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頸4-6相鄰椎間盤突出要不要緊?

一切都美好76


頸椎突出是頸椎退行性改變的一種表現,頸椎間盤突出到底嚴不嚴重?這個問題,具體要看患者的臨床症狀。

頸椎間盤突出:

指的是頸椎之間的纖維環受到扭轉、擠壓等損傷導致纖維環發生破裂,髓核也隨之受到擠壓,從破裂部位突出到椎管內,擠壓周圍脊神經根和脊髓,導致周圍局部損傷,出現一系列特異性症狀,諸如頭疼、眩暈、胸痛、氣短、肢體障礙、四肢無力等。

頸椎間盤突出嚴重程度判別:

判斷頸椎椎間盤突出嚴重與否,需要結合身體症狀進行考慮,要知道頸椎病患者都會有明顯的症狀表現,所以患者的嚴重程度也可以從患者的身體反應來判斷(如果患者沒有任何不適,就不用治療)。

初期:患者只有頸部不適,關節的輕微損傷,導致周圍肌肉發生痙攣,患者頭部、頸椎活動受到限制,頭、頸、肩部均可出現疼痛感,絕大多數人所認識的頸椎病就是這個時期,也可以稱之為頸型頸椎病。

病情發展1:頸4-6相鄰椎間盤突出,可能會壓迫到交感神經,交感神經長期受壓會持續放電,影響其他部位,頸4-6間盤突出患者可能出現:心慌心悸、呼吸不暢、三叉神經痛、心律失常等症狀。如果患者確診為頸4-6相鄰椎間盤突出,身體還有上述症狀,那患者基本就可以確診為“交感神經頸椎病”了。

病情發展2:頸4-6相鄰椎間盤突出,髓核可能會壓迫到內部脊髓,脊髓是鏈接大腦與四肢的中樞系統,脊髓受到壓迫會導致大腦控制四肢協調性出現問題,早期會有腳踩棉花、手腳痠麻、四肢行動不便、四肢反射弧較長的症狀,如果患者確診為頸4-6相鄰椎間盤突出,身體還有上述症狀,那患者基本就可以確診為“脊髓性頸椎病”了。

頸椎病其實並非大家所認為的那麼簡單,在臨床上其實非常複雜,頸椎病嚴不嚴重取決於患者的症狀,危不危險取決於治療時機,此類疾病越拖越嚴重,及早治療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羅民教授


準確的講,應該叫C4-5和C5-6兩個椎間盤突出,這是一種頸椎的退變。可以沒有任何症狀,當然也可以誘發頸部、肩部、背部及上肢的疼痛或者麻木,這個時候就要緊了,可以叫頸椎間盤突出症!

頸椎間盤突出症

頸神經有8對,上頸段可以造成頭頸部症狀,下頸段的神經可誘發肩部、背部和上肢的症狀,C4-5和C5-6一般誘發的是頸部、肩部、背部還有胳膊症狀,可以從上圖簡單的看一下神經的大概分佈範圍!

有什麼不舒服?

一般來講,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低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畢竟頭部重量相較於腰椎之上輕很多,一般的頸椎病,可誘發頭暈、頭痛、眼花、耳鳴、頸肩背疼痛、上肢痛麻等感覺,你有麼?

別隻看椎間盤

隨著CT或者核磁的普及,現在有點不舒服,骨科一般都會建議做一個檢查,這沒什麼問題,但是,一定不要把這種輔助參考,當做一種診斷結果,有突出沒症狀的人很多,有症狀也未必是頸椎間盤突出的事!

個人建議

一旦出現頸椎間盤突出,表示頸部的退變已經開始,這個時候如果有症狀,可以試著觸診一下頸部的肌肉及小關節,看是否存在問題,有的話早一點解決,生活中也要減少一個姿勢工作過久,避免問題的進一步發展!


喬棟談健康


老生常談了吧,椎間盤突出和椎間盤突出症是兩回事,很多人由於長期的不良習慣造成脊柱生理曲度變形,關節應力積累,脊旁軟組織慢性勞損,進而誘發椎體失衡,椎間盤膨突。其實很多人在體檢時都發現多少有一定的膨突,但只有椎間盤突出明顯壓迫脊髓神經,引起神經傳導阻滯,造成腰骶部及下肢麻漲疼痛或肢體控制障礙,才能診斷為椎間盤突出症。由此可見,椎間盤突出症的發作也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而椎間盤突出的反覆發作也源於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習慣,無論採取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在症狀穩定後,如果患者沒有及時糾正日常的不良習慣,沒有堅持鍛鍊的決心,那麼的確是比較容易復發的。特別是很多女性患者,都告誡她們,出現了椎間盤突出,表示你的腰骶關節穩定性下降了,如果沒有適當的功能鍛鍊增強肌肉力量,代償椎間盤所受到的壓力,那麼懷孕期間脊柱負重不斷增加,很容易引起腰骶關節失衡 椎間盤脫出等嚴重後果。


鍾文整脊康復


首先突出壓迫水腫引起腰痛,再發展推管狹窄壓迫坐骨神經引起腰痠痛腿腳麻木。中草藥內服調理加外用膏藥一到兩個療程便可消除症狀,再配合功能段練灰復更快更好。


用戶51771045383


"椎間盤突出"最早是在屍體解剖中發現的,X線和造影劑發明以後才在活體中得以間接的觀察,CT和MRI技術才讓它較為直觀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所以它不可能有"祖傳"的論述和療法。

"椎間盤突出"形成的原因至今尚未明確,所有相關的論述只是猜測。

對"椎間盤突出"的後果一一臨床表現的認識更是存在很大誤區,有待進一步商榷,可以從二個方面考慮:對脊柱穩定性的影響和對周圍結構(尤其是脊髓和脊神經根)的直接擠壓。

"椎間盤突出"影響脊柱穩定性,增加相關肌筋膜的負荷,有可能成為疼痛的原因。

但迄今發現的事實是"椎間盤突出"的大小與"脊柱失穩"或"神經受壓"等臨床症狀的程度並不成正比。

特別要指的是,已經眾所周知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疼痛"的觀點,存在很大的謬誤一一神經受損不應該"痛"!

神經的功能是傳導信息。神經受損後傳導功能下降甚至喪失,只能表現為感覺減弱或消失。能夠明確地感知與神經支配區域相應的痛點、線、面,恰恰說明該神經的功能正常。

疼痛感是軟組織中的無菌性炎症病灶與局部張力增高的共同作用經神經傳遞給大腦而產生的,所以神經阻滯麻醉可以消除痛感。

目前的"椎間盤突出症"診斷標準,其實是把多種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毫無關聯的疾病混為一談,統統歸咎於"椎間盤"的影像學改變。於是一方面"專家"遍地,一看片子就下診斷,"必須手術,否則癱瘓";另一方面"神醫"頻出,藥物、手法、器械等等根本不可能改變骨骼的方法都能治好"專家認定"必須手術的"椎間盤突出症"。

如果不輕易用"椎間盤突出"這個名詞,思路可以更清晰一一人體包括骨、神經、血管、肌肉、筋膜,組合成多種器官結構,"椎間盤"只是指組成脊柱的一個零件。各種組織和結構發生異常都可以引起不適,各有特徵,不可籠統地用"椎間盤"的病變作為診斷的依據。

其實,酸脹緊牽是肌筋膜張力異常的表現,伴隨炎症時表現為疼痛;在高張區的遠端出現循環障礙(多為靜脈迴流的不完全受阻)表現為麻。只有神經受損時才會發生感覺運動異常,神經受損也只能表現出感覺運動減弱。

消除無菌性炎症和鬆緩肌筋膜張力才是治痛的根本。所謂的"保守療法"無非如此,不可能改變"椎間盤突出"的狀態,優劣區別只在於是否做到"準確"和"全面"。如果有效,說明治療的其實是軟組織病損,根本不是"椎間盤突出"。如果無效,也不等於就是"椎間盤突出"而需要手術,必須從診斷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到位等方面進一步審核,尋找原因,"保守治療三個月無效就手術"的說法是錯誤的!

確認有神經症狀,且與影像學異常相對應時才有手術的理由,而且必須抓緊時機,切不可盲目寄望於"椎間盤突出"有"保守療法"而貽誤治療時機。"保守治療三個月無效再手術"的說法更是錯誤的!(重點重複)

"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效果,取決於正確的診斷、及時的時機和正確的術式。

在目前接受手術的患者中,一部分是確實屬於椎間盤突出神經受壓的,如及時手術解除壓迫避免神經的進一步損害,預後良好;若寄希望於所謂的"保守療法",發病二週以後手術,神經恢復時間明顯延長,三個月以上再手術的情況更差,甚至不能恢復。

另一部分以疼痛為主要症狀,不存在神經受損表現,多為軟組織病損,針對椎間盤突出的手術其實是無效的,但手術中的麻醉、手術後的絕對臥床休息都可以達到放鬆肌筋膜、減緩無菌性炎症的作用,使疼痛減緩;術中術後激素對緩解疼痛的作用不可忽略。但由於這些作用的不完全性,症狀在一定條件下會重現,即所謂"復發"。

事實上椎間盤摘除後不可能再生,又怎麼可能復發呢?

所以,面對手術後殘餘或復現的症狀,仍然應該從骨、神經、血管、肌筋膜等方面詳考症狀和體徵的歸屬,明確診斷再作相應的處理。


俞中平1


主要症狀在頸部,也可以有上肢疼痛麻木無力或有交感型頸椎病症狀!正下頸椎,吃10~15天藥就行了!


楊醫生骨科工作室


發出來片子看看,間盤突出看椎管,椎間孔壓迫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