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停止無效努力,挖掘最大潛能

近幾年,總是從不同人口中聽到“精進”一詞,什麼是精進呢?這詞常見於佛學中,指努力向善向上。

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先生曾在年輕時提出六項精進:

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2、要謙虛,不要驕傲;3、要每天反省;4、活著,就要感謝;5、積善行,思利他;6、忘卻感性的煩惱。

六項精進是他立身之本和經營企業的重要準則。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停止無效努力,挖掘最大潛能

而“知乎大神”採銅在《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書中,用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成功等七個側面,告訴讀者可以用持續精確的努力,撬動人生最大的可能性。

本文將從時間、選擇、行動這三個方面來重點剖析。

01 對待時間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沒有人可以多一分多一秒。有些人面對時間茫然而無措,有大把的時間卻不知道該用來做什麼;有些人面對時間是焦慮的,總在和時間賽跑,似乎總有做不完的事情。

這兩種對待時間的態度,顯然都有失偏頗。那一個人到底應該怎樣對待時間呢?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停止無效努力,挖掘最大潛能

民國時期大學者梁漱溟先生,曾以兩字作答:“鄭重”。

鄭重是這樣一種態度: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認真地聚焦於當下的事情,自覺而專注地投入。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輕重緩急,因盡全力無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陰未曾虛度。

梁漱溟先生從14歲時開始“好用心思”,有了奮力讀書,鑽研學問的自覺,他帶著多病體弱之軀,終日不敢怠慢,終於自學成才。24歲只有中學學歷的他登山北大教壇,就是時間給予他的回饋。

瑞典心理學家林德沃在更好地對待時間方面,提出了十條建議:

第一,生活在當下;

第二,嚴肅地對待時間;

第三,留意自己擁有的空間並享受它;

第四,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時間視角;

第五,從現在出發聯結過去;

第六,並不完全沉浸於過去;

第七,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

第八,平衡計劃和非計劃時間;

第九,視未來視角存在於當下;

第十,對未來保持積極的態度。

一個人的五年是否發生變化以及發生怎樣的變化,取決於他和哪些人在一起,讀了哪些不一樣的書以及聽了哪些不一樣的課程。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停止無效努力,挖掘最大潛能

時間不會虧待任何一個目標明確並努力付出的人,對於這點我深有體會。 

大學畢業臨近十年,前幾日在城市書房閒逛的時候,進門第一眼就看到了書架上排列著大學室友寫的書,內心感慨萬千。翻看她的個人簡介,才知道這已經是她出版的第十幾本書了。

大學四年當別人出去遊玩,早早入睡的時候,這個室友在寢室裡噼裡啪啦地敲打鍵盤。當別人畢業後忙著找工作之時,她已經出版了兩三本書。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停止無效努力,挖掘最大潛能

既然說對待時間要鄭重,那是不是就等於分秒必爭呢?答案是否定的。

哈佛大學的李歐梵教授認為,我們應該從一味求快的心理慣性中跳出來,讓生活變得更有節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

掌握生活快慢之道,最關鍵的是想清楚什麼事情應求“快”,什麼事情應求“慢”,書中做了個簡單的歸類,可做參考。

儘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務等體力勞動,完成常規的事務性工作,常用商品的線上線下購買,註定無法達成共識的爭吵等。

儘可能求慢的事情:與家人共度閒暇時光,欣賞藝術作品,思考重大決策等。

一言以蔽之: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02 選擇大於努力,錯了停下就是進步

我們常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由此可見,選擇的重要性。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停止無效努力,挖掘最大潛能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所謂“選擇”,就是“審分寸”。而“分寸”就是“本末輕重”。

朱先生曾檢討自己在年輕的時候,由於沒能權衡好輕重,以至於花了很多功夫讀了一些不值得讀的書,寫了一些不值得寫的文章,也做了一些不值得嘗試的事情,感到懊悔不已。他說,要能權衡好本末輕重,就得有“價值意識”,也就是要搞清楚“人生中到底想要什麼,追求什麼?”

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追求什麼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可窺見一二。

作者史蒂芬.柯維建議讀者不妨試想這樣一個場景:


有一天,當你不得不跟這個世界告別時,你希望人們對你及你的生活有什麼樣的評價?你是個稱職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親友嗎?你這一生留下了什麼讓你自己引以為豪的成就嗎?

如果對這個場景稍加思考的話,你就會發現自己到底想要追求怎樣的生活,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按照這個思考方向找到你的人生目標,這個人生目標將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圍繞這個原則展開。

這就是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提出的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因為他認為堅持以終為始的人不會在生活中隨波逐流,不會南轅北轍,終日忙碌而不知為何。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停止無效努力,挖掘最大潛能

當然,並不是誰都能永遠做出正確的選擇,若發現選擇錯了,停下就是一種進步,因為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選擇錯了之後我們也無需後悔,因為從整個人生的視角來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再選擇的過程。

重新做出選擇也不意味著全部推倒重來,曾經的想法、選擇、努力一定會在我們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我們沒有必要去抹殺這種印記,而是應該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建立某種關聯,不是把“過去的我”全部拋開,而是讓它在修剪之後重新生髮出新枝。

03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即刻行動是關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為什麼我們懂得許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呢?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停止無效努力,挖掘最大潛能

在絕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只懂得理論,卻未曾去實踐,去行動,更別提即刻行動。

很多人都陷入了三思而後行的誤區中,總在不停地思考利弊,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或者是想等自己準備好,力求做得完美。

事實上,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準備好,因為總有我們未顧及的問題,總有我們能力上的短板,總有我們未蒐羅完全的信息,在這樣的處境下,難道我們要一直準備下去嗎?

當然不能,所以這時候不妨告訴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只有行動了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裡,到時候再修正也不遲。有時候那些看上去繁難的事,也只有開始做了才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美國作家安·拉莫特在寫小說之餘也教別人寫作,在每一節寫作班上,他都會講一個影響了他一生的童年故事。


30年前的一天,安十歲的哥哥為第二天無法上交一份作業而苦惱,這份作業是一篇有關鳥類的報告,三個月前就佈置了,但他的哥哥直到截止日的前一天都不知道怎麼動筆。


這時,他們的作家父親走過來坐在他的身旁,對他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沒錯,當我們不知道如何下筆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恰恰是直接開寫。只要開始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只要寫了出來,不管寫得多差,總有機會把它改好。

有時候阻礙我們行動的不是事情本身的難易程度,而是我們內心的懶惰、恐懼等情緒。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停止無效努力,挖掘最大潛能

除了不敢行動之外,有些人糾結的是開始的是不是太晚了?三十歲的時候重新找一份工作,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會不會來不及?

如果他們知道美國畫家摩西奶奶的故事,興許就不會有這樣的疑惑了。

摩西奶奶從76歲開始繪畫,80歲時在紐約舉辦個展,100歲以後還畫了6幅作品。她的一生從未接受過正規的藝術訓練,但對美的熱愛使她爆發了驚人的創作力,在二十多年的繪畫生涯中,共創作了1600幅作品。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結 語

我們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看書除了消遣,最大的價值是學以致用。

我認為一本書是否值得讀的重要標準之一,是這本書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它也許能解答你長久以來的困惑,或者能對你的生活起指導作用,或者是讓你反思當下的選擇等等,不一而足。除卻這些實用價值,若能令你為之動容、感同身受,必然也是一本好書。

從《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本書裡,我看到的是對待時間的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讓我學著用“鄭重”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天;讓我看到即刻行動的價值,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督促我勇敢邁出第一步。


文/紫竹凌:多平臺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

歡迎關注@以書話人生,經典好書,與君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