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有的家长越“不管”孩子的学习,孩子成绩越好?

万佳敏


哈哈,我觉得这个问题真问到我了,感谢出题这个朋友,也感谢头条给我这个机会。

首先,从我自身讲,小时候就学习不是很好,最后就混了个专科,但那时我父亲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托了关系进了一单位,混到现在。

虽说生活物质上在这个年代大家不是很短缺,但在好多家庭里,好多家长忽然感觉到孩子在学习上,学识上,的确与别人家里的孩子有差距。

有某种原因好像,我要培养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下一代,或有的孩子也的确调皮捣蛋,必须要严加管教,三天不打两天就上房揭瓦的现况。

从这两方面讲,我的孩子是个女孩,相对来说就比较好管教些。

小学自已背着书包就去了,放学她妈妈去接。

初中由于要送早晚自习,初中三年真辛苦了我那位。无论乱风下雨,早读晚自习没缺过一天。

高中今年高二,几乎仍是这样。

我呢,在家做好饭,等着她们。好多朋友都笑着说“你俩倒好相反,女的接送是个辛苦活,你一个大老爷们在家做饭”。

我们俩却和她们想法不一样,虽说“女儿是爸爸前生的小情人,和爸爸亲”。但我想女儿大了,生理上,心事上,男同胞们最好让让,她们亲近亲密了,也会有咱一份功劳对不对?

然后我们三口,多次谈论到了她的学习上,对她讲:“做父母该对孩子的抚养义务,我们一定会做到,学习上有困难找老师,找爷爷补补,你说要去培训班上辅导,在我有能力的前提下我会满足你”。

“那你在目前,你应该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不是为我,不是为爷爷所学,而是为你将来而学,父母不可能陪你一辈子,你好多好多的地方都没去,好多大学都等着你去选择”。

小时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女儿好像就知道学习是她的唯一选择。因为家庭平时她爷爷也给她讲了好多这方面的事,或者说好听点就是“人生观”,还好拿我当例子“以后别跟你爸学,没出息”。

十几年了,我家电脑没玩过二三十次,手机也是淘汰下来的老手机。

总结下来,可能是一个孩子的天性,一个家庭的灌输观念不同,引导孩子看待学习方向的方法得当,使我们俩在对她学习这方面从来就没耽心过,也从来没有说她在学业上对我们有所隐瞒。(因为她也知道这两点瞒也没用,如果学校里有何动向,老师会告诉我们)。

最后,如果朋友能看到这个位置,就告诉朋友我的成功的密决是:

【一】家长的以身做则

【二】教导孩子不说假话

有的家长如果对孩子能做到这些,所谓的放松管教,严加管教,就不复存在。孩子的学习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很轻松的,很高兴的看着孩子又阳光,又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心里真的很心慰。


明港大视窗


妈妈越“懒”,孩子越勤快。我就拿我家孩子来讲,我家孩子现在近六岁,他的幼儿园作业,我几乎不陪写,我每天举报他,告诉他:妈妈不看你写作业,你写的字特别好看,而且速度还快。他也听话,每天在我的鼓励下,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完成后让我看,我先夸他写的好的,然后再指指他写的不好看的,然后他就笑了,我就征求他意见,给他擦掉,他再重新写个好看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孩子喜欢听鼓励的话,孩子越鼓励,他就变的更优秀。他班级30个小朋友,我家孩子是唯一一个妈妈不陪写的,老师还特意表扬了孩子!


珍珠家有男宝


的的确确,有的家长越“不管”孩子的学习,孩子成绩越好。这不免让不少家长感叹:为什么这样的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孩子!

其实,人们看到的“不管”往往是表面现象,而真实的情况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全不闻不问、完全撒手不管。

诚然,有那么极个别的孩子,天赋极高,自幼一沾上学习就能入迷,心无旁骛,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入迷,成为“学霸”中的“学霸”、“学神”。这种孩子,他们的学习家长的确没怎么管过,而且也不需要家长特别去管。

但是,有的“学霸”“学神”也是家长“管”出来的,只不过孩子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家长“管”得得法、得当,“管”得有效,从一开始就培养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自觉性、主动性和良好习惯,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意义,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就应该负责做好。所以,孩子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几乎不用家长再为他们的学习操心,他们自己就能把学习搞得非常出色。这就给人一个印象,这些孩子的学习家长从来“不管”,而且越是“不管”孩子成绩越好。而真实的情况是,家长不是“不管”孩子的学习,而是“管”在孩子学习的早期,功夫在前,成效在后。就拿今年考入清华的鹿泽宇来说,小学跳级直接从三年级入学,一直到高三,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很多人的印象是,鹿泽宇的父母平时忙于生意,无暇“管”孩子学习,鹿泽宇是在这种“不管”中学成了“学霸”。但大家忽视了一点:鹿泽宇在幼儿园前就识字3000个。想想看,没有父母大量“管”的功夫,鹿泽宇能在幼儿园前认识3000个字吗?正是由于父母前期“管”的功夫给孩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后来“不管”也能考上清华。

还有的孩子,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没什么文化,家境也贫寒,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无能为力去“管”,但孩子学习努力,成绩很好。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家长为人善良朴实,虽不懂高深道理,但懂得一些基本、朴实的人生之理,比如读书改变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路自己走,等等。他们用这些朴实的道理告诫孩子,用自己善良、淳朴和踏实的为人默默影响着孩子,使孩子懂得学习的意义和必须踏实刻苦学习。而懂得学习的意义和踏实刻苦学习这两点,对于其中那些坚韧的孩子来说,就足以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断精进,成绩优异。所以,对这部分家长而言,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管”,就是告诉孩子朴素的人生道理,就是不自觉地以自己善良、淳朴和踏实的为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不是人们通常看到的那种陪孩子读书学习、辅导作业、上学放学接送、送辅导班培训班学习及诸如此类的“管”。正因为如此,这就难怪人们认为他们“不管”孩子的学习,孩子成绩反而很好。

可见,所谓“家长越‘不管’孩子的学习,孩子成绩越好”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每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背后都凝聚着家长“管”的心血和功夫。只不过所花的心血和功夫有多少大小不同而已,“管”的方式也有同有异。而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极高天赋的普通孩子来说,要想成绩好,更是离不开家长辛勤的“管”,离不开家长长期耐心的教育、引导、陪伴和辅导。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家长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和偷懒的想法。


圣山翁


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管“孩子学习的家长,可能管的过细,对孩子学习态度,学习时间的分配,学习的方法等各个方面,面面俱到。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形成了”上课不听不要紧,放学有爸爸妈妈教”反正有爸爸妈妈在呢,我不会忘记什么作业的“,甚至爸爸妈妈过度的掌控欲,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导致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不好。

2.”不管“的家长,并不是完全不管,而是有的放矢,让孩子清楚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爸爸妈妈不会负责到每一个细节,所以能够牢记老师的每一个要求,认真完成每一份作业,久而久之,学习的自觉性越来越强,自主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

3.家长不过多的干预,给了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学习中的问题,逐渐形成学习兴趣,越来越喜欢钻研,成绩越来越好。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我们都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负责,有了较强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孩子才能越来越优秀。


朵妈说说


因为管的方式不合适都不如不管。去引导,而不是去管。引导和管是两码事儿,管是强制的引导是另一码事。用好您家里的“文昌位”,和孩子的生辰的“文昌星”,摆上一套能旺文昌的文昌笔,学习就能进步,提升学习运气和考试运气,早日“开窍”。



学业一帆风顺


根据冰山理论:你看到或所呈现出来的,只是水平线上的一角,约占1/8,而7/8是水平线下大部分未曾显露或隐藏着的。

这个问题适用这个理论。你可能只看到了有的孩子学习的自主自律,没看到有的家长在孩子幼小时的努力付出。

我想这个问题的真实意思应该是:如何教育沟通让孩子自主自发的学习。

绝大部分的家长在孩子上初中、高中后,学习上的事儿应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辅导也辅导不了了。

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时,家长要有意识的提前规划和计划,培养训练孩子学习的习惯、态度和效率,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进行沟通交流,用以身作则的态度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们聊聊冰山隐藏在水面下的部分。

1.培养训练孩子的学习习惯,态度和效率?

孩子在上幼儿园和小学时,自我意识还不是那么强烈,家长就是他的天,他的世界。所以这个时候以适当奖励和适当处罚的方式帮他立规矩、定标准,正面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

学习习惯养成:回家来第1件事儿先把家庭作业完成,该复习的复习,该预习的预习,第2天要用的书籍和用具是否都收到书包里。这些学习上的事儿做完才能去娱乐。

学习态度养成:大概一两个月,他的学习习惯差不多了,接着就是学习态度,比如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是否粗心大意,错题是否自己检查出来。

学习效率养成:家长帮他做一个表格,每天每一科的作业开始时间是几点?结束时间是几点?周末时候总结一下。正常多长时间做完,哪天慢了哪天快乐,具体原因是什么?以帮助孩子改进方法提升效率。

以上几点,家长需要按顺序一个一个来,让孩子有个消化养成的时间,一时没有做到,不要着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定能做好。孩子做到后,家长也不能停止监督和管理,以防止出现反复。

2.良好的沟通交流与适当的奖励惩罚。

每天孩子回来,抽时间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

我的经验是简单的三个问题。

  • 今天有什么好事发生?
  • 今天有什么不好的事儿吗?
  • 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

这样做的好处,孩子一天的动向会跟你大致描述。沟通交流中还能适当引导孩子的价格观。

奖励惩罚要适当,不要小功重奖,更不能小过重罚。

做得好时要肯定,鼓励,而且要及时;

做了错事时,不要责打,告诉孩子原因、后果以及你的感受。同一问题再次犯错时要给予适当惩戒,如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面壁罚站,把孩子心爱的东西收起来几天或没收,等于用他心爱的东西来代替他被关禁闭。

3.家长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如果家长每天长时间刷手机、玩游戏、打麻将,却教孩子刻苦的学习,努力的上进。这种负面的示范作用,会让家长的权威荡然无存,会使孩子在青春期阶段时与家长产生沟通障碍。

所以家长应该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每天工作之余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样的学习自己所需的知识,以平等的身份,朋友的语气和孩子聊聊自己学习时遇到的障碍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克服解决的,甚至可以请孩子给自己一些建议或帮助。

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作业。为什么成绩会有不同呢?为什么家长越不管孩子的学习,孩子成绩越好呢?老师的偏爱,孩子的能力,这些因素所占比重不大,根本的问题在于家庭的教育和配合。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老戚聊教育


我表哥的女儿就是不管出的学霸,但有一个她崇拜的别人引导她,为她办了个借书证,星期六想起天就钻进图书馆,还借得一大堆书回来看,从小学到现在初中都是全校前3名。


白背两把98K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d600009e88c63aced1\

贝贝妈亲子日记


我觉得完全不管,放养还很好的小孩是少数,没有代表性。多数好的孩子也不是天生多好,也是不断改正进步的结果,只是别人家长看不见这些改进的过程。

例如我女儿,她可能就是多数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小升初小考早早就考上了几所顶级私立,最后以特长生考试进入最顶级的公立学校。中学文化课成绩中上,特长继续保持。其实她也不是一直都这样的,也是在我不停的督促指导下慢慢发展的。

所以我觉得好的孩子,不是家长不管,而是家长管对了地方。


马马


那是因为这些家长管的时候早,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时家长着重帮助孩子确立好的学习习惯和部分学习方法,确立学习目标或阶段人生目标。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以后家长能管的就不多了,到那时再管成效不大(学习内容已经管不了了,学习方法越来越定型基本管不了),能管的就只有出钱上各种辅导班了,在学校都学不好的去补习班用处也不会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