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破五″的由來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農曆正月初五,在民間,習慣的稱之為"破五″。是年後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燦爛文化元素。過了初五,人們就要從隆重熱鬧的新年氛圍中,步入正規的常態生話。"破五″這一傳統節日,從古至今,一直寄託著人們在新的一年裡頗多的希冀和美好的期盼。

在久遠的古代,由於受科學技術落後的制約,使人們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認識受限,只好帶著美好的願望,在漫長的歷史迷霧中艱難的前行,創造了很多帶著迷信色彩的禁忌和清規戒律,當然其中也有符合客觀實際的方面。總之,"破五″這一天,承擔著寓意深刻的兩種意涵。一是破除束縛人們的迷信禁忌和貧窮的桎梏。二是樹立招財的意識和脫貧的信心。這些都為民間傳統節日"破五″的由來留下了諸多有趣的神話故事和說道。

在破窮習俗方面有以下幾種說法。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一是相傳,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的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姜太公(約公元前1156年一一約公元前1017年)。封完諸位神後,都很滿意。但唯獨姜太公的老婆沒能封到神,整日鬧著要封個神位,姜太公厭煩地說:"你嫁到我家,讓我窮了一輩子,所以不能封你。一個婦道人家,整天不幹活,家裡又髒又窮,你真是個"窮神″。誰知他老婆聽後非常高興,以為姜太公封他為神了,就到處張揚。結果她走到誰家,誰家又髒又窮,老百姓對她恨得要死,就乘著"破五″這天早起,又是放鞭炮,又是打掃衛生,把她攆出了門。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二是據說很早以前,玉皇大帝讓彌來佛掌管過年的整體安排。彌來佛在大年三十請神時,把姜太公老婆這個有名的"窮神″給忘了。於是她氣不過,便找彌來佛鬧事。彌來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窮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愈鬧愈大,彌來佛方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大年初五,讓人再給你放幾個炮,抱一次水餃算了!″窮神吃罷水餃後,老百姓就讓她滾回去了。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三是"破五″即趕五窮,五窮是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曾見於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的《送窮文》中說:"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在"破五″走之。文人講話文明,稱送五窮。而老百姓就不那麼文質彬彬了。直接實話直說叫"填窮坑″,並燃爆竹、大掃除,毫不客氣地將五窮趕盡殺絕。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四是"破五″就要打破過年期間的很多禁忌。因"破五″是春節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古代人對過年期間有很多禁忌,如:不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打碎家裡的東西;不能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做針線活;不能打掃衛生,等等很多。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就會自動解除,故稱這天為"破五″。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五是"破五″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舊時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不好的東西,都是那些不道德的小人帶來的,所以正月初五這一天吃餃子的行為,就是將這些小人通通的處理掉,避免這些小人在未來的一年裡,給自己和家人的心上添堵,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更好地生活。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在迎財神方面有以下說法。

一是正月初五俗傳是財神的誕辰日,人們利用多種方式,喜迎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和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是"餘″的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滿懷著發財的希望,憧憬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二是"破五″開市。舊俗春節期間,各類商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停業,而在正月初五開市。認為選擇初五財神生日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無論你的生意如何,這一年的財運都會很旺。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由於正月初五,有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任務,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沒有什麼奇怪了。將這麼多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了有"破五"特色的習俗一一擺宴席、放鞭炮、吃象徵"元寶″的餃子等來哄託"破五"這個古老節日的特殊氛圍。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破五″留傳下來的各種傳說和各項活動,只能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回眸,特別是那些帶有迷信色彩和不適宜時代發展的內容早已被現代人棄用。尤其是在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不用送窮神,也不用迎財神。只要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依靠國家的富民政策和扶貧政策,就能擺脫貧窮,走向富裕之鉻,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