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知名科技博主 Ben Thompson:一個時代的早期結束了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科技圈最喜歡講顛覆性的故事,當今在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肯定會被下一波初創企業所取代,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從IBM到微軟,再到當今的蘋果、亞馬遜,新的範式轉移往往會帶來新的時代變遷,人們會覺得屬於IBM、微軟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會有更多新的範式轉移。但是,知名科技博主 Ben Thompson 認為,如果拉長時間線,IBM、微軟開啟的時代可能僅僅只是個開端,它們的影響力才剛剛開啟,未來可能並不會出現新的範式轉移,而是在當前的基礎上無限延伸,就像曾經的汽車行業一樣。本文源自 Stratechery,原文標題是: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美國第一家汽車製造商杜利亞汽車公司成立於1895年,在接下來的五年內,美國又出現了34家汽車製造商。

接著,汽車製造行業出現了大爆發,在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1900 - 1910年),又有233家汽車製造商成立,1910 - 1919年間有168家汽車公司成立。此後,新的汽車製造商成立的節奏開始放緩:

知名科技博主 Ben Thompson:一个时代的早期结束了

圖:20世紀,美國汽車製造商新增數量

實際上,這種節奏一直從20世紀20年代延續到了20世紀80年代:20世紀20年代,汽車製造業已經形成了“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的局面;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一家由很多小品牌汽車製造商合併而成的汽車公司AMC成為一匹黑馬,為“三巨頭”帶來了短暫的挑戰,但是汽車製造市場基本上還是被“三巨頭”壟斷,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直到進口汽車開始出現。

雖然新汽車製造商的增長出現了停滯,但並不意味著汽車的影響力降低了,事實上,20世紀後半葉汽車的影響才真正得以呈現,包括對郊區的發展,對大型零售商的影響,可以說汽車影響了一切。社會轉型的基礎是汽車,而不是汽車製造商。

科技行業,關於顛覆的故事

科技圈最喜歡講顛覆行業的故事。當然,如今在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肯定會被下一波初創企業所取代,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事實上,這正是半個世紀前發生的事情:IBM的大型機壟斷地位突然受到來自DEC、Data General、Wang Laboratories、Apollo Computer和Prime Computers等公司的小型計算機的挑戰。結果,不到十年的時間,小型計算機被MITS、蘋果、Commodore和Tandy等公司的個人電腦所取代。

然而,最重要的個人電腦還是來自IBM,但是它的操作系統來自微軟。IBM憑藉其強大的分銷渠道,使IBM PC立刻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個人電腦,在企業中尤其受歡迎;而微軟提供的API創建了一個持久的雙邊網絡,使微軟成為該行業20年來最強大的公司。

然而,這種現象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首先,互聯網的發展將最重要的應用環境從操作系統轉移到了web端;隨後,移動設備的出現將最重要的交互環境從桌面轉移到了口袋;接著,突然之間,谷歌和蘋果又成為了消費領域最重要的品牌,而微軟則將重心重新聚焦於雲計算,與新的競爭對手亞馬遜爭奪市場。

統治時代

任何關於技術統治地位的討論都離不開三個時代:IBM時代、微軟時代和當代。現在,像谷歌、蘋果這樣的公司可能處於市場統治地位,但是IBM和微軟曾經也是如此,而且,就像IBM和微軟的統治時代過去了一樣,當今佔據統治地位的公司也會黯然失色。A16Z 的著名投資人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在他近期的一篇博客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科技行業喜歡談論一個企業的“護城河”——某種產品或市場機制,會形成根本的結構性壁壘,只有更好的產品並不能從競爭中突圍。但是有幾種辦法可以讓護城河失效。有時國王會命令你把護城河填平,把城牆推倒。這就是國家干預的天外救星——反壟斷調查和審判。但是有時河道會改變方向,或者港口會淤塞,或者有人會翻山越嶺開闢一條新通道,或者貿易路線會轉移,導致儘管城堡固若金湯,但是卻會慢慢變得越來越不重要。IBM和微軟就是這樣。他們之間的競爭不是又一家大型機公司或又一個PC操作系統的競爭,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決同樣的根本性的用戶需求,或者創造更重要的新需求。微軟時代的 Web 並不是遇水搭橋,而是繞開走,讓 IBM 的護城河變得無關緊要。當然,這一點並不僅限於技術行業,鐵路公司和遠洋客輪公司也沒有轉型去做飛機。但那些公司已經經營了一個世紀——而 IBM 和微軟只能各領風騷20年。

這些都不是反對監管技術任何的特定問題的理由。如果一家公司濫用今日的統治地位,我們也不能用它會在20年內失去這一統治地位來作為反對干預的理由——就像凱恩斯所說那樣,“從長期看我們都要死的”。這同樣也適用於與市場支配地位關係不大或毫無關係的問題,比方說隱私(儘管大家有時無法理解這種區別)。相反,當大家宣稱這些公司是不朽的時候就有問題了,這麼說其實是拒絕一切過去的證據,而聲稱不管怎樣永遠都不會出現技術的更新換代的話,似乎是不明智的。

按照這種對技術統治地位的理解,時代變化的驅動力是一種範式轉移:從大型機到個人電腦,從桌面應用程序到web,這種轉移先是發生在個人電腦上,然後發生在web端。每一次範式轉移都會讓一家新公司佔據統治地位,當下一次轉移到來時,也會有新的公司崛起。

那麼,下一次範式轉移會是什麼?

範式轉移

“時代變化是不可避免的”這一論點暗示了範式轉移是自成一格的。個人電腦是一個離散事件(Discrete Event),互聯網是另一個,移動設備是第三個。現在我們只是在等著看下一個離散事件會是什麼——也許是增強現實(AR),或者是語音助手。

事實上,我認為恰恰相反。Benedict Evans 所寫的在技術領域推動時代變化的重要範式轉移,只是更大的一種模式的一部分。

從大型機開始:大型機最主要的交互模型是穿孔卡片,在執行程序時,必須把將卡片插入讀卡器,等待電腦把程序讀入內存,執行程序,然後給出結果。由於I/O(輸入/輸出)層直接鏈接到應用程序和數據層,所以計算是成批進行的。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個人電腦如此具有革命性。用戶可以隨時訪問自己辦公桌上的電腦,而不必等到輪到自己時才能使用大型機。儘管如此,個人電腦,尤其是在企業環境中,不僅要與大型機共存,而且越來越多地會與內部網中的服務器共存。I/O層、應用程序層和數據層正逐漸被分離,但它們都是終端:用戶必須回到辦公桌前,連上網絡才能進行操作。

最後一點,我想說一下為什麼雲和移動設備(通常被認為是兩種不同的範式轉移)是緊密相連的。雲意味著用戶可以從任何地方訪問應用程序和數據,移動設備使得I/O層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兩者的結合才使計算變得連續、完整。

知名科技博主 Ben Thompson:一个时代的早期结束了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的環境似乎是所有這些變化的邏輯端點:從批處理到連續計算,從不同房間的終端到口袋裡的電話,從磁帶驅動器到全球各地的數據中心。依據這種觀點來看,個人電腦/樓宇內服務器時代不過是在一個在某種範圍兩端之間的墊腳石。

一個時代的早期結束了

這種表達隱含的觀點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它感覺有點異類:未來可能不會出現重大的範式轉移,也不會伴隨著大的時代變遷。從某種程度上看,現在的某些技術確實有了進化,優勢明顯,例如,在雲領域,超大規模企業最好能處理物聯網產生的大量數據,而新的I/O設備,如增強現實設備、可穿戴設備或者語音設備都只是手機的自然延伸而已。

換句話說,今天的雲計算和移動設備公司(亞馬遜、微軟、蘋果和谷歌)很可能成為21世紀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在技術的開局時代,每年都會出現新的挑戰者,如今,這個時代的早期要結束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技術的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減弱了,實際上它的影響力才剛剛開始。

事實上,我們在觀察消費類創業公司時,也發現了同樣的特點。很少有公司是純粹的“科技”公司,試圖顛覆佔統治地位的雲計算和移動設備市場,相反,他們會把自己的存在視為一種假設,並試圖以一種以前不可能實現的方式改造社會。而這也正是汽車行業發生的事情:它的存在本身不再有趣,但它的存在卻改變了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