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张三丰真的从南宋活到了明初吗?

满口火车君


如果有人相信张三丰从南宋活到了明初,那倒不如相信他一直没死,直到现在还活着哩。

张三丰何许人也?经常看武侠小说的朋友一定可以对其经历娓娓道来,他是武林至尊,太极创始人,传说他的武功已经出神入化,已经到达了人类的极限,同时张三丰还是武当派的始祖,正史上介绍张三丰是南宋时期(公元1247年)出生,自幼聪颖异常,仅仅十几岁便通文通武,不到20岁已经博取了功名成为了县太爷,南宋灭亡后,三十多岁张三丰出家开始修炼道法,并且开创了武当派,史载元朝丞相刘秉忠与张三丰友谊深厚,并多次和朝廷举荐三丰,元惠宗也亲自敕封他为“忠孝神仙”,但种种原因张三丰没有再次还俗入仕,不然很可能大元朝就多了一位政绩突出的国师了。

1368年,汉族英雄朱元璋历经万难,终于把奴役汉人的蒙古人从中原赶了出去,并且称帝建立了大明,这一年张三丰如果活着已经是122岁了,更神奇的是后面,又过了十几年后,有人曾经记载说,看到张三丰到岐阳王府李景隆家做客,而且一住就是十几天,李景隆对他是盛情款待,临走前,张三丰给了李景隆两件东西,一件蓑衣和一顶斗笠,说你遇到大难之时可用这两件宝贝避祸,说完就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消失在人海中。史载两年后,李景隆便真的遭了秧,明成祖朱棣反叛,从北京打到了南京,成为了新的大明皇帝,这一年是1402年,李景隆由于没选对队伍站,而被全家降罪削爵。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张三丰最后一次露面已经是1402-1247-2=153岁了,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这似乎不太可能。当然这远远没有到达故事的结尾,在大清雍正年间,河南河道副使汪锡龄亲口宣称亲眼看到了张三丰,而且还在他身边请教著学了数日,而且这位老哥还出版了自己的见闻录撰写了《张三丰先生全集》......


老猪的碎碎念


张三丰,本名通,道号玄玄子,字君宝,辽东懿州人。张三丰是武当派开山鼻祖,道教传奇人物,而他最让后人关注的,是他的长寿之谜。

明史有张三丰的记载,说他是金朝人,但不知道生卒年。而在民间,说法就多了。一种说法认为张三丰活了771岁,到了清朝时还活着,但这个极不靠谱。另一种靠谱的说法,李师融的《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研究考证,认为张三生生于1247年,卒于1458年,活了212岁。现在的人高寿,也就活了一百二十岁左右,张三丰多活了一百年,还是有点不太靠谱。

为什么有这个说法呢。因为张三丰不时的露把面,让大家认为他还活着。直到明英宗之后,张三丰才消失。张三丰每次露脸,皇帝都要派人寻找,但谁都没找到。

也有人认为,之后出来的张三丰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可能是别人冒充的,能捞到各种好处,这样的事在历史上非常多。明朝时出现的各种张三丰,也不可能有活到现在的,尸体都不知道埋在哪。想给这些尸骨做个DNA生物检测,都没地方做去。古代生活条件不如现在,活了二百岁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他能活到二百岁,过了一百岁后,身体机能就差多了,不可能活蹦乱跳。所以,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实在是考据不出来了,只能猜。

不过,在现实中找不到张三丰,但他存在的意义还是有的,比如能让老百姓更加虔诚的信奉道教。道教是本土宗教,而且长寿的名声很响,老百姓哪有不想长寿的?所以都希望能通过信奉道教,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与张三丰相关的早期可靠文献,主要是任自垣(1431年卒)《太岳太和山志》,杨溥(1446年卒)《禅玄显教编》,以及天顺《大明一统志》,宝鸡金台观《张三丰遗迹记》等等,这些都是15世纪中期的文献。


【武当山玉柱峰太和宫,为明成祖敕建。张三丰曾在武当山活动,成祖也曾命武当山道士寻访张三丰】


《张三丰遗迹记》说,永乐朝的均州知州张位,洪武朝年幼时曾在郏县玉阳观见过张三丰。《太岳太和山志》中的张全一(三仹)传提到,洪武初年张三丰来到武当山,二十三年离开。《禅玄显教编》说,张三丰洪武二十六年逝世于宝鸡,后被发现棺中是空的。这些记载互相没有大的矛盾。也就是说,能够确认的张三丰活跃期是明初的洪武朝。《太岳太和山志》及一些地方志文献中,有关于洪武、永乐诸帝及湘王访求张三丰之事的一些文字,但未见效果。


至于生于南宋之说,是后起文献中的说法,并无宋、元文献可以佐证,目的是造成张三丰的长寿形象,渲染张三丰的道术或内家拳的神奇。


温长卿


在中国,张三丰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关于张三丰的年龄一直是个未解的迷,都说他高寿,最后还“羽化登仙”了,那么他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对张三丰的出生年份是有具体的时间记载的,一说出生于1247年,二说他出生于1248年,此时正是金朝灭亡不久蒙古统治中原时期。而关于他的出生地说法就更复杂了,一说在辽宁懿州(今黑山县),二说在陕西宝鸡,还有的说在福建邵武。出生年份、出生地竟有这么多种说法,这无疑为张三丰这个世外高人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张三丰能被民间以“张神仙”相称,肯定有其异于常人之处。《明史.张三丰传》记载他“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则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这如神仙般的来去自如,无影无踪,让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莫测的色彩。


洪武元年(1368年),张三丰偕弟子丘玄清、卢秋云等人在武当山兴建宫观以做长居之处。他自己身体力行在展旗峰北设遇真观,又在黄土城建屋,名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看守。此时的他,已经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从元朝活到明朝,已经是120岁高寿的人,却还能有如此充沛的精力在武当山的深山老林大搞建设,着实令人惊叹。




随着张三丰在民间越传越神,连明朝皇帝都忍不住对这位“当世神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不过,“洪武庚午,(三丰)拂袖长往,不知所在。”(《明史.张三丰传》)一生行踪飘忽不定的张三丰又一次离开武当山,至此便无影无踪,难觅其迹。朱元璋数次派人四处寻访张三丰,均未找到他。




明成祖朱棣同样对寻访张三丰热情高涨,他派侍读学士胡广数次前往武当山遍访张三丰的弟子,但弟子们都不知道张三丰具体去了哪里,胡广苦寻十多年而不得,气的成祖大发雷霆,直接给他下了死命令,说要么找到张三丰,要么去死。胡广被逼的没办法,竟然编了个张三丰已经“飞升成仙”,去太上老君那儿赴宴而不能奉诏的谎言。


因为民间太多关于张三丰的各种传说,这对于不少笃信道教玄学的明朝皇帝来说,无疑更加坚定了他们寻访张三丰的信念,这些皇帝坚信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三丰还活在世界上,并纷纷给其封号。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其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成祖还耗时7年征发三十万民夫大兴武当山宫观。




可以确切的说,张三丰确实是活到了明朝,而且是中国古代最高寿的人之一。据李师融所著《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的考证:张三丰卒年应在明代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其寿为212岁。当然,这是根据零星的文字记载推断的,很多人也认同这个说法。不过,民间很多人更相信他后来真的“飞升成仙”了。


大国布衣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有这样一个人,他经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印象。花白的长发,花白的长胡须,加上一身飘逸的道袍。虽然是一位看着特别上岁数的老者,但武功奇高,他是是武当派掌门,太极拳的创始人,在小说中完全一个超凡脱俗的存在,即使说他是小说中第一高手也不为过。

他便是张三丰,一个谜一样的老人,他的一生很离奇,年龄至今都是一个谜!

据说张三丰又名张玄玄,张君宝,长相奇特,大耳朵大眼睛,脑袋上留个圆圆的髻。其个人打扮比较邋遢,常年四季只管一身破破烂烂的道袍。

但是他武功很好,体格超棒,走路健步如飞,冬天可以睡在雪地上,那个年代,那样的体格也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则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明史》

据考证,张三丰应该生于公元1247年的南宋末年,到了1368年洪武年间的时候都已经120岁了,这么大岁数了,竟然还跑到深山里建道馆招弟子,创武学太极拳。而且此人真人不露相,神人见首不见脚,经常惯性失踪,朱元璋,朱棣都下令寻找张三丰的下落。

其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1390年。

“洪武庚午,(三丰)拂袖长往,不知所在。”——《明史.张三丰传》

庚午,即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此时的张三丰应该已经143岁了。

而武当掌门张三丰离奇失踪,不知去向,从而各方人士都在寻找他的下落。就连明朝皇帝朱元璋也打着清理道教的名义加入了寻找张三丰的大队伍之中,去武当山拜访不见,然后又追寻到青州,后边一直没找到就不了了之了。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倒是非常热诚,他一心想要得道成仙,于是苦苦寻找张三丰的下落,结果找了十年多愣是杳无音信。



逼得寻找张三丰的大臣,不得不编了个故事给他,说张三丰去参加太上老君的宴请去了。

这个朱棣皇帝倒是对于这个故事很感兴趣,然后还给张三丰写了封信,十分虔诚的邀请张三丰来他的京城皇宫做客。

据说张三丰也给他回信了,里边讲了一些养生之道。但是,这个回信人到底是不是张三丰,就无从考证了。

然后朱棣为了答谢张三丰,表示他的诚意,大兴土木为张三丰修道馆建庙。又有人说,张三丰曾经死于宝鸡,然后又复活。羽化登仙了!

有人的笔记中提到,张三丰在朱棣皇帝的曾孙子时代还出现过。他时隐时现的行踪,勾起了不少皇帝希望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欲望。据《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的作者李师融考证,张三丰应该死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其寿为212岁。

至于真假,那就不得而知了。

个人认为,张三丰应该是死于最后一次失踪,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只不过当时他已经远近闻名的“张神仙”,神仙是不会死的,所以被传为失踪。如果这个说法成立,而张三丰的出生时间也没问题的话,那么也就是说,张三丰活了143岁。这已经是很长寿了,也确实是从南宋活到了明初。


白话历史君


按照历史典籍的记载,张三丰生活在宋末到明初,历经三个王朝,是一名十分长寿之人。而元宋明清的皇帝都对张三丰十分推崇,皆有派人寻访张三丰入宫的举动。

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据说张三丰奇人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不修边幅,人称“邋遢道人”。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某日张三丰元神出窍,神游太虚,弟子都以为他死了,后来又醒了过来,弟子才知道这是“阳神出窍远游”。朱元璋和朱棣在位的时候都曾派人寻访张三丰的踪迹,只是皆无功而返。

张三丰究竟活了多久,这个没有太明确的答案。大致能知道他是宋末到明初的人,活了有一百多岁,算得上十分长寿了。而有关在清朝年间还见到过张三丰的说法,很显然就是误传了,可能是认错了人,也有可能是有人故弄玄虚,就如同“彭祖寿八百是彭氏一朝八百年一样”,“张三丰”是几个人,而被当成了一个人。
(网图侵删)


别人家的博士


在我国张三丰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关于张三丰的年龄一直是个未解的迷,都说他高寿,最后还“羽化登仙”了,那么他到底活了多少岁呢?对张三丰的出生年份是有具体的时间记载的,一说出生于1247年,二说他出生于1248年,此时正是金朝灭亡不久蒙古统治中原时期。

据说张三丰又名张君宝,长相奇特,大耳朵大眼睛,脑袋上留个圆圆的髻。其个人打扮比较邋遢,常年四季只管一身破破烂烂的道袍。

他武功很好,体格超棒,走路健步如飞,冬天可以睡在雪地上,那个年代,那样的体格也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张三丰,本名通,道号玄玄子,字君宝,辽东懿州人。张三丰是武当派开山鼻祖,道教传奇人物,而他最让后人关注的,是他的长寿之谜。 1368年,汉族英雄朱元璋历经万难,终于把奴役汉人的蒙古人从中原赶了出去,并且称帝建立了大明,这一年张三丰如果活着已经是122岁了,更神奇的是后面,又过了十几年后,有人曾经记载说,看到张三丰到岐阳王府李景隆家做客,

而且一住就是十几天,李景隆对他是盛情款待,临走前,张三丰给了李景隆两件东西,一件蓑衣和一顶斗笠,说你遇到大难之时可用这两件宝贝避祸,说完就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消失在人海中。。这些记载互相没有大的矛盾。也就是说,能够确认的张三丰活跃期是明初的洪武朝。《太岳太和山志》及一些地方志文献中,有关于洪武、永乐诸帝及湘王访求张三丰之事的一些文字,但未见效果。

对于张三丰的卒年,金庸并没有进行考证,但是根据《明史·方伎列传》,张三丰在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后曾和明代的蜀献王见过面。因此,张三丰至少活了145岁,远远超过了当时一般人的寿命。虽然看上去非常不可思议,但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据金庸考证,北宋时期有一位女性武术家,在九十六岁时容貌还像幼年的女孩子一样,被当时的人称为“居住在天山上像孩子一样的老人”。

明史有张三丰的记载,说他是金朝人,但不知道生卒年。而在民间,说法就多了。一种说法认为张三丰活了771岁,到了清朝时还活着,但这个极不靠谱。另一种靠谱的说法,李师融的《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研究考证,认为张三生生于1247年,卒于1458年,活了212岁。现在的人高寿,也就活了一百二十岁左右,张三丰多活了一百年,还是有点不太靠谱。

据旧籍载,张三丰之七名弟子为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声谷七人。殷利亨之名当取义于《易经》“元亨利贞”,但与其余六人不类,兹就其形似而改名为“梨亭”

此时三丰年已一百六十七岁。传说张三丰当时应太上老君邀请参加群仙会,正驾云头前往,过武当遂感胡广之祈祷,于是按落云头,降于胡广面前,对其言:“你且回京见驾,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虑。”


弘宗起名


古代皇帝大都希望长生不老,可是长生不老那有那么容易,这时候有人告诉他这可以做到,一个人就活了好几百岁,这无疑让皇帝十分的兴奋,就发誓要找到这个老神仙,让他传授自己的长生的秘诀。

张三丰据传出身于宋朝末年,死于明朝初年,这个时间段要横跨整个的元朝,整整的二百年,这大大超越人的寿元,古代由于人营养不足,所以寿命很短,六七十岁已经 是高寿了,何况是一个活了二百年的人,这简直就是活的神仙。

所以说张三丰活了二百年这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不可接受。

其实这个人只是皇帝想要长生不老说臆想出来的人物,也许张三丰根本就没有活这么久。


毕竟记载张三丰的行踪十分飘忽,皇帝找了他很多次,就无法见到他本人。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

据《张三丰外传》的记载,说在1418年春,永乐帝特意驱车去拜望张三丰,三丰不在,有兴而来,扫兴而归。永乐帝勃然大怒,于是命令一个叫胡广的人去招寻张三丰,如招寻不到,则要处死胡广。永乐十四年,朱棣怒斥胡广寻三丰不力,胡广再访武当,于武当祈祷,望三丰先生能念其诚苦应诏回京,终见三丰。

此时三丰年已一百六十七岁。传说张三丰当时应太上老君邀请参加群仙会,正驾云头前往,过武当遂感胡广之祈祷,于是按落云头,降于胡广面前,对其言:“你且回京见驾,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虑。”


今天有些小事


正史里没有关于张三丰的年龄记载,但张三丰的生年,在道教典籍《三丰全集》里是有确切记载的。

张三丰本名张全一,又名张君宝,字玄玄,号三丰,生于南宋淳祐七年,即公元1247年。

《三丰全集·正讹》:延祐初,余年六十七,逆而数之,正在元定宗之初年,宋理宗之淳祐七年也。

而张三丰的背景也十分贴近道教,他的祖先为江西龙虎山人,据说其祖父就是一名道士,精通占星术。

坊间传闻,称这位老道人早在南宋末年就通过观星,看到宋朝王气将尽,于是带着家人不远千里往北方迁徙到当时的辽阳懿州。

因青年时期不修边幅,穿着打扮十分随性,因此也被人称为“张邋遢”。

关于他的生活作息,《明史》中也有相关记载,但现在来看却有些神话的成分,说他“数日一食”,甚至有时候“数月不食”,通俗来说就是可以连着几个月不吃一顿饭。

即使我相信他是南宋末年的得道高人,但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我还是认为《明史》里的这段记载有些夸张了,几天几夜不吃饭可能还有些可信度,但连着几个月不吃饭,这就有点儿违反最基本的物理定律了。

《明史·方伎》卷二百九十九: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子其道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头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日:“此山,年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皆毁於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届之,已而舍去。”

综上所述,张三丰是生于南宋淳祐七年,即公元1247年,但关于他的卒年,却并未有明确记载,而且关于其人能否“数月不食”,是两百多年后的明朝说法,目前也存在较大争议。

而在《倚天屠龙记》里,有对张三丰的年龄描述,说他是110岁高龄,但这是基于小说的说法,所以无法保证其真实性。

如果按照《明史》里头的说法,张三丰在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前后,曾和当时的蜀献王有过一面之缘,所以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点来推算,南宋出生的张三丰,至少活了145岁,起码总共活了“宋元明”三朝。

而且还有人说张三丰活了212岁,从1247年活到了1458年, 这就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了。


钱品聚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稳定成熟的王朝,有着完善的户籍制度。由于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一个人从生到死全部登记在册。所以见不到这种年代跨度很大,寿命超长的人。

有一种人,却打破了这种常规。出现这种现象的人,一般都是隐士或者修道之人。他们由于远离社会中心,一般不会被登记在册。在战乱不断的年代,没有户籍制度存在,有时候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由于没有户籍在册,所以自己的岁数一般以其人自己说的为准。

张三丰恰好这两项都符合。

为什么要夸大自己的岁数?

由于是战乱年代,或者出于某种需要,张三丰的记载很混乱。一般有这么几种说法:

张三丰是道教武当派的祖师

元朝皇帝尊崇的是喇嘛教。张三丰出于教派的需求,便要夸大自己的岁数。以道教的长生不老来提高自己教派的地位。

张三丰是武术家

元朝统治中国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禁止民间习武。当张三丰得到元朝皇帝召见之后,只能编造得到神仙传授内家拳。练习内家拳其实就是在修道,借以自保。修道的成效,最直接的就是超长的寿命。

张三丰其实是张三峰

张三峰是道教阴阳派的修道者,他的年代更早。道教有一种“三峰采战之术”,是房中术的一种。这种“三峰采战之术”学会了,《西游记》里猪八戒的“熬战之法”也就学会了。道教阴阳双修,追求的也是长生不老,所以也需要用超长寿命来展示成效。

后世很多人把张三峰和张三丰混为一谈,所以就觉得张三丰的寿命很长。

由于张三丰的名气不断地增长,逐渐就演变成了神仙。张三丰变成神仙之后,各地就不断地出现张三丰的神迹。大部分是出于自己的目的人为制造出来的。

所以张三丰从南宋活到明初一点都不稀奇!

张三丰作为修道之人,远离世俗的压力,潜心修道,也许真能活那么大岁数也未可知。我个人也希望这都是真的。

在我们现代社会,户籍制度如此完善,却没有发现一例能活到二三百年,并且还能够象张三丰那样行动如初的人。在没有实证之前,人能活到二三百年还只是个假说!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