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清甜蜜香的沙糖桔、橙紅誘人的沃柑、“高甜、清香”的連州十月紅……豬年歲末的連州,各類柑橘品種已陸續成熟。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已齊聚連州,將這片中國長壽之鄉的土地上的優質柑橘運銷到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東北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全國各大消費市場。

近年來,連州柑橘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成為當地農業特色主導產業之一,為了讓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連州市農業農村局通過大力示範推廣“三新技術”(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等多種舉措,在當前全國柑橘種植規模不斷擴增的形勢下,力圖讓連州柑橘產業能夠穿越產業波動週期,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即將上市的連州沃柑

大力推廣“三新”技術,連州柑橘走新路

1月7日,連州市東陂鎮香花村的300畝沃柑示範基地,一些樹枝上已經結出了橙紅透亮、個頭均勻的沃柑。年僅30歲的基地負責人黃遠福介紹,這些掛果的沃柑是他嘗試的一項新技術:採用無病容器大苗技術及配套栽培技術,讓種植的沃柑苗第二年就批量掛果。目前看來,這項新技術已經在這個基地獲得成功。2018年5月栽種的沃柑苗,種植才一年多已經結了不少沃柑,不僅大小、色澤均勻,而且口感也是蜜甜清香,令人回味。

“按以往的經驗,柑橘苗從種植到開始掛果,至少要3年時間。”黃遠福說,“三新技術”相比傳統的做法,只需1年便可掛果,極大的降低了投入成本和風險,優勢非常明顯,接下來將在其他新種基地全面推廣。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種植第二年就批量掛果的沃柑

黃遠福示範基地的模式,得到連州市農業農村局的大力支持。連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益彬介紹,柑橘是連州的傳統產業,近年來在清遠市構建“3+X”農業產業體系的總體部署下,連州市在提升柑橘產業發展質量上下足功夫,積極引進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新品種,如:沃柑、十月紅桔、紅美人等品種,大力發展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恆壓管道噴霧等農業設施,以及推廣無病毒容器大苗栽培等,實現快速掛果等新發展模式,並爭取到省級適度規模經營項目的支持,以推動“三新”模式順利落地。

據瞭解,當前連州柑橘產業格局中,沙糖桔依然佔據主流,投產面積達到四萬畝,佔連州柑橘總體規模的八成以上,但這個品種面臨著廣西、四川、湖南等產區的外部競爭壓力。沙糖桔曾是廣東領先全國的優勢產業,投產面積一度超過兩百萬畝,但由於黃龍病的侵襲以及粗放的管理,這個產業在廣東已現頹勢,難現輝煌。而廣西反而後來居上,近年來種植規模連年擴張,種植面積號稱達到六七百萬畝,市場已經極度飽和,今年的收購價一度低至1元/斤,種植戶基本沒有效益。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沙糖桔

“連州柑橘產業要發展,必須要走出新路。”連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益彬說,相比廣西、湖南地區,連州山區氣候條件具有積溫高、晝夜溫差大的優勢,種植柑橘易早熟,品質優,市場前景好。針對沙糖桔這樣的老品種,就要大力推廣先進的栽培技術,提升品質,促進提早上市,避開其他產區上市高峰,即便像當前低迷的沙糖桔行情,最早上市依然也有4元/公斤以上。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大力引進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新品種,比如沃柑,品質好,產量高,採收期長,也比較好管理,當前的收購價達到8-10元/公斤,雖然優勢產區在廣西,但連州的沃柑比廣西要早熟,效益就出來了。這兩年引種成功的濃紅高甜的“世紀紅”品種,在湖南要等到農曆年底成熟,而在連州也表現出明顯的早熟性,已被稱之為“連州十月紅桔”。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優質早熟品種——連州十月紅

連州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與植保植檢種業管理股股長李獻芬介紹,為推進連州柑橘產業的穩健發展,連州市在12個鎮鄉通過建立了一批百畝以上柑橘標準化核心示範園,大力示範推廣先進的栽培技術和無病容器大苗栽培,使柑橘種植第2年就能實現掛果的模式,讓農戶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以帶動改變傳統粗放的栽培管理方式,避免因管理不善導致黃龍病肆虐給產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同時,連州市農業農村局還支持建立了規範的無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實現自繁自種的循環種植模式,降低種苗採購成本和風險。預計建成後每年可為市場至少提供五十萬株無病毒柑橘苗,從源頭上嚴控柑橘種苗的質量,保障連州柑橘產業健康發展。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規範的無病毒苗木繁育基地

建設專業交易市場,客商多了五倍

柑橘產業的出路重點在市場。以往,連州柑橘產業規模不大,知名度也不高,外地採購商來的並不多,價格和效益自然也上不去。為解決這個問題,連州市農業農村局扶持鎮村及相關企業,在連州柑橘種植規模最大的產區豐陽鎮,建立了規範的柑橘交易市場,為客商提供加工、分級、打蠟甚至食宿等全方位服務。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連州市(豐陽)柑橘交易市場

據瞭解,從2018年開始籌建的連州市(豐陽)柑橘交易市場佔地20畝,計劃分三期逐步打造,最終將建設成一個集果品交易、農技培訓、產品銷售、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種植示範基地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大型農業基地。該市場運營主體——連州市盛豐源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瑞標介紹,目前,柑橘交易市場已投資近600萬元,可提供柑橘交易服務,交易市場滿負荷運作一天的沙糖桔分揀加工量最高可達25萬斤。市場同時配備了兩臺價值40多萬柑橘分揀打蠟設備,不僅大大提高了分揀效率,也間接提升了柑橘的走貨量,一定程度上也支撐了柑橘的銷售價。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剛入倉的柑橘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柑橘在流水線清洗分級

柑橘交易市場的建設運營帶來的市場效益非常明顯。據連州市農業農村局副主任科員胡遠平介紹,在該市場投建前,往年這個時節來連州收購的外地客商不到10家,市場建設運營後,通過宣傳推廣,目前在連州收購柑橘的外地客商超過50家,每天都有超過一百萬斤的柑橘從連州發售至全國各大市場,走貨量是以往的好幾倍。一位來自山東臨沂的客商告訴記者,往年他偶爾也會來連州收購沙糖桔,主要依靠當地代辦,收貨速度慢,基本要兩三天才能走滿一輛九米六大車,這兩年市場建起來以後,收購就方便多了,現在基本每天都能往山東發一車貨,這段時間好多市場同行都來連州收購沙糖桔。

市場走量的加快,也催生了採摘、裝卸、加工、打包等勞務性需求,據瞭解,現在每天在交易市場務工的農戶多達百人,每人每天都有100至150元收入。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一村一品”示範帶動農民致富

相比廣東省內其他傳統主產區,連州柑橘產業發展相對較遲,但隨著傳統主產區受柑橘黃龍病的影響逐漸萎縮,也讓連州柑橘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省內一些柑橘專家就指出,從廣東省地理位置上看,連州具有高海拔山區的氣候優勢,種出的柑橘糖度高、品質好,還能夠減緩黃龍病蔓延,具備發展柑橘產業的巨大優勢和潛力。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村民在採收沙糖桔

為此,近年來連州著重打造柑橘“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示範村鎮,帶動全市柑橘產業的發展。其中豐陽鎮的湖江村便是是連州遠近馳名的沙糖桔“一村一品”種植專業村。

據瞭解,在還沒大面積種植沙糖桔之前,湖江村村民的收入較低。2003年,為了使廣大村民儘快致富奔小康,湖江村提出大力發展沙糖桔規模種植建議。然而,一開始村民們積極性不高,因此,湖江村委會決定帶領部分村民外出參觀學習,瞭解沙糖桔的市場前景,讓村民們認識到種植沙糖桔這條致富路行得通,隨後廣大村民紛紛開始種植沙糖桔。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今年的柑橘品質好,果農樂開了懷

“現在98%的村民都種植了沙糖桔。”據連州市湖江沙糖桔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鬍水標介紹,目前,湖江村沙糖桔種植面積多達2500畝,很多村民通過種植沙糖桔實現了發家致富。這兩年,在連州市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湖江村還建立了村級柑橘代辦市場,客商的大卡車可以直接開到村裡收購沙糖桔。目前,每天都有十幾萬斤的沙糖桔發往外省市場。並且依託沙糖桔產業,合作社還帶動了村裡的19位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黃益彬介紹,近年來,連州市的柑橘擴種規模每年都以七八千畝的速度在增長。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就必須引導連州柑橘產業實現健康發展,避免重蹈省內其他傳統柑橘主產區受柑橘黃龍病侵襲後一蹶不振,日益沒落的覆轍。“重點就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路子。”黃益彬說,近幾十年來,柑橘產業重複走過高峰、低谷的產業週期,連州發展柑橘產業就是要穿越產業週期,避免大起大落,實現穩健發展,成為富民興村的大產業。

打造“三新”穿越週期,連州柑橘走出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