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秦帝國疆域的最西邊是現在的哪裡?

蘇秦平


秦帝國的西部疆域不是太廣闊,可能還不如秦穆公時期。因為秦始皇在位期間,開疆的重點在北方和南方。漢朝歷史,可以參考的史料比較多,但是秦朝歷史,可參考的史料很少,主要就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裡面說秦朝疆域西至臨洮、羌中。

臨洮,位於今臨洮縣及其附近。秦朝時臨洮作為邊疆縣,面積是比較大的,包括現在蘭州的部分地區。也就是漢朝所謂的河關地區。在漢朝時,流經蘭州的那段黃河稱為河關,過了河關就是河西走廊。也就是說,秦朝在甘肅境內的國界是蘭州黃河段與洮河一線。秦長城沿河而建,今臨洮縣是秦長城最西最南點。

羌中,是古羌族的聚居區,也就是現在的藏區。秦朝對藏區的佔有面積不及漢朝,漢朝的金城郡有湟水,臨西海,也就是青海湖,而秦朝疆域未提及,不提及就意味著沒達到。漢朝的護羌將軍轄地有崑崙山、河源,而秦未涉及。所以,秦的羌中地應該是在甘肅、青海、四川交界的那塊地方,也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以及洮河南岸的海南黃南二藏州。

至於“西涉流沙”,那是秦始皇出巡時,一些文人歌功頌德說的話,有誇張的成分,並不是司馬遷對秦疆域的描述。秦朝境內,沙漠也是有的,但不是流動性沙漠。這片沙漠位於蒙恬攻取的河南地,也就是現在的內蒙鄂爾多斯。

綜合來說,秦朝疆域的最西點應該是青海的果洛藏族自治州。




秦客逸民


幾年前,網絡上有個段子,說若是穿越到戰國時期,你最想帶什麼回去。有個網友的回答是帶張世界地圖回去,找到秦王嬴政,從此衣食無憂、妻妾成群……

然後眾多網友在後面討論,說是始皇帝其實缺的不是長生不死藥,而是一張能讓始皇帝他老人家再次“春心萌動”的地圖。

這兩張圖是現今中國的山脈走勢圖,

這是始皇帝統一六國後修的九條馳道示意圖。

根據這三種圖,其實始皇帝的囊中不僅僅缺一副世界地圖,還缺乏讓軍隊如何越冬及如何解決高原反應,還有怎麼能讓秦國的軍隊如何解決在草原行軍中所需的糧草及軍備!

歷史上的秦國,開局的時候地盤很小,直到秦穆公時代,由於東進的路被晉牢牢地扼止住,秦穆公在得到從晉國投奔到戎人的由余謀略後,秦國開始向西擴張,很快就擊敗了戎人,但也正因為山脈等地勢因素下,秦穆公領導的秦國,很快將西征的腳步停住,轉而向南方的蜀地,最終將秦國擴張千裡,成為西方諸侯之伯。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隨後秦國的擴張,在商鞅變法後,王國擴張的方向是依舊是根據山脈走勢,也就是說,秦軍進攻的方向是一直向東、南、北三個方向,反而是穩固西面,止步於黃河、祁連山山脈。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統一後的秦帝國疆土是:“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挑、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

根據現代考古研究秦長城的最西段在今甘肅境內,到達了臨洮。

若是結合山脈走勢來看,秦國的西面擴張剛好止步於祁連山脈、黃河、青藏高原的交合處


斐駺


大秦《琅琊石刻》中記錄到: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此石刻大體將秦朝的疆域進行了概括,大秦帝國東部邊疆到達了大海,南部則到達了今天的兩廣,西部邊疆到達了今天的寧夏,北部邊疆到達了今天的外蒙古。

大秦帝國建立了廣袤的領土,這些領土在周朝的基礎上進行了大範圍的擴張,可以說除了東部外,其它三個方向大秦都進行了拓邊。秦國本來就是掘起於西陲的一個國家,因此對於西部領土的擴張秦國曆代都在進行。秦人立國之初就在關中大地與西戎交鋒,因為西戎佔據了關中大地,將戎人趕到隴西草原,收復關中大地,才意味著秦人真正立國。

秦穆公時代,秦人東出遭到中原大國晉國的頑強阻擊,淆之戰中秦軍全軍覆沒,最終秦人也僅僅取得晉國的河西之地,秦人東部邊疆只到達黃河西岸。東進受阻後,秦穆公舉兵西進,史稱“穆公西霸戎狄,滅國十二,拓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這時秦人西進最遠到達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市,也就是秦人最初的封地秦邑。

隴西河谷位於今天的甘肅省東部,是渭河上游的一片河谷之地,是當時農牧文明的分界線。取得隴西河谷後,秦人並沒有進一步西進,進入今天的青海、新疆等地,而是全力東出,因為當時最富饒的地區是東部的華北平原,而不是西部的沙漠。秦惠王時期,大將司馬錯領軍向西南方向進攻,取得巴蜀之地;秦昭襄王晚期,秦國舉全國之力修建都江堰,造就了成都的天府之國美譽。重慶就是秦國統一前最西南部的邊疆了。

秦朝統一後,大將蒙恬率軍北擊匈奴,卻匈奴七百餘里,士不敢彎弓抱怨,民不敢南下牧馬。擊退匈奴後,秦朝取得黃河河套之地,置縣44個,分屬九原郡與北地郡。蒙恬招募民眾開發河套地區,取得良好效果,被後人譽為開發寧夏第一人。甘肅、寧夏的西部是千里戈壁與大沙漠,也就是石刻中提到的流沙,秦國統一華夏後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因此沒有越過流沙再西進。


大秦鐵鷹劍士


古代的王朝只有勢力範圍的概念還沒有疆域概念,因而王朝的邊疆往往跟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遷很大,尤其是秦朝,它的存在時間很短,勢力範圍並不十分固定。

談及秦朝,我們都能想到它的廣闊疆土,而如今風雲鉅變,我們是否還能看到當年秦國那遼遠的邊疆呢,今天就帶大家重回歷史,感受當年那強生的帝國。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即統一六國前一年,東南並閩越和東甌,在期間的中部,有今天的福建全省及今天的浙江省東南部。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南五嶺並南越,置桂林、南海、象3郡,相當今廣東、廣西2省;北方驅逐匈奴,擴寬疆土直到陰山,將河套地區開發到了九原郡。更是將戰國的燕、趙、秦長城重加修築和連接,形成了萬里秦長城。

史書記載中的秦朝疆土是這麼描繪的,“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響戶(北迴歸線以南),北據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此外,秦始皇還開通了方向西南的五尺道,這五尺道就相當於從今天的重慶到浙江的線路,並且控制當地的小部落小國家,控制了當地的文化,將政治統治延伸到了雲貴高原。

秦朝統一六國時,國土面積為214萬平方公里,後北收河套、南征百越,疆土急劇礦長並且進一步描出了更大的帝國版圖,國土面積高達347萬平方公里,一說340萬平方公里。當然這些具體數字也都是後人推斷的。

秦始皇三十四年,大秦王朝達到了他歷史上的高潮。他先後消滅了其他6國、最終實現了野心,實現了夢想,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中央集權國家後,而他只是經過了短暫的休整,秦始皇就立刻派蒙恬統兵三十萬向北去了,攻打匈奴。而蒙將軍也自然不負眾望,僅僅利用兩年的時間,就徹徹底底的擊敗匈奴,收復了整個河套地區,擴寬了千里的疆土。 

在北伐匈奴的同時,秦始皇還派大將屠睢統帥五十萬大軍征討百越。南征的秦軍,因為水土不服、後勤困難、土著反抗激烈而陷入了苦戰。但是,隨著秦王對後勤供應的注重,他擴寬修建了渠道,最終秦軍還是徹底平定了百越,這一次,是擴寬了萬里的疆土。在大秦不斷向南北方延伸自己的魔爪的同時,西北的白馬羌被秦國歸順,大秦帝國得以拓地百里。

此外,大秦帝國對於西南夷地區也實現了招撫。到了這個地步,大秦帝國的疆域才終於達到鼎盛,而他的遼闊疆域高達550多萬平方公里。大秦帝國的史書中所描述的秦國疆域在歷史上根據時期而有所變化,每個時期的疆土大小都在不斷變化著,當然這些變化都是正的。

而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秦國疆域在歷史上根據時代而做出的重大突變:

公元前361年:陝西南部;  

公元前311年:陝西南部+陝西東北部+四川中北部+重慶;  

公元前286年:陝西南部+陝西東北部+四川中北部+重慶+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  

公元前256年:陝西南部+陝西東北部+四川中北部+重慶+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貴州;  

公元前230年:陝西南部+陝西東北部+四川中北部+重慶+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貴州+山西東部+河北南部;  

公元前230-前221年:長城以南地區,以及青藏高原以東地區;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在中國歷史上作用重大,影響深遠的時期,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為前身,形成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王朝。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開始了中原統一之戰,他先從韓魏趙開刀,滅掉3國之後、繼續踏平燕楚,將戰國各國人民700多年的基業都收到了秦朝的統治當中,真正的締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秦帝國,秦王嬴政自大的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三皇五帝,於是給自己起了個此後延續數千年的權利最高封號“皇帝”。而同時秦王政並沒有停止開疆拓土,它將大秦帝國的兵力派到北方遼闊的草原,大敗當時強生的草原霸主匈奴,使他幾十年間都不敢南下牧馬,同時百萬大軍下“江南”,廣闊的百越丘陵收入大秦疆域,至此東亞最好的土地都歸於中國。

現在如果讓我們初計全盛時期的大秦帝國,那麼那個廣闊的疆土是我們無法想想的,疆域已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這廣闊的疆土讓秦國成為了為當時世界上盛名地強大帝國之一,而這些廣闊的疆土正是秦朝強大的最好證明。


洛克特人


秦朝的疆域是在不斷變動之中的,但是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東部和南、北三個方向,對六國的鯨吞蠶食,以及對塞上匈奴、嶺南越人的征伐。西部疆界受到地理和族群的限制,很早就已經定型,大約在秦始皇的曾祖父同時也是他的偶像秦昭襄王中期就已經確定了隴西郡的基本範圍。

變動的疆域與穩定的西部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始皇剛登基的時候,秦的疆域範圍是:

當是之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週,置三川郡。

這裡面並沒有交待秦西部隴西郡的情況,原因主要是西部疆域較早定型,秦已經視為自己的本土地帶,而這裡面記錄下來的郡,都是新開闢的從六國奪取的地盤。從這條資料,我們也能很清楚地明白隴西郡的位置,和它的穩定性。

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秦王朝整體的疆域擴大了數倍,《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

這個六合指的是東南西北和上下六個方位,代表全天下的意思。皇帝的疆域西邊到了流沙,從地理景觀來看應該指的是沙丘移動的現象,或者是沙層暴的現象,顯然已經不能侷限於今天的甘肅隴西縣或者甘肅東部了,而是到了甘肅蘭州或許更往西的地域,至少秦朝人已經認識到了這一片地區。

族群生態與西部疆域的管理模式

在著名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認為秦末除京師附近為內史轄區外,全境分為四十八郡。也就是說秦朝後期的疆域政區包括內史、四十八郡和“置吏”十餘年的西南夷地區夜郎、滇等部族,以及當時我國邊區各族的分佈地。

邊地的行政管理與內地有所不同,人口較為稀少,管理方式也相對鬆散,所以秦對西部少數族群居住地方的疆域模式應該是不一樣的,怎樣來認識這些地方的疆域的範圍事實上存在問題。不過,從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來看,秦的西部疆域至少是可以到達今天甘肅的臨洮地區。

從長城看疆域西界

另外,還有一點可以用來觀察秦代疆域的範圍,那就是長城。長城是古代的一種防禦性工事,雖然它不能完全代表疆域的範圍,有時候會突破有時候會收縮。但在秦代將各國的長城連接起來之後,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疆域意識,尤其是在西部,幾百年的穩定性已經明確了疆域的範圍大致就是以長城為界。明代的長城西邊以嘉峪關為終點,事實上也反映了明代政府對疆域的整體認識,也就到嘉峪關為止,外面就不屬於中華的範圍了。

那麼我們再來觀察,秦代西部的長城到了哪裡,不就是疆域的西界到了哪裡嗎?今天的考古調查發現,秦代長城的最西段在今甘肅境內,到達了臨洮。據介紹:

臨洮縣戰國秦長城遺址首起於縣城北15公里的新添鄉南坪村殺王坡,(《乾隆狄道州志》有"長城在州北三十五里"的記載),然後由南坪北莊山頂而下,經過長城巷(村名,由長城而得名),峽口鄉灣腦、長城嶺、八里鋪鄉、沿川子鄉、塔灣鄉蔡家嶺、堯店鄉花麻溝、石家樓鄉、楊家山,到長城坡關門前咀,過夾槽梁、老王溝口進入渭源縣境,自西向東穿越臨挑縣90餘華里。這些遺址上的城牆、城障、烽隧全由黃土或礫石混合黃土夯築而成,夯層清晰可見。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觀察的點,就是秦代的疆域包括陵墓等都有整體規劃意識,有天文學方面的考慮,這也是當時術數之風盛行的結果,要與天相應。秦始皇巡遊過程曾中

於是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

秦的東門位於今天的甘肅連雲港海州區,是東海之濱。

這樣的話,我們可以試著畫一張圖,將秦的都城咸陽與海州的秦東門連接起來,再向西邊延伸,在與長城相交的地方就能發現秦的西門在哪裡了,也就是秦的疆域的最西端。大致也在今甘肅臨洮附近。

結論

綜合以上諸多的證據,秦代的西部疆域應該就是在今天的甘肅臨洮境內。


趣說正史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秦王於前221年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結束了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統治區域幅員遼闊。

秦朝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度。秦始皇時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後來陸續增至四十餘郡。

在西部邊疆,設有隴西郡。秦時轄地範圍較大,因在隴山(六盤山南段別稱,為渭河平原和隴西高原之分界)以西而得名。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蘭州市、定西市、天水市、隴南地區一部和臨夏一部的總和。郡治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南)。

在西南部邊疆,設有蜀郡。郡治在成都。成都附近原為古蜀國所轄。

關於秦朝疆域,一些教材及權威讀物的敘述有些差異,有兩種觀點較典型。

第一種觀點,朱紹侯先生主編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國古代史》、白壽彝先生主編的《中國通史》和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大辭典》,都採用了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觀點:“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挑、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  

第二種觀點,《辭海》的表述為:“東、南到海,西到今甘肅、四川,西南至雲南、廣西,北到陰山,東北至遼東。”《中國曆代行政區劃》認為: 秦朝佔據了相當於今天的北抵蒙古戈壁大沙漠,東、南瀕海,西、西南達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廣大地區,建立了強大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大帝國。現行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秦時期全圖》、《淮漢以南諸郡》 ,《中國歷史大辭典》中的《秦時期形勢圖》都把秦朝疆域的西、西南疆界確定為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廣大地區,東、南瀕海。

各種歷史地圖明顯是傾向於支持第二種觀點的。  

以上兩種觀點都源於司馬遷的《史記》。第一種是引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對秦朝疆界的觀點,第二種是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西南夷列傳》中的有關史實然後得出結論。

以上兩種觀點的衝突,在於秦朝的西面和南面的疆界:西邊疆界是隴西還是奴江(西南夷中的昆明部西端),南邊疆界是北向戶(五嶺)還是南海(指我國南面的邊緣海,非指南海郡)。

其實,以上兩種觀點,反映的是秦朝不同時期的統治區域。  

秦朝初年的疆域,“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挑、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反映的是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全國,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時的疆域,是司馬遷根據三十六郡所處的地理位置概括的。這並非整個秦朝的疆域。  

實際上,秦朝建立後,北擊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後,開拓了大片疆域,逐步擴大定型為完整的疆域。整個秦朝的疆域應是:東、南到海,西到今甘肅、四川,西南至雲南、廣西,北到陰山,東北至遼東。  







蘭臺說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滅掉東方六國的最後一國,至此天下歸一,六合之內,皆皇帝之土。秦的統一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本範圍,後來者在秦的基礎上不斷開疆拓土,最終形成了當今中國的疆域。

秦德昭昭,秦威烈烈。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 西涉流沙是秦帝國最西邊的邊境,這裡的流沙是指什麼呢?流沙是指的沙漠,哪個沙漠呢?現在新疆哈密的沙漠。秦國最西邊的行政區是隴西郡,主體是現在的甘肅、寧夏,邊界就是新疆的哈密。


雨夜v風聲


隴西郡,今天甘肅臨洮,沒到河西走廊。


嬴黑狗


秦朝也就兩三百萬平方公里,只不過真正好的地方是統一了度量衡


阿華13


秦朝時在西部設置了“隴西郡”主要管轄現在的甘肅、寧夏大部地區,西北到現在的新疆沙漠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