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来第一女子:许穆夫人的载驰

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自《诗经》开启了新篇章,遥想暮春时节,宫城大门一声锒铛开启,采诗官手持木铎,驱车四顾,历经几月,遍走诸侯各国,听儿歌,记民曲,话民音,整理成篇,上呈君王,依风治理,依风化民。

自《诗经》始华夏文化便驰骋于诗歌的国度中,描写女子的诗篇浩如烟海,有朦胧美的可思,有怨愤相望的可叹,亦有巾帼志士的可敬,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便出于《诗经·国风·鄘风》中的许穆夫人,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让我们看一看这是一位怎样的奇女子。

古来第一女子:许穆夫人的载驰

电视剧《许穆夫人》宣传海报


少小为国,勉于婚配

古代女子未婚配之前,很少提及自己的大名,在卫国宫廷,生长出这样一位小姑娘,她是卫宣姜的女儿,卫文公的妹妹,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她的母亲卫宣姜(夫国姓"卫","姜"是她的姓,"宣"是她的丈夫卫宣公的谥号),这个被后代屡屡唾弃的女人,"五不宁,乱由姜起"说的就是她。宣姜这个女子出生于齐国,那时齐国是盛产美女的地方,而宣姜又尊为齐僖公的女儿,既貌美如花,又出身高贵,在那样的诸侯争霸中,似乎也决定了她命运的起起伏伏。愉快地嫁入卫国之后,卫宣公自是很难抵挡住这样一位容貌绝色的美人,王位和侍宠交织在一起,不想参与风波的争斗是不可能的,卫宣公的老牌宠夫人夷姜,虽不再年轻,但是儿子急子却被早立为太子,卫宣姜出手,斗败夷姜,逼迫夷姜自杀,急子随后也惨遭毒手,过了些年,卫宣公病死,卫宣姜仍在三十多岁的大好年华,她的老父亲齐僖公不时"教导"一番女儿,保全位置,命其勾搭上急子的同母弟弟公子顽,嫁公子顽生五个孩子,而这位许穆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家庭环境怎样都是影响孩子的,特别是母亲的某一方面。十五岁成人礼之后,卫宣姜思忖着女儿们的婚配,个个生的出水芙蓉,只这小女儿似乎骨子里有一种桀骜不驯的怪气。许穆公和齐桓公慕名来求婚这个小女子,父母之命,自是那时候的决定,媒妁只能是女孩自顾自的悄悄话,但是这个大胆女孩却喊出自己的择偶标准,她想嫁给大国齐国,只有在战乱频仍的时代,小小的卫国想要生存,需要有大国邻国的庇护,无疑齐桓公这条大腿是好抱的,只可惜,父母没有支持她,种种原因不便猜想,她遂嫁给许穆公。自小的有主见,能够梳理国家之间生存的利益关系,这点不得不说耳濡目染家庭特别是母亲的处事风格。

古来第一女子:许穆夫人的载驰

小国未央,国破心在

鲁闵公二年,寒冬腊月,北方少数民族狄人对卫国开启了侵伐。据传,当时的卫懿公沉迷于养鹤,战争一起,将领早已厌烦这个以鹤高于众人的王公,战场不效力,加之战术的低劣,很快卫国都城就被攻陷了,卫国百姓被赶到了黄河边,卫国集聚百姓五千人,立卫戴公为君,寄住在曹地,在这样情况下,从小便有超高远略的许穆夫人怎能不忧国忧民,虽嫁为他国,但故土难舍,她在《国风·鄘风·载驰》中是这样抒发自己的满腔热血的: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古来第一女子:许穆夫人的载驰

绿色麦田耳朵初夏。绿色背景

心急如焚的许穆公,偷偷挥舞着马鞭,一路风尘,赶到曹地,想看一看故国的百姓,在自己的故地上凭吊那些逝去的灵魂,带领百姓复兴卫国,但是,许穆公担心夫人的安危,也似乎是怕卷入败国的争斗中,胆怯地命令大夫追回驱车的许穆夫人,站在麦田边,远望着故国,看着这一片青葱的麦浪,少女的情怀和战争的残酷,一起夹揉进她的心田,她有满腔的愤怒不吐不快,她有将士般的勇气为国捐躯,她有斡旋的智慧去施展,但是,这一切,只因为她仅仅是乱世中的一名女子,就这样,她不得不调转马头。

愤愤不平的许穆夫人回到国中之后是没法安分的,她利用自己的关系周游于列国之间,特别是侧面请求大国的支援,她痛恨于父母的浅见,如果早婚配于泱泱大国齐国,也许卫国就不会是今天的结局,后来,史书记载,齐桓公命带领三百辆战车、三千名将士去戍守曹地,馈赠乘马,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只,送给夫人鱼皮轩车,精细织锦。齐桓公表面上惠赠怜悯,实为占有卫国。但无论如何,卫国在齐国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元气,延续了四百多年。

许穆夫人是麦田外的守望者,将自己的心魄寄于诗魂之中,做一个为国为家的女子,不单单是后来为男人乐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许这样,才有之后的木兰代父从征的传奇,直至近代中国女性思想解放的精神导师秋瑾的事迹。


古来第一女子:许穆夫人的载驰


母及后代,再任国君

许穆公死于军队,在那个小诸侯国经常你来我往的战争讨伐中,诸侯国王带领部队冲锋在前,车前不倒的旗帜就是坚定士气的击鼓之音,尚武的大风尚下,许穆公的归去,也是彰显了他一生的战绩。许穆夫人扶持他的儿子许僖公继位,她的思想未能左右丈夫,却极为影响了儿子。

齐桓公的霸业逐渐搭基起来,多次主持盟会,盟会是一种号召,也暗藏不安定的杀机。盟会上商讨共克敌人,推行政策,盟会中也会出现你来我往的交手,安稳诸侯国的施策凭证,信念相同者,就会多次参与,意见相左者,自然借口隐退,也难免会有胆小如鼠者,不敢露脸,怕在同盟会上斩立决。而许僖公无疑继承了其母许穆夫人的胆魄,内心中是坚定支持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十多次同盟会,许僖公参与了六次,在其中发表个人的想法主张,维护自己小国的权威和尊严。

多少个夜晚,许穆夫人一如豆蔻时代,憧憬着故国和夫国的百姓,过着永久安宁如歌的生活,她像娇儿诉说着那个麦田中的期盼,讲述着战乱不安背后的规则,她审慎评价各个诸侯国君的得失,偶尔还要讲一讲她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长大的孩子,

如何与生活的经历和生命的成长结合起来,"走出去",无疑是最好的实践方式,不仅自己去实践,而且切实让孩子出去实践,塑造自我,顺应大势,这样的母亲是值得钦佩的。

古时,长寿者少,红颜薄命者更多,但许穆夫人,作为红颜中的武将,在世长达八十年,她的诗作,她的经历,她的爱恨情仇,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稀散发着超越时代的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