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有的家長越“不管”孩子的學習,孩子成績越好?

萬佳敏


哈哈,我覺得這個問題真問到我了,感謝出題這個朋友,也感謝頭條給我這個機會。

首先,從我自身講,小時候就學習不是很好,最後就混了個專科,但那時我父親是一名中學高級教師,託了關係進了一單位,混到現在。

雖說生活物質上在這個年代大家不是很短缺,但在好多家庭裡,好多家長忽然感覺到孩子在學習上,學識上,的確與別人家裡的孩子有差距。

有某種原因好像,我要培養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下一代,或有的孩子也的確調皮搗蛋,必須要嚴加管教,三天不打兩天就上房揭瓦的現況。

從這兩方面講,我的孩子是個女孩,相對來說就比較好管教些。

小學自已揹著書包就去了,放學她媽媽去接。

初中由於要送早晚自習,初中三年真辛苦了我那位。無論亂風下雨,早讀晚自習沒缺過一天。

高中今年高二,幾乎仍是這樣。

我呢,在家做好飯,等著她們。好多朋友都笑著說“你倆倒好相反,女的接送是個辛苦活,你一個大老爺們在家做飯”。

我們倆卻和她們想法不一樣,雖說“女兒是爸爸前生的小情人,和爸爸親”。但我想女兒大了,生理上,心事上,男同胞們最好讓讓,她們親近親密了,也會有咱一份功勞對不對?

然後我們三口,多次談論到了她的學習上,對她講:“做父母該對孩子的撫養義務,我們一定會做到,學習上有困難找老師,找爺爺補補,你說要去培訓班上輔導,在我有能力的前提下我會滿足你”。

“那你在目前,你應該要完成的首要任務是什麼?不是為我,不是為爺爺所學,而是為你將來而學,父母不可能陪你一輩子,你好多好多的地方都沒去,好多大學都等著你去選擇”。

小時候,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女兒好像就知道學習是她的唯一選擇。因為家庭平時她爺爺也給她講了好多這方面的事,或者說好聽點就是“人生觀”,還好拿我當例子“以後別跟你爸學,沒出息”。

十幾年了,我家電腦沒玩過二三十次,手機也是淘汰下來的老手機。

總結下來,可能是一個孩子的天性,一個家庭的灌輸觀念不同,引導孩子看待學習方向的方法得當,使我們倆在對她學習這方面從來就沒耽心過,也從來沒有說她在學業上對我們有所隱瞞。(因為她也知道這兩點瞞也沒用,如果學校裡有何動向,老師會告訴我們)。

最後,如果朋友能看到這個位置,就告訴朋友我的成功的密決是:

【一】家長的以身做則

【二】教導孩子不說假話

有的家長如果對孩子能做到這些,所謂的放鬆管教,嚴加管教,就不復存在。孩子的學習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很輕鬆的,很高興的看著孩子又陽光,又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心裡真的很心慰。


明港大視窗


媽媽越“懶”,孩子越勤快。我就拿我家孩子來講,我家孩子現在近六歲,他的幼兒園作業,我幾乎不陪寫,我每天舉報他,告訴他:媽媽不看你寫作業,你寫的字特別好看,而且速度還快。他也聽話,每天在我的鼓勵下,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完成後讓我看,我先誇他寫的好的,然後再指指他寫的不好看的,然後他就笑了,我就徵求他意見,給他擦掉,他再重新寫個好看的。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孩子喜歡聽鼓勵的話,孩子越鼓勵,他就變的更優秀。他班級30個小朋友,我家孩子是唯一一個媽媽不陪寫的,老師還特意表揚了孩子!


珍珠家有男寶


的的確確,有的家長越“不管”孩子的學習,孩子成績越好。這不免讓不少家長感嘆:為什麼這樣的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孩子!

其實,人們看到的“不管”往往是表面現象,而真實的情況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完全不聞不問、完全撒手不管。

誠然,有那麼極個別的孩子,天賦極高,自幼一沾上學習就能入迷,心無旁騖,越學越有勁,越學越入迷,成為“學霸”中的“學霸”、“學神”。這種孩子,他們的學習家長的確沒怎麼管過,而且也不需要家長特別去管。

但是,有的“學霸”“學神”也是家長“管”出來的,只不過孩子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家長“管”得得法、得當,“管”得有效,從一開始就培養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自覺性、主動性和良好習慣,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意義,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就應該負責做好。所以,孩子在後來的學習過程中,幾乎不用家長再為他們的學習操心,他們自己就能把學習搞得非常出色。這就給人一個印象,這些孩子的學習家長從來“不管”,而且越是“不管”孩子成績越好。而真實的情況是,家長不是“不管”孩子的學習,而是“管”在孩子學習的早期,功夫在前,成效在後。就拿今年考入清華的鹿澤宇來說,小學跳級直接從三年級入學,一直到高三,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很多人的印象是,鹿澤宇的父母平時忙於生意,無暇“管”孩子學習,鹿澤宇是在這種“不管”中學成了“學霸”。但大家忽視了一點:鹿澤宇在幼兒園前就識字3000個。想想看,沒有父母大量“管”的功夫,鹿澤宇能在幼兒園前認識3000個字嗎?正是由於父母前期“管”的功夫給孩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有了後來“不管”也能考上清華。

還有的孩子,家長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沒什麼文化,家境也貧寒,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無能為力去“管”,但孩子學習努力,成績很好。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些家長為人善良樸實,雖不懂高深道理,但懂得一些基本、樸實的人生之理,比如讀書改變命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路自己走,等等。他們用這些樸實的道理告誡孩子,用自己善良、淳樸和踏實的為人默默影響著孩子,使孩子懂得學習的意義和必須踏實刻苦學習。而懂得學習的意義和踏實刻苦學習這兩點,對於其中那些堅韌的孩子來說,就足以使他們在學習上不斷精進,成績優異。所以,對這部分家長而言,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管”,就是告訴孩子樸素的人生道理,就是不自覺地以自己善良、淳樸和踏實的為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而不是人們通常看到的那種陪孩子讀書學習、輔導作業、上學放學接送、送輔導班培訓班學習及諸如此類的“管”。正因為如此,這就難怪人們認為他們“不管”孩子的學習,孩子成績反而很好。

可見,所謂“家長越‘不管’孩子的學習,孩子成績越好”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每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背後都凝聚著家長“管”的心血和功夫。只不過所花的心血和功夫有多少大小不同而已,“管”的方式也有同有異。而對於絕大多數沒有極高天賦的普通孩子來說,要想成績好,更是離不開家長辛勤的“管”,離不開家長長期耐心的教育、引導、陪伴和輔導。在教育和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家長絕不能有任何僥倖和偷懶的想法。


聖山翁


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管“孩子學習的家長,可能管的過細,對孩子學習態度,學習時間的分配,學習的方法等各個方面,面面俱到。對於孩子來說,已經形成了”上課不聽不要緊,放學有爸爸媽媽教”反正有爸爸媽媽在呢,我不會忘記什麼作業的“,甚至爸爸媽媽過度的掌控欲,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導致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成績不好。

2.”不管“的家長,並不是完全不管,而是有的放矢,讓孩子清楚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不會負責到每一個細節,所以能夠牢記老師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完成每一份作業,久而久之,學習的自覺性越來越強,自主學習能力也越來越強。

3.家長不過多的干預,給了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探索學習中的問題,逐漸形成學習興趣,越來越喜歡鑽研,成績越來越好。


所以對於家長來說,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我們都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負責,有了較強的責任心和主動性,孩子才能越來越優秀。


朵媽說說


因為管的方式不合適都不如不管。去引導,而不是去管。引導和管是兩碼事兒,管是強制的引導是另一碼事。用好您家裡的“文昌位”,和孩子的生辰的“文昌星”,擺上一套能旺文昌的文昌筆,學習就能進步,提升學習運氣和考試運氣,早日“開竅”。



學業一帆風順


根據冰山理論:你看到或所呈現出來的,只是水平線上的一角,約佔1/8,而7/8是水平線下大部分未曾顯露或隱藏著的。

這個問題適用這個理論。你可能只看到了有的孩子學習的自主自律,沒看到有的家長在孩子幼小時的努力付出。

我想這個問題的真實意思應該是:如何教育溝通讓孩子自主自發的學習。

絕大部分的家長在孩子上初中、高中後,學習上的事兒應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想輔導也輔導不了了。

所以在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時,家長要有意識的提前規劃和計劃,培養訓練孩子學習的習慣、態度和效率,以良好的心態和情緒進行溝通交流,用以身作則的態度幫助其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下面我們聊聊冰山隱藏在水面下的部分。

1.培養訓練孩子的學習習慣,態度和效率?

孩子在上幼兒園和小學時,自我意識還不是那麼強烈,家長就是他的天,他的世界。所以這個時候以適當獎勵和適當處罰的方式幫他立規矩、定標準,正面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

學習習慣養成:回家來第1件事兒先把家庭作業完成,該複習的複習,該預習的預習,第2天要用的書籍和用具是否都收到書包裡。這些學習上的事兒做完才能去娛樂。

學習態度養成:大概一兩個月,他的學習習慣差不多了,接著就是學習態度,比如字跡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潔,是否粗心大意,錯題是否自己檢查出來。

學習效率養成:家長幫他做一個表格,每天每一科的作業開始時間是幾點?結束時間是幾點?週末時候總結一下。正常多長時間做完,哪天慢了哪天快樂,具體原因是什麼?以幫助孩子改進方法提升效率。

以上幾點,家長需要按順序一個一個來,讓孩子有個消化養成的時間,一時沒有做到,不要著急,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一定能做好。孩子做到後,家長也不能停止監督和管理,以防止出現反覆。

2.良好的溝通交流與適當的獎勵懲罰。

每天孩子回來,抽時間進行適當的溝通交流。

我的經驗是簡單的三個問題。

  • 今天有什麼好事發生?
  • 今天有什麼不好的事兒嗎?
  • 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

這樣做的好處,孩子一天的動向會跟你大致描述。溝通交流中還能適當引導孩子的價格觀。

獎勵懲罰要適當,不要小功重獎,更不能小過重罰。

做得好時要肯定,鼓勵,而且要及時;

做了錯事時,不要責打,告訴孩子原因、後果以及你的感受。同一問題再次犯錯時要給予適當懲戒,如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面壁罰站,把孩子心愛的東西收起來幾天或沒收,等於用他心愛的東西來代替他被關禁閉。

3.家長以身作則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如果家長每天長時間刷手機、玩遊戲、打麻將,卻教孩子刻苦的學習,努力的上進。這種負面的示範作用,會讓家長的權威蕩然無存,會使孩子在青春期階段時與家長產生溝通障礙。

所以家長應該以終身學習的態度,每天工作之餘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一樣的學習自己所需的知識,以平等的身份,朋友的語氣和孩子聊聊自己學習時遇到的障礙困難,以及自己如何克服解決的,甚至可以請孩子給自己一些建議或幫助。

一個班幾十個孩子,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程,同樣的作業。為什麼成績會有不同呢?為什麼家長越不管孩子的學習,孩子成績越好呢?老師的偏愛,孩子的能力,這些因素所佔比重不大,根本的問題在於家庭的教育和配合。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老戚聊教育


我表哥的女兒就是不管出的學霸,但有一個她崇拜的別人引導她,為她辦了個借書證,星期六想起天就鑽進圖書館,還借得一大堆書回來看,從小學到現在初中都是全校前3名。


白背兩把98K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d600009e88c63aced1\

貝貝媽親子日記


我覺得完全不管,放養還很好的小孩是少數,沒有代表性。多數好的孩子也不是天生多好,也是不斷改正進步的結果,只是別人家長看不見這些改進的過程。

例如我女兒,她可能就是多數家長眼裡的“別人家的孩子”:小升初小考早早就考上了幾所頂級私立,最後以特長生考試進入最頂級的公立學校。中學文化課成績中上,特長繼續保持。其實她也不是一直都這樣的,也是在我不停的督促指導下慢慢發展的。

所以我覺得好的孩子,不是家長不管,而是家長管對了地方。


馬馬


那是因為這些家長管的時候早,在幼兒園,小學低年級時家長著重幫助孩子確立好的學習習慣和部分學習方法,確立學習目標或階段人生目標。

到了小學中高年級以後家長能管的就不多了,到那時再管成效不大(學習內容已經管不了了,學習方法越來越定型基本管不了),能管的就只有出錢上各種輔導班了,在學校都學不好的去補習班用處也不會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