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兴也诗词,亡也诗词,一首千古《虞美人》,竟成了李煜的亡命词


兴也诗词,亡也诗词,一首千古《虞美人》,竟成了李煜的亡命词

南唐后主李煜,他虽是一位帝王,却更是一位诗人,他的一生兴亡甚至身后千年之事,都与诗词密切相关。正因为写得一手好词,李煜得以名传千年,被后人所牢记,可谓兴于诗词;但同样的,他的死亡,也是因为一首词,也谓亡也诗词。这首词,便是《虞美人》。

兴也诗词,亡也诗词,一首千古《虞美人》,竟成了李煜的亡命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兴也诗词,亡也诗词,一首千古《虞美人》,竟成了李煜的亡命词

虞美人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姬虞姬,垓下之战,霸王失势,虞姬于帐前自刎,告别君王,在她死后,地上开出一朵鲜花,唐朝作词曲来歌唱这将事情,故将曲调命名为为《虞美人》,后来作为曲牌名流传了下来。

李煜在作这首《虞美人》时,已经沦为阶下囚,被困多年,失去自由,失去尊严,失去故国的他每日都活在煎熬之中。他常常怀念故国,但回过神来,自己依然是被深锁于小小的庭院之中,心中感伤哀怨,无法言喻。

兴也诗词,亡也诗词,一首千古《虞美人》,竟成了李煜的亡命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看过了不知多少番的花开花谢,见证了不知多少轮的月圆月缺,时光不断过去,但是诗人却依然过着被囚的生活,他回想起曾经的君王生活,回想起在故国经历过的一幕幕,忍不住向上天发问:我之前做错了什么,为何今日会沦为这般境界?而这样子的囚徒生活,又要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现今居住的小楼,又迎来了东风,明月皎皎却无情,诗人身居小楼,望着明月,不禁又想起了故国,愁情顿起,月光冰冷的照在身上,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兴也诗词,亡也诗词,一首千古《虞美人》,竟成了李煜的亡命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其实,在故国,说没有变,宫殿雕栏依然还在;说变,里面的宫女们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些个了。这句暗示着南唐江山变迁,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宫殿也还是那个宫殿,只是主人已经不再是自己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堪称千古绝句。江水与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先发问,后用江水作答,将看不到的愁变得形象起来:此愁不仅无穷无尽,而且汹涌澎湃。此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积攒多年的愁思。

兴也诗词,亡也诗词,一首千古《虞美人》,竟成了李煜的亡命词

这首《虞美人》,全诗都在反复的将现在和过去做对比,文笔在现实和想象间不断的切换,诗人通过今昔的比较,使感情自然而连贯,真挚而动人,愁情与哀意,跃然纸上。

而诗中,诗人不仅使用了对比的写法,还使用了设问和比喻,在设问中,通过自问自答,在一问一答中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在比喻中,以江水比愁,更是巧妙而形象,堪称千古说愁第一。

兴也诗词,亡也诗词,一首千古《虞美人》,竟成了李煜的亡命词

《虞美人》是李煜的亡命词。阶下囚生活若要保命本该规规矩矩,少说话,少做事。但是李煜偏偏作了这首《虞美人》,并且传到了宋太宗的耳中。太宗听过之后大怒,赐毒酒于李煜,千古词帝,就此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