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农村俗语: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这话有什么深意?

新大风歌


我是乡村淇译,一个在农村种植水稻和养殖河蟹的八零后农民。

农村的一些俗语,都是老一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说的也是比较有道理的。那么“打工不去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又是怎么的说法呢?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打工不去亲戚家

这个可能在一般人看来要是打工上亲戚家去打工,大家都还认识又是亲戚多少都是能照顾点的吧。其实是不然的。我说说我的经历。

我在农村初中毕业就没有上学,也是自己学不进去了,就想着出去打工挣钱,帮着父母减轻一点负担,正好我家亲戚有一个在城市开厂子的,那时候还小合计着也没去过大城市要是强亲戚的厂子去干活,亲戚还能帮着点就去了,刚开始咱也不会干什么,都是用最底层做起的,当时也是非常努力的工作的,在哪里做了能有七八年吧,什么岗位都做过了,也都是得心应手了,厂子也是越来越好了,可是到后来就是工资也是不怎么涨得,后来进来的人都是工资涨得很快,就是我这个涨得是很慢的,只要有一点不对的就说的很严厉的那种,其实我做的也不比别人差,都是比他们多很多工作的,可是他们还是嫌我做的不够好,感觉就是应该的似的。是他们带出来的,可是这几年我也是付出的不少啊。有什么事都是第一个上还这样。后来因为工资的事情还是在哪里不干了,毕竟结婚了,家里的开销大了,不够花也不够用一家老小的开支了。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吧。

买卖不去熟人店

所谓的买卖不去熟人店这个就是很好理解了。在我们需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要是去不认识的人哪里去买东西,我们是可以砍价的,也是会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有可能买来的东西还是比较好的。

可是要是到了熟人的店里去买东西,在价钱方面你是不可能那么的去砍价的,他们都是会给你个最低价的,你为了面子也不好意思在去降价格了,再有的方面都是不好那么诉说的,往往都是自己默默的承受了。

所以在人们看来最好不要去给亲戚打工,有可能没给打工的时候关系比较好一到去打工了有了利益关系,那么很容易翻脸,两家就闹掰了。 在到熟人的店里买东西有可能价格没有便宜多少,还打上了人情,容易被别人说到的。这样一来就有点得不偿失了。还不如不在亲戚那里打工让别的地方还能放的开。

分享自己对于农村的一些看法和农村的一些趣事,喜欢可以动动你发财小手关注一下吧。


乡村淇译


这在当今社会中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说个简单的例子吧:

我有一朋友,他姑姑家是开副食批发的,由于需要有人送货,他也就过去了。而且一干也好几年了。别人看着挺好的,因为侄子帮着姑姑做生意,肯定很卖力,姑姑也放心。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他已经谈了个女朋友,他想要有点时间去谈恋爱,而副食批发的生意从早到晚都是很忙的,而且几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过年的那三四天有休息,别的时间统统没有。所以,一直很忙。忙到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他经常请假,而他姑姑又经常说他请假偷懒。

也因此他心里有些不爽,但是没有办法,在他姑姑店里。他也想不干了走人,但是他姑姑又不让他走。于是他就经常堵气,别人要他送货,他就不送,然后开始抽更贵的烟,也起得很晚,别人都上班了他还没有起来。所以,在店里的影响也很大。由此在店里他与跟他姑姑吵过不少次架,最后没有办法,他姑姑让他走了。

本来是挺好的关系,现在好了,产生了隔阂了。我认为,这样的隔阂,也许以后都难好了。

其实,像他们这种情况最后有这个结局的还是很不错的了,有很多去亲戚家打工的,最后搞得亲戚都快翻脸做不成了的,见了不少。

买卖不去熟人店还是很有道理的

就像今年过年的时候去买砂糖桔,转了一圈别人2.5一斤的价格,差不多都这样。然后我爱人拉着又转到她熟人那,也是2.5的价格。行吧,价格一样,还是熟人,不多说,拿了一件走了。可是到家后发现,这个桔子很小,而这个小规格 的桔子别人那都是2元一斤的。顿时我就很有意见,并且严正的告诉爱人,以后买东西绝对不去那里。

买东西的话,至少我是不太愿意去太熟的人那里买东西的。因为太熟了你根本没有这个脸面还价,但是人家就有那个脸面来高价卖。

当然,这个也不是绝对的说熟人那里不能够买东西。这个熟人其实也就是一般的熟,比如经常到那里买东西混熟了而已,只有金钱交易却没有交过心的。如果有一个交心的朋友开了店,买东西肯定要去那里的,因为交心朋友是不会想着要赚你钱的。

“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这句话是现在非常现实的一句话,够贴切,够形象。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要建立起来真的很不容易。而且,也有很多的人专门拿别人对他的信任当挥霍的资本。做人还是要将心比心,从做生意的层面上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是要有最起码的底限,不能够因为别人与你有点熟你就把别人当傻子玩弄,事实上,天下有几个傻子呢?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


洞庭清水塘


2017年我们从深圳回到老家,在县城租了套住房,将孩子转到县城上学。

孩子到县城实验小学上学后,我不可能在家呆着,要保证日常生活开支。必须要找分工作。刚好我们姐夫在县城开了几个服装店,需要人,我就到她那里上班了。

我每天早上,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去店里上班,打扫卫生,烫衣服,挂衣服忙碌起来。基本别的服务员来,我都把卫生,衣物挂好,就等着顾客的到来。

在店里,别的服务员上半天班,我可以说上全天班,起早贪黑的做,把店里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做。在店里基本上做的比别人多。但是工资拿的比别人少,出了事情还老是找你责任,认为是我没做好。店里有什么培训,都是让给别人,而从来没有考虑过我。

在亲戚店里,你活干的比别人多,拿的比别人少,受的气比别人为,长期做下去,亲戚会因为日常小事而反目成仇。早解散,还可做亲戚,晚解散,亲人会变仇人。

在熟人店买东西,你拿不下情面,不好讲价,碍于情面,买与不买,都不好收场。

价格高买下,亏自已,心里不平衡;价格低买下,亏熟人,良心过不去。

以上就是我个人观点,欢迎各位发表不同的见解!


秦巴客


农村俗语: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这话有什么深意?

其实这两句话很好理解,打工不在亲戚家打工,买东西不去熟人店里,我就讲讲我自己的理解吧。

先说打工不到亲戚家,这个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我的同事曾经给他亲叔白哥干活,他的哥哥包了好几个工地,由于太忙有一个工地就让他管。每天工地上的大事小事都得找他,有时忙的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没人加班他去,工人没有生活费了他自己掏钱垫上。我们经常开玩笑的说“你这么费心费力的给你哥管着,年底不分给你10000元得红包吗。”他却说“还红包呢,去年的工资你们都开清了就给了我4万多,还差我3万呢,我干的是最多的到头来不落个好”后来,他不在他哥的工地干了,因为这差点和他哥闹掰了,他哥还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说什么他干的不行。这也许就是最好的证明,由于是亲戚许多的事情不好意思张嘴比如说涨工资,亲戚就认为你挣着他的钱就应该比别人多干一些,最后就产生了矛盾甚至翻脸的地步。

买卖不去熟人店,你去买东西时都是熟人,所以不可能像陌生人一样讨价还价,而且有什么问题还不好意思张嘴给他说,只能自认倒霉了。


水工小志


打工不到亲戚家,我哥深有体会。
他开了个小厂,各路亲戚蜂拥而来。先是他小姨子的老公,没技术没文化,跑来投奔我哥,安排在车间当工人,也不好好干,总喜欢找个没人的地方睡大觉。
就这表现,我哥照样给开满勤工资。
最后嫌不赚钱,干了两年走了,回去到处说我哥当了老板不照顾自己人,千里迢迢奔我哥去即没赚到钱,也没当上官。
接着我妈弟弟,我们小舅也来了。人家有技术有文化有头脑,我哥给安排当部门经理。结果天天虚开发票报假账,以为自己是老总亲舅,还敢打手下员工。坑了我哥不少钱,公司上下把他当鬼见愁。
我哥说了他几次,也撂挑子跑了,回去也是说跟我哥没赚到钱,到处说我哥不好。
然后,我叔叔家弟弟,不好好念书,初中毕业在社会上做混子,我婶婶也要安排他来找我哥;我哥同学的女儿,大学毕业不找工作,在家啃了一年老,也想到我哥厂里让我哥给开份工资白养着。


后面这两个我哥始终没敢答应他们来,怕请神容易送神难。
其实,到哪都要好好干,到自己亲戚家多少能得到一些照顾,但得到照顾更要好好表现,才不能辜负人家的帮忙。
那种到了亲戚家企业打工,就想着不用干活白拿钱、多拿钱,那真是想多了,这社会没谁想养啥也不干还想高薪的大爷,到哪都得凭自己本事不是。

买卖不去熟人店,这个我想起了一个老家的案例。我们那一个开五金店的中年妇女被杀了,最后查来查去发现杀她的居然是她情人。杀人原因很简单,就是情人在她店里买东西,觉得她收的价格高了,让她便宜点。那女店主觉得,你都跟我这层关系了,在我店里还跟我讲价?气得把东西扔到店门外,让情人滚,说你爱买不买。那情人也来气了,想平时在她身上没少花钱,买这么个小东西,她居然还想在他身上赚钱,太不是东西了。越想越气,抓起店里的铁锤就把女店主打死了。也许跟熟人做生意都这个心态,卖家觉得你我熟人,你应该照顾我生意,不该讲价。买家觉得我跟你关系这么好,你不该赚我的钱。所以买卖双方想法差异太大,怎么弄都不带有好的,买卖不去熟人店,这话讲得有道理!


大件事


这句话说的在现实了!就拿我们来举个例子吧!

我和我老公是2017年结的婚然后有了闺女,我们就一直在我妈这里卖东西,原本想着一家人没有什么隔阂,但是时间一长就什么都变了!我们是一个月给7000,但是生意也不怎么景气对于家人我们也不好怎么说,要7000吧觉得生意没有那么好要那么多自己不忍心,但是要的少了吧我们也要生活的,加上我们也欠着别人外账所以我们就有了想要回河北的想法,觉得时间一长了就老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生气感觉好烦!真的觉得自己人给自己人打工太难了,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一年365天基本上没有什么事都是在卖东西,就算有时候闲着了,不是洗衣服就是在家理货,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这个社会了,感觉自己有点落后了!(打工不到亲戚家)!

买卖不去熟人店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如果你去认识人那里买东西价格你不好讲,有些熟人就专门赚熟人钱有时候还比别人价位更高,我去买水果都是爱去熟人家,自己天真的以为都是熟人了不会要你多少价,结果当得知别人买的水果比我的都便宜的时候时,心都拔凉拔凉的,感觉怎么会那么坑!从那以后我就不在去熟人那里买东西!觉得熟人比陌生人还要坑!



筱苒2017


“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这两句话真的是特别有道理,不过这好像不是什么农村俗语,一直以来都知道这两句话,要说它有什么深意,其实也没有深意,就仅仅是字面意思。了解了这两句话,就能够使我们少走好些弯路。


打工不到亲戚家:打工的时候,别说不能去亲戚家打工,就是亲爹亲妈开的店都不能去。我认识一户人家,爹妈开了个厂子,兄弟俩加妯娌俩一大家子都在厂子里干,差点闹了个老死不相往来。起因是爹妈开的场子,小儿子毕业后直接进厂干活了,后来老大两口子看在厂子里赚钱比上班强,也纷纷辞职,要来父母的小厂工作。结果每个月都是跟其他工人开同样的工资,但是父母就向着小儿子,不怎么用干活,干着现成的小老板。老大两口子觉得很不公平,于是就跟爹妈理论,就这样父母家,老大两口子再加上小儿子两口子就打了起来,差点就断绝关系不登门了。

这可见在亲戚家打工或跟家里人合伙真的是不行,看人家挣多了眼红,分给你分少了生气,总会因为一点利益纠纷就引发矛盾,特别伤感情。


买卖不去熟人店:这个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从小农村的老人们就会教我们,买东西不要觉得是熟人,就挑熟人买,不打听不比较肯定是要吃亏的。越是熟人越不好意思讲价,但这是我们买家的心理,但作为卖家的“老熟人”,他们可就不会这么想了。

我一个姑姑过去在农村住平房,家里想要装修一下,正好她表弟是干装修的,用别人不放心,装修行业套路太多,就想着用自家亲弟弟来干,肯定会花最少的钱,干最好的活。结果真的是大失所望,在差不多二十年前,做个普通装修3万2万就够了,结果他上来就要了四万八,姑姑听了立马就火了,本来也是不好意思讲价的,拿着家里的装修就理论了起来。最后结款项的时候只给了3万块钱,两家人也闹的好多年都没说话。


要么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农村的很多俗语说的特别有道理,我们一定得听,这样可以少走好些弯路,而且也能少吃亏。


一品小十六


打工不去亲戚家,其实还真有这么一说,但并不是说全部都是亲戚老板吝啬,对亲戚苛刻等各种小气行为让人不舒服,我举两个三个例子,说三件帮亲戚打工的农民,大家看看打工该不该去亲戚那里。


事件一:

我们村有个叫大军的农民,四十五六岁时到他妹夫工厂打工,工资和别的单位打工差不了多少,大军觉得给谁干活都是干,在妹夫工厂打工还能帮妹夫掌眼,最起码自己人比较靠己。

还别说,大军在妹夫工厂真是比任何人干活都多,傍晚厂里出货或者来原料时,妹夫都会让大舅子下班不要走,帮忙装货卸货,因此大军三天两头下班后回家天都黑了,于是媳妇儿不满意:你妹夫是不是把你当驴使唤?就挣仨瓜两枣,还值得你一个月有十天晚上加班的吗?

大军安慰媳妇:自己妹夫,咱不帮他帮谁?就别计较这种小事了。后来到年底开工资,那时候都是年底一次性发工资,大军到妹夫那里拿钱的时候,妹夫指着工日告诉大舅子:哥掉工有四个半,扣掉缺工的钱还剩下多少多少。

时间太久了,我记不得是一万多还是两万多,反正记得大军媳妇告诉我时说有个九块钱,大军妹夫问大军有没有一块钱,他给大军十块钱,大军当时挺气愤的,冲着妹夫说道:没有一块钱,那九块你不用给我了,自己留着吧。

后来大军再没回妹夫工厂打工,他觉得也挺委屈,加班一整年,每个月多要干多少活多出多少力气,可那么多的付出竟然抵消不了自己因为有事而掉工的那四天,妹夫竟然最后吝啬的连一块钱都舍不得多给,还不如去别人工厂打工好。

事件二:

我们矿山有个小伙,好像是湖南人,那小伙挺能干活的,一个月收入有一万块钱的工资,据说小伙子的伙食和消费是矿山档次比较高的那种。

湖南小伙原来在他舅舅单位打工,上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于是舅舅把他撵走了,并告诉他:你出去找活干,只要你上班能挣到多少钱工资,到时候截图给我看,舅舅保证付给你同样的工资。

其实这个舅舅用心良苦,他怕大外甥在自己工厂得过且过,最终颓废在自己手里,于是想出这样一个策略,让外甥出去打工,自己用他的工资相同的钱做鼓励,这样让他有动力打工,锻炼一下能力,将来还是要让他回工厂上班。

就这样,湖南小伙来到了我们矿山,据说一开始懒踏踏的不愿意干活,可家里不给他钱用,所以只好下井干活,小伙本质不坏,只是当初家里条件太好,大家把他惯坏了,后来小伙把挣到的工资给舅舅看了,第一个月仅仅四千块钱工资,舅舅给了他相同的工资。

于是动力来了,再加上矿山打工的人大多是吃苦耐劳的农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湖南小伙跟着工友们逐渐上套,每天和他们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到去年竟然一个月能挣到一万多的工资,加上舅舅给的,小伙越干越愿意干,他把生活消费提得比较高,还能攒下不少钱。

事件三:

阿江和我儿女是同学,小伙子命运坎坷,父母还有爷爷奶奶都在十几年里相续去世,没有人管教的阿江早早辍学打工,打工又不能正儿八经,喜欢到网吧玩游戏,后来还在手机那种信用贷款贷了不少钱花费,钱一直没能力还上,直到有一天法院下来传票,因为贷款数额有点大,加上拖欠时间久,人家银行直接起诉了他。

当走投无路的阿江打算把父亲留下来的房子卖掉还钱时,他的一个亲戚出面,这部分钱被他的亲戚帮忙还上,并把阿江带到自己工厂,让他学习了一门技术,每天在厂里干活,并且叮嘱传达室:好好看住阿江,不准他出去。

就这样,亲戚等于把不走正路的阿江给拉到了正路上,最起码阿江现在能够安安分分上班,不再跑网吧玩游戏了,也算亲戚没白帮他。

买卖不去熟人店,那是因为不好意思回价,不好意思挑拣,其实熟人卖东西,有可能价格还会比较高,别人的能讲下价格,但熟人会给你挑最好的东西,比如鱼,能讲下价格的会把不新鲜的鱼便宜卖给你,熟人会挑最新鲜的鱼给你,可买鱼的人不这样认为,他们会认为这是杀熟,熟人不好意思讲价,所以会买贵的。


悠然见东山


我是“轩辕曰三农”,喜欢三农,爱好三农,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精彩!

农村俗语:“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说的很白话文,意思也很好理解,打工不到亲戚家,意思是外出找工作不到亲戚家的公司;买卖不去熟人店,说的是买东西的时候不去熟悉的人店里。这样听着有些奇怪,不是说亲戚好办事,熟人好说话,亲戚朋友之间不是应该互相帮忙吗?这里怎么反了呢?

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吧

之前刚刚毕业的时候,有一个大学室友在我们学校的城市,他老家一个堂亲哥哥是企业总经理,实习的时候,我这个大学室友到处找工作,我就问她:你为什么不去你堂哥的厂里?她说:都是亲戚,去了不好,我当时还低估了一句,有什么不好的。后来我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因为我的一个亲戚所在企业,亲戚是某部门经理,公司里的人也知道我跟他的关系。因此,我行事处处小心,生怕自己做的不好,让他讨嫌,哪怕是有人故意给我使绊子,我也不敢反击,也怕给他抹黑。那段时间在公司里也没有学到什么,生活过得压抑,就离职了。后来去了一个小公司,虽然压力稍微大点,但是心里很轻松。这时候才明白室友说的话,去亲戚的公司,确实不好!

这样一说,为什么不去亲戚家打工就很好理解了

亲戚与亲戚直接的关系本来是平等的,中间有着血脉的链接,但是一旦去了亲戚所在的公司,这样亲戚之间变了味,多了一份拘谨和敬畏,说的难听点,叫巴结,这就失去了亲戚之间的平等关系。而且亲戚不论是公司老板还是公司高管,他想做的是把公司发展的更好,那么员工要的就是人才,倘若你不够优秀,并不能达到他所期望的,你找上门,有着亲戚的关系在这,人家是要还是不要呢?这是给别人为难,也是给自己难堪。

为什么买卖不去熟人店?

每一次我们做一些违心的决定,或者是损害自己利益的决定,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都是熟人,怎么好讲呢。对呀,都是熟人,拒绝的话怎么说的出口。尤其是在买东西这块,人家开店的商品有进货价,他必须要加钱才能赚钱,很多人看着是熟人就说成本价卖给你,甚至是白送给你,相信我们很多人都理解生意人,其实也不是那么好做,所以在面对熟人不收钱的时候,我们也拒绝,而熟人却抵死不收,那我们能做的就是下次不来了,不给熟人添麻烦。

总结:

亲戚熟人在生活上确实给到我们很大的帮助,所以亲戚朋友之间为了维系感情,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走动,让心与心之间多了一丝温度,这是一种情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万物都是具有他的两面性,包裹“情”,可以消费,但是要进行选择,我们要懂得审时度势,才不会让本该积极向上的关系产生变数。

以上是我关于“农村俗语: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这话有什么深意?”的回答,不知道你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呀!

轩辕曰三农


“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别说农村里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到哪儿这话都有它的道理。虽说给亲戚打工,跟熟人做买卖,有不少便利之处,但实际上隐患也不少。陌上花就举几个发生在自己身上和亲友间的实际事例吧!

陌上花有个表弟,技校毕业以后在城里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班,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才两年时间就从一个实习生升到了车间里的一个小组长,工资也涨了不少,前途非常看好。

这时候,表弟的叔叔自己办了家小工厂,急需有技术的工作人员,就好说歹说的让表弟辞职回家帮他。当时给出的工资也没比表弟现有的工资高,但允诺,只要工厂盈利了,就给表弟加工资发奖金。表弟是个实在人,想着自家亲叔叔,能帮则帮,也就没想太多,连合同都没签,就干干脆脆地辞职去了他叔叔的工厂。

因为是刚成立的小厂,各方面都要节约成本,尤其是人工,表弟虽说是个技术人员,但其实啥活都要干,什么行政、后勤、人资几乎是一手抓。时不时的,他叔叔有个什么私事,也时常让他去跑腿。可以说,他在厂子里是满负荷工作。

终于,一年过后,厂子运转正常,盈利也不错。表弟想着辛苦付出也该有所回报了,可他叔叔给其他员工提了工资,发了奖金。可到了他这儿,就跟他巴拉巴拉了一大堆,大致是说,厂子虽然盈利了,但刚起步不久,花钱的地方还多着,之前承诺表弟的涨工资发奖金,能不能再缓缓,等公司效益更好了,一定让表弟满意。

表弟想着他叔叔这话也有道理,相信自家叔叔总不会诓自己,也没签什么白纸黑字,就又踏踏实实的干了两年。可直到他叔叔在城里买了新房,在老家造了别墅,又给自己换了新车,也没见他给表弟兑现承诺。工资是一分没满,只是年终多给了几千块的奖金,再有就是随着工厂业务扩大,越来越多的工作量。

表弟也曾旁敲侧击的跟他叔叔谈过,可他叔叔总是跟他打马虎眼。而这时表弟又得知,原先和自己一起进合资厂的同学工资已经是自己的1倍多了,就萌生了去意。

当他跟他叔叔提出辞职时,他叔叔当然是百般挽留,却又舍不得给他多加工资。最后等表弟去了另一家工厂,那家工厂爱惜表弟是个人才,直接给表弟开了两倍的工资。他那亲叔叔却在背后说自己培养了表弟,可表弟却拣高枝另飞了,意思是说表弟有些忘恩负义。为这事,两家人已经少有来往了。

很明显,表弟的这个亲叔叔完全是以亲戚和长辈的身份来拿捏表弟,尽可能的从表弟身上获取更大利益。而表弟呢又顾于亲戚情面明显吃了大亏。给这样的亲戚打工,表弟是一千一万个后悔。

而说到和熟人做买卖呢!不说远的,就说前段时间,见圈里有个朋友在吆喝卖山核桃,说是保证是当年的新核桃,绝对不会是隔年存货。价格呢也没比外面特产店里卖的便宜多少,想着反正自己也爱吃,去外面买,不如支持一下熟人生意。

可当吃到嘴里时,总感觉味不太对。起先还想着,都认识好多年的熟人了,总不至于骗我卖我存货吧?可能是自己想多了。可当自己无意中揭开贴在罐子上的包装纸时,却发现下面还残留着一角没撕干净的旧包装纸,上面印着的日期赫然是一年多以前的。

很明显,这个口口声声不卖存货的熟人,将他之前没卖完的隔年存货重新加工、包装,当成今年的新货卖了。而且专门杀熟,在朋友圈里销售。

当时我气得想跟那人理论,不过家人劝我说,没必要为这事跟人撕破脸皮,毕竟以后还是要打交道的,只要以后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我想想也是,就当自己花钱买教训了,反正,以后这位熟人再卖什么,我都不会再光顾了。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