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古代中国为何要拼命拿下西域?西域有那么重要吗?

犀木秋千


西域这片地方,在秦汉以前是一片空白,没人想去了解,甚至侵略,因为这地方人太野蛮了,中原王朝只能抵抗,抵抗,再抵抗,后来西域被匈奴所奴役,讲简单点,匈奴也不治理这片地方,每年来收缴赋税、掠夺农产品,那时候西域没有文字,生产力落后,社会结构比较原始,汉朝建国之初和西域各国一样,对匈奴无招架之力,只能靠送姑娘,来换取不靠谱的和平,积攒了半个世纪的家当,终于在汉武帝时期,雄起了一把,几破匈奴,解开了西域神秘的面纱。

西汉同匈奴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图。

汉通西域是历史上的里程碑,汉人终于摸清了西域的大致情况,一味的击破并不能斩草除根,民族复杂也不能永久解决问题,所以“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成为防范西北少数民族根本,结交西域各国,开通贸易,输入中原文化,瓦解西域各国联盟,使其倒向中原王朝,有能力就治理这片地方,在中原王朝控制下安宁,没能力就瓦解这片地方,以乱治乱削弱西域实力,最终解决西北边关隐患。

北庭都护府为唐朝六大都护之一,对新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存在约80年,后为各政权的行宫,明初被毁,图为北庭都护府遗址。

于是从西汉开始,各朝代都做着同样的事情,两汉通西域,西汉三十六国,东汉五十余国,设立西域都护府;魏晋南北朝时期小国政治格局依然延续,设立西域长史;隋唐时期的突厥,设置六大都护府;宋辽金时期的喀喇汗王朝与回鹘王国,辽设立高昌国大王府;蒙元时期的畏兀儿,设立别十八里总管府;明朝时期的东察台与叶尔羌汗国,双方茶马互市;清朝的准噶尔汗国,统一西域,设置伊犁将军。

图为清朝晚期,由西域过来的骆驼商队。

一千多年过去了,各王朝对西域煞费苦心,像汉、唐、蒙都曾统一过西域,但事实上,统一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直到清朝剿灭噶尔丹,大批的驻军、内地移民在天山一带发展军事和经济建设,行政管辖也取得卓著成效,内地的汉族文化带入西域,屯戍落户,乾隆以后汉族文化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主体,这才比较彻底解决了西域问题。


图文绘历史


伟大的唐朝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


一切随缘开心一郎


西域地区大抵是从玉门关走河西走廊到新疆南部的区域,广义上也延伸至中亚地区。

该地区主要位于荒漠化和半荒漠化地区,气候条件非常差,人口也比较稀少,但中国古代的帝王却非常重视该地区,一般的强盛王朝都派兵控制该地区。

西域有何重要性呢?


古代中原王朝第一次和西域建立联系是西汉时期,主要是当时西汉在面对北方强大的匈奴时,有巨大的压力,需要帮手,而西域地区的大月氏也深受其害。于是汉朝决定派使者联合大月氏对抗匈奴。

但是因为匈奴对该地区的控制,使者历经很久才到达大月氏的国土,大月氏此时已经迁移,不想和匈奴为敌,联合对抗匈奴的计划落空,但促成了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结束了汉对匈奴战争的守势状态,匈奴被汉打败后,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汉朝在当地的影响力大为增加,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户府,管辖西域地区,协调西域各国关系。



从以上情况看,重视西域地区的首要原因是王朝自身的安全,尤其是定都长安的王朝都重视经营西域。

比如唐王朝,西域地区是王朝西部边界的门户,西域如果丢了,沿着河西走廊就会威胁长安,控制住西域,王朝的威胁会小很多。


古代王朝重视西域地区的第二个原因是西域出产名马。

古代战争战马很重要,但中原地区大部分属于农耕区,不产战马,而北方游牧民族大都觊觎中原,与他们的战马交易明显要少于西域。

西域战马闻名,现在的中亚国家也出产名马。保住了西域,就保住了自己的马场。

重视西域的第三个原因是丝绸之路。

虽然古代并不重视商业,但随着丝绸之路的开展,中原地区引进大量动物和农作物,还有商品,丰富自己的生活。

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中原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它的关键是西域地区,而且当时是唯一通道,如果没有控制住西域,远自欧洲和阿拉伯地区的商品就很难进入长安,统治阶级为了需要必须保住西域地区。

最后一个原因,佛教的发展和交流需要西域。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遍地开花,风头压过本地的道教。后代的统治者大部分信仰佛教,尊佛成为风气。

而佛教的发源地在古印度地区,而著名的玄奘大师西行印度就是走的西域。试想如果西域地区不被中原王朝控制,去往印度的路,只能通过海上,而航海业比较发达至少要到宋朝,古代的船只也很难经得起大风大浪,因此还是陆路安全。

西域地区作为中原王朝西部的门户,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为了王朝自身安全必须加以重视,同时,丝绸之路的兴起,对战马的需要以及佛教传播等因素促使统治者更加重视西域地区,在当地军队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仍加强军事部署,可见其对王朝的重要性。


历来现实


这个问题是典型的找抽,我中华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哪一寸不重要?

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不仅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是最早纳入我国版图的非汉区域。早在前138年,汉武帝就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史称“张骞凿空”,而其后汉朝对西域的经营逐渐增强。

以前60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开始,西域正式纳入我国版图,随后经历了近2000年时间的得失易手,最终成为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从地理位置上,西域深入中亚、距离中原千里之遥,在管理成本上注定入不敷出。但现实情况是小农经济支撑的中原王朝即便劳心费力也对此矢志不移。

那么问题来了,西域有怎样的战略价值?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争夺这里?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反制草原势力的需要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寻找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月氏,目的是联合月氏夹击匈奴。

经过70多年的卧薪尝胆,汉武帝虽然具备了反击匈奴的实力,但驰骋草原的匈奴居无定所,采用“打不过就跑”的策略,令汉武帝十分头疼,所以汉武帝想到了联合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断其右臂”的宏伟战略。

不过被匈奴打怕的大月氏对汉朝的“邀请”不感兴趣,汉朝只得继续自南向北反击匈奴。

不过随着反击匈奴战争的展开,汉朝在收复河西走廊后,加入到和匈奴争夺西域的过程中。对于汉朝而言,抢夺西域,可最大限度削弱匈奴势力。同时因为西域地处亚欧大陆温带草原的中央地带,是匈奴西遁的必经之路,所以占据西域的汉朝也等于封死了匈奴西逃的退路。

事实证明,正是夺占西域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使得汉朝最终彻底击败了为患北方数百年的强大匈奴。从此但凡中原王朝能够控制西域,必然能够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势力形成强大压制。

2、沟通西方世界的需要

西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原王朝想要走向世界,比如将其作为跳板和中转站。

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不曾断代的文明,我国除先人的自立更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原王朝的地形相对封闭。

因为青藏高原的存在,虽然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肥沃的鱼米之乡,但也使得东西交流的通道必须向北移动。

而因为蒙古高原的存在,东西交流的通道又必须向南移动,最终使得河西走廊成为东西交流的必经之地。而从中原地区经河西走廊后的首站就是西域。

在技术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想要穿过长达千里的河西走廊然后跨越万里横穿亚欧大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理论上说中转站极有必要,楼兰、高昌等国家就是这样崛起的。

而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如果不将这些邦国握在手中,迟早会被东部的蒙古高原和西部的中亚势力所侵占,所以中原王朝必须确保在这一地区的存在。

事实证明,只有中原王朝控制西域,丝绸之路才能畅通无阻。

3、保护中原地区的需要

作为两次收复新疆的王朝,清朝对于新疆战略价值的理解更为深刻。

清朝前期,准噶尔汗国就勾结沙俄在西北兴风作浪,除不断侵扰喀尔喀蒙古,威胁中原腹地,还南下侵占青藏高原,威胁云贵川等地区,所以即便西域远在千里之外,清朝仍然用70年时间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将西域纳入版图。

而随着沙俄侵占中亚,英国自南亚北上,新疆再度成为列强虎视眈眈的区域,在浩罕国侵占新疆数十年的情况下,清末重臣左宗棠指出,新疆的得失,关乎蒙古、陕甘以及京师的安危,于是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帝国主义企图以新疆入侵我国的野心。

事实也证明左宗棠设想的无比正确,因为新疆失而复得,临近新疆的蒙古和青藏高原等蒙古区域得到了充分巩固,为今日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奠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在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动荡后,新疆终于获得了解放,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

2000多年来,先人对新疆的执着经营最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回报,今日的新疆不仅仅是我国的资源宝库,也是我国参与中亚事务、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向张骞、班超、苏定方、兆惠、左宗棠、王震将军等为经营和巩固新疆的先烈们致敬!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在小学的历史课本里我们就学过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后为汉武帝编写了一本关于西域物产,人文等方面的书,并帮助汉武帝再次出使西域各国。

很多人认为在张骞之前我们对西域各国的根本不了解。其实是我们低估了古人的能力,比考古发掘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里就发现了来自波斯的玻璃制品,而在都乌孙古道的勘察中也发现了秦代时通商的证据,而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中还流传这“秦”这个称谓。


为什西域那么重要呢?

西域是通往欧洲重要的商道,西域各国西部有高高得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来自印度洋温暖湿润的气流,也阻挡了人类的脚步,更远离海洋,是比较干旱的地区,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分布在这一地区。但西域地势相对平坦,也就成为了欧亚大陆上的一条重要通道。几千年来无数的商队客服了恶略的自然环境,穿梭于西域各国。

农耕时代,农业的生产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求,但要让一个国家强盛还一定要有繁荣的商业贸易。汉朝时丝绸之路的畅通,才汉朝的丝绸贩卖到欧洲,并换回了欧洲大量的黄金。唐朝时,丝绸之路的繁荣才让更多欧洲文化、物产在大唐得以发扬,胡旋舞成为那个时代的潮流。

就如现在如果们没有了进出口贸易,国家的经济状况会跌落很多,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状况也会急转直下。

西汉时,汉武帝让张骞出使西域只时为了让他去寻找和匈奴有着仇恨的大月氏部族开共同对付匈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大月氏,却没能如愿的说服他们抗击匈奴。张骞在匈奴的经历却为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提供了契机。从此也让西域纳入了大汉的版图。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关注和转发!


叶子写实


西域的重要性是肯定的。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西域是决不能落入敌人手中的,特别是在宋代以前,西域关乎着中原王朝的命脉。

西域的重要性,倒不是因为她的底盘有多大,耕地有多宽,而是因为他是连接东西方的关键所在;她与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是相辅相成的,仅仅拥有河西走廊而没有西域,这条通道同样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是传统的陆地大国,人们对海洋的探索热情也是自鸦片战争后才慢慢升温,在这之前,中原王朝一直是在努力的向陆地的各个方向拓展自己的影响力。

这其中,西域就是重中之重。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西域有着许多易于耕种的土地,方便屯田和长期驻守。

通过西域,可以进一步向西部的中亚地区施加影响力,如唐朝时期,以高仙芝为代表的唐朝将领,就在西域经营多年。

将大唐王朝的影响力拓展到帕米尔高原以西的阿姆河流域。

打通西域,帮助大唐王朝将整个“丝绸之路”的西端控制在手中,商旅来往,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大唐盛世”由此得来。

而西域,又成为中原王朝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重要方向,大唐就是在这里,南击吐蕃,北却突厥,西御阿拉伯帝国,整个西域,成为大唐王朝的防御重心和桥头堡。

西域兴,则大唐兴。

到了宋朝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西域的经济作用降低,但军事作用却并没有减少。

失去西域,大明王朝只能沿长城与瓦剌,鞑靼作战,被动防守,失去主动进攻的能力,于是,大明王朝,再难恢复大汉天下的辉煌。


Mr种茶家


中国的大一统王朝的国家版图,曾长时期都是哑铃形状的。传统汉地十八省在东,西域诸国在西,东西之间则有青藏高原与祁连山脉隔出来的2000里的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北面,是蒙古高原上的戈壁滩;在河西走廊南面,是青藏高原的冰川。

中原王朝对传统汉地完成初步开发,释放了想当一部分地缘实力的同时,匈奴人在漠北也完成了资源整合,对汉地形成了强大的战略压力。这促成了汉朝为了寻找战略同盟而进行的“凿空”的外交动作,从而打破了匈奴对汉地的封锁。


王朝统治者他们所追求的是长治久安,发现了西域这个地方对中原王朝的震撼是巨大的。这是一片相对松散的地区,一个强权很容易就可以整合这些零散的资源,形成强权的战略腹地,对中原王朝进行战略挤压。如果中原王朝掌握了西域呢?同样,就会在东西两个方向对漠北强权形成威慑。两汉与匈奴的三百年战争最终取胜,奠基于夺取河西走廊,而实际决胜却在于西域。

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以后的中原王朝,但凡是能力所及,又面临着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压力的,无一不在积极恢复对西域的统治。明朝在建国初期进行了恢复西域的尝试,设置了关西八卫。可是同时期的北元势力很强,明朝在应付北元的攻击已经力有不逮,无力在西域进行更多尝试。后来蒙古势力逐渐恢复,明朝不得不在北方设置军事重镇,屯驻大量士兵,耗费了很多的国力。

清王朝借鉴了明朝的经验教训得失,在准噶尔部意图颠覆清王朝统治未果后,康雍乾祖孙三代人连续80多年对准噶尔部进行了打击,以避免再次1688年噶尔丹带领大军扣关北京的军政危机,最终把准噶尔变成了地理名词。

(清朝平定准噶尔之乱)

此后,西域在清王朝的统治下,渐渐趋于稳定。直到清朝末年,西域争端又起。太平天国扰乱了清王朝的全国军政部署,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匪帮窜入南疆,建立起了殖民政权,并且获得了意图在新疆建立傀儡政权的英、俄的承认。为了获得伊斯兰世界的支持,阿古柏甚至还派出使者到了已经日落西山的奥斯曼帝国,寻求册封。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沿海和新疆都处于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之中,朝廷却有两派意见。李鸿章主张“海防”,对沿海进行防控。慈禧认为新疆是荒芜之地,不要也罢。在这时,左宗棠提出了“塞防”观点,主张力保新疆,并说出了理由,这个可以看作中原王朝对新疆的战略地位的认识。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左宗棠指出,新疆不固,蒙古不安。蒙古不安,则陕西、甘肃不安,陕甘不安,则京师不安。同时,左宗棠还说了俄国人的扩张已经在北方三面对清王朝形成了包围,仅有蒙古能够略做缓冲。新疆若失,蒙古就将失去西北的侧翼支持,也将不保。


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强硬的作风,60多岁的左宗棠亲自挂帅,带领部队一次次击溃入侵者。没有风,没有月,也没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出京的。慈禧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要去兰州作出征的准备。

“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他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怀着必胜的信念,以及儒者的家国情怀,赢得生前身后名,进行的是正义的收复战争。


而知而行的历史


小雪微鉴:西域,从西汉时期,就成为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中国要拼命拿下西域,主要是由于三大原因。

军事原因

从汉武帝以前,中原地区常常遭到北部匈奴的骚扰,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派出大将卫青出师西域,一举打败了北部匈奴部落,结束了长时间以来北部不太平的现状,也是因为这次西征,西域广大地区,才成为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中原以西地区,可以延伸到中亚一带,狭义上,就是我国现在的新疆地区。

月氏国:月氏,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在西汉时期,他们不敢得罪北部的匈奴,匈奴部落凶残成性,常常对月氏国进行骚扰。

当卫青、霍去病等出使西域以后,渐渐改变了这种局面,打败匈奴之后,月氏国也成为中原的藩国,西汉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开始对西域进行管理。

从军事上讲,西域和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要塞,一旦外族入侵,可以直接到达长安地区,因此,西域是军事上的桥头堡,在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马匹等等都是西域主要生产的物种,对于当时的天朝帝国而言,这些军事要素也是皇帝在西域建立西域都护府的原因之一。

文化原因

古丝绸之路,就是漫长的河西走廊,从文化交流上说,西域对于古中国的意义非凡。

尤其是唐朝开始,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常常可以看到西域人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商品等等,然后再把我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等这些东西带到他们国家,客观上,西域和河西走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宗教上讲,佛教能够传播到中土,西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佛教其实在以前都是小乘佛教,在印度人把他带到中国以后,慢慢衍生成为我国自己的宗教文化之一。

综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南蛮、北夷、东狄、西戎,不管是哪个地方,都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西域独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单从亚洲地图上是看不出来的,不妨摊开一张世界地图,放到千年来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大背景上来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则一目了然了。

西域,大体包括我国新疆及中亚部分区域,横亘其上的帕米尔高原,是东方文明西陲的天然屏障。

人类文明的三大策源地,分别位于欧洲(希腊-基督教文明)、西亚(或中东,两河-伊斯兰教文明)、东亚(中国,黄河-儒教文明)。历史上,由于地理相连,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文明,多次发生碰撞、冲突,互相攻战、征服,相继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比较著名的有东罗马帝国、马其顿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总之你来我往,互相攻伐,好不热闹。

而地处东方的中国,由于帕米尔高原的隔绝,华夏势力向西最远止于西域。西域是华夏势力西出河西走廊向西所能达到并征服的最后区域。保有经营西域,以此为基地,驻兵屯田,则天然成为拱卫东部华夏核心区的前哨。但由于鞭长莫及,华夏势力始终未能跨越帕米尔高原向西拓展。

伊斯兰文明则不同,其毗邻西域不远,势力很容易跨越帕米尔高原向东延伸。若其占有西域,以此为基地,向东穿越河西走廊,将直指华夏文明的腹地。那样一来,华夏民族就将直面另一文明入侵的巨大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极其重视河西走廊的根本原因。所谓河西四郡,就是拱卫华夏腹心的最后屏障。

历史上,西域对华夏文明的重要性,不知讲清楚没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琅琊叶南薰


其实,在长安时代,西域重要,主要为了守卫国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