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村医李金国,仁心守护村民健康

村医李金国,仁心守护村民健康

文|方飚

在农村做一名村医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李金国从医30多年来,不忘初心,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是他们放心的健康守护神,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村医。

黄岩屿下中恩村,位于黄岩的偏远山区山上,那里青山绿水,群山环抱,山与山接壤,水与水相连,李金国的老家就坐落在这里,以前山区交通多有不便,从山脚要爬山路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山上的家。我的父亲叫李福定,是一名有着五十年工龄的赤脚医生,我小时候经常在家门口看着身穿白大褂的父亲从山那头的山路走来了,一路挥洒爱,一路抚平村民的病痛,风中有吹来爱的山歌,一声一声穿过山间,一声一声又爬上金国从小柔软的内心,山区当时缺医少药,那些年长的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都经常找我父亲出诊,父亲在当地周边的二十里很有名望。金国打小就受到父亲行医治病救人的极大影响,从十四五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就给父亲当助手,走遍了山区的角角落落,记得父亲那时常对他说:“做医生首先就要有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我们山区里大家都还很穷,乡里乡亲之间也都熟悉,打个针、输个液、拿个药片啥的,都是块儿八毛的,能花上几个钱,做人有时不能太计较了,自己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如今又为乡亲们看病,大家都是街坊邻居,不能考虑靠当医生挣钱,能为乡亲们服务,心里很充实很满足”。点点滴滴的爱,村民们康复后的笑脸,和发自内心对赤脚医生父亲的感激之情,也在李金国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从此,有一种大爱在他心里萌发,觉得给人把病看好了,心里就会觉得很自豪的。从那时起,李金国就有了立志要当一名好医生,为老百姓解除疾病的想法。

村医李金国,仁心守护村民健康

在他十七岁那年,李金国考入了黄岩卫校医士班,1989年毕业后,就在黄岩老家的山脚下开了一家卫生室,在为村民看病的平凡的工作中,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的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些不熟悉的医学知识经常到卫校向校长徐春生,和县医院的知名医生虚心请教。在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2年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李金国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子里有人生了急病,他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起程步行十多里山路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李金国来说真的是太多了,这十多年来,他跑遍黄岩山区本村及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为了能让山区村民尽快减除病痛,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行医。经过个人的不断努力,通过考试于2007年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2010年考取了浙江省全科医师证,2014年获得了社区医学临床资格证

时间到了1993年,李金国也搬到路桥方林村开设了一家新的诊所,虽说地方换了,但他依然不忘初心,继续为守护村民健康而服务。诊所里以西医西药为主,近年为响应国家政策,他又开始发扬中医药文化,特地的去学习了豪刃针微痛治痛,和排淤血技术,用中医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并经常到大医院去进修学习和培训。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走过昨天,李金国同志为自己服务农村卫生工作的不懈付出感到欣慰。放眼明天,他更加笃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的信念,在这片播洒希望的金土地上坚实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