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李白失眠作《靜夜思》,杜甫失眠作《江月》,古人失眠都幹嘛

李白失眠作《靜夜思》,杜甫失眠作《江月》,古人失眠都幹嘛

“徘徊欲睡復起行,三更猶憑立欄杆”。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所作,表達了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心緒。現代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大或者其他原因經常失眠,但可以靠手機來排解難以入睡的寂寞。

古人沒有手機、電腦、電視,那他們一般都做什麼呢?太陽睡了,古人的文學靈感就在萬籟俱寂的夜裡迸發出來了。家國仇恨、思鄉念親、抒發志向都化作繁星點綴著皎潔的夜空。

一、 無心睡眠的詩聖

為什麼人會失眠呢?當然是因為心事過重,放不下心中所想的執念。自屈原作《離騷》來,人們將詩人稱之為“文人騷客”。這個“騷”,還包涵著牢騷的意思。所以文人大多都是心中所思所想太多,才會造成失眠。杜甫便是這其中的代表,他以聖人的情懷觀照著世間萬物。所以他的作品也被稱之為“詩史”。

1. 身處草廬,憂思寒士

杜甫的許多作品都被收錄在語文課本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是一位“老朋友”了。而他的文學作品風格沉厚,寄託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他可謂是“失眠詩人”的最佳代表,許多優秀的文章都是其輾轉反側時所作。

李白失眠作《靜夜思》,杜甫失眠作《江月》,古人失眠都幹嘛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講述了杜甫在深秋夜裡,風雨交加時無心睡眠的所思所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南邊村子裡的孩子,把大風颳落下的屋頂上的茅草帶到了竹林裡去自己卻只能“唇焦口燥呼不得”。描繪了一幅年邁老翁,面對頑皮兒童的無奈。

再看看自己屋裡“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被褥蓋了許久就像鐵一般沉重,孩子睡覺也不安分。“自經喪亂少睡眠”,這句話正好印證了杜甫的瘋狂失眠現象。為什麼少睡眠呢?自然是安史之亂以後的“國破”,這時一封家書能“抵萬金”。

漫漫長夜,雨水似豆般滴答在床沿上,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種生活。轉念一想,這該如何才能得到千萬間房子,讓天底下所有受凍的人都能有個溫暖的家。“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如果真能這樣,本人就算被凍死也非常的滿足。

2. 寓情於景,借景生情

少陵野老不僅僅是隻關注於人,對於景物在無心睡眠時也有他獨到的感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自安史之亂後四處漂泊,無數個遷徙的夜裡他都不禁產生去國懷鄉之情。

這首《旅夜書懷》便是他在羈旅的夜裡所作,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抒發出對於身世的感慨。微風浮動著小草,幾隻客船孤零零的漂泊在碼頭上。“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星際像原野般廣闊,月光傾瀉隨著江水流逝。

他感嘆在這壯麗的天地中,自己就像沙鷗般隨波浮沉。正是因為心中的萬般愁緒,才使得他發出如此感慨。所以,也不見得失眠全是壞事。對於滿腹經綸的古人來說,這恰恰是才思泉湧的大好時機。

李白失眠作《靜夜思》,杜甫失眠作《江月》,古人失眠都幹嘛

類似於此種的失眠詩,還有很多。比如《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他一人寄居在幕府之中,梧桐也枯萎了,蠟燭也快熄滅了。長夜漫漫,自己的孤獨在其中競相顯現。

《江漢》中這個遲暮的老朽,再次於夜裡失眠。他想起了家鄉,想起了親人。看見天上的月亮不禁感嘆自己像它一樣孤獨。“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他自感時日無多,但身為“思歸客”卻不得不在此繼續寂寥下去。“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杜甫又一次的將文章昇華到了憂國憂民的高度,雖然已然老邁,但卻仍然希望能為國家再做出貢獻。

二、 沉吟失眠的文人騷客

除了詩聖之外,還有“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和“渺滄海之一粟”的大蘇學士。李白相較於詩聖而言,多了幾分恣意的灑脫氣息。而蘇軾則又有些許的感時傷懷蘊在作品之中。三人共同的特點就—失眠。文人的心思,總是細膩於常人。尤其是在深夜當中,更是會想到一些常人無法體會的事情。

1. 酌酒只因欲入睡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李白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喜愛飲酒,而且也因此做出了許多佳句。那他為何對酒如此青睞呢?“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一杯杯的喝完了,李白終於能夠不再經受失眠的困擾。

而且為了解決失眠的困擾,李白也經常自己跟自己喝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在喝酒的時候不免感嘆自己離愁的孤獨。只能自己陪著自己,推杯換盞。或者邀請明月,共飲濁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失眠作《靜夜思》,杜甫失眠作《江月》,古人失眠都幹嘛

當他不喝酒睡不著的時候,也會獨自思考自己的人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黃口小兒都會背誦的《靜夜思》抒發少年羈旅的青蓮居士,在無眠的夜中對著月亮思念家鄉的心情。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這首《長相思》,是李白在深夜時過度思念自己的愛人所作。本來就思念的睡不著,而那盞古燈還已經油盡燈枯。只能拉開簾子,對著月亮獨自嘆息。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相思無眠的傷感和對愛人的執念。

2. 失眠就出去走走

蘇軾的後半生在顛沛流離的貶謫途中度過,面對仕途上如此的失意正常人誰也無法倒頭就睡。《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在烏臺詩案後,在第一個執政地方黃州所作。同樣被收錄在語文課本當中。

“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一日,蘇軾想睡覺時月光灑落進來,就想出去賞月。這可能是因為自己平日也經常失眠,而正好趁著月光皎潔便正好消解寂寞。“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但沒人能夠陪他,於是便想到了住在承天寺與自己經歷類似的張懷民。

水藻與荇菜縱橫交錯,還有竹柏的影子倒映在水面。詞人不禁感慨,哪個夜晚沒有月亮?哪裡沒有竹柏?只是沒有像我們這樣的閒人出來欣賞罷了。“閒人”二字,體現了蘇軾對於此種情景的不滿但又有了些許的釋懷。

李白失眠作《靜夜思》,杜甫失眠作《江月》,古人失眠都幹嘛

蘇軾有時也會飲酒,也會“每逢佳節倍思親”

。《水調歌頭》便是他在中秋無眠,醉酒所做。他也曾經做過令人沉吟的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縱使相逢應不識,不思量,自難忘”。他在夜晚夢到了自己去世多年的妻子,寫出了這首令人讀來淚目的絕句。

三、 夜深人靜處,才思泉湧時

這些古人也會像現代人一樣失眠,也會不停的幻想明朝如何,不斷地回憶往昔如何。他們將自己的心情,用詞句記錄下來。抒發著自己的真實情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如此多的傳世名篇留給後人吟誦。

1. 感時傷懷型

杜甫就是這個類型的典型代表,他是真真切切的日常失眠。安史之亂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家人離散,民不聊生。這些都被他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用筆墨記錄下自己的心情。

或者直接感嘆人生,或者融情於景。他將無眠時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融化於作品之中。但最後,都對其進行了昇華,使其上升了高度。杜甫的遐想,就是

深夜睡不著時的虛妄之想。他閉上眼睛,聽著雨聲。想到了那些連個茅草屋都沒有的人,不禁在心裡感嘆什麼時候才能使得人人都住上房子。

杜甫以自己的體會,進而推己及人。無視自己的困境,想著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由此可見,杜甫是一個憂國憂民之人。而這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想法,大概也只有在寂靜無眠的雨夜才能想出。

他和蘇軾屬於同一類型,在失眠之後都會想到自己的親人感慨自己的尷尬境遇。“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每個中秋佳節他都不禁思念起自己的親人。一想至此,孤獨感和挫敗感便油然而生。

2. 飲酒逃避型

李白失眠作《靜夜思》,杜甫失眠作《江月》,古人失眠都幹嘛

“總是想醉酒,從此模糊世界的傾斜”。李白是一個感情細膩且又有幾分狂放之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雖然嘴上說的如此輕鬆,自然,但在深夜裡難免會想自己明日的去處。

在喝了酒之後,便可以隨即忘卻一切之煩惱。為了解決輾轉反側的困境,那就努力讓自己喝醉。喝完酒之後,所有的痛苦都會煙消雲散。自然,也就不會存在失眠現象了。這與現在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失眠非常相像。

3. 憂國憂民型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在深夜聽著窗外的風雨大作,忽然想象到戰場上的畫面。雖然已油盡燈枯,但還是希望能夠策馬執韁,為自己的國家貢獻自己綿薄的力量。

陸游,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國作家。他把畢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收復失地中去。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只痛恨自己無法活著見到北定中原之日,只得寄希望於家人祭祀的時候相告於他。

“貪程多卒卒,失眠每昏昏。”一生為了抗金大業奔走的陸放翁早已無力再繼續戰鬥,所以他經常因為家國破碎而不能入睡整日昏昏沉沉。“漏床腐席夜失眠,溼灶生薪朝不爨”。在這個大雨滂沱的夜晚,陸游再次失眠。

結語:

古人的失眠與現代人的原因大體相似,感嘆自己境遇不堪或者思愁前路。只有陸游是真正的因為家國有恙,而輾轉反側。最早的失眠詩應該是《詩經·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因為思念自己的愛人,而夜不能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