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为什么说永乐官窑以骔眼甜白为常,以鲜红为宝?

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提出永乐时期瓷器,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甜白釉和鲜红釉瓷器,是永乐御窑瓷器的主要代表,反映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为什么说永乐官窑以骔眼甜白为常,以鲜红为宝?

永乐甜白釉僧帽壶

甜白釉、鲜红釉瓷器皆祭器

朱元璋力行节俭,坚持淳朴立国,洪武二年,规定“祭器皆用瓷”。相对于以往的金银铜祭器,瓷器可以以其丰富的釉色代表不同的含义,更适合于在祭祀中使用。

祭祀是历代帝王十分重要的活动,与祭祀相关的一切行为都事关“国体”,必须慎重。祭器也就越来越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不断改进祭器,使得其更符合祭祀活动的形式。

为什么说永乐官窑以骔眼甜白为常,以鲜红为宝?

永乐翠青釉三系盖罐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明代永乐时期的祭天用青釉瓷器,祭地用黄釉瓷器、祭太阳用红釉瓷器和祭月亮用甜白釉瓷器。永乐时期,御窑大量生产与祭祀相关的瓷器,并注重与祭祀相关釉色的生产,反映出当时帝王对祭祀活动的重视。

永乐皇帝从尚“白”向尚“红”釉色的转变

1989 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挖掘,其中永乐前期地层当中98%的出土物是白瓷。但是,在2002 年到 2004年,对景德镇御窑进行全面深入考古发掘时,出土的瓷器多数为釉里红和红釉瓷器。由此可以看出,永乐时期早期白釉数量居多,但后期地层当中红釉猛增。

为什么说永乐官窑以骔眼甜白为常,以鲜红为宝?

永乐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说明明代永乐皇帝积极追求各种瓷器釉色,并在期间对于釉色的审美好尚有所改变。

北平为元朝旧都,白色是元朝崇尚之色,因而崇尚白色在北平仍有流行,这对朱棣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为什么说永乐官窑以骔眼甜白为常,以鲜红为宝?

永乐甜白梨形壶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明太宗实录》中记载:永乐四年,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 :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

可见在永乐早期,永乐皇帝对甜白釉瓷器非常的喜爱,在心里连价值连城的白玉碗也不如御窑烧制的白瓷碗。

为什么说永乐官窑以骔眼甜白为常,以鲜红为宝?

永乐鲜红釉盘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如果说白釉的大量烧造更多基于朱棣个人喜好的话,红色的瓷器则受明代皇帝集体喜欢并重视。因为红色被认为是大明王朝的吉祥色,象征着朱氏王朝的繁盛与永久,这当然被历代皇帝所器重。

朱棣用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力迅速加强,御窑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究和生产。永乐皇帝朱棣也对红色越来越关注,以及当时烧制技术不断提高,永乐后期烧制了大量与红色相关的御窑瓷器。不但有釉里红、矾红彩,还有就是高温铜红釉。

为什么说永乐官窑以骔眼甜白为常,以鲜红为宝?

永乐鲜红釉盘 底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朱棣对甜白釉的崇尚,源于其自己的喜爱,而对红釉的崇尚,则源于其对子孙帝位的延续。前者为私,为自己,后者为“公”,为他的“朱姓王朝”。

为何甜白为常,鲜红为宝

洪武时期,白釉瓷器就已经大量烧制用于祭祀,御窑厂用研磨细腻的麻仓土和瓷石配置的胎土,并用磁铁吸附瓷土中的铁,使釉料中的铁元素降到了最低,使白釉更加洁白。

为什么说永乐官窑以骔眼甜白为常,以鲜红为宝?

宣德甜白釉暗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景德镇御窑厂制瓷从来都是择优而进,稍有瑕疵的都会当地砸碎掩埋,完美的瓷器才会运到宫廷供皇帝使用。

在景德镇遗址中也发现过大量的永乐白瓷的残片,证明永乐时期官窑白瓷大量烧制,也证明永乐时期白釉制瓷工艺非常的纯熟,制作量相当可观。

为什么说永乐官窑以骔眼甜白为常,以鲜红为宝?

宣德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碗

而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红釉瓷器,烧制难度巨大,烧制工艺复杂。一直到永乐时期烧制技术才得到完善,烧制出比较纯正的红釉瓷器。

永乐红釉瓷釉如油脂,色调纯正,光莹鲜艳,就犹如初凝的鸡血。与甜白釉、青花瓷相比,永乐红釉烧制难度确实更大,成品几率更低。

物以稀为贵,所以也就有了永乐官窑“甜白为常,鲜红为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