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菜篮子”背后的全链条之战

<table> “菜篮子”背后的全链条之战

在广东得宝食品有限公司的熟食加工场内,屠宰好的家禽会被送过来进入下一步的加工处理流程。黄烨倩 摄

/<table>

恩平市牛江镇马龙塘村里,有家省农业龙头企业——中农蓝(恩平)现代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农蓝公司”)的蔬菜瓜果种植基地。眼下正是收成季节,几乎每天都有工人在田间忙碌着,采摘、挑拣、打包、装运上车,随后由生鲜小区电商平台“千鲜汇”接手,送至省内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建立了农产品“稳产保供促销”对接平台,包括中农蓝公司在内,共有500多家经营主体加入,涵盖种植生产、物流运输、采购批发、电商销售、冷藏储存等行业领域,打破以往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缓解农产品滞销困境。

同时,江门还出台了系列措施发挥冷链物流产业优势,及时组织三级冷链企业调整近3.3万立方米的冷库库容,对水产、家禽等部分存塘、压栏农产品进行冷藏收储处理。数据显示,江门当前每日的蔬菜产量超4000吨、家禽近30万羽、水产品近1000吨,每日屠宰生猪2000头左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菜篮子”供应稳定。

●南方日报记者 黄烨倩

田地间▶▷500多家农企加入“稳产保供促销”平台

曾召海是20多年前从阳江到恩平落脚的种植大户。在恩平市牛江镇,他承包下数百亩田地,种植水稻和瓜果。由于去年年初推出市场的云南小瓜卖得好价钱,年末播种时节,曾召海将种植面积扩增到120亩,期望来年好收成。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打破了期望。1月底,云南小瓜长成,可酒楼餐饮业停摆、道路交通管制,销售渠道出现阻滞。“那时候没有采购商前来收购,基本是自己找车装运送到批发市场去卖,一车货近万斤,卖了两三天也只能消化四五千斤,剩下的只能销毁。”曾召海每日看着田地里日益成熟的小瓜发愁。

台山大江镇的养殖大户沈礼河也遇到了同样困境,他家养殖场拥有白鸭7万多只、鹅约9万只,计划利用春节消费高峰期出栏一批。受疫情影响,这批鹅鸭从年初一到年初八都无法出栏进入市场,年前备下的饲料一天一天减少。

“平均一万只鹅或者鸭每天要消耗约1万元的饲料成本,一天天下去,资金流转不过来,也会影响我们后期的下苗时间。”沈礼河说。

如何缓解滞销压力,保住农民的钱袋子?在发动农企加入省“保供稳价安心”平台的基础上,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建立了本土的农产品“稳产保供促销”对接平台,鼓励从种植生产到终端销售一整条产业链上的涉农企业参与。截至2月底,共有500多家农企加入了本土的产销对接平台,83家加入了省“保供稳价安心”平台。

在中农蓝公司的连线下,曾召海与电商平台“千鲜汇”对接上了。现今正是云南小瓜出产的高峰期,平均每日约1万斤的产量,“千鲜汇”消化1/3的产量,余下则销往批发市场。“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销售市场开始回暖。这批云南小瓜的销售收益虽不及往年,但得益于电商平台,倒不至于亏本。”曾召海说。

沈礼河的“钱袋子”也保住了。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号召下,当地经营的禽类屠宰、加工企业广东得宝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得宝食品公司”)打开了冷库大门,以成本价从养殖户中收购家禽,屠宰加工成冻品进行冷藏,降低养殖户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市场上▶▷冷链企业调整出近3.3万平方米冷库库容

每日清晨起,便有货运车运载各类鲜果蔬菜、家禽肉类进入江门市白沙江南蔬菜禽畜批发市场(下称“白沙江南批发市场”)。这里是全市蔬菜肉类的中转站之一,也是江门“菜篮子”供应链上重要的一环。

白沙江南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陈志勇介绍,该批发市场为江南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与其他地市的子公司联系密切,如广州的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湛江的霞山江南市场、广西的金桥江南市场,市场之间每天都有沟通鲜活农产品的流通及配送,缓解本土市场农产品滞销的压力、补充短缺的农产品货量,稳定市场价格。

“疫情期间,批发市场不仅是中转站,同时也是农产品供需信息交换的平台。”陈志勇说。据了解,白沙江南批发市场内有800户商户,他们是维持市场运作的基础单位。每日的货运与采购,都由他们来操持。

因此,作为市场管理方,陈志勇的工作便是收集各地农产品供应信息,与下线商户对接,“江门是家禽养殖产地,疫情影响之下出现了滞销的情况。为了减少农户损失,我们尽可能提高市场屠宰场的产能,多渠道消化滞销压力,如扩大冷库储存量,或销往其他地市。”

数据统计,该市场内鲜蔬冷库总量达3000多吨,日常每天鲜蔬存量为1000多吨;鲜活家禽的存栏量达5万只,家禽屠宰量每天能达2万只,屠宰后的家禽均可以在市内其他冷库储存。

滞销困境之下,伸出援手、提供冷库储存和销售渠道的还有江门市珍侨农产品电商有限公司(下称“珍侨农产品”)。公司负责人刘建安直接与农户对接,大量收储鸡鸭鹅等家禽,经运送屠宰场、速冻公司加工处理后,运到冷库存储起来。现今,该公司收储了约8000吨冷冻制品。

“在养殖—收购—销售生产链中,农户是最薄弱的环节。为了让市场可持续发展、‘菜篮子’的供应与价格稳定,后端销售也应主动承接压力。”刘建安说,“随着市场升温回暖,这批货约在清明前后可消化掉。”

疫情大考之下,江门充分发挥本土冷链物流产业优势,组织三级冷链企业调整出近3.3万立方米的冷库库容,推进水产、家禽等部分存塘、压栏农产品冷藏收储。

启示▶▷建立应急机制为农户分担风险

在得宝食品公司的加工场内,宰杀好的家禽一般面临着三种途径:一是以鲜活农产品的状态进入打包车间;二是送往熟食加工区,制作成为半成品;三是经粗加工处理后送往速冻车间制作成冰鲜食品,被收储进冷藏库。在这些产品中,每日约有5万只经粗加工或熟食加工的家禽供往港澳两地。

作为食品加工生产中的一环,得宝食品公司自2009年落户台山以来,便有意识延长自家的产业链,在前端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养殖户合作,保证稳定的货源与品质,同时开辟饲料厂,加深与养殖户的联系;中端拓展食品加工生产链,丰富市场供应品类,扩大市场销售量;末端建设储备量达1000吨的冷库链,增强风险应急能力。

“如果农户在此次疫情中损失过大,那么就会影响公司后期的货源供应与销售,进而破坏整条产业链的生态平衡。”公司总经理张家列分析道。

此时,得宝食品公司的风险应急机制发挥出了作用。公司从养殖户手中收购大批滞销家禽,动态储备了2500吨冰鲜家禽,其中有1500吨租用了开平市惠海冷冻仓储公司的冷库。“粗略估算,我们安排近5千万的资金用在家禽冷藏储备上。”张家列说。

对于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中农蓝公司总经理潘志华也有相近看法,“疫情大考之下,我的启发是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应提前介入预产与保鲜环节,通过订单农业或电商平台,以结盟的模式对接销售方,为农户分担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