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了思維上

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了思維上

想法決定做法,做法決定活法。

聽過一個笑話。

有個人跑去問上司:我都有10年工作經驗了,為什麼你還是不給我漲工資?

上司說:你不是有10年工作經驗,你是把一年工作經驗用了10年。

我認識一個人就是如此,他經常向人吐槽:

“我兢兢業業幹了6年,老闆交代的事我連一句抱怨都沒有,加班加點地做完,到頭來還不如剛來一兩年的新人。”

他說得悲憤,我只替他難過。

他的努力,除了證明自己的低效之外,沒有任何用處。

讓人成功的,從不是“work hard”,而是“work smart”。

掌握高效的方法,遠勝過低效的苦熬。

真正厲害的人,其實都贏在了思維上。

我接觸過許多行業精英,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掌握了一些高效能的黃金定律。

總結起來,有7條。

現在看到還不算晚,學會它,像成功者一樣思考。

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了思維上

01

蘑菇定律

我們都想在工作上大展拳腳、一戰成名,但實際情況卻是,默默坐在座位上,不被關注,只能做點雜事。

得不到指導和提攜,偶爾還會被指責、批評,就像長在陰暗角落裡的蘑菇,自生自滅。

這種現象有個專業名詞,叫做蘑菇定律

得不到陽光又沒有肥料的蘑菇,只有長到足夠高、足夠壯的時候,才會被人關注。

而那段在黑暗中結繭的時光,是最最難熬的。

放棄誰都會,只有懂得蟄伏的人,才會羽化成蝶。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費奧麗娜從斯坦福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地產公司的電話接線員。

她每天的任務,是打字、複印、收發文件、整理文件。

雖都是些雜貨,但她穿梭於公司的每個角落,觀察學習,漸漸對大部分業務都熟練於心。

蟄伏很久之後,她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機會。

公司經紀人問她是否還願意乾點別的什麼,於是她得到了一次撰寫文稿的機會。

也就是這次撰文,改變了她的一生。

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了思維上

當你被看作是“蘑菇”時,再怎麼拼命強調自己是“靈芝”都沒用。

只有利用環境,儘快成長,從蘑菇堆裡脫穎而出,人們才會看見你的價值。

02

備份定律

程序員編程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備份。

萬一硬盤故障、代碼丟失,沒有備份,損失就會相當慘重。

備份,就是另一手準備。

人生也是如此。

當你只給自己留了一種選擇,一旦那扇門被關上,便只能作困獸之鬥。

備份,就是另一種可能。

西方一位哲人說過:“學習用左手剪指甲,因為你的右手未必永遠管用。”

這就是備份定律:思路清晰的人,凡事都有兩手準備,從來不是一根筋走到底。

早年間,我認識一個人,那時他在一家報社做記者。

別人都羨慕他穩定,但他不相信什麼“鐵飯碗”,選擇自己出去創業。

三年下來,買了兩套房子。

大家又羨慕他有錢有閒,下半生可以躺平,但他又決定去找一份正式工作。

幾百人的競爭中,被錄取為上市公司高級總監。

如今,他一邊工作,一邊做自己的項目。

他說,我不會再擔心自己被淘汰。

人人都希望歲月靜好,可現實往往是大江奔流。

可怕的不是突然的變故,而是遭遇變故之後,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

給自己多一份備份,就是給人生多一種可能。

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了思維上

03

奧卡姆剃刀定律你知道自己一週內,處於高效工作狀態的時間有多長嗎?

研究數據表明:人平均每週工作45小時,其中有17個小時是根本沒有效率的。

很多人習慣以“多”取勝,但想做的事越多,能完成的就越少。

於是,我們每日身心疲憊,又成果寥寥。

想改變現狀,首先要學會簡化你的工作。

14世紀,邏輯學家奧卡姆提出一條“剃刀定律”,拉丁文為lex parsimoniae,意思就是簡約法則:

像拿起剃刀一樣,把多餘的步驟剃掉,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兩步可以做成,就不要三步。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有一段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來自各國的軍事家聚在一起,討論對付敵方遊輪“審判日”號的方案,要消滅所有敵人,又不能毀掉船上的硬盤信息。

有人說用間諜潛伏,有人說用中子彈,有說用化學毒氣,甚至還有說用次聲波武器......極盡複雜之能事,卻沒一個可行方案。

只有一位辦事直接果斷的警官,說了一句非常簡單的話:

“兩岸立兩根柱子,中間拉上納米絲,船一經過,就會被切割。”

在場人無不驚歎。

高手總喜歡一招制敵,擊中要害,決不會囉囉嗦嗦大戰300回合再結束。

能化繁為簡的人,都抄“近道”走向了成功。

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了思維上

04

沃爾森定律

我們努力提升專業技能,卻常忽略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信息

很多人比你厲害,並不是能力比你強,而是知道的比你多。

美國企業家S·M·沃爾森提出過一條定律: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終身學習的時代,聰明人都知道什麼才是讓自己變得重要的“加分項”。

美國弗洛倫薩州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約翰,一個叫哈里,同時應聘進入一家蔬菜貿易公司。

3個月後,約翰直升組長,工資翻倍,哈里還在原地踏步。

哈里不滿,質問老闆,老闆沒有正面解答他的疑惑,而是說:現在公司準備訂一批土豆,你去打聽看看。

半小時後,哈里急匆匆跑回來彙報,“集農蔬菜批發中心”有土豆賣。

老闆問,多少錢一斤?有幾家在賣?

哈里愣了一下,轉身跑出去問。

又過了半小時,他回來向老闆一一彙報。

這次老闆問他,庫存有多少?質量怎麼樣?能給多少折扣?

哈里還是不知道,準備再回去問。

老闆叫住了他,把約翰喊了過來。

約翰有條不紊地說:

“20公里外的‘集農蔬菜批發中心’有3家賣土豆的,其中兩家是0.9美元一斤,一家是0.8美元一斤。

對比發現,0.8美元的不但便宜,質量還要更好。

我跟他們談了一下,最低0.7美元可以拿到,他們庫存有500噸,有貨車,可以免費送貨......”

一個不用臨時出門打聽,就知道市場的實時動態,把握著諮詢和信息的人,無需競爭,就已經贏了。

想要抓住機會,就先學會發現機會。

比別人先獲得情報,並迅速採取行動,這樣的你,想不成功都難。

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了思維上

05

蘋果定律

如果一堆蘋果,有好有壞,你先吃哪個?

最明智的答案是,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

因為,如果你先吃壞的,好的也會慢慢變壞,於是你永遠也吃不到甘甜的好蘋果。

這條“蘋果定律”,在工作中也同樣適用。

有時候,讓我們暈頭轉向的,並不是因為多大的工作量,而是我們分不清輕重緩急,不知道該先做什麼。

其實,先做哪件事,比做了多少事,更為重要。

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個故事:

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山德爾博士,用非常簡單的方法治癒了一位病人。

這位病人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

當他初次來到山德爾的診所,整個人都處於緊張、不安的狀態,時刻都有崩潰的危險。

他說,他的辦公室有3大張寫字檯,堆滿了報表和文件,事情似乎永遠都幹不完,快把他逼瘋了。

山德爾聽過之後只給了一點建議:回去之後,把辦公室全部清理乾淨,只留下最重要的文件。

病人照他說的辦,清理乾淨寫字檯,又把留下的重要文件一一處理完。

之後,事情一到,立馬辦完。

再也沒有堆積如山的工作威脅著他,他的身體也漸漸恢復了健康。

這也是時間管理的第一要義:永遠先做最重要的事。

否則,空把精力耽誤在不甚重要的事上,真正要緊的事只會被拖延到時間的死角,無暇也無力處理。

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了思維上

06

標杆定律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成為世界企業界學習的榜樣。

在美國學習日本的運動中,施樂公司提出了名為“標杆定律”的管理方式:競爭對手的水平,就是改進自己的標杆。

放在今天,這條定律依然是幫我們接近成功的不二法則:

你憎惡的那些對手,都是你最好的老師,最精準的標杆。

挪威著名劇作家亨利·易卜生寫作的時候,總把與他名氣相當的劇作家斯特林堡的畫像放在桌上,一邊寫作,一邊看看畫像。

有人不解,他說:“斯特林堡是我的死對頭,但我不去傷害他,把他放在桌上,讓他激勵我寫作。”

正是在斯特林堡“目光”的注視下,易卜生完成了《玩偶之家》《社會支柱》等經典之作。

哪有那麼多“喪”,不過是在面對競爭時,你滿嘴都是吐槽、挑刺和嫉妒。

但不與對手過招,你又如何進步?

瞄準你身邊最優秀的人,把他們當做免費的拔高班。

正是因為對手的存在,你才會持續不斷地變強。

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了思維上

07

卡貝定律

有時候,成功需要一點格局,這個格局名叫“放棄”。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前總裁卡貝就給員工提出過一條建議:

放棄有時比爭取更有意義,它是創新的鑰匙。

這就是後來被奉為經典的“卡貝定律”。

巴菲特有個私人飛行員叫Mike Flint,曾為美國四任總統開過飛機,但他想在事業上做出更大的成就。

他去請教巴菲特,巴菲特讓他寫下想要達成的25個目標。

寫完之後,巴菲特又讓他圈出其中最重要的5個。

巴菲特問:你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Flint說:知道了,我馬上開始著手於這5個目標,另外20個放在閒暇時間再做。

巴菲特搖搖頭:不,你錯了,那些你沒有圈出來的目標,正是你應該全力避免的事,不要花任何時間和精力在它們上面。

如果你空有一腔熱血,卻始終在無足輕重的事情上摸爬滾打、費盡心思,那不是執著,而是愚蠢。

當方向錯了的時候,停下來也是一種進步。

弄清自己的擅長,瞭解自己的力量,只有選對了方向,才有可能看見希望。

當你緊握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愛因斯坦曾說:

“如果給我一個小時,去解答一道關於我生死的問題,我會先花55分鐘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以解答這個問題。”

你看,想法決定做法,做法決定活法。

你與高手之間,差的只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瞭解並掌握這7條黃金定律,讓你懂得在最關鍵的環節用力。

高效能,才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