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文体搭台 为残疾人“搭”出多彩生活

——聚焦2019年市残联文化体育工作

文化体育生活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共享文明的载体。2019年,市残联按照“贴近需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残疾人”的要求,狠抓残疾人文化服务工作,在“建平台、搭载体、育骨干、多活动、展形象”上下功夫,让残疾人“进得来、融进去、能受益”。

市残联在全省创新启动“百乡百场”残疾人艺术团送文艺下乡文化助残项目,组织本市残疾人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送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据悉,2019年,南昌市心贴心残疾人艺术团深入全市11个县区的各个乡镇街道,历时2个月,共演出34场,观看人数达万人。

“为保证演出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巡演方案,责任明确、分工到人。巡演的节目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节目形式涵盖舞蹈、独唱、乐器演奏、魔术、口技、京剧、小品等多种艺术门类,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巡演的节目全部由艺术团演职人员自编自导,再邀请专业编导人员对节目进行修改、指导节目细节,不断完善和提高作品的内容和质量,最终出炉了一批政治导向性强、乡土人文色彩浓厚、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在去年的34场演出中,送文艺下乡巡演现场演出效果极好,群众热情高涨。在南昌县八月湖街道演出中途下起了雨,社区居民纷纷回家拿伞,打着伞、冒着雨,为残疾人演员的精彩演出鼓掌喝彩;在南昌县泾口乡演出时,村长村民早早来到街头欢迎艺术团的到来,甚至还有村民打着点滴坐在台下观看演出;在新建区流湖镇演出时,尽管演出时间已到午饭点,现场观众的热情依旧不减,手握着赶集买来的食物坚持在台下观看;在南昌县幽兰镇演出时,500余名学生纷纷向演员们作出比心和点赞手势,用这种无声的方式温暖着演出人员……

“这些年,‘百乡百场’送文艺下乡巡演丰富了残疾人演员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他们的自身素质,陶冶了道德情操,同时也培育了他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残疾人演员的技艺,不断丰富和充实巡演内容,使巡演节目多样化,巡演效果更加优化。”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市残疾人音乐协会和写作协会相继于2019年1月10日、2019年6月6日成立,这标志着南昌市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为全市残疾人事业“大合唱”又增加了两个和谐“音符”。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基地”建设,市残疾人青少年特殊人才基地利用周末时间,对全市83名有文艺潜质的残障青少年进行集中培训,培训项目涵盖书法、绘画、舞蹈、雕刻、声乐等课程,迄今已开设41期。

同时,市残联广泛开展2019年全市残疾人文化周活动,一方面,向市残疾人各专门协会和文艺团体分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专门召开了“南昌市残疾人专门协会及艺术团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交流讨论会”。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文化助残志愿活动,组织20名盲人聆听了中阮大师冯满天的现场演奏会;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服务,帮助140户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

在体育工作方面,市残联联合社区、特教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残疾人的体育健身活动,培养了残疾人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开展了康复体育健身指导服务,通过社区康复站,开展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科学指导残疾人运用跑步机、扭腰器等康复器材进行康复训练和健身活动。开展特奥体育健身训练工作,东湖区培智学校利用场地优势,开展了举重、田径、乒乓球等特奥训练以及相关特奥知识培训工作。在江西省第十三次全国特奥日暨2019年特奥足球周比赛中,6位特奥运动员以全胜的战绩获得了本次特奥足球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展现出了良好的体育运动水平和集体精神风貌。开展了“自强健身示范点”活动,依托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优势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极大地满足了残疾人强身健体需求。(南昌日报记者 钟宏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