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親戚關係了?

用戶108218292882


其實,我感覺越來越多的人不是不和親戚來往,是成年後的苦樂自知,各自安好。

有時侯,你不得不承認,無論你們來往不來往,你們間的親戚關係是不會變的。反而,你和別的關係有更多不穩定因素。

其實,無論面對父母、愛人、子女、親戚、同事、客戶、友人、上司、同學……

自古忠孝都不能兩全,你哪有能力面面俱到?

所有的關係都是來而無往非禮也?還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亦或修身修心修因果?……

冷暖自知。


小島上的螞蟻


這也是我經常問的問題,現在的人究竟怎麼了?親情越來越淡,好像沒啥人情味了。對這個問題我的體會太深了,也很鬧心也很無奈。

我以前在西藏部隊工作,老婆也在西藏工作。七十年代國家還不富裕,當時的條件也不允許,小孩出生三個月後就放在內地老家由我父母親哺養。那時買不到奶粉,就買藕粉和米漿喂,可也苦了孩子。我們休假回去,孩子快兩歲了,見著我竟然叫叔叔,見著她母親竟然叫阿姨,我老婆眼淚一下就下來了。

休完假,我們就帶孩子進藏了,後來在林芝上小學拉薩上中學。94年考上了四川大學,假期孩子還是經常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和孃孃叔叔。再後來參加工作了,結婚了,這老家就基本不回去了,連打個電話都要我們一再督促,更不用說過年過節給爺爺奶奶寄點錢了。但爺爺奶奶倒還時常問起,弄得我都不知怎麼應答。

為這事,我們沒少說,從她記事認字開始就教育、教育,說得我都沒情緒了。她兩歲就開始認字,因當時也沒電視之類的,三歲多就可認三千來字,自己能看十萬個為什麼。可長大了,工作了,反而沒親情了。就連跟她母親通電話,好像公事公辦似的,問一句答一句。故請大神們出出主意提提建議,怎麼好呢?


讀走西藏


確實如此,我拿自己來舉例,三個姑姑,兩個還在,孩子都在四五十歲,一個姨媽,在省城,五個子女,三個舅舅,走了兩個,還有一個將近八十歲大舅,子女在我們縣城。


可以說,跟姑媽、舅舅和姨媽子女們走動的不太多。特別是我這種在外地上班,幾年不會去一次的,即便回去了,也很少走動,主要是時間比較短,哪家都不好走動,同時,時間長了沒聯繫走動,確實感情在變生疏,即便走動,也沒啥話了說,包括我在縣城上班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也跟這些老表們走動的不太多,除非是家裡出了啥大事,或者紅白喜事等,會去,平常電話都打的少,分析原因,如下:

1、時間長了,親情淡了。這裡面,除了自己兄弟姐妹們外,姑媽、姨媽、舅舅這個層面的親戚,因為大家工作比較忙忙於掙錢,忙於各種應酬,自然來往比較少,感情必然淡化。


2、部分父母不在,走動少了,感情淡了。我三個姑媽中,大姑媽走了30多年,二姑媽年紀八十歲,我三個舅媽走了,兩個舅舅走了,老一輩們已走,下一代就沒怎麼來往了。我每一次回去,也基本沒走動,大家也沒聚會,感情必然變淡,親戚必須要走動,才有意義,特別是老一輩們的帶動下,才越走越親。

3、整個社會對於親戚,似乎不是太認可。大家有時候甚至覺得,親戚有時候給你挖坑,還不如朋友,整個社會形態如今也不是太重視親戚,自然感情變淡,不怎麼來往。


4、不在一個地方,不經常走動。拿我來說,離家幾千公里,其他一些表姐表妹表哥表弟,都是在老家或者在外面打工,來往的比較少,聯繫少,即便回去,也不知道說啥。

5、各自的生活環境不一樣,必然生疏。如有的一直在外邊打工,生活不如意,有的考上大學,工作生活變好,兩個層級差距越來越大,導致兩邊來往就少了,如我小舅的小兒子,小時候是我的發小,兩個人小時候感情挺好,但長大了,各奔東西,走的路不一樣,差別越來越大,即便你覺得沒什麼,但他有意識地去設置障礙,不想跟你來往,即便在一起,也沒啥共同語言,必然就不怎麼來往了。


6、親戚之間的一些矛盾,導致兩邊人不來往、不走動。很多親戚,動車動就鬧矛盾,跟仇人似的,我大伯家跟我二姑媽家鬧矛盾後,兩家人有二十多年沒來往了,如此親戚,你說,能走嗎?

7、親戚之間的人,更加勢利,導致傷了心,不怎麼來往了。很多親戚,真心說,做人有問題,太市儈了,物質慾望很強,哪家有錢有地位,就跟哪家好,哪家不行,就疏遠,如此親戚,不要也罷。

8、畢竟隔了一層。不管怎麼說,自己的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即便常年不回去,回去了,也會走動,也比較親切,除了近一點外(同村),還有就是畢竟是一個族人,一個大家庭裡面的,而姑媽、舅舅、姨媽,隔了一層,自然不如自己父親哥哥弟弟的子女們那麼親了,一個姓,一個爺爺下面的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和表哥表弟表姐表妹,是完全不一樣的。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因為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多數有錢親戚看不起窮親戚,窮親戚也不想看富親戚的難看臉色,而且大家也忙著工作和生活。所以感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和親戚來往了。


海棟樑


不是不喜歡,這要看是誰。

先說個我的親戚。

我一畢業就到了廊坊一家公司,一干就是五年,能力突出,從底層努力,終於當了部門主管,也是我第一次當領導。

幾個親戚的孩子像我這麼大的,整天吃喝玩樂,遊山玩水的,別說掙錢了,顧住自己不跟家裡要錢就不錯了,比較隨性,管不住。

我家裡兄弟三個,父母常說我們已經盡力把你們拉扯大,沒有的東西靠你們努力去掙。我家的情況跟他們形成巨大反差。

第一次當領導,肯定當不好,沒人指點,領導是門藝術,掌控人性,凝聚人心,不僅僅是把工作做好。

有幾個員工確實不好對付。

當了半年壓力太大,很吃力,有次遇到不公平待遇,不服氣,辭職不幹了。

回到家待了一月。

一天逛街碰個那個親戚,看樣子好像心情特好。

我趕緊上去打招呼說:“有啥喜事啊!這麼開心。”

他卻帶有調侃口吻的說:“有啥喜事?聽說你被你們公司趕回來了?”

我一聽就不高興了。

“什麼叫趕回來了?我自己辭職的。”

他也知道我不開心了,還樂呵呵的說:“知道了,知道了。”

搞得我很鬱悶,這是明目張膽的幸災樂禍啊!



這種親戚當你遇到困難時不會幫你,當你混好了還在想你啥時候能摔下來,沒有走動的必要。



當然好親戚還是很多的,在我困難時幫了我好幾次。

不是不喜歡親戚關係,只是有的親戚的品行實在不敢恭維,面子上能過得去就行了。

好親戚當然要經常走動的,需要錢的時候,都會慷慨解囊,要感謝他們。


凡塵追夢


親戚二個字其實在生活當中,就是人與人之間有著血緣關係的才叫親戚。

但在現實當中,許許多多的血緣關係都已經淡化了,金錢,矛盾,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許多的家庭對親戚關係的定義也就不一樣了!

曾經我家裡的條件水平在親戚當中是比較好的,有一年,我們無意中發現我叔叔在某種股票中投資了許多的錢,我爸爸作為哥哥,就去提醒他,叫他別這樣投資,會一無所有的,他反而罵我爸爸說:你怎麼什麼都管,你是不是怕我賺到錢了,比你有錢。聽了這句話,我爸爸一臉灰地走了。

後來,過了一年左右,他投資失敗了,說被人騙了,車也賣了,信用卡、貸的款一下子全部都逾期要還,銀行都要起訴了,準備賣房子來抵債了,當時是我偷偷問我叔叔的兒子才知道的,後來告訴我爸爸,我爸爸就偷偷地叫人拿錢給他還上了那幾十萬。

所以,親戚這二個字,不是你不想要這種關係,但是它又是割切不掉,因為親戚二字就是代表著親情,沒有了親情,沒有了愛,社會上就只剩下人情冷暖了,還是一句老話:切行,切珍惜!




僅有的幸運


現在的人,為什麼不喜歡親戚關係了,我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過去,沒有手機電話,有事只能上門,上門後,主家會拿出好吃的熱情招待,那個時候,經濟很均勻,沒有明顯的你高我低,生活都不太富裕,吃點好的都很享受,你來我往的都很親。第二,現在的人,人人都有手機,有事電話聯繫,幾本上都是過年見一面,有的碰不到,幾年見一面。現在的人,一切向錢看,忙於工作,轉錢,經濟收入也就有了你高我低。有錢的人,牛逼,沒錢的人,看不慣有錢人的得瑟。總之,慢慢的,來往少了,也就不想來往了。


笑看人生123789


為什麼感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和親戚來往了?

指尖是一位農村人,從農村的視角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啟發。農村親戚走動,應該來說是相對頻繁的,尤其是以前,家裡有個農忙、大小紅白事,都是親戚走動的契機。像接下來的春節,自然免不了拜年,雖然有時候安排不過來,只是象徵性地走一圈,但是還是會去。但是,有些親戚走著走著就不再走動了,往常大小事都到的,逐漸變成紅白事才會來,最後索性什麼事情都不會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農村有句老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到”,親戚走動,按照血緣遠近劃分,越近的親戚越是走動頻繁,當然也不排除血緣親反而沒有無血緣親來的近。指尖的外公,前幾年因為生病去世了,原本偶爾走動的親戚,因為距離較遠,現在漸漸地不再走動。雖說看起來有點不近人情,但是予幾予彼都是希望,減輕了農村的各種人情負擔。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感情維繫,上一代的感情不一定可以帶到下一代,畢竟環境變了。

由於指尖所在村土地減少,大部分耕地都被水庫淹沒,家家戶戶能夠分得的土地,不過三兩畝,靠著土地的收成,一家幾口能維持吃飽就不錯了。很早之前,村裡老少就想著怎樣自謀出路,外出打工、做點生意、幫人開個貨車之類的,經過多年的打拼,村裡很多家庭都積攢了一筆不錯的收入。有人可能會問,這和親戚不走動有什麼關係,難道有錢了就看不上窮親戚了嗎?其實,真的不是那麼回事,關鍵點在於很多人在城市落戶,村裡老人去世後回來更少了,由於距離太遠了,走動自然不是那麼頻繁了,漸漸地也就疏遠了,保持了個親戚的名頭而已。


還有一種情況,無論在哪裡,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再近的親戚關係也不例外。有時候,有個大大小小的矛盾,親戚之間的感情被沖淡。有了隔閡之後,什麼舉動都能聯想到人情冷淡,與其走動遭遇冷言冷語,倒不如心結未結之前,不相往來省的心累。有時候,即便是在其他親戚家碰上,也是滿眼互相嫌棄,你說這樣的親戚能走動得了嗎?

其實,任何地方都有這種情況,但是絕對不是普遍現象。有些親戚之間,距離較遠、親緣遠了、矛盾深了,這些關係逐漸疏遠了,所以看起來不怎麼走動了。還有讓人看到的情況,有些家庭確實離開了家鄉,對於家裡親戚關鍵自然越來越遠了,讓人看起來不走動了,不過有時候家裡有個什麼事,也是義不容辭,這也許就是中國的人情吧。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指尖三農


當今社會,人情味為什麼會顯得越來越淡?這不是一種偶然,是社會進步的標誌,細細研究,它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一、思想認識。由於文化素質、從事職業、生存環境等原因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覺悟有高有低,對事物的發展變化的認識也因此千差萬別。人情味同樣受到嚴重影響。

二、環境變化。家庭條件是導致環境變化的主要原因。三四十年前,家庭條件好的,都以讀書為重,經過勤學苦讀走上工作崗位。或者藉助家庭條件的優越,外出創業當老闆。而家庭條件不好的,書自然讀得少,以務農和打零工為生。隨著社會的發展,外出打工,也就是當今所說的農民工。環境變化及其思想認識的差距,人情味自然而然地變淡。

三、地位差異。地位差異這說法,仍然是因為思想認識、環境變化的影響而導致的,你有工作,他沒工作,你任職,他沒任職,你的工作性質好,他的工作性質不好,都嚴重影響人們的認識。即使是當初的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乃至個別有工作的人,也同樣如此。

四、遵紀守法。隨著依法治國、社會道德規範、誠信社會建設、黑名單制度的推行等等,人們遵紀守法、弘揚道德規範、反對腐敗、反對鋪張浪費等的自覺性顯著增強,原來以濫辦酒席、同學聚會、互相吃請等交流方式基本取締,這對人情味的影響不言自明。

五、貧窮與富裕。貧窮與富裕之間,似乎永遠隔著一條鴻溝,互不走動、互不交流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有的人甚至是對方盛情邀請他也不到。

六、環境衛生。環境衛生的好壞,是影響人情味的又一個重要原因,有時候還真有點說不清、道不明,你講衛生,他不講衛生,他反而不和你家走動,不和你家交流。你說,這種人情味怎能不變味、不變淡。

總之,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是一個過渡性的產物。隨著“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和諧社會越來越和諧,誠信社會越來越誠信,人情味也會越來越濃厚。❤️❤️❤️❤️❤️❤️


新時代的奮鬥人


正視社會現象,勇敢面對人生

常言道,姑姑親,舅舅親,砸斷骨頭連著筋!這是人們過去對親緣關係的依賴和難捨;親兄弟,如手足,它是比喻人們對手足之情,血濃於水的無比看重和讚美!

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追名逐利之心更切更裸露,於是有些親戚和兄弟的往來和聯繫,漸漸變得疏遠和陌生,甚至於反目成仇!

沒有經歷,就不會有深切的感受。

在八九十年代,那時我的兩個孩子還小,正在上學,家裡弟兄們多,又是剛剛分家另過,家裡真是一窮二白。

為了過年,我去親孃舅家借錢,沒想到當時正跑生意,而家道殷實的舅舅,卻讓我空手而歸。

還是岳母,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的岳母,借我50元,讓我度過了人生,最難過,讓我終生難忘的年關。

這件事,讓我深感人間世情冷暖,自己更應發憤圖強,自立自強,而不能茫目依賴於別人,既使親戚。

也應了老人的那句老話,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幾十年來,經過自己和家人的不懈努力,雖然家道比不上村裡的首戶人家,但也不落伍於別人,兒女成家立業,出人頭第,家境富道,讓左親右鄰嘖嘖嘖稱讚!

正所謂:看淡人情冷暖

勤勞致富自強

培養兒女成材

幸福地久天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