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一次搬遷背後的山民變居民創舉

一次搬遷背後的山民變居民創舉

航拍靖安新區。李安林 攝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鎖華媛 滇萍

於滇東北、滇西北大山裡的數萬村民而言,2020年春節將永遠記入他們的家譜、族譜,他們將搬離祖祖輩輩生活的深山老林,住進現代化的城裡高樓。

2019年12月18日,全國最大的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靖安新區開始接納安置群眾,他們來自深度貧困的烏蒙腹地,4萬多人在春節前都將如期搬完。

與此同時,魯甸卯家灣、會澤新城及迪慶藏區、怒江深處的多個安置點,也在陸續接納搬遷群眾,目的只有一個:讓搬遷群眾在寬敞明亮、擁有現代化傢俱的新家園,過上喜慶、吉祥、溫暖的中國年。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偉大創舉。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與其困守深山老林代代受窮,不如搬離大山直接擁抱現代文明。

如果說,新中國成立,直過民族一步邁進社會主義;那麼,今天的易地扶貧搬遷,就是讓貧困鄉親,從村民一步變成城市居民。其意義之深遠,不言自明。

雲南省“十三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總規模佔全國的10%,達到99.6萬人,2019年的搬遷任務居全國第一。

壓力山大!雲南如何確保如期完成任務?

雲南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擔當,全省上下堅持政策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雲南脫貧攻堅戰的首戰來重點推進。明確了“統規統建、安置點適度集中、城鎮集中安置”等具體的建設安置策略,在加快“建”、著重“管”、嚴格“控”、確保“扶”上,進行多項創新,針對性地出臺50項工作目標有序推進。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全省121個縣(市、區)“百萬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24.5萬套安居房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

這才保證了2020年春節前,數萬群眾搬入新家過大年的美好願望。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挪窮窩還要撥窮根。搬進城裡的新家園,有沒有事可做,有沒有收入來源?收入穩定,生活就穩;生活一穩,人心就穩。

雲南省把產業就業扶持作為重中之重,多措並舉,確保每個安置點至少有一項主導產業,穩住經營性收入;確保每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確保每個搬遷戶享有資產收益,拓展財產性收入……

對無勞動能力貧困家庭的兜底保障,則是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最惠民舉措。

以昭通市昭陽區靖安新區為例,4萬搬遷群眾入住,再造了一個“山水宜居新城”。當地以“近抓轉移就業為主,遠抓產業培育支撐”的思路,通過建立扶貧車間、發展“雁歸經濟”、開發公益崗位等舉措實現“廠門”連接“家門”,有力促進勞動力在家門口就近就業,幫助異地扶貧搬遷戶融入新社區、適應新環境。

更需要正視的是,易地扶貧搬遷,不是簡單的人口空間移動和物理位移,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從農村到城鎮,從農民變市民,從農業人口轉為產業工人,從農耕文明轉向現代文明,搬遷群眾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關係都發生了重大轉變,必然需要一個適應與融入的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易地扶貧搬遷提出了七個關鍵問題:

人往哪裡搬、錢從哪裡籌、地在哪裡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村如何管。搬遷入住新家園,只完成了前四步,後面三步,更需要做好文章。

沒有先例,只能依靠創新。探索社會治理是必然選擇,這也是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體目標的現實映照。只有將“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村如何管”這“三步棋”下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偉大創舉,才能真正彪炳史冊。

這是喜慶之時的冷思考,但不是多餘。就像每個中國家庭,在歡慶新春時,也必然要做著來年甚至更為長遠的規劃。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相關鏈接:

1、【不負韶華 奮進跨越】“雲扶評”之一:一份關懷讓我們奮力跑進春天裡

2、【不負韶華 奮進跨越】“雲扶評”之二:一枚果子背後的雲南扶貧邏輯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一次搬迁背后的山民变居民创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