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北京醫療隊馳援武漢隨行採訪日記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北京醫療隊馳援武漢隨行採訪日記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1月29日下午3點,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緊急接收25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患,北京醫療隊正式開始配合當地醫護人員開展接診工作。北京醫療隊馳援武漢隨行採訪日記,今天請聽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出發時隊員們相互鼓勁:大家加油啊!一定要注意安全!

1月29日早上8:30,第一批醫護人員準時從駐地出發去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為下午的接診做最後的準備,北京友誼醫院感染內科護士吳正芳就在其中:

參加過非典,我今年已經45歲了,我帶領這些小孩有的都是90後,非典的時候他們還都是小孩,但是大家毫無畏懼,非常有信心的。

出發前,大部分人都控制飲水進食:

因為我們穿那個防護服時間比較長,為了節約物資。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到達醫院,按照分工各自忙碌,友誼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艾慶巍開始輪番給武漢的同事培訓注意事項,這些都是她頭一天晚上在駐地給同事們講了很多遍的:

讓病人這麼衝著你,你要這樣跟他講話,不要跟他面對面的。這個飛沫的噴濺很厲害的。平時的一些小細節要注意,原來非典的時候我也進過一線。你們還有什麼問題……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在醫院12層新病區,北京友誼醫院領隊劉壯帶領記者參觀了改造後的新病區,僅僅從病房的改造,就感受到了他們的細緻和貼心:

這就是其中的一間病房,中間這張已經騰空了,這張床是不收治病人的,讓病人隔開大概兩米左右的一個距離,能降低病人之間的再次交叉感染的風險,這是一個標準病房。

走出病房,就是護士臺:

只要進到汙染區,所有的紙張都不能帶出來。

耳鼻咽喉科護士長鬍娟娟看到記者過來,已經熬得通紅的眼睛泛起淚花:

北京來的醫療隊,讓我們覺得有一個暖流,讓我們更堅定,打贏這場仗更有信心。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下午3點,第一輛急救車開到樓下,從武漢協和醫院中心院區轉院來的一名重症患者被推進了電梯,三個小半小時,收治了13名病人,病人處理有條不紊,北京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劉立飛介紹,從下午到晚間,將有25位病人入駐,第一批接診的北京醫療隊醫護人員有31名:

41名醫生和93名護士,這支隊伍是從12家北京市屬醫院挑出的精兵強將,非常有戰鬥力,非常有經驗。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有事找我!”

除了戰鬥力和經驗豐富,晚上9點左右在網上熱傳的一張照片折射了北京支援武漢醫療隊的擔當,世紀壇醫院領隊丁新民因為擔心本來就不是很熟悉的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之後,更加難以辨認,就在自己的帽子前面上寫上“有事找我”,沒想到,這個舉動,讓全副武裝只剩下眼睛那一點點區域的他收穫了患者的信任:

我說我是北京醫療隊來的,來了以後,您放心,我們醫療待遇跟物質也很充足,有什麼事我們會盡量幫助你。我把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是怎麼過程講給他們,病人就對我很信任,好幾個人都給我跪下,看到他們那一幕,我自己都想哭。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丁新民把自己的經驗總結髮到醫療隊的微信群裡

下班之後,丁新民用最快的時間寫了第一組醫務人員收治病人經驗總結,發到群裡供大家參考,晚上10點,他還在醫院,等待第二批醫務人員的到來:

第一波上去的目的就是想把這個流程捋順了,可能有些是我個人的經驗。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穿上防護服前,大家都控制了飲食,在下班後趕緊吃點東西補充體力,此時手術服早已溼透。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第三集:直面病毒 短兵相接

醫護人員的手被乳膠手套捂得發白蛻皮

同在一個集體,這些醫務戰線老戰士的精神也實實在在的影響著下一代,90後,北京老年醫院感染科護士馬春麗告訴記者,當人類與瘟疫短兵相接,拼的就是正氣、勇氣和擔當:

作為90後,看到這些前輩出徵,真的特別感動,祝福他們的同時,我自己也做好了準備,隨時出發!

在北京醫療隊駐地旁邊的超市,收銀員得知他們是北京來支援武漢的醫生,自發送來了各種飲料。

眾志成城

戰勝病魔

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