶佔比較高,因此其市場的波動性是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加上中國的市場受到政策的影響較大,因此其波動性一直都比較大。而券商絕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於股票交易,也就是經紀業務,佔據了半壁江山之多。而經紀業務的收入來自於客戶多交易,如果行情不好,一直下跌,那交易勢必會很慘淡,券商的收入也會銳減,從而影響到一線客戶經理的直接收入。

特別是中國的股市是牛短熊長,正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就是這個道理。從2000年開始,上證指數僅僅從1366點漲到2019年的2939點,漲幅只有115%,也就是說19年來,每年的漲幅只有6%,中間值經歷了2個大牛市和3個小牛市,最高點去到6124,最低點去到998,振幅超過375%。

但是當你面對的一熊就是幾年的市場的情況下,有多少個客戶經理能夠等到牛市的到來啊?如此同時,還要面對不斷下滑的佣金率,說實話,我都為客戶經理感到操心。收入單一依賴,行業波動巨大,還要面對不可逆轉的行業變化趨勢,特別是行業特點和行業趨勢,這些都不是一個從業者能夠改變的。

所以週期性的特點使得客戶經理的收入與行情的走勢密切相關,除非客戶經理主動通過轉型機構客戶,比如開發企業客戶或者私募客戶實現轉型,否則以來個人客戶還是無法擺脫中國股市自身特點的限制。在漫漫熊市中,絕大部分客戶經理都扛不住持續的收入低迷從而選擇離開這個行業,這也是導致客戶經理離職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收入的銳減。

而很多老客戶經理可能就沒這個方面的問題,他們在2007年牛市來臨之前找到了不少大客戶,或者吃到了中國最大的一波牛市,已經實現了自身身份的轉變和升級,他們的圈子和階級的改變已經可以讓他們對接到更多的公司資源,為客戶提供更豐富的服務,這是他們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可絕大多數的客戶經理都是一窮二白起家的,運氣好的,碰到一個牛市,賺到點錢,但是行情過後依然不得不面對新客戶來源的問題,畢竟要實現財富的飛躍是很需要時代機遇的。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證券行業員工流動性過大這個問題的看法,背後的原因是行業週期和崗位職能的不同所致,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亞特斯


想想如果一份工作工資高,工作穩定,還有那麼人跳槽嗎?

之所證券行業的員工流動性大,說白了不是收入低就是工作不穩定。

在證券行業裡,能夠賺錢的是少數,大多的人都是基層員工,很多都是做業務,基層員工的工資一般都不高的,尤其是基本工資很低很低,除非業績好,工資才能上去。所以基層的流動性很大,但其實中高層的流動性就沒那麼大了。

另外,這個行業很不穩定,大家都知道我國的股市是牛短熊長,市場不好的時間遠多於好的時候,想想那些業務員,市場不好,業績就不好做,可能連養活自己都難,但是行業好了,可能一年賺的錢抵得上好幾年。所以又三年不開張,開張吃幾年的說法。因為行業靠天吃飯,即一頓飽一頓,當然就不穩定。

另外,同樣是券商,不同券商公司的待遇是不一樣的,時機成熟了自然有人要跳槽到別的公司,或者跳槽到基金公司以及其他行業都有等等,也有自己開公司的。


股市剩賢


核心因素是證券行業的不穩定性!不過,這種不穩定性更多的體現在基層員工上,中高層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眾所周知,我國證券行業眾多的不完善決定行業的諸多不穩定性。我國證券行業起步比較晚,發展並不成熟,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導致行業不穩定,也會造成人員的流動。

其次,證券行業靠天吃飯仍是現狀。儘管這麼多年發展以來,券商經紀業務佔比已經逐年下降了,但仍是券商主要收入來源。不過,行情好的時候,收入自然就高,而相對熊市的時候,收入就比較差,獎金也不多。而且我國股市牛短熊長,很多熊市期間無法支撐的人員流動性更大。


除此之外,券商之間,券商內部待遇差別較大,員工跳槽現象較多。普通券商公司,股份制公司,國企等,券商之間的待遇相差較大,而即便是同公司,業務的不同,待遇差別也很大。這樣,假如做的同樣的事情,很多人會選擇待遇更好的公司去。

當然,我們以上所言都是基層員工,但中高層基本不受大影響。因為他們的管理津貼,獎金還會發,而且福利待遇也比較穩定。當然,如果從大頭講,中層以上人員的獎金在很大程度也會受到業績的大影響。


郭一鳴


1,金融行業的經紀業務競爭越來越大,幾乎所有的證券公司都在潛規則打佣金戰,搶佔市場份額;

2,行情好的時候,收入自然就高,而相熊市的時候,收入就比較差,獎金也不多。而且我國股市牛短熊長,很多熊市期間無法支撐的人員流動性更大;

3,普通券商公司,股份制公司,國企等,券商之間的待遇相差較大,即便是同公司,業務的不同,待遇差別也很大。這樣,假如做的同樣的事情,很多人會選擇待遇更好的公司去;

4,從業人員業務不達標,能力不符合要求,被辭退的也有。


天一學院


我覺得可以從行業資方工方三個方面來說。能力有限,點到為止,不做過多的評述。

首先交易制度不完善,不能直接做空導致投資者只有牛市做多才能賺錢,從業者只有牛市才有高收入,加上各種大大小小的影響因素,可以說這行是靠天吃飯,沒有確定性沒有穩定收入無法掌控使得很多人堅持不下來。

其次不光是證券行業,應該說整個大天朝不管任何行業的企業還是公司,都對員工缺乏足夠的合法的尊重,卸磨殺驢是家常便飯。

最後就是從業者,有的專業素養不夠,有的為了佣金引導客戶過度交易,有的甚至踩紅線,各種作死,留不住客戶。


講原則的大叔


流動性大體現在兩個層面:

制度層面:證券公司作為一個社會主體,必須要面臨殘酷的市場競爭,必須創造利潤企業才能存活下去。因此,大多數證券公司內部都會建立能上能下,能進進出的制度,通過績效考核,末尾淘汰制度去激勵員工創造價值,不能適應這種制度的員工就會流動。

能力層面:員工對於企業的價值在於創造利潤,證券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員工必須面對同行業的競爭,交易費率不斷下調,必須拿出十八般武藝去爭取高淨值客戶,在長期高壓下,員工往往也會產生疲憊感,加之部門員工能力不能適應,流動也成為常態。


產業觀察


因為中國的證券市場相關經驗者的缺口太大。

中國證券股票市場只存在了三十年左右,與其他國家的股票市場相比,存在時間太短,制度也沒有他國的成熟與完善,這也決定我國的散戶人數佔市場比例很大。但是散戶們的經驗不足,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當他們一頭扎入股市卻四處碰壁時,有證券相關經驗者的需求就急劇增大了。

散戶們需要傳道解惑的人,與此同時,當市場情緒不穩,大盤長期低迷後,券商對員工的薪酬結構更改使員工的薪酬降低。需求增大而薪酬反而降低,他們就會往更有價值的職位上去,所以證券在職員工的流動性大。


股市青年軍


因為證券是看天食飯的行情,而中國是牛短熊長的一個現狀,但考核指標都是一定的,所以淘汰率也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