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2019年4月17日晚,上海盧浦大橋上車水馬龍。一位年僅17歲的男生和母親發生矛盾,一氣之下拉開車門,跑到橋邊,縱身跳下。在後緊追的母親沒能攔下,眼睜睜看著兒子從自己手邊墜橋,頓時跪地痛哭。後來120確認,男孩已無生命體徵。

2018年12月3日,江蘇省溧陽中學一高二男生因抄襲,被班主任口頭教育,班主任要求他次日向全班做檢討。但沒想到在受到批評幾個小時後,該16歲男孩從自家小區的樓上縱身而下,一個家庭因此破碎。

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學高一 29 班學生蔣某因玩手機遭到其母親兩次批評,並搶奪手機,從教學樓 5 樓縱身跳下,當場死亡。

...................................

每當看到此類學生自殺的新聞,作為孩子的父母,我想很多爸爸媽媽,不免會感到一絲悲痛和惋惜。

之前,我在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公佈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有20.4%的中學生曾經考慮過自殺,也就是每5個孩子中就有1個動過自殺的念頭。”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會選擇自殺?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有人說,是孩子的學習壓力太大了;有人說,是孩子的心理素質太差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減少了孩子的學習壓力,提高了孩子的心理素質,自殺的問題是不是就能解決呢?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我想未必。我們先來看減壓。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給孩子的學業上減壓,學校做不到,家長也做不到。

現在的升學競爭非常激烈,如果孩子考不上高中,就只能讀職高。可又有哪個父母願意孩子讀職高呢?我想,很少吧!至少,我周圍沒有哪一個家長願意。所以,都頂著壓力往前衝。

再來看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年前的一次父母課堂上,有一位家長跟我說,在上海有一位媽媽因為孩子的學業問題,自己跳樓了。

作為一個成年人,都難以自保,何況一個心理不成熟的孩子。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我們很多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用了很多方法,問題依然存在。

問題之所以難解決,是因為,我們總是在解決“結果”,而沒有從“原因”上入手。

心理素質差也好,抗壓能力小也罷,這些都只是表象,只是結果。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結果。只有找到根源,才能解決問題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每個父母都知道,孩子一出生就要打疫苗,為的是對某些病毒產生抗體,預防某些疾病的發生。

而孩子的“自殺”,我們也是需要提早打“疫苗”的,從源頭上,就讓孩子對“自殺病毒”產生抗體。

那我們該給孩子打哪幾種“自殺疫苗”呢?

第一種“疫苗”:夢想

夢想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一個有夢想的人,就會有追求,就會有希望,就會有幹勁,就會有前進的動力,就會知道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一個沒有夢想的人,就沒有生活的鬥志,不知道奮鬥是為了什麼?也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這樣,就很容易滋生厭世之心。

一個有夢想的人,能夠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能夠跨越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因為他知道,他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他很清楚,他要什麼。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而我們的孩子有夢想嗎?我問過很多孩子,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將來想做什麼?夢想是什麼?有的孩子回答,不知道,沒有想過。有的回答,考個好大學。

我又問,為什麼要考個好大學。孩子的回答是,我媽媽說的,考個好大學,將來才能有好的工作。

我接著又問,什麼樣的工作是好工作?你想做什麼樣的工作?他們的回答很一致:不知道 。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這也就是,現在為什麼很多孩子厭學的原因之一,不知道為何而學習。難道,現在的孩子真的沒有夢想嗎?那倒也不是,每個孩子從小都有夢想,只是他們的夢想,不符合大人的標準,都早早的被扼殺掉了

有一個初中女孩的媽媽,跟我聊了她女兒很多問題,厭學、玩手機、吃零食、自虐等。雖然,她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但還是不停地陳述女兒的種種不是。

最後,我問她:“你知道,你的女兒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嗎?”

這位媽媽一下子就懵了,支支吾吾,不知道怎麼回答。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這就是我們很多父母的現狀,我們給了孩子太多,我們認為好的東西,我們的經驗,我們的想法,我們總是用我們的思維和標準去打造孩子,我們總拿我們的“自以為是”去對待孩子,卻從來沒有想過或者問過,孩子要什麼?他的追求是什麼?他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放下我們標準和要求,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夢想。讓他對生命有一個自己的期盼,讓他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價值。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第二種“疫苗”:真愛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尤其是媽媽,可以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愛好、朋友圈、事業,甚至是生命。可為何孩子卻不理解,不能體諒父母呢?

那是因為,我們所謂的愛,是從我們角度出發的愛,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愛。《 》

也就是說,我們對孩子的愛,他根本就沒有接收到。因為,對孩子真正的愛,是以孩子的感受為標準,而非我們的感受。《 》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我們都說家是溫暖的港灣,可你對孩子的各種要求,對他的各種否定、評判、指責、不滿,孩子能感受到溫暖嗎?

其實,不管孩子在外面受到多大的委屈和欺負,遭受到多大的挫折,回到家裡,只要父母一句理解的話,哪怕就最簡單的一句“你怎麼了?”,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救命稻草。

因為,他覺得,不管發生什麼,在這個世界上,還有爸爸媽媽關心他,在乎他,理解他、接納他,他還是很重要的。

所以,真愛,是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視,孩子感覺好,才是真的好。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第三種“疫苗”:社交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有一句話:“人的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如果,一個人處理不好與人的關係,他就會很痛苦。

因為,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跟人有關,都需要跟人打交道。如果,不會社交,不會處理關係,事情自然就很難辦成,更談不上事業的成功了。

我有一個朋友,跟我講過她上高中時的一段經歷。她當年是學霸,可是總是遭受同學們的欺負。經常有同學把她的書包扔到垃圾桶裡。她從來不搭理他們,也沒有朋友。

雖然成績很好,但同學們都不喜歡她。要不是當年的班主任,硬逼著她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她估計這輩子早就毀了。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和他擁有的支持者、幫助者的數目成正比。影響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人的才華、家庭背景等,而是人的社會關係。一個人走向社會的時候,良好的人際關係將是他走向成功的最大資本。我們的孩子也一樣,他需要有社交的能力,需要有自己的圈子和朋友

。”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不要太執著於孩子的分數,我們要從整體來看孩子的教育,我們要從未來看孩子的教育。

我們要多關心一下,孩子在學校跟同學們相處的怎麼樣?關係好不好?遇到衝突,孩子是如何處理的?

社交能力伴隨孩子的一生,影響孩子的幸福感,不能忽視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第四種“疫苗”:樂觀

一個性格樂觀的人,面對任何問題,心態總是積極向上的。有人會說,性格是先天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後天環境的影響和塑造的力量。

因為,後天的環境和教育方式,會改善和破壞先天中的不足和優勢。

例如,一個孩子吃蛋糕,弄的滿嘴都是,甚至臉上也有。有兩種媽媽,對待這樣的情況,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同時,也會帶來兩種不同的教育結果。

第一種媽媽看到了,會說:“你看你,怎麼吃成這樣,吃相也太難看了,也不注意著點。下次不給你吃你。”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我吃相太難看了,媽媽生氣了,都是我不好,下次媽媽不給我吃了,怎麼辦?”。

如果,長時間,因為一點小事,就數落孩子,以後,孩子遇到點小事,就會煩躁和焦慮。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第二種媽媽看到了,會說:“哇,哪來的小花狗呀,好可愛,我再給你畫個小花貓吧。” 說著,就把剩下的奶油都抹成在了孩子臉上,然後說:“去照照鏡子。” 結果,孩子看了大笑不止。媽媽,順便也給自己畫了一個聖誕老人。兩個人看著,哈哈大笑。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開心。而且,這一刻的快樂,遠遠超過了吃蛋糕的快樂。並且,會成為孩子美好的回憶。

以後,孩子遇到問題,也會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掉。看待問題也會比較積極樂觀。

生活需要幽默來點綴,太嚴肅會讓人產生距離感。幽默會讓上感覺輕鬆、愉悅,讓人樂意親近。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總結:

給到孩子正確的愛,幫助孩子找到榜樣,樹立夢想,讓孩子的生命之花絢麗綻放。如果,實在不知道 怎麼做,或者孩子已經出現很多問題了,就讓他讀一讀能帶給他力量和找到生命價值的文章吧!

比如,我之前分享過的《 》。


父母須知:我們要早早給孩子接種這4種“自殺疫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