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朱祁钰打赢北京保卫战为大明续命二百年位为何被朱祁镇弑君篡位?

红星照耀神州


篡位说不上,因为朱祁镇本来就是皇帝,只是土木堡兵败被俘,明朝为了稳定人心同时不被瓦剌拿朱祁镇胁迫而另立新帝朱祁钰!

朱祁镇被俘后瓦剌人几日内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当时朝廷里有两种意见即:南迁和死战,朝廷里围绕这两种意见争论不休,最后是于谦力谏死战同时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与瓦剌人大战良久才打退了瓦剌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朱祁镇被瓦剌人带回了关外,在被俘了一年之后,瓦剌人将他放了回去,意在造成明朝内部的争斗,朱祁镇本以为回去可以一雪前耻,但他没想到,从前与他关系不错的弟弟郕王却并没有优待他,反而将他关进了南宫,不准大臣或其他任何人探望,还将南宫中的树砍伐掉!朱祁钰还想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本来的太子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朱祁钰为了达到目的,甚至贿赂了不少大臣,才使得内阁通过了这个意见,但朱见济当上太子没多久就病死了,他只能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镇就这样被囚禁到了景泰七年,这一年朱祁钰突然病重,当时的两位大臣徐有贞和石亨在取得了孙太后的同意后,悍然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拥挤朱祁镇为帝!而朱祁钰不久后病死!

朱祁镇和朱祁钰的仇恨可以说是历史的偶然,朱祁钰本来无意皇位,但历史将他推到了这个位置,权力让他迷了眼,在朱祁镇回来后他对朱祁镇做的事可以说是这一切的导火索!兄弟二人的仇恨,二人都有过错!

北京保卫战胜利意义确实非常重大,但为大明续命二百年倒不是不可以这么说,他确实发出了汉人王朝的风采,但这也并不是朱祁钰一人的功劳!北京保卫战首功当属于谦,虽然朱祁镇复位后杀了他,但他的功劳确实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




隔岸灯火


这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是明朝的软肋,是五千年封建王朝最大的悲剧,后人耻于提起这段历史,因为太过耻辱突破了基本的人伦道德底线。朱祁钰作为王爷和新立的帝王身披坚执锐,率领骑兵冲锋在前,与瓦剌联军血战六十余场,以少胜多,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在北京保卫战中战功赫赫威望前所未有,其功绩和气势一点也不亚于朱瞻基的喜峰口之战和朱棣的远征斡难河畔,于谦是个文官只是在后面指挥并未冲锋陷阵,所以朱祁钰是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功臣,其功劳比于谦要大。此外,朱祁钰在位六年期间,提拔了许多英才,把天下治理的物阜民丰,其文治武功远远胜过娇生惯养长大的败家子二流子朱祁镇。朱祁钰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继位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为大明续命200年,弥补了朱祁镇的错误,避免了第二次靖康之耻,朱祁钰的皇位是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打下来的人心所向,得位很正,且把国家治理的物阜民丰,朱祁钰发善心用重金三百万两金银赎回朱祁镇,朱祁镇回来就阴谋弑君篡位杀了朱祁钰,鸠占鹊巢,典型的劣币逐良币没有底线导致历史倒退,败坏了社会风气人心涣散导致大明由盛转衰。好人功臣惨死,罪犯恶人得势,严重的劣币逐良币,这一切始于后宫女人干政。孙太后由于未能殉葬侥幸活了下来,她毫无底线厚颜无耻,内心毫无国家和民族大义,更不知道何为天下苍生,只为了她儿子不择手段,她坏了大明不纳贡不和亲不议和的祖训和规矩。她为了儿子活命释放明军将士浴血奋战俘虏的五千瓦剌兵,为了儿子朱祁镇活命不许追击仓皇撤退的瓦剌逃兵失去全歼瓦剌联军的机会,屡次想用三百万两金银重金赎回被俘受辱的朱祁镇,朱祁镇在瓦剌敌人面前像一条狗耻辱可怜耻辱,回来在国人面前却威风凛凛地当了皇帝。朱祁镇为了在瓦剌军营活命娶一个瓦剌蒙古格格,生下一个混血的太子黄棕人种。孙太后发动夺门之变杀功臣于谦朱祁钰,毒死朱祁钰的太子和景泰皇后,支持朱祁镇再次登基称帝,使得大明社会风气败坏正气不在人心涣散民心不在官场由清廉变得索贿成风因而由盛转衰。


红星照耀神州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朱祁镇不能说是弑君篡位。先说弑君,《明史》中记载

二月乙未,废帝为郕王,迁西内。皇太后吴氏以下悉仍旧号。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谥曰戾。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单单从这一段的记载历我们其实无法得知朱祁钰是被朱祁镇杀死的,所以说朱祁镇弑君,这一点是说不通的。那我们接下来再说一下朱祁镇的篡位一说,在大统上皇位本来就是朱祁镇的,之所以立朱祁钰为敌是因为土木堡之战失败,当时的情况危急,需要有人来坐镇:

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甲子,京师闻败,群臣聚器于朝,侍讲徐珵请南迁,兵部侍郎于谦不可。乙丑,皇太后命郕王监国。戊辰,帝至大同。己巳,皇太后命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辛未,帝至威宁海子。甲戌,至黑河。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遥尊帝为太上皇帝。

从这段《明史》的记载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来当时明朝所面临的危机,朝中的股肱大臣在这一战中死者高达16位,就连皇帝朱祁镇也成为了敌人的俘虏,而当时的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根本不足以稳定朝廷局面,这个时候朝中已经有人提议南迁了,所以必须要有人挺身而出,而朱祁钰自然就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最早的时候只是让朱祁钰监国而非承袭皇位,直到朱祁镇被带到黑河之后朱祁钰才即位。从《明史》的这段记载我们其实可以看得出来,皇太后的本意依然是由朱祁镇一脉做明王朝的统治者,朱祁钰无非是代理国政,如果朱祁镇能回来那么皇位依然是朱祁镇的,要是回不来,朱祁钰驾崩之后皇位继承者还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这个应该是当时的皇太后与朱祁钰达成的一个约定,而朱祁钰却违反了这个约定。

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见深为沂王,立皇子见济为皇太子。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

从这个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朱祁钰没有按照约定,在自己死后由朱见深继承皇位,而是想在自己死后由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我们先不论是否朱祁钰立有功劳,即便有功劳,这个约定也不应该违反。

而他对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先皇所为其实更加的过分:

天顺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輗、张軏,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以兵迎帝于南宫,御奉天门,朝百官。徐有贞以原官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日中,御奉天殿即位。

这一段是我们所知道的南宫之变,从朱祁镇被瓦剌送回明朝,朱祁镇就一直被软禁于南宫,朱祁钰不仅没有按照约定将皇位还政于朱祁镇,反而将其软禁,这一软禁就软禁了七年,七年里除了皇太后看望过朱祁镇,这个曾经的一国之主都没见过什么好脸色。其实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我是可以理解朱祁镇内心的波动的。七年的软禁生涯所遭遇的痛苦让他的内心形成了扭曲,或许如果朱祁钰在朱祁镇回国后没有将其软禁,而是善待他,朱祁镇不一定会发动南宫政变。当然,这个原因也并非是单一的。如果没有人支持朱祁镇,即便是自己对朱祁钰不满,依然没有机会重新登基。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原因就是在于依然有支持者。这个支持者就是在北京保卫战中和于谦通力合作的石亨。

八年春正月戊辰,免江西被灾税粮。丁丑,帝舆疾宿南郊斋宫。己卯,群臣请建太子,不听。

我们或许可以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得知为什么会有人支持朱祁镇复辟,首先来说朱祁镇是一个仁爱的君主,这一点在历史上是有共识的,其次就是在朱祁钰重病的时候他不立太子,导致群臣人心惶惶,为了自己的前途就选择了不同的站队,而石亨则是选择站队朱祁镇,因为这个在当时是风险最小的一个站队。这只是在权利更迭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里和朝局,至于之后石亨的跋扈从这里还看不出端倪。也就是一个并不昏庸的被软禁了的皇帝,和一批想借机获取利益的朝臣,在朱祁钰重病的背景下,联手发动了一个高成本,低风险的南宫之变。这个政变,只不过是权利争夺中最为常见的事情,朱祁镇就是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罢了,至于弑君篡位,这都是无稽之谈,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

如果说这里面朱祁镇做的有哪里不对的话,除了杀了保卫北京的重要功臣于谦,对朱祁钰的处理也有失公允

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谥曰戾。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这个在皇帝的谥号中属于下谥。无论朱祁钰对朱祁镇再如何无情,无论朱祁钰如何违背约定立朱见济为太子。他在明王朝危难之中都有稳定大局之功,这个谥号是不公正的。

等到朱见深即位后,他并没有嫉恨自己的叔叔曾经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而是对朱祁钰有了一番相对公允的评价: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


再言春秋


1.朱祁钰当上皇帝后,并没有主动迎回朱祁镇,引起众多大臣不满。

2.孙太后同意朱祁钰登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朱祁钰不能废掉朱祁镇儿子的太子位,且百年后必须让朱祁镇的儿子当皇帝,但是朱祁钰出尔反尔,废掉朱祁镇儿子太子位。

3.古代礼仪为重,朱祁钰无视兄长礼仪,迎回朱祁镇后软禁他,引起众多不满。


桔子皮王小二


原因一,朱祁钰非自愿登基。朱祁钰本来没有登基为帝的资格,因为他非嫡非长,上面有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异母兄长朱祁镇。朱祁镇在父亲朱瞻基(明宣宗)的期盼中降生,出生四个月就被封为皇太子,他的母亲孙氏是朱瞻基。反观朱祁钰,土木堡之变发生前基本是个小透明,关于他的记录少得可怜。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于谦等大臣为免主少国疑,拥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百般推辞,在于谦的一再劝说下才同意登基。

原因二,朱祁钰手段不够狠辣。出乎朱祁钰预料的是,朱祁镇,他竟然平安归来了!

瓦剌太师也先轻易放了朱祁镇,并不只是出于和朱祁镇的“交情”,更不像《大明风华》里讲得那么离谱。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留着他没用,又不能把他杀了,还不如把他放回去,让两兄弟内讧。

其实此时朱祁钰除了让位之外还有两个选择。

一是把朱祁镇真的当做太上皇,软禁在宫中,好生相待,做足仁义的姿态。有土木堡之变这样的大错在前,朱祁镇尽失民心,翻不了大风浪,待遇好一点,对朱祁钰也不会那么痛恨;

二是杀了朱祁镇。明着当然不行,下毒最合适,完事报个病逝,朝中纵有非议也影响不了大局。这是彻底解决后患的办法。

但朱祁钰既不能当个彻底的好人,也不能当个彻底的坏人。他选择了最危险的方式,把朱祁镇囚禁南宫七年,生活上极尽苛刻,无异于折磨虐待,硬是给自己培养了对手。

所以,朱祁镇登基一个多月后,三十岁的朱祁钰死了,死因成迷。《明史》上只记载他“薨”了,记录明朝至南明史事的纪传体史书《罪惟录》中也说:“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种种迹象表明,朱祁钰是被朱祁镇害死的。





文史观象


原因有很多,皇位是个香饽饽,没有人不想要!

朱祁钰一直都有防范朱祁镇,并且采用了各种手段,监进、软禁、暗中观察等等。

朱祁钰也不傻,只是没杀朱祁镇,还不够狠!

朱祁镇一直过着这种非人生活,之前可是当皇帝的,这谁也受不了,若有机会,肯定要争皇位呀!

朱祁钰的死没有明确答案,有人说是朱祁镇搞死的,也有人说是他本身身体就不好,有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