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韓國為何要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到小城市世宗?

王龍森


韓國在首都命名和搬遷上煞費苦心,多年前其首都一直名叫漢城,後來覺得不妥,就改名首爾,如今不僅首都名稱要重起,原來的首都還要南遷。未來韓國的新首都名字叫世宗,地點在忠清南道燕岐郡與公州市兩地交界處,距離首爾約160公里。

那麼,韓國為何要將首都從首爾遷至小城市世宗呢?

首先,有利於減緩首爾各方面壓力。首爾是一個有上千年曆史的古城,其建城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8年。1394年,漢城作為半島王國都城被確定下來,經過60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是一個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都市,集中了全國1/5 以上的人口,交通擁堵,基礎設施負荷太重,難以承受未來的發展。所以搬遷勢在必然。

其次,有利於減少國家國防安全威脅。首爾地處三八線不遠處,緊鄰半島北方國家,這給韓國的國防安全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縱觀世界上很多國家,很少將首都建在邊境或沿海一帶,就是出於安全考量。諸如美國將原首都從紐約搬至華盛頓、巴西將首都從沿海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內地巴西利亞、哈薩克斯坦將阿拉木圖搬遷到該國中北部阿斯塔納(現名努爾蘇丹),就是從安全角度加以謀劃。

再次,有利於提升民族形象。韓國的民粹主義傾向比較嚴重,早期的都城名稱漢城就因為帶有漢化色彩而被換成具有韓國民族特色的稱謂首爾,而今又改名世宗,更具民族意味。歷史上,世宗曾為半島王國的繁榮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一直被譽為世宗大王,知名度很高,而今將未來的都城定名為世宗,就是要擴大韓國曆史影響力,並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韓國遷都問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韓國多個總統都想把首都從首爾搬遷到世宗,最後都是紙上談兵,沒有付諸於行動,遷都計劃就這個被擱置了!

韓國有一個總統,叫朴正熙,是朴槿惠的父親,是漢江奇蹟的創造者,執政韓國18年,在朴正熙執政期間,朴正熙就提出遷都計劃,秘書室經過2年的努力,經過150多名專家的努力,制定了“白地計劃”,要把韓國的首都從首爾搬遷到世宗。朴正熙提出遷都計劃,是綜合韓國的地理位置而考慮的,首爾離朝鮮太近,離三八線太近,只有40公里左右,韓國的首都沒有安全感,在他國的導彈覆蓋範圍之內,韓國居安思危,時刻擔心戰爭的爆發,戰爭又是毀滅性的,韓國當局必須為韓國的未來考慮,避免戰爭時期首都被一鍋端。

韓國想著遷都,是因為首爾的風水不好,青瓦臺的風水不好,韓國政府設在青瓦臺,結果很慘,韓國的每一屆總統,不是在監獄,就是在監獄的路上,還有的被流放,韓國早就想把總統的辦公室搬出來,遷都就等於是把總統辦公室遷出來,韓國總統就可以逃過一劫,不再受到青瓦臺的詛咒,讓韓國總統得到善終。

朴正熙提出計劃,盧武鉉舊事重提,在盧武鉉擔任韓國總統期間,2003年12月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想在法律範圍之內遷都,然而盧武鉉的的遷都計劃受阻,遭到在野黨的強烈反對,盧武鉉的遷都計劃最後還被認定違憲,不符合韓國的法律,盧武鉉的計劃又以失敗告終。李明博上臺之後,盧武鉉被逼得跳崖自殺,李明博再次提出遷都計劃,又以失敗告終。韓國的遷都計劃一次次失敗,都是因為韓國內鬥導致的,如果沒有在野黨和執政黨之爭,遷都計劃早就完成。

實際上,韓國遷不遷都都沒有意義,就算是從首爾遷到330公里之外的世宗,韓國的首都還沒有沒有安全保障,韓國的命運還是掌握在美國的手裡,韓國的 經濟還是控制在韓國財閥法手裡,韓國的軍權還是掌握在美國人的手裡,周邊的國家不會發生任何改變,韓國還是要看大國的臉色,韓國總統還是會有悲慘的命運!

韓國這麼小的國家,南遷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韓國與其南遷,還不如想辦法從美國手裡拿回軍權!


老鱷魚觀天下


韓國最近的幾屆總統都有遷都的想法,地點選在首爾南部120公里外的一個小城市“世宗”,面積465平方公里,現有常住人口12萬。世宗的名字來源於韓國曆史上的偉大的世宗(廟號)皇帝,可見,韓國對這個城市寄予厚望。

最早提出遷都並付諸實踐的韓國總統是盧武鉉,他的設想是在韓國150公里外選一個地方作為新首都。在盧武鉉的推動下,韓國國會2003年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遷都行動正式付諸實踐。2004年,韓國宣佈新首都的選址地點在忠清南道的燕歧郡與公州市的交界處,也就是現在的世宗市所在的位置。但盧武鉉的這一決定遭到了反對派的強烈反對,韓國法院裁定《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憲,最終遷都計劃遭到擱淺。之後,韓國曆屆總統都有這個想法,也都這方面付出了努力,比如說,先遷一些不太重要的機關,最後再遷青瓦臺總統府等。現在,韓國除了青瓦臺和韓國國會,基本上大部分韓國國家機關都已經遷到世宗市了,應該講,韓國的遷都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是已經取得了部分成果。

韓國曆屆總統為什麼都對遷都這麼重視?

首先,韓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人口占到了韓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經濟佔到了韓國經濟的70%,韓國南、北、中經濟的巨大差異,導致韓國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由此還導致資源配置上的不平衡,進而導致各個地區之間的矛盾不斷。因此,如何更好的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是是韓國政府遷都的最大動力。

其次,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韓國首都首爾距離南北邊境線距離十分近,而最近,北方鄰居的導彈技術發展迅速,韓國首爾已經完全處於北方導彈的覆蓋範圍,這對韓國政治中心的安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除此之外,駐韓美軍已經先前一步遷到了韓國中部,沒有了駐韓美軍這個護身符,讓首都的安全保護顯得更加脆弱。

再次,首爾大城市病很嚴重。每個城市當人口發展到2000萬人後,就成為了世界超大城市,隨著城市的急劇擴展,這座城市就像一頭巨獸一樣,在無情的吞噬周圍的人口、資源、金錢。大量的人流、物流、現金流源源不斷湧入大城市,這對周圍的小城市產生了一個很大的擠壓效應。同時,城市的快速發展會帶來嚴重的城市病,如人口過量,交通擁堵,汙染嚴重,房價過高等等,巨量的人口讓這個城市和這個城市的市民都苦不堪言,而遷都可以帶動和轉移很多人口,對解決城市頑疾,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大國縱橫


韓國1948年8月成立,首都漢城,2005年改名首爾。首爾城市圈佔地2000平方公里,人口2200萬,約佔韓國總人口5100萬的43%,GDP產值約佔全國總值的70%,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

遷都計劃始於盧武鉉。

2020年,韓國舉行總統大選,總統候選人盧武鉉提出了遷都計劃,將首爾的行政功能遷入韓國中部的世宗市一帶。


迀都的理由:

①首爾太擁擠,制約韓國發展;

②離朝鮮太近,不利首都安全:

③帶動中部發展,促進全國均衡。

等等。

盧武鉉的遷都計劃,得到韓國中部選民的強烈支持,也遭到部分首爾市民的激烈反對。支持者認為,利益均沾,有利韓國均衡發展;反對者認為,分散國家投資,不利於韓國的國際影響。

(盧武鉉跳巖身亡,韓國萬人空巷送“總統")

20O3年,盧武鉉如願當選總統,為兌現競選諾言,開始落實遷都計劃,遭到最大在野黨大國家黨的反對,韓國憲法法院釋憲,盧武鉉遷都計劃違法,遷都計劃擱淺。盧武炫政府為了平息中部輿論,將遷都改在2012年前,在世宗市一帶建設一個“政治首都",將國家“九部二廳二處"及部分公營企事業單位,遷入新首都(簡稱“原案")。2007年盧武鉉任滿,將遷都計劃扔給了下一屆。

遷都計劃是挾私產物。

盧武炫總統競選提出遷都計劃,當時考慮的是獲得中部選民支持,結果不出所料,果然得到中部選民的高票支持。

2007年,李明博參加總統競選,他不敢公開反對遷都計劃,仍然打了遷都牌,獲得了中部選民的高支持率。

爭議突起源於鄭文燦。

2008年,李明博競選成功接任總統,鄭文燦任總理。鄭文燦上臺頻頻反對遷都“原案",認為原案的內容實質是遷都。

鄭文燦最突出的理由,遷都沒有考慮到南北朝鮮的統一,如果統一,首爾才是國家的最中心地帶。而新首都世宗則不是半島的中心。鄭文燦還有很多理由,如建立“政治首都"造血功能不足,不能充分吸引內資丶外資投入;兩個首都辦事效率低,不利國家建設;提高國家競爭力水平比國家均衡發展更重要”等等,實際上他的觀點就是李明博的意見,鄭文燦只不過是傳聲筒罷了。

(鄭文燦)

韓國遷都政治人物的政治牌。

韓國遷都計劃,實際上是政治人物打的政治牌,為的是獲得韓國中部選民的支持。每一屆總統選舉都會利用這張牌,誰也不敢去觸及支持率這根高壓線。

韓國的遷都胎死腹中是意料之中的事,如今不再被人提及,所謂遷都純屬政治把戲。


老狼48440790


大家都知道韓國其實是朝鮮半島的一個國家,在起初,韓國其實是朝鮮的領土,但是因為戰爭的原因,變成了韓國和朝鮮。而韓國首爾遷都到世宗市,其實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害怕朝鮮。現在的首爾其實離“三八線”很近,只有40公里,可以說現在的武器的射程都能達到。若是朝鮮哪天想要試試武器,那麼首爾則很有可能第一個被涉及到,所以想要遷到世宗市也是有原因的。

第二點就是怕一鍋端,首爾這個地方聚集了差不斷半個韓國的人口以及其他產業,有很明顯的大城市的弊端,並且人口產業太過於集中,一旦朝鮮在哪天又想試試炮彈,這傷害的也就不只是一座城市這麼簡單了。並且遷到世宗市也是為了能夠把人口和產業分散開來,達到紓解的目的。

最後一點就是因為總統個人的票選原因,很多人認為既然是不想喝朝鮮抗衡,那為何不直接遷到濟州島,而是遷到離首爾只有120公里的世宗市呢?就是因為總統很多的票數都是中部人民的功勞,而北部有首爾,南部有釜山和濟州島,就中部比較荒涼,這樣做說不定還可以帶動中部地區的發展,就像我國的先富帶動後富一樣。並且這個世宗市也是和韓。國曆史上十分有名的世宗大王有聯繫,這個大王除了打敗過日本,還發明瞭韓國的文字,可以說是韓國的標榜。





生活不凡


韓國為何要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到小城市世宗,這其實是一個老問題了。20世紀70年代,還在朴正熙的執政時期,已經開始著手研究韓國遷都計劃。經過多年的運作,除了韓國總統(青瓦臺)、國會和國防部等中央機構仍留在首爾,其他如總理辦公室在內的36箇中央部門和9個政府研究中心,都遷入了新首都,有1.5萬公務員在新首都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為什麼韓國要遷都。

地理位置因素

首爾可能是世界戰略位置最差的國家首都,因為它距離三八線只有40公里,雖然首爾面積只佔韓國國土總面積的0.6%。但首爾和周邊地區卻集中了這個國家的50%的人口和70%的GDP,光首爾一個城市GDP就佔全國GDP總量的21%。可以說自從朝鮮戰爭結束以後,韓國一直把自己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放在別人的炮口之下。

政治因素

韓國政府遷都還有想削弱大門閥勢力想法,韓國是一個財閥掌控經濟的國家,而這些財閥也主要集中在首爾,他們的資產自然也都在首爾周邊,如果韓國真的遷都成功的話,韓國的大門閥不動產必然會貶值,財富會大幅度縮水。韓國遷都一直都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因為這些大門閥會極力反對。

經濟因素

首爾這個地方聚集了韓國一半的人口和多數的產業。不僅造成大城市病,而且產業人口過於集中了,一旦出現戰爭或朝鮮直接發神經病,那麼自己這巴掌大的地方恐怕又要回到解放前。因此,把首都遷出來,到荒涼的世宗市,是為了引導人口出來,產業出來,以達到疏解的目的。韓國北方有首爾,南方有釜山,都是很富裕的地方,就是中部比較窮。選擇中部遷都也可以順帶發展中部的經濟。

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各國都有遷都的歷史,中國的首都也是不斷的遷移,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開封,最後到北京,所以韓國遷都也無需大驚小怪。


旅遊消費視界


韓國遷都世宗,意味著韓國在實際行動中,已經放棄了統一南北的想法。至少,以韓國為主導統一南北的可能性將會降低。韓國遷都,主要想維持南北的現狀格局。

首爾位於韓國的西北部,靠近朝韓邊界。這個位置,作為統一的半島來看,是非常優越的,如果作為一個統一國家的首都,首爾是第一選擇。這也是韓國曆史上的王朝,諸多建都首爾(漢城)的主要原因。然而,如果作為朝韓分治之下的韓國首都,首爾的位置就太顯偏僻了。不僅偏僻,而且很危險,一旦南北情況有變,後果不堪設想。


將首都由首爾遷到世宗,是韓國前總統盧武鉉時期提出的設想。盧武鉉是韓國第一個平民總統,對統一南北的使命感和興趣不大,而是更看重現狀韓國的利益。所以,首爾的安全問題,成為了盧武鉉時期優先考慮的重大問題之一,遷都也提升了日程。

盧武鉉之後,韓國大權再次回到了傳統保守派手中,此後十年,遷都事情被擱置了下來。朴槿惠下臺以後,與盧武鉉屬於統一陣營的文在寅上臺,韓國遷都再一次被高調提出,併成為了文在寅任期中的主要大事之一。


世宗是位於韓國中部的一個小城市,以韓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世宗大王命名。世宗市各方面都與首爾有著天然之別,在韓國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然而,世宗最大的優勢就是居韓國中部,同時距離朝韓邊界較遠,安全保障更明顯。

當然,這是韓國遷都世宗的最直觀原因。其實世宗也並不是絕對安全,世宗到朝韓邊界的距離,僅僅只比首爾到邊界線遠100多公里而已。要知道,韓國無論怎樣只是一個小國,韓國的所有國土都在北方武力的覆蓋之下。韓國的首都只要還在韓國,其實遷到哪裡都避免不了北方的威脅。所以,韓國遷都,歸根到底還是對統一的絕望。


蘇綻


二戰之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進行過都城遷移,其中既有成功的,自然也有非常失敗的,成功的就好像哈薩克斯坦遷都努爾蘇丹(原名阿斯塔納)、尼日利亞遷都阿布賈、巴基斯坦遷都伊斯蘭堡那樣,而失敗的比方緬甸遷都內比都、阿根廷遷都別德瑪,還有就是韓國遷都世宗。韓國遷都計劃實際上已經進行多年,新都也都建設得差不多了,但始終都沒能正式遷成。

按照韓國本來的計劃,建設新都進行遷移,一來是為了緩解首爾地區日趨嚴重的環境壓力,二來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再者也是為了以遷都來拉動韓國地方上的經濟發展。世宗市是韓國為了遷都而新建的一座城市,本來韓國打算將這裡建設成為未來韓國的行政首都,也是韓國的教育、科學與經濟領域的新型中心城市。韓國是東亞地區面積最小的國家,總面積僅有10萬平方公里,然而韓國人口卻超過五千萬,人口密度位居全球前列。其都城首爾原名漢城、漢陽。是半島上的古都,擁有上千年的建都歷史,從朝鮮王朝時代開始,這裡就是半島上的發展中心。韓國首爾特別市總面積僅600多平方公里,但可這座面積僅佔韓國0.6%的城市,卻擁有超過1200萬的人口。

從成為韓國都城以來,首爾集中了韓國越來越多的人口與各項發展資源。目前僅一個首爾,就集中了韓國四分之一的人口與22%的經濟總量,如果算首爾以及附近的仁川、京畿道組成的“首爾都市圈”,那麼就集中了整個韓國近一半的人口,還有超過70%的經濟總量。由於人口與經濟的過度集中,多年來首爾地區的城市病還有其他問題越發嚴重,不堪重負。

由於首爾聚集了過多的資源,另一方面就造成了韓國除首爾都市圈之外的其他地區發展就相對滯後了。雖然韓國是個發達國家,各個地方總來來看發展其實也還好,可要是跟首爾相比那就是根本沒得比了,就算是相對發達的釜山也跟首爾差得遠。韓國希望將都城搬離首爾,一方面是為了給首爾減輕負擔,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遷都來拉動韓國地方上的發展。

除此之外,首爾距離半島中間的分界線實在是太近了,直線距離僅僅四十公里而已,作為都城實在是非常危險,太容易受到攻擊。尤其當年駐韓美軍曾進行戰略調整,本來駐紮在首爾還有其周邊城市的大量美軍不斷向韓國總部。南部地區後撤,使得首爾的防務更加空虛。從安全角度來說,韓國跟當年的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一樣,都是希望讓都城遠離危險的地方。

理論上來說,韓國進行遷都的主要幾個目的都還好,唯獨安全角度來說,其實韓國本身縱深就小,說實在的就算把都城搬去濟州島其實還是不安全。韓國在自己本來就不大的地盤上挑來選去,也沒看中哪個原有的城市作為新都。於是就乾脆在忠清南道燕岐郡跟公州市交界之處,重新規劃建設一座新的城市,取名“世宗”,作為將來的都城。

韓國希望進行遷都其實由來已久,然而真正將計劃付諸實施還是在盧武鉉時期。長久以來,韓國內部對於遷都的相關爭論都不絕於耳,對於是否遷都、遷到哪裡,如何遷都都有爭論,當年韓國將建設世宗市進行正式遷都變成現實,也是盧武鉉為了選票才進行的。韓國遷都世宗,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可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韓國想讓世宗為首爾分憂的計劃算完全失敗了。


澹奕


近日,印尼政府宣佈,新首都將遷移到加里曼丹島的東加里曼丹省,但選址該省的哪個城市,什麼時候遷都等等都是未知數。印尼遷都的拖沓、艱難,並不是獨此一家,韓國也是如此。17年過去了,韓國遷都仍然是八字沒一撇,幾近失敗。除了韓國人的辦事效率與慘烈的政治鬥爭外,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是韓國遷都處於夭折狀態的根本原因,對立,力主遷都的盧武鉉、文在寅都無能為力。

在我國周邊,有多個國家已經遷都,正在遷都與準備遷都,已經遷都的國家分別是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與緬甸,這其中,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遷都極為成功,緬甸遷都不能說失敗,更準確地講屬於不及格。

1947年巴基斯坦建國,定都第一大城市,位於阿拉伯海岸的卡拉奇,但由於卡拉奇的大城市病非常突出,不再適合繼續扮演首都的角色,以及不利於對該國北部地區的治理,尤其是與印度爭奪克什米爾地區,於是決定遷都北方。

巴基斯坦決定在靠近把控自由克什米爾地區,西北重鎮拉瓦爾品第東北部10公里處的地方修建一座新城市,命名為伊斯蘭堡,作為巴基斯坦的新首都。伊斯蘭堡1960年興建,1970年基本建成,但巴基斯坦1967年就正式將首都從卡拉奇遷移到伊斯蘭堡了。

現如今,伊斯蘭堡的市區面積9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0萬以上,而伊斯蘭堡都會區的總人口超過了500萬,是巴基斯坦的第三大都會區。可以說,巴基斯坦的遷都極為成功。

哈薩克斯坦的遷都也非常成功。1991年12月16日,哈薩克斯坦獨立建國,首都設在了第一大城市,也是邊境城市,伊犁隔壁的阿拉木圖市。6年之後,哈薩克斯坦將首都遷至該國中北部的努爾蘇丹(原名阿斯塔納)。

22年之後,努爾蘇丹的城區面積為300平方公里(城市面積為952平方公里),人口150萬,僅次於原首都阿拉木圖,現已發展成哈薩克斯坦的工業、農業中心,全國鐵路交通樞紐,並崛起為中亞的新的大都市。

緬甸原先的首都是該國的第一大城市仰光。仰光是一座濱海城市,面積為598平方公里,人口高達761萬,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但是,緬甸為了強化對北部地區的統治,以及擔心美國的潛在入侵等等的原因,於2005年將首都遷至內陸地區的內比都(原名彬馬那)。

內比都是緬甸的第三大城市,城市面積6450平方公里,是仰光的9倍多,可以容納二三千萬的人口,現有人口只有92萬,地大人少,非常空曠,被許多緬甸人稱之為鬼城。緬甸將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不能說失敗,但至少是不成功的。

那韓國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至小城市世宗市,會成功嗎?目前來看,基本失敗,什麼時候能起死回生仍是巨大的問號。2002年,韓國總統文在寅的執政恩師與摯友盧武鉉,當時還是國會議員,把遷都世宗市作為競選總統的一大主張,受到了民眾的普遍歡迎,助力他當選總統。

盧武鉉的主張是效仿南非將首都的政治、經濟功能分拆,搞多個首都,即將韓國首都遷至首爾以南120公里的小城市世宗市,作為韓國的行政首都,第一大城市首爾則保留經濟首都的地位。

韓國為什麼要遷都?盧武鉉給出的理由是:世界第四大城市的首爾大城市病特別嚴重,已經嚴重阻礙了韓國經濟的發展;設立新首都,強化新首都的輻射功能,使全國均衡發展等等。但他沒有公開給出的另一個理由是隨著駐韓美軍的不斷南遷,韓國自己無力保護自己的首都首爾——首爾全境都在北方兄弟的火炮集群的射程之內,一旦發生戰爭,首都都會區無法倖存,對韓國將是不可承受的災難:韓國將被打成第三世界國家。

這是由於首爾的人口超過了1000萬,而首爾都會區的總人口高達2600萬,超過韓國總人口(5100萬人)的一半。韓國70%的經濟集中在首爾都會區。韓國以舉國之力成就了首爾都會區,嚴重導致全國各地的發展極為不均衡。韓國國會議員崔仁昊對此憂心忡忡,稱以目前的首都圈人口與經濟的集中體制,大韓民國將沒有未來。

這就能很好地理解盧武鉉當選為韓國總統後為何大力推動遷都的原因。他不僅將世宗這個小城鎮升格為特別自治市,還陸續把總理辦公室、國土海洋部、環境部等36個行政機構遷至世宗市,希望實現他的遷都構想。

但在在野黨與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下,盧武鉉的遷都計劃半途而廢。盧武鉉卸任後,在野黨搖身一變成為執政黨,其兩任總統李明博、朴槿惠都對遷都世宗缺乏興趣——這是政敵共同民主黨的主張,怎麼可能去推波助瀾,成就政敵呢?

朴槿惠被趕下臺後,共同民主黨的領袖,也是盧武鉉的政治學生兼摯友文在寅當選為總統,重拾盧武鉉的遷都計劃,2017年初,文在寅宣佈,打算將行政首都正式從首爾遷至世宗市,他將此舉上升到關乎韓國國家安全的大事的高度。

然而,文在寅並不是一個實幹家,遷都的口號喊得無比響亮,卻沒有什麼實際的動作,遷都世宗市的動靜實乃雷聲大,雨點小,世宗仍然是一個只有20萬人口的小縣城,離韓國行政首都的定位、角色還有十萬八千里,什麼時候完成遷都依舊是韓國的一宗謎案。


飛狼


首都往往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但是隨著首都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很多城市病就會出現。比如用地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汙染、人口過於集中、城市規模過於龐大等問題。遷都對於解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是比較好的選擇,在世界上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比如,巴西將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到中部的巴西高原上,既分散了里約熱內盧的政治職能,也帶動了廣大的中西部內陸經濟的發展。哈薩克斯坦將首都從南部的阿拉木圖遷到北部的阿斯塔納,既解決了阿拉木圖的城市發展問題,也鞏固了中央政府對北部地區的控制,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發展。

但是對於韓國而言,遷都既有城市發展方面的問題,也有出於對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下面銘蘇先生就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

一、韓國遷都的原因

第一、首爾在發展方面出現“城市病”。

(首爾)

韓國建國以後定都漢城,2005年改名為首爾,首爾是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人口規模達到1000萬,約佔韓國的五分之一,經濟總量約佔韓國的四分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超大城市。

作為世界超大城市,首爾都市圈集中了全國近五成的人口,大都市病問題日益嚴重,房價奇高,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了解決城市發展問題,韓國需要分散首爾的城市職能,遷都就成為分散首爾政治職能的首選。因此韓國早就有遷都的計劃,韓國國會還於2003年12月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為韓國遷都提供法律保障。

第二、出於首都安全考慮。

韓國首都首爾地處漢江,距離“三八線”只有40公里遠,而朝韓長期處於對抗狀態,這就使首爾長期處於北部的威脅之下。首爾靠近“三八線”如此之近,很顯然不利於首都的安全防衛,而且北部地區由於核問題,以及試射導彈問題,加劇了半島的緊張局勢,而美韓的聯合軍事演習,又對北方構成了刺激。所以,韓國與朝鮮長期的緊張關係,這也是促使韓國遷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帶動地區均衡發展的需要。

(釜山)

韓國國土面積雖然只有10萬平方公里,但是韓國形成南北兩個經濟中心,北部的首爾和南部的釜山,這兩個地區經濟較發達,但是對於這兩個經濟中心的中間地帶,經濟發展就比較落後。韓國為了實現全國經濟的均衡發展,需要遷都中部地區,分散首爾一部分職能,刺激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為了保障行政權力(新首都)和經濟首都(首爾)分離,可以減少對首爾的過分依賴,韓國國會通過了《地方分權特別法》和《國家均衡發展特別法》,旨在配合行政首都遷移,解決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和協調,促進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

二、韓國遷都存在哪些障礙

韓國真正將遷都付諸行動的是盧武鉉,當年他將遷都作為自己的競選承諾,使其獲得更多選眾的青睞。所以,盧武鉉當選總統以後,大力推動韓國遷都。韓國國會於2003年底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韓國行政首都從首爾南遷至韓國中部地區。2004年韓國政府正式將首都設在忠清南道的燕歧郡與公州市的交界處,新城市被命名為世宗市,新首都距離首爾120公里。

但是,韓國的遷都也遭到了部分民眾和在野黨的反對。他們反對遷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漢城(首爾)充滿歷史文化底蘊,是韓國的符號。

早在1394年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將其改稱漢城,漢城就成為韓國曆史上的古都。韓國建國以後,將首都設在漢城,直到2005年韓國將漢城改名為首爾。漢城在韓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比較厚,民眾對於漢城充滿感情,而世宗只不過是新建的一座城市,並不能夠代表韓國的形象和內涵。

第二、韓國夢想南北終有一天會統一,首爾將是統一後的最佳首都。

在中國歷史上有天子守國門一說,在韓國同樣有這樣的影響。韓國首都首爾雖然距離“三八線”只有40公里,韓國不遷都,就會使自己時刻有危機感,保持居安思危,奮發圖強。

半島南北統一一直是韓國的夢想,8月15日文在寅在韓國光復節上的演講中提出半島和平構想,文在寅首次“大膽”設想了半島統一的具體時間是2045年,即光復節100週年之際。如果半島真的實現統一,那麼首爾無疑將是新國家首都的最佳選擇。如果現在韓國將首都遷往中部地區,那麼世宗作為新的首都將缺乏歷史文化底蘊。

韓國在遷都問題上遇到比較大的阻力,後來不得不採取折中方案,只把部分政府機構遷入新建的首都,這才使遷都工作得以繼續推進。從2012年到2014年,國務總理室等16個政府部門和20個附屬機關陸續搬遷到了位於中部的世宗市,但是青瓦臺總統府、國防部和外交通商、統一、法務、國防、行政安全、女性等部門與國會、大法院則留在了首爾。

(世宗市)

韓國雖然只將部分政府部門遷往中部的世宗市,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對於韓國的遷都來說,卻是一直未能全部完成,實際上韓國目前有兩個首都,一個是首爾,一個是世宗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