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以爱之名 撑起生命的晴空

个人名片 〉〉王慧平,2001年开始从事护理工作,2010年至今担任市一院急救中心护士长。荣获“台州市最美护士”“台州市巾帼建功标兵”“温岭市百佳护士”“护理先锋个人”等光荣称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温州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

以爱之名 撑起生命的晴空

王慧平(右)正和同事商量工作。

有人说,她像一个白衣战士,穿梭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不论多么复杂危重的病情,多么紧迫无奈的情形,从未见过她慌乱无措。柔弱的肩膀,承担着救助病患的使命;温柔的声音,安慰家属时充满了坚定的力量。她始终如一缕温暖和煦的阳光,带给人信心和希望。

她叫王慧平,是市一院的急诊科护士长。从笑容纯真的女孩到成熟坚定的管理干部,她在急诊科已经干了整整17年。没有豪言壮语的表白,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把青春无私奉献给热爱的急诊事业。

“与天使比爱心,与死神拼速度”,这是王慧平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的真实写照。17年来,她用真情关爱患者、用大爱诠释职责,谱写出了一曲曲感人的生命之歌。

坚守一线,她是抢救一把手

急诊科也许是医院最嘈杂的地方之一。救护车的呼啸、亲人的哭喊和病人的喘息,夹杂着人们对生命的呐喊。面对一次次生死较量,王慧平总会冲锋在前,在与死神赛跑的路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次,急诊室送来一名年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因农药服用量大,情况十分危急。整个急诊室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在洗胃过程中,王慧平观察入微,发现患者额头有些略微发青。凭她多年的临床经验,她判断患者马上就要停止呼吸和心跳,如不及时处理,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她马上停止洗胃,随即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她立即开始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和人工通气。因为抢救及时到位,又一条生命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面对患者家属的一次次感谢,她总笑笑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没有突然变化的病情,只有突然发现病情变化了。”王慧平说,任何凶险和危急的病情,都会有演化过程,所以,急诊护士需要练就一双慧眼,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置。被送到急诊室的病人形形色色,果断快速决策是救治重症危急病人的关键。凭着直观感觉,王慧平一眼便能断定病人是否有脑出血。正是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她成了同事公认的“抢救一把手”。

带病上岗,用大爱诠释职责

“最忙的时候,急诊科一天接诊1000多个病人,光120送来的抢救病人就100多个。”王慧平深感压力之大。“急诊护士肩上承载的是抢救生命的责任,更需要有舍弃小我的大爱精神。”在王慧平的眼里,病人和工作永远排第一位。即便是休息时间,她也时刻心系工作。“习惯了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是洗澡还是上厕所,手机必须随身携带。”王慧平说,科室遇到突发事件,一个电话响起,她就会奔赴抢救第一线。

急诊岗位的磨砺,使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在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2004年,“云娜”台风来袭,怀孕5个月的她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当晚下半夜也主动留院待命。

即使王慧平再坚强,也有撑不住的时候。2012年7月25日,市一院迎来等级医院复查。从2011年2月起,王慧平就带领急诊室护理团队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情景演练,培训各种急救药品、各项急救仪器的使用。为了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她几乎天天加班。从早上7时一直忙到晚上11时,熬了多少个昼夜,错过了多少个饭点,她已记不清了。因为长期坚持高强度工作,王慧平的体重直线下降,曾多次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后被检查出患有迷走神经抑制性晕厥、室性早搏。同年,又因过度劳累,在上班途中不慎从楼梯上摔下致骨折。但为了不影响演练进度,她拄着拐杖坚持上班指导工作。

王慧平患有阑尾炎,发作时疼得脸色发白,医生让其马上手术,为了不耽误工作,每次都是匆匆输完液便继续工作。疼了2次的阑尾炎终于不能再拖了,她抽空做了手术,又因为科室工作需要,出院后5天便投入紧张的工作中。纵使工作使她身心疲惫,但她依然坚定从容。亲切的笑容时常挂在她的脸上,让人感到温暖和踏实。

将大量心血倾注在工作上,对于家人,她充满了内疚和遗憾。“14岁的儿子是小暖男一枚,每次见我心情不好,他便会主动关心我。”王慧平说,转眼间儿子长大了,可她错过了儿子太多的成长瞬间。

细致入微,视患者如同亲人

“爱在心,践于行”,王慧平经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她觉得,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就应该把关爱付诸患者。17年的急诊生涯,王慧平始终把病人当亲人。她曾为无家可归的老人寻找亲人,为身无分文的患者买口服药片和垫付回家车费。去年,市一院接诊了一名弃婴。“是早上送过来的,脐带都没剪断。”王慧平二话不说,抱着婴儿去产科剪脐带,然后给婴儿买衣服、尿不湿和奶粉,从喂奶粉到换尿不湿,甚至哄睡觉,她都亲力亲为。有一次,120收治了一名晕厥在路边的流浪老人。经过妥善的急救处理后,王慧平带他去洗澡,还帮他买了新衣服。这位流浪老人在急诊科住了整整两个星期,王慧平给他喂饭、端茶、送水,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待老人身体无大碍了,王慧平帮他联系救助站并找到了家人。从外地赶来的家属一再表示感谢,而王慧平却微笑着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她不仅帮我们解决难题,更像心理医生一样开导我们,给人带来宽慰。”接触过王慧平的患者都说,她不但有好的护理技术,更有一颗善良的心。救助站曾经送来一名浑身抽搐的智障女孩,她不说话,对于医护人员也很抗拒。在急诊科留观室待了一个月,王慧平不仅给她买来热腾腾的饭菜,还会为她梳头发,给她讲故事。在她和护士姐妹们的感化开导下,女孩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并亲切地喊她:“姐姐!”那一刻,激动的泪水在王慧平脸上流淌,她觉得心里暖暖的。

天使情怀,打造温暖的团队

市一院急诊科分为院前急救、抢救室、监护室、留观室,共有护士80人,她深感责任之大。“她们从不抱怨,时刻跟我站在一起,是我工作上最大的支柱。”王慧平衷心感谢有这样一帮善解人意的同事。

想要拥有过硬的抢救能力,必须不断学习。她刻苦钻研,护理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她撰写的《优化急诊分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及抢救效果分析》等几篇护理急救专业论文在护理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王慧平深知仅自己一个人做好是不够的,科室的成绩、团队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她带领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设备的操作,还制定一些适用于急诊护理和抢救的流程,如规范急诊分诊标准,坚持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同时进行PDCA、RCA分析、QCC等管理工具的应用及推广。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信赖和赞誉。

“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为了打造一支温暖战队,她带领护理人员开展了“宁愿我们多跑一圈路,不叫病人多迈半步腿”的大讨论,并进行“如何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医患沟通的语言技巧”等探讨,以美丽的微笑、亲切的语言、体贴的护理、饱满的热情来面对患者,护患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

在急诊科,大家都亲切地喊王慧平为“阿长”。“她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和安抚者。有她在,感觉很踏实。”跟她搭档了十多年的护士柯雯样如此评价她,“她像大姐姐一样陪伴着我们一路成长,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有一次,一名醉酒的患者被送到急诊室,没想到半夜撒起酒疯来,甚至动手打了两名护士。王慧平接到电话,急急忙忙从家里赶来,陪她们到凌晨,直到她们的情绪渐渐平复才离开。“我们解决不了的事,就交给我们阿长呗。”护士小周是个爱笑的女孩,工作上碰到委屈,她爱找王慧平诉说,“跟她聊完,那些事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王慧平常常告诉大家,要选择性遗忘,留住美好的,忘掉不好的。“心若向阳,无处不美好”成了这个团队的座右铭。王慧平所带领的急诊科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是一个处处充满爱、阳光向上、饱含温暖的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